•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第二節 智慧資本

一、智慧資本的定義

智慧資本的概念貣源自1969年,當時經濟學家John Kenneth Galbraith首次提 出了智慧資本的概念,指智慧資本所涵蓋的範圍為所有資產創造價值的方式以及 傳統上能產生利潤之資產(Kaplan and Norton, 1996),並且認為智慧資本為一運用 腦力的行為,而非僅是單純的知識及智力(Roos, Edvinsson and Dragonetti,

1998),此概念也同時為公司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有所差距的現象提出了一項解 釋。

在此之後,知識時代的來臨使得智慧資本的議題越受重視,且因智慧資本的 概念範圍廣大,開始有許多學者進入探討研究,並提出不同的定義與解釋。

Stewart (1991)對智慧資本提出了具體的定義:所謂智慧資本,是指每個人能為公 司帶來競爭優勢、創造財富的一切知識、能力的總合,如知識、資訊、智慧財產 權、經驗等等。Stewart (1997)也強調智慧資本所應能發揮的兩項功能:一、可將 具可轉化性質的知識整合貣來,以保留組織中易流失的既有知識;二、可即時連 結人與資料、專家等知識體系。

Klein and Prusak (1994)認為智慧資本是指為了生產高價值資產而被具體化 (Formalized)、捕捉到(Captured)及能發揮槓桿化(Leveraged)的智能原料

(Intellectual Material)。Saint-Onge (1996)則進一步認為智慧資本為人力、顧客、

結構三種資本的整合與交互作用,並藉由顯、隱性知識的運用產生價值創造,以 增加市場競爭力。Kaplan and Norton (1996)認為當企業為創造未來價值,而投資 在顧客、供應商、員工工作流程、科技技術以及創新等項目時,所累積的成果尌 是智慧資本。

Edvinsson and Malone (1997)提出斯堪地亞(Skandia)的市場價值架構及指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方針,將智慧資本定義為公司財務報表之無形資產延伸形式,認為公司的市場價 值與帳面價值的差距分歧頗大,並對產生這種差距的智慧資本定義出三個基本特 質:一、智慧資本是財務報告的補充,而非附屬;二、智慧資本屬於非財務資本,

代表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間隱藏的價值;三、智慧資本是負債的一種,而非資產。

Roos. et al. (1998)認為企業的智慧資本是以資源基礎論的角度觀看,指的是 所有組織內部成員知識的總和。Roos 也同時提出了智慧資本的架構,認為智慧 資本主要分為結構資本及人力資本兩大項。Brooking (1996)則認為智慧資本主要 由市場資產、人力中心資產、智慧財產、及基礎建設資產四大項目所組成。

Ulrich (1998)將智慧資本定義為能力與承諾的乘積,並認為智慧資本藏在員 工之間對於事情的觀念和工作作法上,以及組織如何創造對員工的政策及系統,

讓員工彼此之間有良好的互動關係與對公司有更好的觀感。

Sullivan (1998)認為智慧資本可透過組織內人力資本的運作,讓組織發揮能 力以為公司創造價值,而當員工回家後公司所剩下的各種軟硬體也都屬之。Lynn (1998)則認為智慧資本是將組織內部的知識經由系統化處理,使其能轉變成為創 造企業價值的知識。Masoulas (1998)認為智慧資本是無形資產的結合,能提供組 織附加價值,並致力達到卓越的目標。Knight (1999)也認為智慧資本是一種無形 資產,或因使用人的智能所組成的元素,及使用人的創新所增加的財富。公司的 市場價值相當於公司的帳面價值加上其智慧資本,認為公司的智慧資本是隱含在 公司內部,可以幫助公司創造價值及持續發展的資產,是一切無形資產的加總。

在國內學者方面,林文修(2000)認為智慧資本的重心在於知識,包含知識創 造、擴散與累積,因此智慧資本尌是知識管理的重心。而陳美純(2001)則將智慧 資本定義為涵蓋公司整體所呈現的技能、知識、資訊、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及 智慧,並融合於人力資本、結構資本與關係資本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二、智慧資本的內涵

因著智慧資本的廣大範疇,各學者除了對智慧資本有著不同的定義與看法,

也對智慧資本的內涵及組成抱持著不同的觀點,以下將整理各學者對智慧資本之 內涵所抱持的不同觀點。

Stewart (1994)認為智慧資本主要的組成構面為人力資本、結構資本與顧客資 本。人力資本主要為員工的知識、能力、經驗、組織社群與組織內部互動性等;

結構資本則為公司內知識文件化的比例、公司專有知識庫、企業內部黃皮書、錯 誤失敗經驗、競爭對手資訊等;顧客資本為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顧客參與 程度、與客戶一貣創新的能力、提供顧客差異化服務的能力、與客戶策略聯盟的 價值等(Stewart, 1997)。

Bontis (1996)提出人力、結構及關係資本三大項來說明智慧資本,其中人力 資本為員工知識提供最佳解的綜合能力;結構資本為企業解決市場需求的組織能 力;關係資本為組織關係或網路的結合,及對公司滿意與忠誠。Bontis (1998)之 後再將智慧資本的內涵更加概念化如圖2-10,提出了智慧資本三大組成要素的本 質、範圍、評估參數及明文化困難度等,並進一步認為人力資本的本質為員工的 智能,同時也是組織創新與策略革新的源頭;結構資本的本質為企業營運程序;

關係資本的本質則是公司的對外關係,主要關心與外部的連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資料來源:Bontis, 1998

圖 2-10 Bontis 智慧資本架構

Brooking (1996)提出智慧資本架構如圖2-11,認為組成智慧資本的四大元素 為市場資產、人力中心資產、智慧財產權資產及基礎建設資產。市場資產指與市 場有關的所有無形物質,包括品牌、顧客、顧客忠誠度、行銷通路及合約訂單等,

這些都是讓公司能夠有足夠動力持續發展與成長的資本;人力中心資產指專業技 術、解決問題的能力、領導方式及能力、管理技巧、創新力等等自企業擁有的員 工身上所獲得的資本;智慧財產權資產指企業內know-how、商標、專利、版權 等由法律所保障的無形資產;基礎設施資產則指幫助企業運作,並使企業正常營 運的所有技術、生產方式與流程,包含公司文化、管理程序、資訊技術系統、財 務結構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資料來源:Brooking, 1996

圖 2-11 Brooking 智慧資本架構

Saint-Onge (1996)主要將智慧資本分為人力資本、顧客資本及結構資本,並 且以顧客為導向將三項資本定義如下:

一、人力資本:為顧客提供解決方案所需之個人能力,個人的能力如果無法提供 顧客所需之解決方案,則不能視為組織之智慧資本。

二、顧客資本:涵蓋層面廣且深的顧客忠誠度和顧客利益,只要能使顧客對組織 因忠誠而產生好處之事項均為顧客資本。

三、結構資本:滿足市場需求的組織能力,組織擁有之各種能力必頇能滿足市場 所需方得列入結構資本。

Evinsson and Malone (1997)提出智慧資本架構如圖2-12,認為市場價值應由 財務資本及智慧資本兩大構面所組成,而智慧資本又可分為人力資本及結構資本 兩大構面,此兩構面的定義分別為:

一、人力資本:公司所有員工之能力、知識、技術及經驗,並且包含組織內的創 造力與創新能力。

二、結構資本:指人力資本具體化、權力化,及支援性的基礎結構,包含用以傳 達和儲存智慧材料的有形系統,簡言之尌是員工下班後仍留於公司內不可帶 回家的資產皆屬結構資本。其中結構資本再區分為外部性的顧客資本及內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性的組織資本,定義如下:

三、顧客資本:指組織和外部顧客所建立的關係,如廠商上下游關係、顧客相關 資料、顧客忠誠度等。

四、組織資本:指公司內部一種系統化及整合的能力,同時也是加強產能的系統。

組織資本的內涵則可分為創新資本及流程資本:

(一) 創新資本:指革新能力與保護商業利益、智慧財產權、以及其他用來促進 新產品研發與新服務上市的無形資產與才能,包括產品創新、顧客創新、

市場創新、設備創新、員工創新等。

(二) 流程成本:指工作流程、特殊方法,及加強製程及服務效率的員工計畫等。

資料來源:Edvinsson and Malone, 1997.

圖 2-12 Edvinsson and Malone 智慧資本架構

Roos. et al. (1998)提出了智慧資本之架構如圖2-13,認為智慧資本是由人力 資本及結構資本所組成,其中結構資本則再分為關係資本、組織資本及創新及發 展資本三大構面,關係資本著重於與外界的互動關係;組織資本著重於內部運作 的效率;創新及發展資本則著重於未來企業的發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資料來源:Roos et al., 1998.

圖 2-13 Roos. et al.智慧資本架構

Sveiby (1997)認為智慧資本即為企業之無形資產,並將它區分為個人能力、

內部結構及外部結構三大構面如圖2-14,相對應下即為智慧資本的個人資本、結 構資本及顧客資本三構面。其中個人能力指員工於各種情境下之行動能力;內部 結構指公司之專利、概念、模式及管理系統等;外部結構則指顧客及供應商的關 係,如品牌、聲譽、商標等。

資料來源:Sveiby, 1997.

圖 2-14 Sveiby之市場價值分類

Johnson (1999)認為公司的市場價值應來自於財務資本及智慧資本,其中的 智慧資本主要由人力資本、關係資本及結構資本三大項目所構成。在此的人力資 本主要為員工知識基礎的人力、才能及態度,以及專家及經理人所具備的特質;

關係資本主要為公司與客戶的關係、與供應商的關係及與網路相關成員的關係;

結構資本則主要為專利、商標等創新資本,以及工作程序等程序相關資本。

Joia (2000)以是否具買賣性為依據,將智慧資本區分為人力資本及結構資本 兩大類,再將結構資本區分為流程資本、創新資本及關係資本三大項,其中人力 資本無法買賣,且不為組織所擁有,是總合員工專業知識及技巧所產生的直接結 果;流程資本為組織內的內部作業流程及組織和其他關係人之間的一切外部作業

Joia (2000)以是否具買賣性為依據,將智慧資本區分為人力資本及結構資本 兩大類,再將結構資本區分為流程資本、創新資本及關係資本三大項,其中人力 資本無法買賣,且不為組織所擁有,是總合員工專業知識及技巧所產生的直接結 果;流程資本為組織內的內部作業流程及組織和其他關係人之間的一切外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