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手足關係分析

本節主要探討樣本手足關係的情形,以及在不同背景因素(年級、性別、出 生序、手足數目、性別組合、年齡差距)下的青少年其手足關係情形,敘述如下:

壹、手足關係量表得分情形

本研究之手足關係量表共 42 題,包括「正向關係」、「負向關係」、兩個面向,

「正向關係」有 18 題,「負向關係」有 24 題,正向關係分數愈高表示手足關係愈 好,負向關係分數愈高表示手足關係愈差,青少年的手足關係得分分佈情形如表 4-4-1。本量表之理論最低分為 1 分,最高分為 5 分,理論中點為 3 分。

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的手足正向關係平均數為 3.22,顯著高於理論中點

(t=6.94,p<.001),表示青少年與手足在親密、照顧、崇敬這三種正向關係的內 涵是好的,但只比普通好一點而已;手足負向關係平均數為 2.24,顯著低於理論 中點(t=-29.39,p<.001),表示青少年與手足在衝突、疏離、支配、嫉妒這四種 負向關係內涵上的得分並不高;因此不論從正向關係與負向關係的得分來看,都 顯示青少年與手足關係為普通,有提升的空間(表 4-4-1)。

表 4-4-1 青少年的手足關係量表得分分佈情形 (n=852)

面項 題數 最低分 最高分 總平均數(題平均

數) 標準差 ta值 正向 18 18 90 58.08(3.22) 17.18 6.94***

負向 24 24 120 53.87(2.24) 17.99 -29.39***

***p<.001

平均每題得分:最低分為 1 分,最高分為 5 分,理論中點為 3 分 a:平均數與理論中點之統計考驗

71

貳、不同年級的青少年,其手足關係的差異情形

【假設 3-1】不同年級的青少年,其手足正向關係有顯著差異。

不同年級的青少年,其手足負向關係有顯著差異。

(一) 不同年級青少年的手足正向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級青少年的手足正向關係有顯著差異(F=5.69,p<.001),

進行 scheffe 事後比較發現高二生的手足正向關係比國二生好,高三生的手足正向 關係比國一、國二、國三生好(表 4-4-2)。

(二) 不同年級青少年的手足負向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及青少年的手足負向關係有顯著差異(F=5.89,p<.001), 進行 scheffe 事後比較發現高三生的手足負向關係比國二生及國三生低。(表 4-4-2)。

根據圖 4-4-1 可以發現手足正向關係及負向關係平均分數會依年級而有不同,

國中階段的青少年手足正向關係最低,高中階段的青少年其手足正向關係比國中 階段好,高三生的手足正向關係是六個年級中最好的。手足負向關係亦呈現依年 級階段而有不同,在國中階段的青少年其手足負向關係最高,在高中階段的青少 年其手足負向關係較低,高三生的手足負向關係為最低分;由此可知,青少年晚 期(高中階段)的手足關係比青少年早期(國中階段)佳。本研究雖然並非是同 一群體做縱貫性調查研究,只能呈現國一生至高三生不同群體間手足正向、負向 關係的比較,但從研究結果也可瞭解到六個不同年級生的手足關係差異,研究結 果與 Cole 與 Kern(2001)的縱貫性研究相同,顯示了青少年在早期時有較低的手 足正向關係,但到了青少年晚期時正向關係則提高;本研究也與 Kim、McHale、

Osgood 與 Crouter(2006)及 Scharf、Shulman 與 Avigad-Spitz 在 2005 年的兩個橫 斷性研究研究呈現的結果相似:從兒童期到青少年期之過程中手足的溫暖與親近 關係是下降的,但到了青少年之後又呈現反轉的變化,手足衝突則在青少年初期 是最高的,隨著時間手足衝突慢慢減少。

青少年的手足關係會依年級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性的原因可能是青少年相較於 之前的兒童期,在步入國中後對家庭外的社會環境感興趣,或是學業壓力比國小

72

時大,導致手足參與度降低,之後,在進入高中階段後,社會認知能力變成熟,

提高了手足之間的相處能力,使得手足關係呈現反轉而變好。

本研究假設 3-1 獲得支持。

圖 4-4-1 不同年級的青少年其手足關係

2.55

2.37 2.39

2.13 2.22

2

3.09 3.05 3.12

3.43

3.25 3.49

0 0.5 1 1.5 2 2.5 3 3.5 4

國一 國二 國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手足負向關係 手足正向關係

題 平

73

表 4-4-2 不同年級的青少年其手足關係之變異數分析

面向 年級 人數 總平均數(題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scheffe

正向

國一 169 55.67(3.09) 18.09 組間 8186.94 5 1637.38 5.69*** 高二>國二 國二 161 55.04(3.05) 17.60 組內 243262.63 846 287.54 高三>國一 國三 165 56.21(3.12) 16.82 全體 251449.57 851 高三>國二

高一 127 61.85(3.43) 15.57 高三>國三

高二 89 58.56(3.25) 15.23 高三 141 62.93(3.49) 17.14 總計 852 58.08(3.22) 17.18

負向

國一 169 54.15(2.25) 19.82 組間 9282.33 5 1856.46 5.89*** 國二>高三 國二 161 56.99(2.37) 19.40 組內 266428.72 846 314.92 國三>高三 國三 165 57.58(2.39) 18.99 全體 275711.05 851

高一 127 51.33(2.13) 14.72 高二 89 53.48(2.22) 15.92 高三 141 48.16(2.00) 14.96 總計 852 53.87(2.24) 17.99

***p<.001

74

參、不同性別的青少年,其手足關係的差異情形

【假設 3-2】不同性別的青少年,其手足正向關係有顯著差異。

不同性別的青少年,其手足負向關係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青少年的手足正向關係

研究結果表示不同性別青少年的手足正向關係有顯著差異(t=-5.75,p<.001), 青少女的手足正向關係比青少男好(表 4-4-3)。

(二)不同性別青少年的手足負向關係

研究結果表示不同性別青少年的手足負向關係有顯著差異(t=2.40,p<.05),

青少男的手足負向關係比青少女高(表 4-4-3)。

從本研究的手足正向關係和負向關係來看,可以瞭解到青少女的手足正向關 係比青少男高,研究結果與 Kim、McHale、Osgood 與 Crouter(2006)的研究顯 示女孩對於手足的親密感比男孩高的結果相似。而本研究結果表示青少男的手足 負向關係比青少女高也和柴蘭芬(2007)的研究結果青少男知覺手足衝突大於青 少女一樣,但卻與黃朗文(1999)和高淑貴(1990)研究顯示女孩與手足的衝突 比男孩高有所不同。可能原因是黃朗文(1999)的研究中,測量衝突關係是以日 常生活事件的頻率為標準,有些衝突指標如家事分派的公平性較容易引起女孩的 不滿或抱怨;而高淑貴(1990)的研究是以吵架單一題目詢問青少年與手足的衝 突關係與本研究負向關係的測量面向不相同,才會有不同的研究結果。

本研究假設 3-2 獲得支持。

表 4-4-3 不同性別的青少年其手足關係 t 考驗 面向 性別 人數 總平均數

(題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正向 男 393 54.49(3.02) 16.75

-5.75***

女 459 61.16(3.39) 16.97 負向 男 393 55.47(2.31) 18.53

2.40*

女 459 52.50(2.18) 17.43

* p<.05, ***p<.001

75

肆、不同出生序的青少年,其手足關係的差異情形

【假設 3-3】不同出生序的青少年,其手足正向關係有顯著差異。

不同出生序的青少年,其手足負向關係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出生序青少年的手足正向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出生序青少年的手足正向關係有顯著差異(F=10.09,

p<.001),進行 scheffe 事後比較結果得到排行中間者及老么者都比排行老大者的 手足正向關係好。(表 4-4-4)

(二)不同出生序青少年的手足負向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出生序青少年的手足負向關係有顯著差異(F=5.58,p<.001),

進行 scheffe 事後比較結果得到排行老大者比老么者的手足負向關係高(表 4-4-4)。

由以上的手足正向關係及負向關係研究結果可以得知,整體而言,排行老大 者的手足關係最差,此結果呼應了較年幼的手足對兄姊有較多的愛及較少的衝突

(唐先梅,1999),身為老大在弟妹出生後,所獲得的資源從「獨享」轉變成「分 享」,較容易產生競爭和衝突(黃朗文,1999)。過去研究大多以手足親密和衝突 來檢視手足正向和負向關係,本研究的正向關係結果與黃朗文(1999)的研究及 Kim、McHale、Osgood 與 Crouter(2006)的研究結果相似:在黃朗文(1999)的 研究中顯示排行中間子及老么者者,手足的親密感高,而 Kim、McHale、Osgood 與 Crouter(2006)的研究則表示弟妹對於手足親密感受高於兄姐。在手足負向關 係上,本研究則與高淑貴(1990)、柴蘭芬(2007)的研究結果相同:排行老大者 較容易與手足吵架,所知覺到的手足衝突高於排行老二者,由此可瞭解到出生序 是手足關係的影響因子。

本研究假設 3-3 獲得支持。

76

表 4-4-4 不同出生序的青少年其手足關係之變異數分析 面向 出生序 人數 總平均數

(題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scheffe

正向

老大 369 55.20(3.06) 16.45 組間 5838.09 2 2919.04 10.09*** 中間子>老大 中間子 130 61.86(3.43) 16.12 組內 245611.47 849 289.29 老么>老大

老么 353 59.70(3.31) 17.86 全體 251449.57 851 總計 852 58.08(3.22) 17.18

負向

老大 369 56.21(2.34) 17.36 組間 3578.395 2 1789.19 5.58*** 老大>老么 中間子 130 51.86(2.16) 18.05 組內 272132.66 849 320.53

老么 353 52.16(2.17) 18.39 全體 275711.05 851 總計 852 53.87(2.24) 17.99

***p<.001

77

伍、不同手足數目的青少年,其手足關係的差異情形

【假設 3-4】不同手足數目的青少年,其手足正向關係有顯著差異。

不同手足數目的青少年,其手足負向關係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手足數目青少年的手足正向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手足數目青少年的手足正向關係有顯著差異(F=23.34,

p<.001),經由 scheffe 事後比較結果得到有 2 位手足者比只有 1 位手足者的手足 正向關係好。(表 4-4-5)

(二)不同手足數目青少年的手足負向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手足數目青少年的手足負向關係有顯著差異(F=12.49,

p<.001),事後比較結果得到只有 1 位手足者的手足負向關係比有 2 位手足者高(表 4-4-5)。

在黃朗文(1999)的研究中顯示有 3 位以上手足者其手足親密關係比只有 1 位手足者高,與本研究的手足正向關係結果相似;但對於手足負向關係則與黃朗 文(1999)的研究不同,黃朗文(1999)的研究表示有 2 位手足者其手足衝突大 於只有 1 位手足者。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瞭解到有不同手足數目的青少年對手足的 正向關係和負向關係都有影響,有 2 位手足者相較於只有 1 位手足數者其正向關 係最高,負向關係最低,顯示出有 2 位手足的青少年整體而言手足關係最好,而 只有 1 位手足者其手足關係較差。但是卻無法做出手足數目愈多的青少年其手足 關係愈好的結論,為何手足數目有 3 位者卻比手足數目有 2 位者的手足關係反而 降低?是否有其他因素造成這樣的結果,這是未來研究可以探討的。

本研究假設 3-4 獲得支持。

78

表 4-4-5 不同手足數目的青少年其手足關係之變異數分析 面向 手足數目 人數 總平均數

(題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scheffe

正向

1 533 55.12(3.06) 17.26 組間 13108.50 2 6554.25 23.34*** 2>1 2 269 63.62(3.53) 15.25 組內 238341.07 849 280.73

3 位以上 50 59.92(3.32) 18.82 全體 251449.57 851 總計 852 58.08(3.22) 17.18

負向

1 533 56.11(2.33) 18.12 組間 7882.163 2 3941.08 12.49*** 1>2 2 269 49.47(2.06) 16.39 組內 267828.89 849 315.46

3 位以上 50 53.62(2.23) 20.75 全體 275711.05 851

3 位以上 50 53.62(2.23) 20.75 全體 275711.05 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