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同志教育態度的內涵及影響因素

在法規與課程綱要的保障下,同志教育施行與否,教師的態度是重要關鍵,

以下,先說明「態度」的概念,其次,蒐集與同志教育態度相關的文獻,整理出 同志教育態度的定義,歸納出形成同志教育態度的因素,作為後續的研究設計。

壹、 態度

一、 態度的定義

態度是社會心理學的重要概念,各版本教科書與論文當中的定義歧異性低。

檢索國家教育研究院學術名詞辭典,對態度的定義如下:態度是個人對特定人、

事、物的信念、評價與反應傾向,通常認為內含認知、情感與行動意向三種成 分,主要的表現在於對一件事或人的接納或拒斥、贊成或反對(詹昭能,2000)。

張春興(2009)在《現代心理學》中,對態度的定義如下:個體後天習得,對某 個人、事物、理念帶有認知與情感成分的持久性與評價性行為取向,具有以下 特徵:

(一) 態度有持續性,一旦形成不易改變。

(二) 具認知、情感、行為三種成分。

(三) 對他人、事物或觀念的態度,可能是正面(喜愛)或負面(厭惡)

的。

二、 影響態度的因素

張春興(2009)認為態度主要是後天習得,因此,影響態度的因素和學習理 論密切相關,包含行為主義當中的經典條件作用、操作條件作用以及觀察學習 等。不過有研究指出,對於某些議題強烈的好惡,部分源自遺傳的生物性差異 與基因,在雙生子研究當中可看到這樣的結果,包含天生的生理、感覺和認知 能力、氣質和人格特質(洪光遠等(譯),2012)。Fritz Heider 的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指出個體在社會情境下表現出來的行動,不外乎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引 自洪光遠、程淑華、王郁茗等(譯),2012;張春興,2009)。因此,個人態度 的來源很多,主要有文化系統、學校教育、家庭環境、社會角色、法律規範、傳 播媒體、同儕團體與直接經驗,另外,遺傳遺傳基因或人格特質,也是決定個人 態度的因素(詹昭能,2000)。

三、 過去文獻對於「同志教育態度」的定義

林怡君(2015)將同志教育態度定義為「對同志教育的認同度及適宜的實 施階段,看法可能為支持或反對」,透過自編的「高中生對實施同志教育態度量 表」,得分越高則對實施同志教育態度越正向,反之則越負向。

林佩薇(2016)將同志教育態度定義為「對同志教育的認可或執行的程度,

可分為教學態度、輔導態度兩個面向」,透過自編的「國民小學教師同性戀態度 量表」,得分越高則對實施同志教育態度越正向,反之則越負向。

洪巍峰(2014)對同志教育態度的定義為「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理解、理

二、 《在教室說故事的同志運動:同志諮詢熱線的校園同志教育實 作分析》

蔡宏富(2011)以臺灣同志諮詢熱線為研究對象,分析其進入校園實行同 志教育的過程所遭遇的困境,發現同志教育在性別平等教育當中處於邊陲位置,

受到主流的性別教育「性騷擾防治、性侵害防治、家暴防治教育」的排擠。同志 志工入班演講,在課程施行上有許多挑戰,首先須與性質相關的課程嫁接,例 如:國中的綜合活動,並需尋求主任與校長的支持,處理同儕的焦慮,包含導師 的反對意見,以及家長的介入。不過,教師想邀請熱線的動機,包含教師先前有 過接觸同志學生的經驗,想提供類似處境的學生協助,培養全體學生尊重的核 心價值,受訪教師認為,只要是優質的典範,同志也是好的。

在結論當中,蔡宏富(2011)提出,學校教師對於同志議題難以啟齒,是因 為「同志」與「性」的親近性,深怕訴說同志就等於赤裸裸地訴說性與情慾;相 較於同志,異性戀通常化身為無害、無性的面貌出現,例如「家庭」、「傳承」、

「人口」及「愛情」,學校教育應該正視「情慾」這件事,不該把「學生」去性 化。

三、 《100 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議題「性取向教學」現況 調查》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調查 100 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性取向教學」

實施之現況,實施者同志教育者為51.2%,在「認識或尊重多元的性取向」教學 目標達成情形,僅3.1%教師表示「完全達成」,39.4%的教師認為「部分達成」,

即超過一半的教師認為「性取向教學的目標未能達成」;教師本身對於「認識或 尊重多元的性取向」教學成效,抱持保留的態度。實施「性取向教學」的困境

(詳如下表所示),主要來自「社會性別偏見、歧視之限制(如:家長態度、校 園氛圍等)」,其次是「多元性取向觀念不足」和「教學時間限制」(方德隆、

劉安真,2012)。

2-3-2

國民中小學教師實施「性取向教學」困境比率表

困境類型 比率

沒有困境 2.6%

社會性別偏見、歧視之限制 65.6%

多元性取向觀念不足 52.3%

教學時間限制 43.8%

教學資源不足 43.2%

教學轉化專業知能缺乏 33.9%

相關能力指標敘寫不具體 17.7%

其他 2.2%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方德隆、劉安真(2012)。100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性 別平等教育議題「性取向教學」現況調查。臺北市: 教育部。

另外,研究者提供開放式問題供受試教師填答,『在國民中小學要推動「性 取向/同志教育」,有哪些想法和建議呢?』教師的教學態度可分為三種立場(如 下表),除了贊同、反對,還有委婉質疑者,並非直接表明其教學態度,而是對 實施於教育場域之必要性和可行性表達疑慮。教師是否具有性別意識的確會造 成性取向教學實踐上的差異(方德隆、劉安真,2012)。

2-3-3

國中小教師對於「性取向/同志教育」態度

立場 歸納表達意見

贊同 l 多元的理解與包容應為現代國民之基本素養 l 在資訊豐富時代中需要有人做正確的引導

反對

l 多元性取向與主流社會價值不一致 l 需尊重教師個人價值觀

l 配合法律規定(沒有認同同志婚姻)

l 學生身心狀態不成熟、模仿等理由而不贊成實施

立場 歸納表達意見

委婉質疑

l 教師知能不足 l 教學時間太少

l 缺乏整體和系統性的課程與教學配套措施 l 先建構多元性取向社會文化

l 先納入家長的親職教育等理由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方德隆、劉安真(2012)。100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性 別平等教育議題「性取向教學」現況調查。臺北市: 教育部。

四、 《中小學推動同志教育爭議之研究》

劉力中(2012)的研究當中,訪談包含家長、教師與同志等共 11 名,歸納 結論如下:中小學是否應進行同志教育及其理由,大多數表達贊同之意見,原 因包含「教導孩子學習尊重、瞭解同志存在的事實、營造友善同志成長的校園 文化、減少校園性別暴力、性別意識有必要從小扎根、避免性取向認同混淆」

等,為認同同志教育之動機;反對者表露自己對同志教育的疑慮和不信任,從

「教材內容、教學者的專業素養與個人意識、孩子的年齡適不適合」等,因為宗 教信仰,反對者認為的同志教育是「包容式的尊重」,而非「肯定式、支持式的 尊重」。另外,訪談中也討論實施同志教育之爭執點:包含使用的教材三本專 書、情感教育及多元性別公民權的拿捏、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否影響性取向發 展、同志教育要教到什麼程度、是否教到瞭解自己的性取向等內容,可能是教 師、家長對於同志教育產生疑慮的細節。

五、 《漫步彩虹雲端-基層教師同志教育實施經驗之研究》

柯仲修(2012)以五位實施同志教育之國中小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 發現,教師實施同志教育的理念與動機為性別霸凌事件、避免學生性別刻板印 象思考僵化、認識多元族群、營造性別友善環境;受訪者認為的同志教育圖像 為認識同志、情感教育、公平正義;最後,透過受訪教師所述,施行同志教育在 學生身上看到的成效包含:「針對學生積極輔導、建立學生多元的視野」;然

而,第一線教師在教育職場當中所面臨到的困境:「家長隻字片語(斷章取義)

的解讀、處理社會觀感的污名成見、家長教育參與度低落、處理反對的聲浪」。

六、 《國中同志/非同志教師其同志態度及同志教育教學實踐之研究》

林巧雯(2014)以四位曾經實施同志教育的教師為訪問對象,包含同志與 非同志教師各兩位,研究者認為的同志教育態度包含三個層面:「實施時機」、

「教科書內容」,以及「同志教育的重要性」,同志教育的實施應從小開始,且 依據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教材,受訪者一致認為教科書的內容,仍以異性戀中心 的思維為主,無法看見同志存在的脈絡,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重要性是正面 的認同且肯定。

其他重要的研究結果,面對恐同情況需要處理時,非同志教師較同志教師 積極;非同志教師在課程核心概念及教學設計上對於同志概念的討論,較直接 且明確,反觀同志教師則是偏向用「較安全的」情感、性別議題教學來包裝同 志概念。由上可知,同志教師擔心在施行同志教育時,自己的「性向在職場當 中被揭露」,非同志教師的困境為「本身知能不足」,共同困境為「校方支持 與干涉」、「家長意見」、「學生態度及反應」(林巧雯,2014)。

2-3-4

性向與施行同志教育之困境表

受訪者 各別困境 共同困境

同志教師 l 自我同志身分的揭露 l 校方支持與干涉 l 家長意見

l 學生態度及反應 非同志教師 l 本身知能不足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林巧雯(2014)。國中同志/非同志教師其同志態度 及同志教育教學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七、 《男同志教師的性傾向認同與其同志教育態度》

洪巍峰(2014)訪談十位男同志教師,從他們對於同志教育的認知、評價、

實施,建構他們的同志教育態度,以及影響其態度之因素,在結論當中引用Urie

實施,建構他們的同志教育態度,以及影響其態度之因素,在結論當中引用U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