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法鼓山文山區助念組的發展與理念

第三節 成員加入的動機與歷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慰問關懷以會員為主,但不一定是每戶人家都會申請,通常是有在關心四十 九天的佛事要應該如何做,就會有蓮友去關懷,也會打電話連絡他們,詢問是否 需要。慰問關懷大部分都會宣導理念,因為家屬會關心告別式應該如何做。因此 慰問關懷就會講兩件事,一為四十九天的佛事如何做,二為佛化奠祭,是用佛教 的觀點來做告別式,並且會與家屬詳述佛教的儀式與民間習俗的區別。有一些是 助念之後會接著去關懷。通常若家屬不需要,則不會去;家屬需要,才有機會可 去。告別式是他們可以接受法鼓山的理念,蓮友才會去佛化奠祭,否則就是公祭 行禮,這些都是有助念過的對象。

助念團的目的與誦經團是不一樣的,誦經團是有收取費用的,也有可能是謀 生的一種方式;助念團是一種修行的法門,也是一種自利利他、助人的法門。與 誦經團不同的是,助念團更注重生者的教育與關懷。透過教育去關懷家屬,也藉 著往生者的因緣來關懷家屬,讓家屬知道佛教的教育。這即是做助念最重要的原 則:以關懷完成教育的功能,以教育達成關懷的任務。

「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這是聖嚴法師數十年 來最常說的一句話,也是數十年來法師苦學苦修立志弘揚佛法之因。法鼓山的存 在,也是為了承擔起這項重大的責任。在近幾十年間,人類的物質生活以改善許 多,然而在豐衣足食後,人類的心靈卻顯得空虛許多。尤其在面臨生死大事的時 候,或許會有更多的無助之感,此時佛法就可以帶給面臨無助的家屬或即將要往 生的病人有正面的幫助。佛法可以從信仰諸佛菩薩與信仰護法善神的層面,讓能 夠有受到呵護而免於危險無助之恐懼。78

第三節 成員加入的動機與歷程

會加入文山區的助念組,即是他們也認同法鼓山的理念。筆者於訪談過程 中,受訪者也有著許多她們的故事。B 師姐認為法鼓山的理念與生活很契合,都 可以用在生活上。79

Y 師姐早期並沒有特別深入哪個團體,中台禪寺、慈濟都有參加,甚至還買

78 釋聖嚴,《法鼓山的方向》,台北市:法鼓文化,1999 年,頁 119。

79 B、Y、P、J、H 師姐於 2014 年 12 月 15 日訪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但沒有接觸死亡這件事,因為覺得很可怕也不願意去面對。由於跟父母親感情甚 好,甚至從不願意談及死亡,且深怕那一天的到來。但當她的父親往生時帶給她 很大的衝擊,她的父親是位基督徒,也將身後事都規劃好,並且交代在病危時不 插管。但她對於生死大事不了解,也沒參加過共修,因此在最關鍵時刻做了許多 錯誤的決定,也將父親插管急救,最後拖了五週才往生,這個過程讓她非常懊悔。

她認為雖然在法鼓山學佛,然而卻沒真正面對過死亡。死亡是生命中重要的 大事,學佛要放下執著,然而對於生死大事卻執著、沒放下,因此藉著父親的往 生,讓她接觸到死亡,也投入到生死大事的共修。她投入共修的原因即希望藉由 她的故事讓參與共修或學佛的人能夠用正確的觀念來面對死亡,而不要讓更多人 重蹈覆轍,因此會表現得相當積極。這也是因為有錯誤的選擇後,才知道要把握 的是什麼。此外,也是發了願要幫助他人,在面對這樣的情況該做什麼讓他不會 後悔的選擇,無論他做了什麼決定,至少有充分的資訊給他,可以讓他做適當的 判斷。

S 師姐的父親因夜晚值晚班,81白天又沒時間可以休息,後來罹患了肝腫瘤。

在國小三年級至五年級時,時常看到母親時常進出醫院。後來在父親過世後,生 死的問題便一直埋藏在心中,也從來沒跟母親聊過,直到母親要過世前一週才談 到生死大事。

她是民國 101 年底時與 Q 師姐有接觸到大事關懷,問一些有關於大事關懷 的事情。因為同事有一位先生病重,已經瀕臨往生階段,想要幫助他,希望這位 同事也能夠明白緣起法,讓她能夠接受,而先生也能安然離開。否則兩邊拉扯,

先生也走不了,所以就請教 Q 師姐一些問題,請她教導一些方法,便把方法告 訴這位同事,相對也幫助到了這位同事,就覺得這個課程很好。因此她就從民國 102 年 1 月開始跟著 Q 師姐學這個課程,當時剛好是常健法師來文山區上大事關 懷十堂課的課程,因為這樣的因緣,就持續上到現在。因此當母親過世的時候,

她其實對這個課程已經相當了解,也有代說佛法。她認為母親的往生正是在驗收 她的這項功課學習的程度。

第四節 小結

81 S 師姐於 2015 年 9 月 2 日訪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法鼓山的助念團成立至今也有二十多年,在成立前,農禪寺已經先有福慧念 佛會。當時在福慧念佛會參與共修的人數甚少,後來在人數逐漸增多時,參與共 修的信眾身邊有需要臨終關懷的親人,於是成立了助念團。由於助念團在草創時 期,並未有完整的組織與制度,因此僅限於會員之間的關懷。發展至今隨著助念 義工人數的成長,關懷的對象從體系內的蓮友擴增為能夠認同法鼓山理念的社會 大眾。

在助念團成立後,各地區也陸續成立助念組,助念的工作是由地區去運作。

文山區助念組尚未成立前與新店為同一組,後來因新店區人數眾多,且文山區的 蓮友認為可以獨立,因此兩邊的助念組就分開了。何玉秀師姐於民國81 年接任 第一任組長後,開始訓練文山區的蓮友助念法器,以便為地區需要往生助念者做 關懷,在民國85 年她接任助念團副團長,與當時的助念團輔導法師果東法師至 全台各地做關懷及宣導理念。何玉秀師姐在卸下組長職務後,而後還有姜品涵師 姐、何李淑枝師姐擔任第二及第三任組長。而何李淑枝師姐任組長職務至今已十 年,現任副組長則有邱玫玲師姐、楊卻師姐、李貴屏師兄、吳蕙良師姐、陸素玉 師姐。文山區助念組從無到有,中間的過程也很艱辛。在成立後,其間蓮友的人 數來來去去,直到四年前法鼓山法師教授並開始有共修及教學,參加的人數大幅 增加。

聖嚴法師最常提到的一句話: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 多。因此想將佛法推廣至社會上的角落,期望社會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將佛法 用上。助念團的大事關懷亦同,是一種修行的法門,也是一種自利利他、助人的 法門。與誦經團不同的是,助念團更注重生者的教育與關懷。透過教育去關懷家 屬,也藉著往生者的因緣來關懷家屬,讓家屬知道佛教的教育。這即是做助念最 重要的原則:以關懷完成教育的功能,以教育達成關懷的任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