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雙北地區國中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雙北地區國中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Copied!
2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張雪梅 博士. 雙北地區國中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 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研究生:賴鈞培 撰 中華民國 107 年 7 月.

(2) 謝誌 將論文獻給曾經幫助這個研究的人們!學位論文的完成絕非一個人的努力 或功勞,有幸能生在臺灣,見證性別平權的發展,師大公領所自由、優質、多元 的學習環境,使我有充足的養分與信心完成論文。. 自編量表是本研究最艱辛的部分,有賴六位性平專家的鼎力相助,使問卷 得以建立,感謝素秋老師的精闢見解,才學學長提供實務經驗,特別感謝德隆、 淑珠、樹倫、芝寧老師,雖然素昧平生,但您對問卷的審查義不容辭,使量表更 加完善。發放問卷仰賴同學與素不相識的老師協助,感謝郁宸、傑陽、舒閔、綜 文、曉帆、翰文、奕璿、傑昇、子窈、令家、書河、柏澐、佩芬、勝隆、星富、 儷儒、思璇、翊雯、士銘、榮華、Eliza、Ivy、Whitegas,沒有你們研究就無法實 踐!. 感謝若蘭老師開啟我對同志教育的視野,居居老師的認真與肯定讓我態度 積極,口試委員錦雀老師,鼓勵之餘提供許多寶貴觀點,慧卿老師提供機會讓 我分享同志教育議題,使論文更加精進。愛德學妹是一同完成論文的好夥伴, 感謝永倫、沈濤提供英文建議,以及咨任、建傑、惠婷對於口試的協助,感謝潁 秀、奕祺、香均、泰瑋、佩德、維霖、訓同的支持與意見,特別是古穆的陪伴與 包容,以及爸媽讓我在無後顧之憂下完成論文。. 由衷感謝指導教授雪梅老師,陪伴我探索這趟未知的旅途,同志教育相關 量化研究不多,在老師專業且溫暖的引導下,我能自在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使 論文逐漸聚焦並發展新量表,老師敬業求真的精神深刻地影響我,受用終身。 期望本論文能為性別平權與同志教育略盡綿薄之力!.

(3) 摘要 本研究欲探討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及影響態度的相關因素,根據 過去的文獻發現,這些可能的因素包含:學生需求、家長反應、同志教育教學資 源、教職員態度、對性的態度、對同志態度、同志教育相關知能、年齡、生理性 別、性取向、宗教信仰、與同志相處經驗、任教領域、工作職務。.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研究對象為雙北地區公立國中教師,母群體總數 13,745 人,依據過去文獻與問卷,編制「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及相關影 響因素量表」,經專家學者審查後發放正式問卷,取得 405 份有效樣本,運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3.0 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 t 考驗、 多元逐步迴歸等分析,取得以下研究結果。. 一、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認知、情感、行動三個面向均超過中間值 3 分,整 體而言,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正向。 二、 教師若知覺到學生有同志教育的需求,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正向。 三、 教師若知覺到家長不反對同志教育,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正向。 四、 教師若知覺到學校具備充足的同志教育教學資源,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 度較為正向。 五、 教師若知覺到教職員支持同志教育,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正向。 六、 對性的態度抱持著尊重個人自主權的教師,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 正向。 七、 對同志態度是友善支持的教師,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正向。 八、 具備同志教育相關知能的教師,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正向。 九、 三十歲以下的教師,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正向。 十、 生理性別不同的教師,其對施行同志教育態度沒有顯著差異。 十一、 性取向為同性戀或雙性戀的教師,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正向。 十二、 宗教信仰為基督教的教師,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負向。 十三、 具有與同志相處經驗的教師,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正向。. I.

(4) 十四、 任教領域為綜合活動的教師,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正向。 十五、 工作職務為導師者,其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較為負向。 十六、 對同志態度、學生需求、同志教育相關知能、家長反應、與同志相處經 驗、宗教信仰等自變項,是影響教師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的重要因素,合 計共可解釋 61.5%的依變項。. 關鍵字:雙北地區、國中教師、同志、同志教育、同志教育態度. II.

(5)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the Practice of LGBTQ Education and Its Relevant Factors: A 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ers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attitude of teachers toward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attitude.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possible factors include student needs, parental response, LGBTQ education related teach resources, faculty attitude, attitude towards gender, attitude towards LGBTQ, LGBTQ education related knowledge, age, physical gender, sexual orientation, religion, experience with LGBTQ, teaching field, and job position..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survey research method. Research subjects wer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New Taipei City area.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this study was 13,745. An “Attitude of Teachers Toward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Scale” was made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and questionnaires. The official questionnaire was released after review by expert scholars and 405 valid samples were recovered. IBM SPSS Statistics 23.0 was used to implement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d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 is as follows.. 1. The cognition, emotion, and action of teachers implementing LGBTQ education all exceeded the median value of three points. Overall speaking, teachers ha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III.

(6) 2. If the teachers are aware that students have a need for LGBTQ education, they will generally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implementing LGBTQ education. 3. If the teachers are aware that parents are not against LGBTQ education, the teacher’s LGBTQ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attitude will be positive. 4. If the teachers are aware that the school has sufficient LGBTQ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they will have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implementing LGBTQ education. 5. If teachers are aware that the faculty supports LGBTQ education, they will have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GBTQ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6. Teachers who respect personal autonomy in their sexual attitude will have a more positive towards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7. Teachers who have a friendly and supportive attitude towards LGBTQ will have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8. Teachers with LGBTQ education related knowledge have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9. Teachers under 30 years of age have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10. Teachers of different biological genders do no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ttitude towards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11. Teachers who are homosexual or bisexual in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 have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12. Teachers who are Christian in faith have a more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13. Teachers who have spent time with LGBTQ have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IV.

(7) 14. Teachers who teach integrative activities have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15. Guidance teachers tend to have a more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education. 16. Attitude towards LGBTQ, student need, LGBTQ education related knowledge, parental response, experience with LGBTQ, and religious faith are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attitude of teachers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GBTQ. These combined can explain 61.5% of dependent variables.. Keywords: Taipei/New Taipei City area,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LGBTQ, LGBTQ education, the attitude of LGBTQ education. V.

(8)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7 第三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10 第四節 名詞解釋…………………………………………………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7 第一節 多元性別的認同歷程……………………………………17 第二節 同志教育的法規課綱與實施現況………………………35 第三節 同志教育態度的內涵及影響因素………………………5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7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87 第二節 研究假設…………………………………………………94 第三節 研究對象…………………………………………………97 第四節 研究工具…………………………………..……………10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114 第六節 研究程序……………………………………………..…11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19 第一節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現況分析………...…....…119 第二節 影響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態度之相關影響因素分析...125 第三節 在不同「環境外在因素」下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態度之差 異………………………………….……..………………136 第四節 「個體內在因素」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態度之差 異………………………………….……..………………148. VI.

(9) 第五節 「 個 人 背 景 」 不 同 的 教 師 對 施 行 同 志 教 育 態 度 之 差 異………………………………….……..………………156 第六節 相關影響因素對於教師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的解釋力...1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77 第一節 結論………………………………………..….…………177 第二節 建議………………………………………..….…………181. 參考文獻…………..……………..…………..……………..…..…...187 附錄一 105 學年度雙北地區公立國中班級數與教師人數總 表………..……………..…………..……………..…..…....194 附錄二 徵詢引用問卷信件 ……..…………..…………………..200 附錄三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及相關影響因素問卷 (專家效度用)……..…………..……….……………..201 附錄四 專家效度意見統整 ……..…………..…………………..207 附錄五 教師對同志教育的態度及相關影響因素量表(正式 問卷)……..…………..……………….…………..……..219. VII.

(10) 表次 表 1-1-1. 贊成與反對同性婚姻法案的民意支持度……………….…5. 表 2-1-1. 性別光譜…………………………………………..…….…19. 表 2-1-2. 同志社群 LGBTQQIAAP .…………………………...……20. 表 2-1-3. 同志發展與認同階段……………………………...………25. 表 2-2-1. 高中課綱當中的同志教育………………………...………40. 表 2-2-2. 性平課綱微調比較表………………………………...……42. 表 2-2-3. 國中小性平課綱當中的同志教育……………………...…44. 表 2-2-4. 十二年國教課綱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對應表當中同志教育 的重要內涵 ..……………………………………………...46. 表 2-2-5. 與同志教育相關的性平教育融入社會與綜合活動領域對 照表 ..…………………………………………………...…47. 表 2-3-1. 同志教育態度文獻彙整…………………………………...59. 表 2-3-2. 國民中小學教師實施「性取向教學」困境比率表...……64. 表 2-3-3. 國中小教師對於「性取向/同志教育」態度 ….…...……64. 表 2-3-4. 性向與施行同志教育之困境表………………...…………66. 表 2-3-5. 影響教師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的相關因素表……...………74. 表 3-3-1 雙北地區公立國中學校數與教師人數統計表………..…..99 表 3-3-2 正式問卷預計發出問卷數統計表………………………..100 表 3-3-3. 正式樣本各層級抽樣數據表……………………...…..…101. 表 3-4-1. 專家分析預計名單………………………………...…..…108. 表 3-4-2.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量表信度分析………...…..110. 表 3-4-3. KMO 統計量的判斷原理………………………...………111. 表 3-4-4.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量表效度分析…………….111. 表 3-4-5. 項目分析表……………….……………….……………...113. 表 4-1-1.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各面向描述性統計列表….119. 表 4-1-2. 態度量表各面向在一個標準差與兩個標準差當中的分佈 情形……………….……………………….……………...120. VIII.

(11) 表 4-1-3.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認知各題選項比例表….………121. 表 4-1-4.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情感各題選項比例表….………123. 表 4-1-5.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行動各題選項比例表….………124. 表 4-2-1. 教師知覺到的環境外在因素描述性統計列表(合併變項 前)……………….……………………….………………125. 表 4-2-2. 教師知覺到的環境外在因素描述性統計列表(合併變項 後)……………….……………………….………………126. 表 4-2-3. 教師的個體內在因素描述性統計列表(合併變項 前)……………….……………………….………………129. 表 4-2-4. 教師的個體內在因素描述性統計列表(合併變項 後)……………….……………………….……………...130. 表 4-2-5. 教師的個人背景描述性統計列表………………………..135. 表 4-3-1. η2 值與所代表之關聯強度………………………………..136. 表 4-3-2. 在不同「學生需求」下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之描述 性統計………………………………...………………..…137. 表 4-3-3. 在不同「學生需求」下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各層面 差異比較表…………………..……………………….…..138. 表 4-3-4. 在不同「家長反應」下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之描述 性統計…………………..………………………………...139. 表 4-3-5. 在不同「學生需求」下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各層面 差異比較表…………………..…….………….………….140. 表 4-3-6. 在不同「同志教育教學資源」下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 度之描述性統計……………….…..……………………..142. 表 4-3-7. 在不同「同志教育教學資源」下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 度各層面差異比較表…………………...………………..143. 表 4-3-8. 在不同「教職員態度」下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之描 述性統計…………………..………….…………………..144. 表 4-3-9. 在不同「教職員態度」下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各層 面差異比較表……………………..….…………………..145 IX.

(12) 表 4-4-1. 「對性的態度」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之描述 性統計…………………..…………….…………………..148. 表 4-4-2. 「對性的態度」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各層面 差異比較表……………………..…….…………………..149. 表 4-4-3. 「對同志態度」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之描述 性統計………………………………………..…………...151. 表 4-4-4. 「對同志態度」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各層面 差異比較表…………………..………………...…………152. 表 4-4-5. 「同志教育相關知能」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 之描述性統計…………………………..…….…..………153. 表 4-4-6. 「同志教育相關知能」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 各層面差異比較表………………………….……………154. 表 4-5-1. 「年齡」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之描述性統 計…………………..…………………..….………………157. 表 4-5-2. 「年齡」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各層面差異比 較表…………………..…………………...………………158. 表 4-5-3. 「生理性別」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之描述性 統計與 t 值…………………..……………...…………….160. 表 4-5-4. 「性取向」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之描述性統 計…………………..……………….………..……………161. 表 4-5-5. 「性取向」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各層面差異 比較表…………………..………….………..……………162. 表 4-5-6. 「宗教信仰」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之描述性 統計…………………..…………….………..……………163. 表 4-5-7. 「宗教信仰」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各層面差 異比較表…………………..………….….….……………165. 表 4-5-8. 「與同志相處經驗」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之 描述性統計與 t 值……………………....…….………….166. X.

(13) 表 4-5-9. 「任教領域」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之描述性 統計…………………..……………….….….……………167. 表 4-5-10 「任教領域」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各層面差 異比較表…………………..………….….…….…………169 表 4-5-11 「工作職務」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之描述性 統計…………………..…………….………..……………170 表 4-5-12 「工作職務」不同的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各層面差 異比較表…………………..………………………….......171 表 4-6-1. 相關影響因素對於教師施行同志教育態度之迴歸分析摘 要表……………………………………………………….175. 表 4-6-2. 決定係數的強度大小與意義表………………………….175. 表 4-6-3. 未被選入迴歸模型的自變項與依變項之 η2 係數與關聯強 度列表…………………………………………………….176. XI.

(14) 圖次 圖 2-1-1. 從不同的眼光看同志之比較圖…………………..……….30. 圖 3-1-1. 「教師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研究架構圖……….….…….88. 圖 3-3-1. 105 學年度雙北地區公立國中教師數與班級數線性方程式 圖………………………………………………….……..…98. 圖 3-6-1. 研究程序圖 …………………………………….….……...118. XII.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970 年代以前,同性戀被視為疾病,同性戀者可能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療, 接受電擊療法、厭惡療法、腦葉白質切除術、化學閹割等治療,著名的電腦科學 之父艾倫·圖靈(Alan Turing)因為同性戀取向被迫施行化學閹割療法,注射雌 激素,在身心遭受殘害下,最終自殺身亡(任鳳儀,2014)。由於社會的歧視與 壓迫,同志經常只能聚集在黑夜的酒吧,滿足社交與情感的基本需求,1969 年 警方突擊搜查紐約「石牆酒吧」(Stonewall Inn),警方不僅態度傲慢,甚至強 押無罪的同志回到警局,雙方衝突爆發,石牆暴動(Stonewall riots)促使同志 「站出來」,從個人的決定,到接納自己性傾向的表現(陳若明,2011),事件 過後,同志以人權為訴求,發起遊行形式的社會運動,擴展至全世界。. 臺灣過去保守的社會環境,同志運動的歷程十分艱辛,在社會運動者的努 力下,專家學者陸續建立學術基礎,加上對於性別議題友善的民代,同志運動 經機構化的歷程,而出現同志熱線協會、同志權益促進會、同光同志教會等團 體,讓社會運動更有組織與動能,臺灣同志社會運動略有成果,在國際上頗負 盛名,遊行人數年年攀升,為亞洲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不僅大夥甚感欣 慰,更被外媒《紐約時報》稱作亞洲同志的燈塔(劉家熙,2016),也看到臺灣 的自由與人權意識的提升。近年來,同性婚姻平權成為熱門議題,歐美各國陸 續通過法案,臺灣趕上這波浪潮,婚姻平權大法官釋憲案後,成為亞洲首個同 性婚姻法制化的國家,然而,反對同性婚姻的聲浪從未停歇。. 壹、 婚姻平權法案的推動 一、國際婚姻平權法案 (一) 聯合國公約. 愛與歸屬是人的基本需求,婚姻是愛與歸屬的社會制度,1976 年生效的聯 合國兩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1-.

(16) andPolitical Rights, ICCPR)第 2 條說明:「本公約締約國承允尊重並確保所有 境內受其管轄之人,無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或其他主張民族 本源或社會階級、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等,一律享受本公約所確認之權利。」 第 23 條說明婚姻相關的事項(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1966): 1. 家庭為社會之自然基本團體單位,應受社會及國家之保護。 2. 男女已達結婚年齡者,其結婚及成立家庭之權利應予確認。 3. 婚姻非經婚嫁雙方自由完全同意,不得締結。. 公約明示婚姻與家庭為政府應當保障的權利,婚姻是人的基本權,為不爭 的事實(衛漢君,2016),對於同性婚姻之立法,並未限制國家以任何形式的法 律制度承認同性伴侶關係(Lee, 2016)。婚姻關係的締結,最重要是「雙方自 由」且「同意」的前提,才是符合人權精神的作法。. (二) 荷蘭婚姻平權法案的推動情形. 荷蘭的同性婚姻運動早於 1980 年代中期,以同志雜誌 Gay Krant 總編輯 Henk Krol 為首的人權運動團體,要求政府給予同志平等的結婚權利。1995 年荷 蘭國會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同性婚姻的可行性,並獲得正面的成果,1998 年, 荷蘭開始實施「伴侶關係註冊」(registered partnership)制度,不論性向,皆可 申請為合法伴侶關係,2000 年通過同性婚姻法案,2001 年正式生效,荷蘭成為 第一個同性婚姻法制化的國家(董芸安,2013)。. (三) 美國婚姻平權法案的推動情形. 美國同性婚姻運動早於 1970 年代,然而歷程卻相當艱辛,由於幅員遼闊, 各州憲法與法院對於同性婚姻的認定不一,直到 2015 年聯邦最高法院的《奧貝 格費爾訴霍奇斯案》(Obergefell v. Hodges),最高法院判決「同性婚姻的權利 受到憲法保障,各州不得立法禁止。」判決書當中確認幾項原則: 1. 婚姻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婚姻制度的存在是為支持兩人的親密關係, 不應限於性別。. -2-.

(17) 2. 憲法保障「個人自主決定權」 :人民自由行使權利受憲法保障,婚姻的決 定正是一個人所能做最私密的決定。 3. 婚姻是社會秩序的基礎:若將同性伴侶排除在婚姻之外,就是排除在社 會秩序之外,也就是以法律教導大家同性戀和異性戀是不平等的(Hung & Yang, 2016)。. 二、國內婚姻平權法案 (一) 婚姻平權草案的提出. 2013 年,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提出《婚姻平權草案》,草案當中認為《憲 法》規定人民無分性別,在法律之前平等,然而《民法》卻規定婚姻應由男女當 事人自行訂定,缺少保障不同性傾向、性別認同的婚姻權利,因此草案修改《民 法》中現行有關婚姻與家庭的描述,從男、女兩性修改成兩人,例如將夫妻改成 配偶,將父母改成雙親,使得法律不僅可以適用於男性與女性間的婚姻關係, 也擴及同性戀、跨性別、變性者等不同性別特質者的婚姻關係(民法親屬編、繼 承編部分條文修正草案,2013),2013 年《婚姻平權草案》一讀通過,交付司 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 (二) 部分縣市開放同性伴侶註記. 2015 年起,高雄、臺北、臺中等直轄市戶政單位開始受理「同性伴侶」註 記業務,雖然不具《民法》等法律之效力,但透過行政命令,提供同志最為急迫 需求之權益保障,例如:在醫療上可以作為「關係人」之證明,得簽署手術同意 書,另外,可比照異性配偶享有各種勞動權益與福利,例如:家庭照顧假、婚喪 假、代辦護照等權益(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2016)。. (三) 大法官對婚姻平權的釋憲案. 2017 年 5 月 24 日,許多關心同性婚姻的公民,群聚立院,屏氣凝神地等待 大法官對於婚姻平權法案的解釋(釋字第 748 號),釋憲的爭議點在於:「民 法當中有關婚姻的規定,未使相同性別二人,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 -3-.

(18) 結合關係,是否違反憲法保障婚姻自由及保障平等權?」釋憲的理由書列點說 明如下: 1. 過去法律的解釋,係以異性戀婚姻為框架,而有一夫一妻的法律規定。 2. 根據《憲法》第 7 條對於平等權的論述: 「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 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身心障礙、性傾向等亦屬 平等權規範之範圍(中華民國憲法,1947)。 3. 婚姻自由權。人民享有結婚自由,包含「是否結婚」和「與何人結婚」之 自由,該項自主決定攸關人格健全發展與人性尊嚴之維護,為重要之基 本權,應受憲法保障。 4. 相同性別二人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 結合關係,亦未改變既有異性婚姻所建構之社會秩序,同性婚姻經法律 正式承認後,更可與異性婚姻成為穩定社會之磐石(釋字第 748 號【同 性二人婚姻自由案】,2017)。. 因此,現行《民法》當中之規定違憲,立法與行政機關需於兩年內完成相關 法律之修正或制定,臺灣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法制化的國家。. 貳、 反對同性婚姻的聲浪 人生活在群體當中,天生對於「非我族類」會有排斥與反感的表現,相對於 主流族群,少數者經常成為被壓迫的對象,以鞏固主流族群的既有制度、傳統 與價值。基於言論自由,任何人對於任何議題,在不侵犯他人權益的前提下,均 有表達自身意見的權利,而一項再好的新政策,也不可能達到 100%的滿意度, 因此,以下說明反對同性婚姻的聲浪。. 一、反同婚的民意支持度 現今臺灣社會仍然存在許多反對同性婚姻(簡稱反同婚)的社會運動與言 論,即同性婚姻在臺灣仍有許多歧見,自同性婚姻議題發酵,至大法官釋憲為 止,許多機構進行調查:法務部(2014)的調查發現 56%的民眾贊成同性婚姻,. -4-.

(19) 32%反對;中央研究院也有類似的調查成果,54%的民眾贊成、37%反對(傅仰 止、章英華、杜素豪、廖培珊,2016)。民間機構的調查如下:臺灣民意基金會 調查結果贊成比例為 46%、反對為 45%(鍾麗華、林良昇,2016);臺灣智庫 (2016)調查結果贊成比例為 48%、反對為 42%,雖然上述民調顯示贊成者高 於反對者,然而,同性婚姻這項議題在社會當中,至少有三成以上的民眾反對, 交叉分析結果發現年齡愈小、學歷愈高、愈沒有特定宗教信仰者,支持同性婚 姻的比例較高(法務部,2014;鍾麗華、林良昇,2016),綜合四份民調整理如 下表。. 表1-1-1 贊成與反對同性婚姻法案的民意支持度. 調查機構. 調查時間. 贊成比率. 反對比率. 法務部. 2014. 56%. 32%. 中央研究院. 2015. 54%. 37%. 臺灣民意基金會. 2016. 46%. 45%. 臺灣智庫. 2016. 48%. 42%.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反同婚團體的理念 反對同性婚姻的組織眾多,以宗教團體為主,例如:真愛聯盟、下一代幸福 聯盟、安定力量聯盟、臺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捍衛家庭學生聯盟,均帶有 宗教色彩,其中,以具有跨宗教色彩的「臺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簡稱 護家盟),規模最大,其創建專屬網頁平臺,並宣揚組織理念。. 反同婚團體聲稱尊重同志人格權,但反對宣揚同志性行為的意識型態,不 反對同志自身之行為,但反對國家將同志的生活型態制度化、合法化,因此提 出以下訴求,期望維護既有家庭價值,反對同性婚姻法案。 1. 同性婚姻入法將消耗國家龐大資源,影響政府拼經濟。. -5-.

(20) 2. 同性婚姻在多國點燃社會戰爭,臺灣倉促推動勢必引起社會爭議與內 耗。 3. 歐洲人權法院尚未對同性婚姻作出定論,臺灣不應成為華人地區第一隻 白老鼠。 4. 同性婚姻不具自然生育的可能性,不利臺灣的家庭延續與人口發展。 5. 男男性行為是造成愛滋病疫情的最大宗,已成青少年十大死因。 6. 同性婚姻不符合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臺灣守護家庭 a)。. 另外,護家盟亦認為同性婚姻對家庭、子女及社會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如 下: (一)家庭結構. 1. 母性相妒相爭,不利養育孩童與雙方關係。 2. 子女缺少兩性平衡之角色典範。 3. 同志彼此忠誠度不夠,難委身於長期關係,家庭結構脆弱。. (二)子女福祉. 1. 同志婚姻關係不穩,導致收養子女的學業表現不佳。 2. 同性父母潛移默化其子女發展同性關係。 3. 同性父母會影響子女對自身性傾向之認定。. (三)社會秩序. 1. 同志家庭子女受到不當性接觸比例偏高。 2. 同志家庭之子女較常有不良或犯罪行為。 3. 女同志家庭之女兒成為雙性戀的機率較高(臺灣守護家庭 b)。. 三、 反同婚言論評價 葉德蘭(2016)研究「臺灣反對同性婚姻網路言論」,對象包含「護家盟網 站精選文章專欄」、「立法院公聽會反對同志婚姻發言」、「新聞網站同性婚姻 報導留言」,發現網路仇恨言論策略如下:. -6-.

(21) (一)誇張對比、貶抑以醜他:認為生育後代的目的是僅為國家社會之未來發 展,而同性戀者不替國家生育後代,就是自私且不正常的社會墮落表徵。 (二)兼顧理性、感性以迎眾:反對同性戀網站並不在乎所引述的論證、數據 或文獻是否符合一般學術標準,只要看似科學、中立就不斷引用轉載, 不以為意。 (三)選擇迂迴、隱晦以利己:反同網站強調並非以同性戀者為敵,而是要保 護兒童利益、家庭既有價值。. 反同婚言論,在「婚姻」方面,將其窄化、生物化,且理想化成為一社會機 制;在「同性戀者/同志」方面,將他們異化、病態化、反社會化成為非我群類 (葉德蘭,2016)。. 四、反同婚未來動向 2017 年,大法官針對婚姻平權釋憲後,等同宣告反同婚陣營訴求失利,然 而,反同婚團體仍堅持理念,認為同性婚姻釋憲程序嚴重不公,婚姻定義應由 全民決定,同性婚姻是否合法應交付公投,於網路平臺啟動連署程序,另外,反 同婚團體認為,同性婚姻合法化,嚴重衝擊教育與孩子的價值觀,因此,將「同 志教育退出中小學」納入公投的連署項目,與現行同志教育法規和課程綱要站 在對立面,爭取加入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為擔憂同志教育的家長發聲 (臺灣守護家庭 c)。婚姻平權雖達成亞洲首先法制化的里程碑,然而,下一個 灘頭堡「同志教育」,尚須更多學術研究與理性對話,讓真理越辯越明,讓社會 凝聚共識。. 第二節 研究動機 同志學生生命殞落的新聞事件總是引發社會關注,因為性向與社會期待不 一致,無法忍受他人的異樣眼光,有些人決定走上黃泉路;也有因為外在性別 氣質遭受霸凌,導致意外或自殺身亡者;或因感情路不順遂,情緒未能獲得適 度紓解,造成情殺案的悲劇。本節,將先說明「同志教育確實有其需求」,因. -7-.

(22) 此,政府為此制定相關法律與課程綱要,然而,施行現況未能達到當初設定的 目標,透過其他研究者的啟發,發現教師是其中的關鍵,此與個人的生命經驗 十分相符。. 壹、 教育現場有施行同志教育的需求 一、協助同志學生發展並提供正向支持 教育其中一項重要的目的,便是協助學生發展,提供正向支持。青少年正 處於性成熟的發展階段,性別氣質、性取向、性別認同等性別特質,多在青少年 時期發展(張春興,2009;Evans, Forney, & Guido-DiBrito, 2010),對於同志學 生而言,同志教育的目的之一,即是協助其發展與認同,透過接觸、認識、了解 不同的性取向,藉此探索自身的性取向,然後才能認同自己的性取向,這個過 程需要營造性別友善的學習環境,提供正確的觀念與知識,其中,教師便扮演 關鍵角色。. 二、教育非同志學生瞭解性別的多元樣貌 社會當中存在多元的性別特質是事實,雖然同志的人數較少,然而,每個 人或多或少都有機會接觸同志,同志教育對於非同志學生而言,讓多數異性戀 傾向之學生認識並瞭解性別多元樣貌,然後才能尊重不同的性取向(方德隆、 劉安真,2012),藉由同志這項性少數的次文化議題,擴展至原住民、新住民、 身心障礙等其他多元族群,消除主流族群對其他群體的偏見、歧視與刻板印象, 預防霸凌事件的發生,提升學生的多元文化素養。. 貳、 同志教育的目標成效不彰 鑑於性別平等教育與友善學習環境的重要性,我國將性別平等與同志教育 等議題納入法規與課程綱要當中,可謂理想崇高,然而,根據教育部性別平等 教育議題輔導群調查,實施同志教育的教師為 51.2%,在「認識或尊重多元的性 取向」教學目標達成情形,3.1%與 39.4%的教師認為「完全達成」與「部分達. -8-.

(23) 成」,即超過一半的教師認為,性取向教學的目標未能達成(方德隆、劉安真, 2012),未實施同志教育的原因為何?未能達成目標的原因又為何?這是研究 者欲探知的部分。在質化研究方面,許多學生對於同志的認識來自這樣的論述: 「我的老師說,男同志是因為女人的靈魂裝在男人的身體,女同志是因為男人 的靈魂裝在女人的身體,所以我們要尊重同志,因為他們和我們是不一樣的人 (蔡宏富,2011)。」這樣的論述,顯見教師與學生對於同志族群的不了解,也 看到我國性別平等與同志教育,在執行面上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參、 同志教育態度的量化研究稀少 文獻當中與同志相關的教育議題,大多探討教師或學生對於「同志」的態 度,研究發現多為正向(林巧雯,2014;林佩薇,2016;林怡君,2015;柯仲修, 2012;劉力中,2012;蔡宏富,2011),然而,教師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 相較之下,是從被動接納學生,轉為主動施作教育,因此,教師的態度轉為保守 (林佩薇,2016)。同志教育雖然有法規與課綱的保障,卻尚未能於學校教育當 中徹底落實,過去研究發現,受限於許多困境,包含教師個人內在與環境外在 因素(方德隆、劉安真,2012;林巧雯,2014;林佩薇,2016;林怡君,2015; 柯仲修,2012;洪巍峰,2014;劉力中,2012;蔡宏富,2011),然而,在專業 自主權的保障下,教師可自行決定其授課內容。同志教育的內涵與意識,需從 師資培育開始做起,並融入教師研習,提升現行與未來師資的性別平等教育素 養,促成施行同志教育的動機和誘因,讓同志教育現身在課室之中(李雪菱, 2007;蔡宏富,2011)。. 過往對於同志教育態度的研究,多是以質化的形式呈現,例如:訪談教師 對施行同志教育的動機或心路歷程,由此可以了解教師為什麼要施行同志教育, 以及他們的擔憂(方德隆、劉安真,2012;林巧雯,2014;林佩薇,2016;林怡 君,2015;柯仲修,2012;洪巍峰,2014;劉力中,2012;蔡宏富,2011),質 化研究累積到一定的能量,才以量化方式研究「同志教育態度」 ,劉力中(2012) 認為,同志教育的關鍵在於教師與學生於校園學習互動之過程,教師對施行同. -9-.

(24) 志教育的態度直接影響同志教育成敗。隨同志教育開始實施,有必要針對教師 態度現況作一全面性的量化調查研究,以了解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如何、 成因為何。. 肆、 對教育實務現場的觀察所欲採取的行動 現行中小學教育環境當中,以我在國中教育現場的觀察,許多教師對於具 有爭議的議題仍趨保守,即使支持也不敢正面表態,反倒是學生對這方面的議 題十分感興趣,例如:詢問教師對於同性婚姻法案的意見,以及老師們的性取 向,學生雖相當開放,然而,卻不一定具備充足的性別意識,例如:拿同志來開 玩笑,說某某同學是 gay,或當成罵人的話,過去研究者也有提出類似的經驗(林 慧文,2012),這些話聽在被開玩笑的學生與同志學生耳裡,想必會有不舒服的 感覺,因此,期使自己能為性別平等教育盡一份心力,讓玫瑰少年的事件真正 成為歷史。. 綜合上述,同志教育雖然有其需求,國家以法律與課程綱要進行規範與保 障,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在教育現場當中的施行現況卻不如預期,其他研 究者與我的個人經驗,都發現教師的態度扮演關鍵角色,至於影響態度背後的 成因為何,也是本研究欲探知的重點。. 第三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壹、 研究目的 一、 瞭解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包含認知、情感、行動三個面向。 二、 瞭解影響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的環境外在因素,例如:學生需求、家 長反應、同志教育教學資源、教職員態度。 三、 瞭解影響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的個體內在因素,例如:對性的態度、 對同志態度、同志教育相關知能。. - 10 -.

(25) 四、 瞭解影響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的個人背景,例如:年齡、生理性別、 性取向、宗教信仰、與同志相處經驗、任教領域、工作職務。 五、 瞭解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的相關影響因素。. 貳、 研究問題 一、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為何? (一)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認知為何? (二)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情感為何? (三)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行動為何? 二、 在不同「外在環境因素」下,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的差異為何? 三、 「個體內在因素」不同的教師,其對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的差異為何? 四、 「個人背景」不同的教師,其對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的差異為何? 五、 哪些因素能有效預測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 第四節 名詞解釋 壹、 雙北地區國中教師 國中是性取向發展之重要階段,現行課程綱要規定國中階段需實施同志教 育,其中,教師便扮演關鍵角色。臺北市與新北市為我國首都與最大直轄市, 頗具代表性,因此研究者選定雙北地區國中教師作為研究對象,不過,由於私 立國中教師人數無法於教育部統計處取得客觀的數據,且私立學校的教育理念 可能因為宗教、學校制度等因素,與公立學校有所差異,為避免偏誤,本研究 將研究對象界定為「雙北地區公立國中教師」。. 貳、 同志 同志是指個體在性傾向、性別氣質、性別認同等性別特質,與多數異性戀者 不同的「性少數」,可分為「LGBTQQIAP」等社群,即女同性戀(Lesbian)、. - 11 -.

(26) 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跨性別(Transgendered)、酷兒(Queer)、 疑性戀(Questioning) 、雙性人(Intersex) 、無性戀(Asexual) 、泛性戀(Pansexual) , 通稱為同志,同性戀在同志社群當中人數較多,經常為許多研究主要探討的對 象,然而,同志社群的性別圖像十分多樣,本研究不著重於探討當中的個別差 異,個體是否為同志,其關鍵為「自我認同」,即「自己認定自己是同志」就是 同志(Evans et al. , 2010)。. 參、 同志教育 同志教育屬於性別平等教育的範疇,是學生事務的重要議題,《性別平等 教育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應該包括情感教育、性教育、 同志教育等課程」,保障同志教育的施行(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2012)。 現行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與同志教育最為相關的能力指標為「1-3-3 認識多元的性取向」、「1-4-3 尊重多元的性取向」,可以看到同志教育的內涵 是先認識多元的性取向、性別氣質、性別認同等性別特質,讓學生了解社會具 有多元性傾向的現象,以培養正確的性別觀念,提升學生性別平等意識(吳清 山、林天佑,2012),然後才能尊重他人、探索自我,達到自我認同與發展,在 社會上,透過教育的手段,消弭對同志的負面壓力,肯定多元性別的存在事實。. 肆、 態度 國家教育研究院學術名詞辭典,對態度的定義如下:態度是個體對特定人、 事、物的信念、評價與反應傾向,通常包含認知、情感與意向三種成分,主要表 現在對於一件事或人的接納或拒斥、贊成或反對(詹昭能,2000) 。張春興(2009) 在《現代心理學》中,對態度的定義如下:個體後天習得,對某個人、事物、理 念帶有認知與情感成分的持久性與評價性行為取向,即態度有持續性、有喜惡, 且具認知、情感、行為三種成分。影響態度的可能因素有很多,包含環境外在的 文化系統、學校教育、家庭環境、社會角色、法律規範、傳播媒體、同儕團體與. - 12 -.

(27) 直接經驗,以及個人內在的遺傳遺傳基因或人格特質,也是決定個人態度的因 素(洪光遠、程淑華、王郁茗等(譯),2012;張春興,2009;詹昭能,2000)。. 伍、 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 林怡君(2015)將同志教育態度定義為「對同志教育的認同度及適宜的實 施階段,看法可能為支持或反對」,洪巍峰(2014)對同志教育態度的定義為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理解、理念、評價、支持與否以及實施」。本研究綜合 同志教育與態度的定義,將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定義為:「教師對施行同志教 育的信念、評價與反應傾向,是接納或拒斥、贊成或反對,包含認知、情感與行 動三種成分。」. 一、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認知 教師經由意識活動對同志教育產生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這些認知是否 與「理想的同志教育」,即《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當中的同志教育相符,如 果是,則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認知為正向,如果不是,則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 的認知為負向。以上,根據自編量表測知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認知,一分表示 在認知上非常不同意同志教育,則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認知越負向,五分表示 在認知上非常同意同志教育,則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認知越正向。. 二、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情感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情緒與感受,可分為負向與正向兩種情感,如果教師 的反應是厭惡、擔憂、尷尬等負面情緒與感受,則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情感為 負向,如果教師的反應是積極、信任、自在等正面情緒與感受,則教師對施行同 志教育的情感為正向。以上,根據自編量表測知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情感,一 分表示在情感上非常不同意同志教育,則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情感越負向,五 分表示在情感上非常同意同志教育,則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情感越正向。. - 13 -.

(28) 三、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行動 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行動與意向,即過去教師是否有施行過同志教育,是 否有達成《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當中的目標,未來是否有意願施行同志教育, 如果是,則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行動為正向,如果不是,則教師對施行同志教 育的行動為負向。以上,根據自編量表測知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行動,一分表 示在行動上非常不同意同志教育,則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行動越負向,五分表 示在行動上非常同意同志教育,則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行動越正向。. 陸、 影響同志教育態度的因素 影響教師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的可能因素很多,研究者蒐集十篇與同志教育 相關的文獻,歸納出影響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的態度,將影響同志教育態度的 因素,分為環境外在因素、個體內在因素、個人背景三大類,以下列點說明。. 一、環境外在因素 環境外在因素指外在環境當中,哪些人事物將會影響教師施行同志教育的 態度,包含「學生需求」、「家長反應」、「同志教育教學資源」、「教職員態 度」等變項。透過題目的敘述,說明上述概念,讓受試者自陳其知覺到的環境外 在因素,例如:學生有對同志教育的需求、家長不反對同志教育的施行、學校有 充足的同志教育教學資源、教職員態度對於同志教育偏向支持,表示上述環境 外在因素有利教師施行同志教育。. 二、個體內在因素 個體內在因素指受試者本身可能隨著新接觸、新經驗、新想法而發生變動 的因素,包含「對性的態度」、「對同志態度」、「同志教育相關知能」等變項, 透過題目的敘述說明上述概念,讓受試者自陳自己的個體內在因素,例如:對 性的態度是偏向開放、對同志態度是偏向支持、具備同志教育相關知能,表示 上述個體內在因素有利教師施行同志教育。. - 14 -.

(29) 三、個人背景 個人背景指受試者十分穩定的個人資料,雖然可能隨著時間或生命經驗發 生變動,不過變動幅度通常不大,且不易在短時間內發生很大的變化,包含「年 齡」、「生理性別」、「性取向」、「宗教信仰」、「與同志相處經驗」、「任 教領域」、「工作職務」等變項,以了解在不同個人背景的情況下,受試者對施 行同志教育的態度。.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現行課程綱要規定國中階段需實施同志教育,使學生具備相關基本能力, 由於國中生正處於性成熟的發展階段,對於相關知識與能力的需求更為迫切, 因此選定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私立國中的教育理念可能因為宗教、學校制度 等因素,與公立學校有所差異,且私立學校的教師人數,未能於教育部統計處 中取得客觀數據,因此,選定「公立」國中的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在研究者能夠 負擔的時間與經費範圍內,選定「臺北市、新北市」作為研究的區域,研究對象 界定為「雙北地區公立國中教師」。. 二、研究變項 研究者蒐集十篇與同志教育態度相關的文獻,擷取曾有兩位以上的研究者 曾提出影響教師施行同志教育的可能因素,作為研究變項。.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由於目前同志教育態度的相關量表尚在發展,因此, 研究者引用既有問卷當中的題目,與文獻探討的結果,自編「教師對施行同志 教育的態度及相關影響因素量表」,期望透過量化分析,確認影響教師對施行 同志教育的可能因素。. - 15 -.

(30) 貳、 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受限於研究者的人力、財力,研究對象的範圍為「雙北地區公立國中教師」 , 因此,研究結果僅代表臺北市、新北市地區公立國中,無法推論至其他教育階 段或其他縣市,以及特殊教育理念如私立宗教學校,對於全國性的教育政策提 出建議,需要相當謹慎。. 二、研究變項 影響個體態度的潛在因素相當複雜,過去文獻曾提到,例如:婚姻狀況(林 佩薇,2016)、教學年資(林佩薇,2016)、教學時間(方德隆與劉安真,2012)、 社會風俗(林怡君,2012)等因素,由於這些因素的重要性較低,或者編制問卷 不易,因此研究者未將全部變項納入,不代表這些變項不存在,所以本研究無 法完整指出影響教師對施行同志教育態度的全部因素。.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的限制方面,於各校施測時,環境難以全面掌控,可能對信度 產生影響;受試者可能因為工作忙碌,未有充足時間填寫問卷,或擔心自己的 態度被揭露,而未能如實回答,造成效度上的誤差。本研究以量化問卷取徑, 未能對受試者進行訪談,無法得知隱藏在變項後的深層意涵。. - 16 -.

(3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多元性別的認同歷程 「性別」這個概念在近年來產生急速與根本的變化,生物科學與行為科學 的進展,讓科學家認識到,數千年來習慣使用的非黑即白的性別定義-不是男 性就是女性-已遠不足以描述我們已知的性別意涵(李永適,2017),性別界線 模糊,從二元走向多元。本節先建構同志的定義,雖然有人認為性傾向可以透 過後天的教育改變,但心理學家與精神醫學專家認為不宜透過治療改變性傾向, 而是應該協助同志的發展與認同,然而,外在環境當中有許多不友善的因子「父 權、異性戀霸權、恐同」,此時,同志教育便有其必要性,一方面可以協助同志 順利發展,二方面在社會上具支持同志的指標性意義。. 壹、 同志的定義 「同志」(gay)一詞出現之前稱為「同性戀」(homosexuality),「同性 戀」用於醫療與臨床上,被認定為疾病的一種。1970 年代,世界的性觀念逐漸 開放,「石牆運動」之後,同性戀陸續發起人權運動,大眾以及專業領域對於同 性戀重新認識,1973 年美國精神病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在 《心理異常診斷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第三版中,將同性戀從心理疾病名單中刪除(引自張志豪,2009; 張春興,2009),此後,諸多相關學會組織亦陸續發表官方聲明: (一)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1998 年聲明: 「同性戀並非精神疾病,所有心理衛生專業工作者應致力去除長久和同 性性傾向相關連的精神病污名。」 (二) 美國精神醫學會 1998 年及 2000 年兩度明確聲明:「反對任何基於認為 同性戀本身為精神疾患,或是個案應當改變其性傾向的假設,而進行的 精神醫學治療,例如:矯正療法。」 (三) 美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ACAP)2006 年聲明:「家長需要清楚地瞭解,同性戀並非 - 17 -.

(32) 是一種精神疾病,人的性傾向並非由選擇而得,改變性傾向的治療不應 進行(引自方德隆、劉安真,2012)。」. 由於「同性戀」使用於醫學上,過去帶有負面意涵,除非在專有名詞上有需 要,或者引用原文時尊重原作者,研究者採用「同志」這個名詞(劉力中,2012) 。 同志一詞最早為志趣、志向相同的人,例如:《後漢書》當中「所與交友,必也 同志。」以及《紅樓夢》當中「樂得與二三同志,酒餘飯飽,同消寂寞(教育部 字典 a)。」後來,在政治上引申為同一政黨的夥伴,例如:孫文先生名言「革 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1989 年,香港導演林奕華籌辦香港第一屆同志 影展,以這句名言,鼓勵性傾向為同性戀者共同參與,讓同志文化與大眾文化 連結(趙淑珠,2008)。要了解同志,須先了解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性別氣質 以及性傾向等相關名詞。. 一、生理性別 生理性別(sex)指一個人在生理上所屬的性別(方德隆、劉安真,2012), 即個體外顯的性器官,在生物學上,生理性別不同,基因也有所不同,因此可透 過性染色體進行檢測,XX 代表女性,XY 代表男性。. 二、性別認同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指的是一個人對於自身性別的深層內在意識 (Green & Maurer, 2015),也就是一個人對於自身性別的自我概念、認知、特 質與表現方式(洪光遠(譯),2005),孩子大約在兩歲左右會開始意識到男女 生理上的差異,到了四歲,大部分孩子已對自身有性別認同(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15),如果一個生理男性,認為自己是女性,我們可以 說他的性別認同是女性,通常他/她會展現更多女性應該表現出來的行為與特質 (洪光遠(譯),2005;趙淑珠,2008)。. - 18 -.

(33) 三、性別氣質 性別氣質指一個人的外顯氣質是陽剛(masculinity)還是陰柔(femininity) , 也可以說是一種外顯的性別表現(gender expression)包含個人風格、衣著、髮 型、妝容、飾品、聲調、肢體語言等。一個人的性別認同與其性別氣質可能一致 也可能不一致。當生理性別與性別氣質有所差異時,可能悖離社會期待與文化 常規,即稱為性別表現不一致(Green & Maurer, 2015)。. 四、性傾向 性傾向又稱為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指一個人愛戀、情慾的對象是 同性、異性還是雙性(趙淑珠,2008)。性取向指的是受到他人「外在」吸引, 性別認同指的是深層「內在」的自我認知(Green & Maurer, 2015),與性別認 同相較,性傾向要到比較晚才會逐漸明朗(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15),即青春期開始對他人產生性吸引力。和飲食一樣,性是生物原始的內在 趨力,因此,在心理學上常以動機理論建構性傾向(洪光遠(譯),2005;張春 興,2009)。. 表2-1-1 性別光譜. 我的特質. 類別. 屬性. 社會議題. 我生下來是…. 生理性別. 公ß光譜地帶à母. 男女平等. 我覺得我是…. 性別認同. 男生ß光譜地帶à女生. 跨性別. 我看起來像…. 性別氣質. 陽剛ß光譜地帶à陰柔. 娘娘腔與男人婆. 我喜歡的是…. 性傾向. 女生ß光譜地帶à男生. 同性戀/雙性戀. 資料來源: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認識同志。取自 https://hotline.org.tw/book/10。. 性學學者 Alfred C. Kinsey 將性傾向分成七個等級(零到六級),認為異性 戀與同志的性傾向只是向度的兩端,其研究指出除了絕對同志(六級)外,大部 分每個人或多或同時存有同志傾向(引自張志豪,2009),也就是說,Kinsey 認 為性傾向如光譜般有連續性,不是非此即彼的。事實上包含性別認同與性別氣. - 19 -.

(34) 質也可以用這個概念解釋,個人擁有的特質相當多元,展現在性別上也是如此 (引自黃益中,2017)。因此,具有特定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性別氣質與性傾 向特質者,可以分屬以下不同的「同志社群」。. 五、同志社群「LGBTQQIAAP」 2014 年,世界最大社群網站 Facebook 在官方頻道公布,性別欄除了「男性 (male)」、「女性(female)」選項外,在自訂中的「中性(neutral)」選項, 新增為 56 種性別認同選項供使用者選擇,包含無性向(asexual)、雙性 (androgynous)、跨性別者(transgender)、性別酷兒(genderqueer)等多種選 項,讓多元性別族群不再受限於原本的少數選項(勞倫斯,2014)。. 同志最早專指同性戀,即性傾向與主流社會不同者,不過,同性戀可能伴 隨著性別認同與性別氣質不同,對於性別認同與性別氣質和社會主流價值不同 者,同性戀者位處相同的社會情境,較能同理與接納,例如:雙性戀、跨性別者 與酷兒,而形成互相支持之社群,即為常聽到的 LGBTQ。因此,在生理性別與 性別認同、性別氣質、性傾向等自我認定的議題上,相對於異性戀較為少數,稱 為「性與性別認同少數群體」(Minority sexual and gender identities),簡稱性少 數(Young & Meyer, 2005),在許多教科書當中,均有對於同志族群進行統整 說明,例如:趙淑珠(2008)在「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當中提到 LGBTSQQ, 即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跨性別 (Transgendered)、直同志(Tonzhi-friendly Straight)、酷兒(Queer)、疑性戀 (Questioning),近年來,同志社群陸續加入新的成員,包含雙性人(Intersex)、 無性戀(Asexual)、直同志(Straight Allies)、泛性戀(Pansexual)等(Green, E. R. , & Maurer, L. , 2015),而擴展為「LGBTQQIAAP」,整理如下表。. - 20 -.

(35) 表2-1-2 同志社群 LGBTQQIAAP. 英文. 中文. 定義. Lesbian. 女同性戀 生理性別為女性,性傾向也為女性者。. Gay. 男同性戀 生理性別為男性,性傾向也為男性者。. Bisexual. 雙性戀. 不論生理性別為男性或女性,性傾向可以接受男 性,也可以接受女性者。. Transgendered 跨性別. 在性別認同、性別氣質、行為舉止、外貌與裝扮、 聲音或是生理性別等的展現上,不受限於主流社 會以男女二元為標準者。例如:男扮女裝、進行變 性手術者。. Queer. 酷兒. 泛指在性與性別社會階層中邊緣的一群人,接受 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以邊緣者自居,並且自豪於自 己的差異。. Questioning. 疑性戀. 正在認同自己性傾向者,或認為自己的性別、性慾 或愛戀的性別對象是流動的。. Intersex. 雙性人. 在基因、生殖系統或賀爾蒙型態上,不符合對男性 或女性典型二元定義者稱為雙性人。. Asexual. 無性戀. 指對於性慾不具有特別的性傾向,但會有情感上 的浪漫感覺、渴望建立浪漫關係者,亦即「柏拉圖 式戀愛」。. Straight Allies. 直同志. 指對同志友善、支持同志社群的異性戀。. Pansexual. 泛性戀. 無論對象的生理性別或性別認同為何,皆可能對 其產生身體吸引或愛慕情緒的性傾向。相較於雙 性戀,泛性戀的「泛」有「廣泛」之意,超脫於性 別二元論之外。.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21 -.

(36) 以上,我們可以看到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性別氣質與性傾向的多樣性,不 以標準化的工具來判定一個人是否為同志,而以「個人自我認同自己是同志的 一份子」,因此,重點在於自我認定為何(趙淑珠,2008),也就是說,只要是 自己認定為同志社群當中的一份子,就可以稱他/她為同志。. 貳、 性傾向成因 同志社群當中,人數較多的同性戀,和異性戀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性傾 向」,性傾向的成因是先天還是後天,牽涉到性傾向是否可以透過「教育」改 變,如果教育可以改變、導引一個人的性傾向,那主張異性戀正常者,會希望將 同性戀「教」成異性戀,也擔心同志教育把異性戀教成同性戀。因此,以下提出 性傾向是先天既定,還是後天養成的兩方觀點,說明性傾向的成因。. 一、性傾向是天生既定的 (一) 染色體與基因. 在生物學上,性染色體決定性別,即 XX 與 XY。同志社群當中的雙性人, 經常伴隨特殊的性染色體,例如:XXY,個體可能同時擁有男性與女性的性徵, 這時候,如果父母或醫生以二分法則替嬰孩選擇了特定性別,一開始可能出現 性別認同不一致的問題,隨後可能伴隨性傾向的選擇問題。另外,在雙生子研 究當中,同性戀兄弟更傾向於遺傳有相同的 X 染色體「Xq28」基因,該區域的 基因影響了男性性取向,異性戀男性傾向沒遺傳到與他同性戀兄弟相同的 Xq28 染色體,與異性戀相較,男同性戀者有較多的同性戀兄弟,女同性戀者有較多 的同性戀姐妹(洪光遠(譯),2005)。. (二) 性激素與腦部之關聯性. 由於性腺分泌失常,男性睪丸不能適度分泌雄性激素,或者女性卵巢不能 適度分泌動情激素,可能造成性心理異常,如:性別認同障礙(張春興,2009)。 腦部有一個神經細胞核,位於與性行為有重要關係的下視丘,這個細胞核接受. - 22 -.

(37) 越多的男性激素,則體積越大,男同性戀的神經細胞核比男異性戀者小,且比 較接近女異性戀(洪光遠(譯),2005)。. (三) 兒童期性別不從眾. Bell, Weinberg, & Hammersmith 在舊金山的大規模訪談研究當中,發現兒童 期性別不從眾能夠預測成年期同性戀傾向,例如:不喜歡與性別相符的活動、 表現與性別不相符的行為、童年玩伴中大多數是異性等,意即男同性戀曾是女 性化的男童,女同性戀曾是男性化的女童,Bailey & Zucker 也有類似的研究結 果。儘管面對社會壓力,兒童性別的不從眾在兒童早期即已出現,顯現性別認 同與性傾向是內在心理動力,可能非社會學習而來。(引自洪光遠(譯),2005). 二、性傾向是後天養成的 (一) 行為主義學派. 行為主義者認為性行為異常都是學習而來,經由經典條件作用、操作條件 作用或觀察學習而來。例如:幼年時受過性虐待,成年後對兩性的情境便產生 恐懼(張春興,2009)。. (二) 認知心理學派.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性行為的異常是因為個人認知錯誤或不適當的態度。例 如:某種宗教、習俗、學說等,有人認為性是骯髒的低級行為,有的人不願生 育子女而逃避兩性關係,有的人因自己的身世或遭遇,不願與異性交往,避免 使自己再度陷入痛苦(張春興,2009)。. (三) 奇特變成性慾理論. 奇特變成性慾理論(exotic-becomes-erotic, EBE)主張基因、賀爾蒙並非直 接影響成人的性傾向,而是影響兒童的氣質與人格特質,孩子在某些活動中得 到樂趣,例如:較具攻擊性或好動的女孩,較喜歡玩粗野-跳撞性的遊戲(男孩 性的活動),並傾向與此同好者為友,性從眾的兒童會覺得與異性有較多的差 異,性別不從眾的兒童會覺得與同性較不相同,會認為同性比異性來得更為「奇. - 23 -.

(38) 特」,生理更加成熟後,這種非我族類的感受會轉變為較高的性激發與性吸引 力,因此,異性戀在各個文化當中都是最普遍的性取向(洪光遠(譯),2005)。. 三、 透過教育改變性傾向並不可行 性傾向的成因或許相當複雜,有人認為,既然性傾向可能透過後天環境影 響,是否能把同性戀「改造回」異性戀?雖然許多理論認為性傾向等性別特質 有如光譜,可能會流動,但未必流動就是可以隨心所欲的改變,美國心理學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8)認為性傾向形成於童年或青少年早 期,沒有科學研究足以證明「改變性傾向」的治療是安全或有效的,對於同性戀 者或雙性戀者,這些治療通常帶來負面影響或心理陰影。美國兒童青少年精神 醫學會也有同樣的見解:「同性戀並非是一種精神疾病,人的性傾向並非由選 擇而得,改變性傾向的治療不應進行(引自方德隆、劉安真,2012)。」. 參、 同志的認同與發展理論 一、心理學當中的認同與發展 在心理學上,發展是指「在生命全程中,個體身心特徵隨年齡增長而改變 的歷程。」身心發展有以下特徵:連續歷程中有階段現象、遺傳與環境交互作 用、發展模式下有個別差異、身心發展及於生命全程(張春興,2009)。根據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如果個體發展順利,個人在環境獲得良好的適應, 則可以往下個階段邁進,如果發展不順利,則可能在某個階段停滯(引自張春 興,2007)。. Erikson 認為發展階段的關鍵是青年期,個體能否嘗試把與自己有關的多個 層面統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覺得協調一致的自我整體,發展順利者稱為自我 統合(self identity) ,又叫自我認同,發展障礙者則稱為角色混亂(role confuse) , 此時的發展危機稱為統合或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引自張春興,2009)。 因此許多文獻採取 Erikson 的理論,認為「同志身份認同」是一種「自我認同」. - 24 -.

(39) (引自 Evans et al. , 2010;張志豪,2009;釋俊明,2006),並且可以擴展到對 於同志族群與文化的認同(趙淑珠,2008)。. 二、性傾向認同形成模式 1979 年,Cass 提出性傾向認同形成模式(Cass’s Model of Sexual Orientation Identity Formation),又稱為「性別認定形成模式」(Sexual Identity Formulation, SIF),使用「人際一致理論」(Interpersonal Congruency Theory)的交互作用概 念,建立同志身份認同歷程。她認為認同分成兩種,即「個人認同」與「公開認 同」,二者應同時考慮,認同發生在個體對「個人自我概念與公開的自我概念不 一致」,並希望解決時,這個概念強調外在環境對認同形成的影響(引自張志 豪,2009)。因此,Cass 將同志界定為「自我認定是同志就是同志」,提出六 個覺察和行為的階段,不過,不是所有的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都會經過這六個 階段。. 表2-1-3 同志發展與認同階段. 發展階段 發展前期. 覺察與行為特徵 個體視自己為異性戀者。. 階段一. l. 首度察覺自己可能為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 認同混淆. l. 扮隨困惑和焦慮,減少不適是此階段的重點。. l. 接受自己是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者的可能性。. l. 調適非異性戀身份的社會異化,反應可能從強烈的排斥和. 階段二 認同的比較. 階段三 認同的容忍. 痛苦,到以前無法解釋的差異知覺。 l. 承認自己是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者。. l. 尋找其他同性戀者,降低社會孤立感。這樣的接觸將會決定 個人對自己的感覺,及新發現的身份認知。 (續下頁). - 25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4. To apply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in preparing personal budget, and 5. To develop a proper attitude towards personal finance.. Resources for the TEKLA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towar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Taichung. Six aspects are analyzed within this research,

Through the study found that religious orientation, vegetarian attitude, health knowledge Orientation, animal protection Orient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ientation

(2)As for the attitudes towards selection autonomy, significant variations exist among teachers categorized by different ages and by different years of teaching.. (3)The similarit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male students intend to have a negative money attitude.. Students who save money habitually intend to hav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dimension

Therefore,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ry studies, this research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ims at the change about perspective on finance management, money attitude,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nsciousness, Attitude, and the Related Behavior toward Energy Conservation– A Case Study

• 主張環境倫理學應包括三大要素,即「倫理體系」 (the Ethical System) 、「尊重自 然的態度」 (the Attitude of Respect for Nature) 以及「生命中心的自然觀」 (the Bioc entric Out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