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同志教育的法規課綱與實施現況

性別平等教育先驅畢恆達(2004)著作《空間就是性別》一書中提到:「我 們的教育體制與媒體裡,幾乎沒有教導異性戀如何去理解同性戀的經驗,在異 性戀社會裡,多數人也鮮少有機會親身與同性戀接觸交往。同志要經過很辛苦 的過程才能擺脫社會汙名,進而接受自己。」同志自我認同的歷程十分艱辛,因 此,同志教育其中一項重要目的,便是協助學生發展與認同。

在許多前輩學者的努力下,同志教育以法規保障,納入課程綱要與教科書 之中,可見同志教育的重要性,雖然理想十分崇高,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現場,

實施同志教育者僅約五成,超過一半的教師認為教學目標未能達成(方德隆、

劉安真,2012)。從理想的教育理念到實際的教育現場,有著極大的落差,為研 究者為探知的重點。

本節,先從國外的同志教育政策與經驗出發,聚焦到國內的相關法規,透 過課程綱要說明同志教育的目標,以及教科書當中的同志教育。接著整理教師 施行同志教育的經驗,過程當中經歷哪些困境,以了解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壹、 國外同志教育政策與經驗

一、 美國

1972 年,美國通過《教育修正案第九條》(Education Amendment Act of Title IX),可說是世界各國中最早訂定的性別平等教育相關法案。延續《民權法案》

(Civic Right Act)禁止種族歧視的精神,《教育修正案第九條》主要的目標是:

鼓勵平權多元、禁止教育中的性別歧視,禁止任何學校基於性別、婚姻、懷孕狀 態,對招生、入學許可、課程及教育活動之設計、參與課程之權利、輔導、學生 之經費補助、就業輔導、運動、教科書與教材、工作雇用等事項設定限制。雖然 這項性別平權法案主要保障的對象為女性,但可說是開啟各國性別平等教育的 先鋒,英國與澳洲分別於 1975 年與 1984 年通過的《性別歧視法》(Sex

Discrimination Act),都有專章處理性別平等教育的內容(謝小芬,2006)。另 外,同志教育也經常以反欺凌(antibullying)、反騷擾(antiharassment)或安全 校園(safe schools)的方向推動,例如:GLSEN(Gay, Lesbian & Straight Education Network)每年都會舉辦「緘默日」活動(Day of Silence),當天所有支持這項 活動的學生和老師在學校會整天保持緘默,以抗議對同性戀者的壓迫,他們雖 然 不發聲,卻透過互相傳遞小卡,表達對同性戀者的支持,希望能藉此達到多 元 性別的尊重與平等(林巧雯,2014)。

二、 加拿大

1994 年加拿大公共衛生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以促進健康為 導向,發行《加拿大性健康教育指導方針》(Canadian guidelines for sexual health education),應用於教育、公共衛生等領域,關於性少數部分,手冊提醒:「並 非所有人皆為異性戀,因此讓學生認識多元的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是必要的,進 行諮詢或服務時,對造成性少數壓力的原因需有敏感度,透過正向的支持,如 家庭、同儕、社會網絡,以及包容性的社區與健康服務,可以促進他/她們的健 康。」2011 年,地方政府本那比市(Burnaby)教育局提出《性傾向/性別認同 草案》,內容提到:「為確保學校的每一個人都能在相互尊重和安全環境下學 習,不會有人因同性戀恐懼、跨性別恐懼、被騷擾或霸凌、或因他/她的性傾向 /性別認同而被排除在外,教育委員會特此擬訂尊重人權、支持差異、消除歧視 的原則和政策。」內容包含四大面向:教育、提供諮詢與支持、重視安全反對騷 擾、加強學校與社區的關係等(王儷靜、鄭珮妤,2015)。儘管社會輿論上仍持 有反對意見,但加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當局,仍持續推動同志教育與人權,促成 更平等且友善發展的環境。

貳、 我國同志教育法源依據

一、 憲法

1947 年公布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第 7 條:「無分男女、宗教、種族、

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中華民國憲法,1947)在立法之初,就可

窺見我國對於性別平等的重視;2005 年《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增訂第 10 條 第5 項:「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身安全,消除性別歧視,

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2005)隨著時代演進,

性別平等一直以來是我國努力的目標,或許性別沒有絕對平等的一天,但期望 未來比過去更進步。

二、 教育基本法

2013 年修正通過的《教育基本法》,其中第 2 條第 2 項:「教育之目的以 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愛國教育、鄉土關懷、資 訊知能、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 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 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為實現前項教育目的,國家、教育機構、

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教育基本法,2013)教育基本法可說是教育界 的憲法,透過各項教育措施,有責任開啟孩子對於不同性別之瞭解與關懷,達 到尊重人權、全人發展之目標。

三、 性別平等教育法

(一) 《性別平等教育法》與葉永鋕事件

2000 年屏東縣高樹國中的葉永鋕於學校意外死亡,他因不同的性別氣質遭 到同學霸凌,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4 月 20 日葉永鋕在下課前提早離開教室,

後來被發現倒臥在廁所的血泊中,送醫後發現頭部遭重創,不治身亡。此事件 引發社會大眾對於性別教育的討論,教育部當時的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成立調 查小組,將事件發生緣由及校方處置做成書面報告,呈交委員會與教育部,建 議發起新校園運動,以表示重視此類校園性別問題(畢恆達,2004)。

2000 年 10 月,教育部舉行「新校園運動:反性別暴力」宣誓記者會,內容 強調,不但要尊重傳統兩性,更要尊重不同性傾向和其他性別特質者,希望透 過各種教育活動,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打擊性別暴力,將多元性別平等教育納 入師資培育與在職進修課程。同年12 月,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正式

宣佈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洪巍峰,2014;畢恆達,2004)。由委員 會負責研擬的《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因葉永鋕事件,加入性傾向、性別特 質、性別認同等內涵,並將法規名稱改為《性別平等教育法》,教育政策的重點 從兩性教育正式轉化為多元性別教育。

(二) 《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內涵

性別平等教育是學生事務的重要議題,2004 年公布施行《性別平等教育法》, 屬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目下的法規。第 1 條開宗明義指出立法精神「為促進性 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 育資源與環境。」第2 條第 1 項說明性別平等教育的定義為「以教育方式教導 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第12 至 16 條 針對學習環境與資源之性別平等立法保障,如:學校環境、教職員知能、學生之 不同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第14 條明文規定「學校應對因性別、

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而處於不利處境之學生積極提供協助,以改善其 處境。」贊同學校應該積極提供協助,建構尊重多元的學校氛圍(方德隆、劉安 真,2012;性別平等教育法,2013)。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 17 至 19 條更具體化性別平等的課程、教材與教學 內涵。第17 條第 2 至 3 項:「國民中小學除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外,每 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四小時。高級中等學校應將性別 平等教育融入課程。」顯見在國中小階段,性別平等教育之內涵需融入課程,每 學期亦須額外實施四小時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或活動。在《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 細則》當中有更細緻的說明:「本法第十七條第二項所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 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

也就是說,性別平等教育可分為三大塊,除了情感教育、性教育之外,同志教育 也是必須包括其中的課程,此為同志教育最直接之法源依據。

參、 課程綱要當中的同志教育

法規明確指出「性別平等教育應包含同志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 要》與《九年一貫性平課綱》分別說明高中與國中小階段的同志教育目標,為現 行課程綱要當中的同志教育。108 學年度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 綱要》,統合高中與國中小階段,將性別平等教育列入重大議題,以「議題實質 內涵」的形式,融入各領域課程綱要草案之中,是同志教育的未來式。以下,先 整理現行高中與國中小階段課程綱要當中的同志教育,再說明十二年國教課程 綱要當中的同志教育,並進行兩者之比較。

一、 高中課程綱要當中的同志教育

現行高中課綱係依據教育部於 2008 年發布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

新課綱於民國99 年八月的新學期開始施行,因此又稱為「99 課綱」。雖然 2014 年曾進行課綱微調,不過並未更動到同志教育的部分。以下,就99 課綱當中的 同志教育,分科進行說明。

在高中課程當中,與同志教育最直接相關的即為必修科目「公民與社會」,

內容也最為豐富,主要在高一上學期單元一「自我社會與文化」,其中主題二

「人己關係與分際」,探究性別關係與平等尊重、多元的性別關係;主題三「人 與人權」,討論到同志人權議題;主題七「文化與位階」,提到異性戀的文化如 何區別同性戀的文化,凸顯同志議題在公民與社會科當中的重要性。

「健康與護理」主要以性健康的角度切入,培養學生尊重不同性取向的態 度,包含認識與接納同性戀者、尊重與接納不同性取向者,讓學生達成身心各 方面的健康。「家政」則以性別的人我關係,從性別角色與互動切入,討論性別

「健康與護理」主要以性健康的角度切入,培養學生尊重不同性取向的態 度,包含認識與接納同性戀者、尊重與接納不同性取向者,讓學生達成身心各 方面的健康。「家政」則以性別的人我關係,從性別角色與互動切入,討論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