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手足關係

本節對於手足的意義和特質、手足關係的內涵、青少年的手足互動關係及影 響手足互動關係的相關因素四部分分別做討論。

壹、手足關係的意義與特質 一、手足關係的意義

大 多 數 的 手 足 研 究 都 將 手 足 的 意 義 分 為 全手 足 ( full siblings )、 半 手 足

(half-siblings)、繼手足(stepsiblings)、收養手足(adoptive siblings)和虛擬手足

(fictive siblings)五種(Cicirelli, 1995)。

全手足是指手足間擁有共同的血緣,來自於相同的父親和母親;半手足是指 手足的血緣只來自於父母其中一方,是為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手足;繼手足是 指父母在前一次婚姻的子女,經由父母再婚後共組家庭,所形成的手足關係;收 養手足是指經由合法收養關係後所形成的手足關係;虛擬手足則指彼此非家庭成 員關係,是在自我定義的基礎上而非以血緣連結或法律標準來接受彼此為手足關 係。由此可知,手足的意義和類型非常的多樣性,主要是以生物性的血緣關係和 父母的婚姻關係為基礎來界定手足的意義。

手足關係則是兩人或兩人以上彼此共同分享知識、觀點、態度、信念和感受,

包括身體的、口語的和非口語的溝通;手足關係不會因為時間、距離的分隔而消 失(Cicirelli, 1995)。由於全手足往往相較於其他類型的手足彼此會有較多的承諾,

為了避免研究變異性太大,本研究所設定的研究對象是指擁有共同的生物性基因 的手足,即來自於相同血緣關係的全手足為主。

二、手足關係的特質

手足關係是眾多人際互動關係的一種,對於全手足、半手足、繼手足、收養 手足而言,它具有以下特質:

(一)兼具有正向、負向的特質

手足的正向特質包括照顧、親近、喜愛、分享、忠實、合作、友善、團結、

支 持 等 , 這 些 特 質 行 為 亦 符 合 了 社 會 所 給 予 的 規 範 與 期 望 , 兼 具 互 補

20

(complementary)及互惠(reciprocal)的關係,年長手足者展現對於年幼手足的 照顧與教導,年幼手足對年長手足展現依附、模仿等情感。負向特質則包括衝突、

權威、競爭及爭吵等,較常出現於父母偏心或不公平,或是手足一方表現讓另一 方有壓力或不愉快時,就可能出現一些爭論性與反社會的行為(林如萍,2001;

唐先梅,1999)。由此可知,手足的互動關係是處於既有正向又同時存在負向的交 互特質。

(二)兼具有縱向和平行的關係

手足關係兼具與長輩和同儕互動的特色,即縱向的親子關係與平行的友伴關 係同時並存(蘇建文,1989;黃朗文,1999)。手足的縱向關係可能發生在當手足 的年紀差距較大或家中子女數過多時,年長手足會扮演部分父母角色來照顧弟妹,

弟妹也視兄姐為指導及照顧者,不只是手足年齡和手足數目因素造成的影響外,

手足的權力相對地位亦可能受到智力、認知能力等因素而有「長幼有序」的位階

(Cicirelli, 1995;唐先梅,1999)。平行關係則是指手足間具有同伴友誼的特質,

手足關係具有平等主義,擁有相同的權利、社會化和義務(Cicirelli, 1994)。

(三)隨生命階段而有不同的發展任務

手足關係會隨著生命週期的發展而有不同的發展任務,Bedford 提出手足的互 動像沙漏效應(hourglass effect)一樣,在兒童期、青少年期時手足的親密和互動 最多,到了成年早期逐漸減少,持續到中年期最低,老年期後又再升高(Cicirelli, 1994)。

黃秋華(2006)整理相關文獻,針對不同的發展時期,手足關係的主要發展 任務如下:

(1)兒童、青少年期:友誼與情感的支持,相互照顧與學習,提供彼此協助。

(2)成年前、中年期:友誼與情感的支持,照顧年老父母,提供彼此協助。

(3)老年期:友誼與情感支持、分享回憶與感覺統合、提供彼此協助。

貳、手足關係的內涵

從手足關係特質的歸納中可以瞭解到手足關係的特質主要包括正向和負向關

21

係、縱向和平行關係及依照不同的生命週期有不同的手足關係發展任務,因此許 多研究者在探討手足關係研究時,會依照年齡階段(兒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

老年期)及研究觀點和目的的不同而對於手足關係的內涵有不同的測量面向。由 於不同生命階段的手足關係內涵會有不同的側重,本研究關注在青少年期階段,

但是由於國內探究青少年階段的手足關係研究不多,因此也納入兒童期晚期和大 學階段研究的手足關係研究,來瞭解手足關係的內涵。

在探討兒童期晚期的手足關係內涵中,陳若男(1993)以國小五、六年級兒 童為研究對象,提出手足關係內涵有三種:

(1)正向關係:包括親密/相似、情感/利社會、對手足照顧、被手足照顧。

(2)負向關係:包括衝突/敵意、競爭、支配。

(3)父母偏愛:包括父母對手足其中一方的偏愛、注意等。

而余巧芸(1998)以國小和國中生為研究對象自編量表後進行問卷調查,經 由因素分析歸納出手足關係包括四種內涵,之後,呂信慧(2002)的研究就是主 要參考余巧芸(1998)這四種手足關係內涵來探究國小、國中、高中職生的手足 比較訊息和手足關係,以下分別敘述四種內涵的意義:

(1)疏離傾向:指手足間沒有積極接觸,具體表現是各玩各的,對手足的事 漠不關心。

(2)專制傾向:指手足二人之中,有一人立於優勢地位,具體表現是某人對 另一人發號施令、指示、給予壓力、物品獨佔。

(3)調和傾向:指手足二人關係良好,充滿親和氣氛,具體表現是相親相愛、

和樂融洽、一同遊戲、互助合作、互相尊重。

(4)競爭傾向:指手足二人沒有任何一人佔優勢地位,而是對等立場,相互 對立、競爭,具體表現如物品爭奪、吵架、打架、相互理論。

此外,Stocker 與 McHale(1992)以國小四至六年級的兒童為研究對象,提出 四種手足關係內涵面向:情感(affection)、敵意(hostility)、偏寵(rivalry)、權 力/相等地位(power/symmetry)。Furman 與 Buhrmester(1985)以國小五、六年級 兒童為研究對象,經由因素分析建構出手足關係的四種內涵,國內陳冠中(1999)、

柴蘭芬(2007)則根據這四種內涵發展出適合高中生的手足關係的內涵,分別為:

22

(1)親密(closeness):包括手足的親密關係、照顧陪伴、崇敬與情感分享。

(2)衝突(conflict):包括爭吵、敵視與競爭。

(3)相對地位(relative status):包括受手足之崇敬、對手足之支配。

(4)偏寵(rivalry):包括知覺父母偏愛手足自己則被忽視的程度。

而在青少年手足關係內涵中,黃朗文(1999)以青少年初期階段的國中二年 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認為手足關係的內涵可分為兩個面向:親密與衝突;其中親 密代表手足的親密、關懷、分享關係的依賴程度,衝突則是以手足間對於家庭中 日常生活中九項物質與非物質的衝突頻率,其中九項物質與非物質的衝突分別為 做家事、看電視、用電話、房間的使用、零用錢、父母偏心、衣服、使用浴室、

聽音樂。同樣的,Kim、McHale、Osgood 與 Crouter(2006)的研究也是以親密和 衝突來檢視青少年手足關係,其中親密內涵是參考 Blyth、Hill 與 Thiel 在 1982 年 的手足關係量表題目,衝突則是參考 Stocker 與 McHale(1992)的手足關係量表 題目。

而對於青少年晚期的手足關係研究中,Rauer 與 Volling(2007)以 18-22 歲的 年輕成人為對象,探討父母教養差異(PDT)、手足嫉妒對於浪漫關係的影響研究 中,強調父母的教養差異會造成手足關係中的嫉妒心態。而曹中瑋(1996)在對 大學生嫉妒心理分析之研究中,手足關係中的嫉妒是其分析面向之一,認為手足 嫉妒是指個人主觀感受有價值的東西或關係,手足擁有而自己缺乏;或比手足少

(差);或因手足的關係而受到減少和失去威脅時,所產生的情緒。而造成手足嫉 妒的心理內涵可以分成兩方面來看,一種是因為父母對待手足不同態度所造成,

如父母對手足比自己好,另一種則是個體條件所產生的比較心態,如手足的表現 比自己好,手足比自己聰明,手足的表現威脅了自己原本的優勢,其他人比較喜 愛手足等所造成的手足嫉妒;因此,手足嫉妒除了一種是父母所造成的之外,自 身與手足的比較則是另一個主要原因(曹中瑋,1996)。

表 2-3-1 為上述各研究中兒童與青少年手足關係研究之測量面向。

23

情感

(affection)

敵意

(hostility)

相對地位/權力

(relative status/power)

衝突

(conflict)

24

中,顯示出其適用於兒童期晚期到青少年期的手足關係。

不論各研究如何將手足關係內涵做分類,可以發現各個內涵主要是從正向關 係或負向關係出發,其中正向關係的部分包括有手足的親密性,如黃朗文(1999)、

陳若男(1993)、Furman 與 Buhrmester(1985)、陳冠中(1999)、柴蘭芬(2007)

都以親密做為手足正向內涵的一種;另外,Stocker 與 McHale(1992)和余巧芸(1998)

的研究中情感和調和也是手足正向關係的一種,雖然親密、情感、調和的名稱不 相同,但可以發現他們的概念都是相似的,都是要表達出手足間彼此具有親近、

喜愛對方、互相依賴、能夠分享彼此秘密、關心對方等友善、支持的態度。

另外,也有研究者(陳若男,1993;陳冠中,1999;Furman & Buhrmester,

1985;Stocker & McHale,1992;柴蘭芬,2007)提出手足互相照顧的內涵做為手 足正向關係的一種,手足互相照顧包括了自己會照顧手足或手足會照顧自己兩方 面,顯示了手足間彼此互相照顧、幫助對方的正向關係。而在 Furman 與 Buhrmester

(1985)、Stocker 與 McHale(1992)、陳冠中(1999)、柴蘭芬(2007)都有提到 相對地位/權力,相對地位/權力是指手足的地位高低,可以分成兩種面向,其中一 種即是受手足崇敬或崇敬手足,即代表手足一方受另一方所崇拜、尊敬的正向關 係,表達出對手足或手足對自己的欽佩、景仰、驕傲的感受。

相對於手足正向關係的另一面則是手足負向關係,在各個研究中,對於手足 內涵的分類,可以發現手足的衝突是手足關係研究中一定會探討到的負向關係,

相對於手足正向關係的另一面則是手足負向關係,在各個研究中,對於手足 內涵的分類,可以發現手足的衝突是手足關係研究中一定會探討到的負向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