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父母教養差異

本節分別討論父母教養差異的意義、內涵、父母教養差異之研究及影響父母 教養差異的因素四部分。

壹、父母教養差異的意義

父母教養差異其英文字義是 parental differential treatment(PDT),是指父母對 家中不同的子女會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在探討父母教養差異的研究中,有些研究 是研究者進入受訪家庭去觀察父母與子女的相處,評量父母對於不同子女是否會 有差別對待,但由子女覺察和理解父母對子女差別對待比由第三者來評量父母教 養差異更重要(Kowal & Kramer, 1997);此外,父母有可能認為自身對於不同子 女並沒有差異性的對待,但子女卻認為父母較偏愛自己或偏心於手足一方;或相 反地,父母對於子女有差異性的對待,但子女卻沒有這樣的感受。因此,最重要 的是子女自身的覺察與理解父母教養差異。

本研究以子女觀點出發,探究子女直接體會到父母是否對自己和手足有差別 對待的感受,是偏向於自己或是偏向於手足一方。

貳、父母教養差異的內涵

國內針對父母對待不同子女教養差異的內涵之相關研究很少,在測量子女感 受父母差異性對待子女中,研究者發現有的研究會以單一的題目來詢問,來概括 性了解父母偏心的情況,如:爸爸媽媽比較偏心誰(余巧芸,1998)?父母是否 對手足較好(曹中瑋,1996)?而若再細分父母對待手足差異內涵的研究中,發 現陳若男(1993)以三種概念來區分父母對待手足差異:爸爸、媽媽對誰比較「好」?

比較「疼愛」誰?或比較「注意」誰?陳冠中(1999)以五種概念來呈現:對誰 較「偏心」?對誰較「好」?對誰較「關心」?對誰較「重視、疼愛」?對誰較

「寵愛」?

在國外的研究中,Daniel 與 Plomin(1985)以青少年及其手足為研究對象,

所發展的量表(Sibling Inventory of Differential Experience,SIDE),包括三種分量 表,其中之一的分量表就是父母教養差異(Differential parental treatment),此量表 後來被許多研究父母教養差異的研究者所採用(e.g. Kowal & Kramer, 1997;

15

Richmond, Stocker & Rienks, 2005;Scholte, Engels, Kemp, Harakeh, & Overbeek, 2007),該量表經由因素分析後,以控制(control)和情感(affection)兩種面向來 做為父母教養差異的內涵,控制面向有四種次概念,情感面向有五種次概念;在 四種控制面向次概念中,包括嚴格(strictness)、處罰(punishment)、責備(blame)、

管教(discipline);其中,「嚴格」是指父母對待不同子女是否有不同的嚴格程度,

「處罰」是指父母對待不同子女是否有不同的處罰標準、「責備」是指父母對待不 同子女是否有不同的責備標準、「管教」是指父母對待不同子女是否有不同的管教 程度。在情感面向中的五種次概念,則包括驕傲(proud)、喜歡(enjoy being with)、

注意(sensitive to feelings)、興趣(show interest in)、偏愛(favoritism)。其中,「驕 傲」是指父母以子女為榮;「喜歡」是指父母喜歡子女的程度;「注意」是指父母 對子女的注意力與敏感度;「興趣」是指父母對子女感興趣;「偏愛」則是指父母 對子女的偏寵、袒護。

綜合上述國內外的研究,可以瞭解到父母教養差異不同內涵,從這些研究中 可以發現國內的研究主要仍是以情感單一面向為主,主要是探討父母是否「偏心」

(余巧芸,1998;陳冠中,1999)、對哪位手足較「好」(陳若男 1993;曹中瑋,

1996;陳冠中,1999)、比較「疼愛」誰(陳若男 1993;陳冠中,1999)、「關心」

誰(陳冠中,1999);而 Daniel 與 Plomin(1985)所發展的父母教養差異的內涵非 常完整,包括了兩種面向:情感與控制;在「情感」概念方面,有偏愛、喜歡、

注意、興趣、驕傲,且其中的偏愛、喜歡、注意、興趣四種次概念在國內過去手 足關係研究亦有探討到,除了情感概念外,Daniel 與 Plomin(1985)亦探究了「控 制」概念,瞭解到父母是否對不同子女有不同的嚴格、處罰、責備、管教標準,

因此本研究的父母教養差異內涵主要參考 Daniel 與 Plomin(1985)所發展的「情 感」與「控制」兩種概念。

參、父母教養差異之研究

手足間對於父母教養差異的感受現況是如何呢?Kowal 與 Kramer(1997)以 11-13 歲兒童及其弟妹為研究對象的研究中,研究結果指出有三分之一的兒童有感 受到父母教養上的差異,覺得父母對待自己和手足不相同。

16

通常父親和母親在子女教養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兩者是否在對待子女會有差 異呢?是父親較偏心呢?還是母親較偏心?余巧芸(1998)的研究指出兒童和青 少年知覺父親和母親偏心的比率是不分上下的,都佔了三分之一左右,並沒有差 異性。但在大學生手足嫉妒研究中,尋問受訪者是否覺得父母對其他手足較好時,

研究結果發現感受到母親對手足較好為較多數(曹中瑋,1996)。而在 McHale、

Updergraff、Tucker 與 Crouter(2000)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對於次子女而言,他們 沒有感受到母親對待自己和年長手足有差異性,但認為父親對不同子女則有差異 性的對待。從上述的各研究中,可以瞭解到兒童、青少年及大學生的研究對象中,

子女分別感受父親和母親對於不同手足在教養上的差異情況,不同的研究亦呈現 不一致的結果。本研究欲探究就讀於國、高中的青少年對於感受父親與母親在對 待不同手足間是否會有不同?

父母教養子女的差異對於個人的心理、行為適應、親子關係、手足關係都有 很大的影響,且其影響會從兒童期、青少年期一直持續到成人期之後(Brody, Stoneman & McCoy, 1992 ; Dunn, Stocker & Plomin, 1990 ; Cicirelli, 1994)。例如在 Dunn、Stocker 與 Plomin(1990)的研究中,針對四至七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探 究母親對手足教養差異的影響,研究結果指出母親對年幼手足較溫柔親切者,年 長手足內在化行為較高;當母親對年長手足有較多控制者,則年長手足在教師的 評估下,其內在和外顯行為有較多問題。此外,在 Scholte、Engels、de Kemp、Harakeh 與 Overbeek(2007)針對研究對象為青少年手足,在超過一年時間,以不同時間 點調查的研究中亦發現,在同性別組合的手足中,手足關係較差的情況下,年幼 手足若覺得母親較偏向年長手足者,弟弟會有較高的破壞及暴力行為,妹妹則會 有較高的偷竊行為。同樣地,Richmond、Stocker 與 Rienks(2005)長達六年的縱 貫研究中亦顯示,青少年若感受父母較偏心於手足者,其外顯行為問題會隨著時 間而增加。這些不同的研究都顯示了父母若在對待不同手足上有教養差異,對於 個體都有深遠的影響。

肆、影響父母教養差異的因素

大多數的研究多會探討各種背景因素(如:性別、排行、出生序等)對於父

17

母教養差異的影響;家庭中的父母對於手足的態度和行為有可能是不同的,例如 對於老大和非老大的角色期望,男孩、女孩的差別等都可能影響到父母以不同的 方式來對待不同子女。以下探究相關文獻,來瞭解四種影響父母教養差異的背景 因素,包括青少年年齡、性別、出生序、手足數目。

一、青少年的年級

年齡關係到認知能力的發展,子女隨著年齡的成長,來到青少年階段時期,

認知能力比兒童期更佳,對於理解家中父母對子女教養的差異性亦感受亦應該更 深。但在 McHale、Updergraff、Tucker 與 Crouter(2000)的研究中以 8 歲兒童期 中期和 12 歲的青少年兩個群體做比較,以年幼手足(弟妹)來說,兒童比青少年 認為母親較公平。

本研究對象為國一至高三的青少年,可以探究不同年級的青少年對於感受父 母教養差異是否會有差異性。

二、青少年的性別

從文化生態觀點來看,文化形塑了家庭信念、價值和行動。在美國的許多研 究中,會比較白人家庭與非白人家中文化因素的影響,認為非白人文化的家庭中,

父母對於手足的性別會有較大的差別對待(曹中瑋,1996)。

在 Feinberg、Neiderhiser、Simmens、Reiss 與 Hetherington(2000)以有兩位 青少年子女的家庭研究中(子女平均年齡分別為 14.8 歲與 12.6 歲),則發現女孩 和男孩對於父母教養差異的感受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性別並沒有造成影響。

余巧芸(1997)以質性訪談父母及兩位子女(手足),多數的父母並不會因為 性別的不同而在教養態度上有所差異,只有少數父母會對男孩要求較嚴格。

我國傳統上有重男輕女的觀念,是否此種文化因素會產生父母教養差異對不 同的手足性別有差異性呢?本研究亦想要檢視子女是否會感受到父母對待不同性 別的子女而有差異性?

三、青少年的出生序

Kowal 與 Karmer(1997)的研究發現年長手足(平均年齡是 13.5 歲)比年幼

18

手足(平均年齡是 11.5 歲)對於父母教養差異感受較公平。

余巧芸(1998)分析老大、中間子、老么不同出生序的兒童和青少年其知覺 父母偏心的感受,研究結果表示老大最感受到父母偏心,且是偏向手足,中間子 也差不多,老么則覺得母親偏向自己最多,而父母在要求子女做事情時,對兄姐 的要求會比弟妹還要多。

由以上兩個研究可瞭解到出生序的不同對於父母教養差異的不同感受亦呈現 不同結果。

四、手足的數目

手足數目對於父母教養差異的影響,在國外的研究並不多,主要是因為大多 數的兒童或青少年手足關係研究中的研究對象都是只以家中年長手足和年幼手足 二人來做分析、比較,而在國內研究中,研究者目前亦無發現相關研究結果,因 此對於手足的數目影響父母教養差異的相關研究結果無法確知。但研究者認為手 足數目的多寡可能會影響父母教養差異,因為家庭中資源的多寡使得父母可能無 法相同的對待每一位子女,一般而言,手足數目少的家庭比手足數目多的家庭其 父母較有充裕的資源平等的運用在每一位子女身上,子女感受父母偏心的心態應

手足數目對於父母教養差異的影響,在國外的研究並不多,主要是因為大多 數的兒童或青少年手足關係研究中的研究對象都是只以家中年長手足和年幼手足 二人來做分析、比較,而在國內研究中,研究者目前亦無發現相關研究結果,因 此對於手足的數目影響父母教養差異的相關研究結果無法確知。但研究者認為手 足數目的多寡可能會影響父母教養差異,因為家庭中資源的多寡使得父母可能無 法相同的對待每一位子女,一般而言,手足數目少的家庭比手足數目多的家庭其 父母較有充裕的資源平等的運用在每一位子女身上,子女感受父母偏心的心態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