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我國職業學校資訊科概況

本節自資訊科之設科現況及課程內涵二方面進行探討,以瞭解目前我 國職業學校資訊科之概況。

壹、資訊科之設科概況

隨著資訊化社會的來臨,資訊科技除了應用於各項科學研究、工程計 算、資料處理、訊息流通外,也是個人、企業、政府提升生產與服務的重 要工具。教育部體認到資訊科技的重要性,遂於民國 70 年開始積極推動 資訊教育,以配合國家科技政策的發展(教育部,民85)。

我國資訊教育涵蓋的層面非常廣泛,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大類(國 立編譯館,民89):

一、資訊普及教育:指普遍推展資訊教育於學習者,為資訊人才培育的 工作往下紮根,目標是使學習者具備應用電腦的基本知能。

二、資訊專業教育:指在資訊科系所及資訊相關科系所的資訊專業人才 養成教育。

三、資訊應用教育:指應用電腦為工具,以電腦來輔助教師教學或增進 學生學習成效,提升教學品質。

四、資訊推廣教育:指除了學校正規的資訊普及與專業教育之外,提供 社會人士、工商業界接觸學習電腦的機會,以提升民眾的電腦素養。

根據上述分類,我國職業學校資訊科係屬於「資訊專業教育」,為培 育資訊專業之基礎技術人才之一環。

從民國70 年代開始,臺灣電子資訊產業即在全球電子資訊供應鏈體 系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陳琦樺,民 97)。民國 74 年,省立淡水商 工(現為國立淡水商工)成立「資訊科」,為我國於高職教育階段實施資 訊專業教育的肇端(教育部,民85),以訓練電子計算機之基礎修護人才 為目的,並偏重介面電路之瞭解與應用、電子計算機初級修護能力之培 育。其後,我國職業學校資訊科蓬勃發展,目前我國設立資訊科之公、私 立職業學校已達到114 校,資訊科之學生人數則達到 43,215 人。

貳、資訊科教師之教學內涵

我國現行之職業學校課程係遵循民國94 年公布,95 學年度正式實施 的「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暫行綱要」(以下簡稱為「95 暫綱」)所實行。95 暫綱的最大特色是將職業學校之科別依相關屬性歸納為 15 群,如表 2-1 所示,並以「群科」為課程設計之架構(柯俊瑋、陳聿芸、吳宏茂,民 95),在此一群科架構下,「資訊科」係屬於電機與電子群。

表2-1 95 暫綱之群科歸屬表

群名稱 歸屬科別

機械群 機械科、模具科、製圖科、鑄造科、板金科、配管科、

機械木模科、機電科、生物產業機電科 動力機械群 汽車科、重機科、農業機械科、飛機修護科

表2-1 95 暫綱之群科歸屬表(續)

群名稱 歸屬科別

電機與電子群 電機科、電子科、資訊科、電子通信科、控制科、冷 凍空調科、航空電子科

土木與建築群 土木科、建築科、消防工程科

化工群 化工科、染整科、紡織科、環境檢驗科

農業群 農場經營科、畜產保健科、森林科、園藝科、造園科、

野生動物保育科

食品群 食品加工科、食品科、水產食品科 水產群 漁業科、水產養殖科

海事群 航海科、輪機科

商業與管理群 文書事務科、商業經營科、國際貿易科、會計事務科、

資料處理科、農產行銷科、航運管理科、流通管理科、

水產經營科、不動產事務科

設計群 金屬工藝科、室內空間設計科、美工科、家具木工科、

圖文傳播科、陶瓷工程科、家具設計科、廣告設計科、

室內設計科

外語群 應用外語科(英文組)、應用外語科(日文組)

家政群 家政科、服裝科、美容科、幼兒保育科、時尚模特兒 科

餐旅群 觀光事業科、餐飲管理科

藝術群 音樂科、西樂科、國樂科、舞蹈科、美術科、影劇科、

電影電視科、表演藝術科、戲劇科、時尚工藝科、多 媒體動畫科

資料來源:教育部,民97b。

陳金進(民 95)指出課程是教育內涵的架構,也是實現教育目標的 手段。為瞭解資訊科教師教學工作之任務及使命,以下即彙整95 暫綱中 之教育目標、課程結構、教材編選、教學實施等重點(教育部,民97b),

並加以探析:

一、教育目標

(一)職業學校教育目標

職業學校係以「充實職業知能、涵養職業道德、培育健全之 初級技術人才,加強繼續進修能力、促進生涯發展」為目的。因 此,為實現此一目的,須輔導學生達到下列目標:

1.充實職業知能,培育行職業工作之基本能力。

2.陶冶職業道德,培養敬業樂群、負責進取及勤勞服務等工作態度。

3.提升人文及科技素養,豐富生活內涵,並增進創造思考及適應 社會變遷之能力。

4.培養繼續進修之興趣與能力,以奠定終身學習及生涯發展之基礎。

(二)電機與電子群教育目標

1.培養學生具備電機與電子群共同核心能力,並為相關專業領域 之學習或高一層級專業知能之進修奠定基礎。

2.培養健全之電機與電子相關產業初級技術人才,使具備電機與 電子領域有關操作、維修、測試、應用等實用專業技能。

(三)資訊科教育目標

1.傳授資訊技術之基本知識。

2.訓練資訊技術之基本技能。

3.培育資訊技術相關實務工作的能力。

4.建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安全工作習慣。

5.培養自我發展、創造思考及適應社會變遷之能力。

6.培養繼續進修之興趣與能力,以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二、課程結構

小計 102-110 53.1-57.3% 82-90 42.7-46.9%

活動科目 18(含班會及綜合活動,不計學分)

可修習總學分 184-192 學分 上課總節數 202-210 節

畢業學分 160 學分 資料來源:教育部,民97b。

由表2-2 可知,在部定科目部分,資訊科係依電機與電子群課程架 構分為一般科目、專業及實習科目二大類,一般科目包含培育學生具備 基礎普通能力的國文、英文、數學、生活領域等;專業及實習科目則是 以培育學生具備職業相關理論與實務工作能力之課程,包含基本電學、

電子學、數位邏輯等。

在校訂科目部分,各校資訊科則可依教育目標及校發展特色自行訂 定課程,例如:微處理機、電腦網路、套裝軟體、電子儀表量測等。

三、教材編選

(一)學校應訂定教科書選用及教材編訂有關規定,以利教師編選合適 的教科書或教材。

(二)學校應鼓勵教師針對學生程度編選適性教材,以利學生適性學習。

(三)教材選擇應顧及社區及學生需求並配合科技之發展,使課程內容 與生活相結合,以增進學生學習興趣,且能理解實際生活之各種 問題,並謀求解決之道。

(四)教材之選擇應顧及學生之學習經驗,並配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程 序,一方面能接續九年一貫課程的學習經驗,一方面須考慮與專 科、科技校院銜接。

(五)教材之選擇,須衡量學校層級間縱向銜接,教材內容由簡而繁、

由易而難、由具體而抽象,逐次加深加廣程度與內容,以減少學 習困擾及課程重疊,提高學習效率。

(六)教材之選擇需重視橫向統整,相關科目彼此間需加以適當的組 織,使其內容與教學活動能統合,俾使學生能獲得統整之知能,

以結合運用於實際工作中,並有利於將來之自我發展。

(七)教材之選擇須具啟發性與創造性,課程內容及教學活動須能提供 學生觀察、探索、討論與創作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具有創造思考、

獨立判斷、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之能力。

四、教學實施

(一)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教學綱要、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採用適 當的教學方法,以達成教學之預期目標。

(二)各科目教師於每學期開學之前應擬妥教學計畫,並應備妥教學所 需器材及相關事項。

(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同時學習原則,不僅要達成各單元的認 知及技能目標,也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四)教師應透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具有主動學習及獨立、客觀的判 斷能力,以適應多變的社會環境。

(五)學校應舉辦課程與教學研討和觀摩,以充實教師教學知能,並結 合學校、社區資源,使理論與實務結合,以提升課程效能與教學 成效。

(六)教師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教學設備、教材、教具及其他教學資源。

(七)學校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適時舉辦學生校外參觀、實地見習和 建教合作,使理論與實際相互結合,並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

(八)教師應不斷自我進修,充實新知,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善教 材內容與教學方法,以符合科技進步與時代要求。

在資訊產業日益蓬勃發展的今日,職業學校資訊科致力於培育具備實 務能力、擁有正確職業態度及未來發展潛力的資訊產業人才,是為奠定國 家技術人力的基礎,而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更不言可喻。

在課程結構上,教師除了兼重實務與實習能力外,同時亦須注意產業 動態,隨時調整教學方向,務使學生擁有學以致用及立即就業的能力。在 教材編選上,教師宜從學生能力、教材銜接性、教材深度及廣度、產業需 求等方面,進行通盤的考量,以適合學生學習。在教學實施上,教師除了 應具備教育的知識及能力外,也應持續進修及學習,以符應教育或產業變 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