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技術創新與政府輔導因素

第四章 影響東勢高接梨栽培之因素

第四節 技術創新與政府輔導因素

一、技術創新

高接梨產業梨自 1976 年代技術研發成功後,技術創新的研究一直持續 發展,因高接梨是一種工序很多的水果,其中高接時期最為重要,是對收 成有重大的影響關鍵,還有節省高接時之人工費,也是促使研究改良的重 要動力。此外,農作上的相關機具、高接流程的創新,展現出梨農改對栽 培用心的探索外及同業、親友間之相互交流、互相協助的情誼。也看出農 改場及農試所對高接梨栽培的努力研究成果,茲將梨農在高接梨產業上的 技術創新說明如下:

(一)高接梨生產相關之研發及利用

高接栽培過程,是一連串的技術創新,為了使高接的過程中能更省工,

張榕生先生所屬之研發團隊,在高接梨技術研發成功之時,也積極技術創 新來提升高接的效能,黃瑤池先生從日本引進勃激素,讓梨快速肥大,張 長煌改良安全接刀,減少接穗所需的時間,梁哲郎依梨樹之生理特性調整

87

農藥使用,張順鉁改造高接用的爬梯,劉祈志研發梨套袋,吳達光、張進 財依梨樹之生理特性精準施肥,劉俊男則研究適接之梨穗,戴建恭研究接 高接的最佳時機,團隊還有負責開發財源之張光山及負責溝通協調的張明 珍(林淳華,2011),團隊們無私奉獻研究,造福了當代梨農,而這些技術 創新的歷程則被保留於位於臺中市中嵙里之梨文化館中。此後技術的創新 仍不斷的前進,爬梯改為方便使用之三角梯,合理化施肥,套袋也由 3~4 層車縫,改為僅 2 層以透光讓果皮形成葉綠,不僅增加果實甜度亦便於依 果皮顏色判別果肉的成熟度,

(二)高接流程之技術創新

早期高接時,高接砧之切削及芽穗穗入後,需以膠帶包紮切接部位,

防止脫水日曬,並促進癒合之組織的產生,再套入小塑膠袋及報紙保護芽 體與高接部位,而部分農友採用全黑之小塑膠袋或上白下黑之小塑膠袋時,

則不需再加報紙,外層再以塑膠鐵絲紮緊。寄接後 22 至 40 天,呈含苞待 放時即解除報紙與塑膠袋,若遇寒流及下雨,僅留塑膠袋保護切口並減輕 花苞直接受到寒害,以提高高接成功率。

而後因高接過程耗時且動作繁雜,若梨園面積較廣又遇人工短缺會造 成無法順利於工期間完成高接,加上高接使用之小塑膠袋、報紙會造成環 境問題,因此高接流程再次技術創新,梨農開始使用花苞沾臘法24,及石臘 膜帶法25,取代原高接之技術。

二、政府輔導

1.

24.高接前一日晚上切芽穗後,將芽穗上端切口佔臘,僅留削切面不沾臘,陰乾後,次日嫁接時只需以塑 膠黏帶將兩者紮牢,達到省工、省時、省材料的高工作效率。

25.石膜膠膜具有不透水、可通氣性及良好之延展性,作為固定接穗與砧臺及密封其切口,將膜帶拉長增 加後黏緊,可密封砧木切口與芽穗接合部位,僅花法苞裸露,可節省沾臘作業所需人工,且經 5~6 個 月陽光照射後自然解離,省去除袋的工作,唯淋雨時自動黏著性會降低,此為農友所謂的全環保法,

但部分梨農擔心嫁接部位因生長肥大而崩裂,此部位仍用塑膠黏帶捆捲,這種方法即所謂的半環保法。

88

89

90

91

接部位為本應剪除之徒長枝處,故等於是空白地方之適當利用,並可減少 因剪定太過份,而引起主幹表皮受到日燒後所發生的許多症狀26

在中低海拔處,梨用高接栽培法,可每年 3 收─12~1 月高接的溫帶梨在 6 月間採收。橫山梨在 8~9 月間採收。高接枝再度在 8 月、9 月、10 月及 11 月刺激芽後,則可在 1~2 月、3 月、4 月及 5 月分別採收 1 次高接梨27

此階段之研究,著重於研究高接花穗結果後之再萌芽為主。臺中區農 業改良場研究人員與高接梨之父張榕生奠定了高接不同氣候作物之始,中 興大學農林研究所之教授與研究員,亦在高接梨之栽培歷史上留下駐足的 痕跡。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至此,在高接技術改良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 色,也成為日後推展高接梨栽培的重要關鍵。

(二)發展期政府的輔導

在高接梨栽培發展的萌芽期,政府對於高接梨產業的輔導,主要著重 在高接過程順利。但因品種採收時有果心偏大,銹果率28較高,接穗冷藏處 理未能完全把握及高接成活率之不穩定等缺點,因此發展期之研究試驗以 各種接穗品種高接於橫山梨後所表現的適應性加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

幸水梨預期成為高接主要品種,而新興梨有其栽培的價值,皆是政府大力 推廣輔導之主要高接品種。而室溫及相對濕度,對於花粉之發芽也有決定 性的影響,在室溫 28℃及相對濕度 81%時,最有利新世紀梨花粉之發芽。

1984 年「梨之產期調節」,以調節產期達到一年多收之目的,文中提到

1.

26.「橫山梨上之新世紀梨高接枝再利用試驗二、促進萌芽」試驗報告。

27.「橫山梨上之新世紀梨高接枝再利用試驗三、影響產量及品質之因子」試驗報告。

28.一般果皮的表面為角皮所包著,當果皮受到傷害發生裂目、高溫導致角皮形成不良或果樹施用氮肥過 多時,角皮就容易發生裂目,果皮細胞就會暴露而容易受傷,果皮細胞為保護其傷口就會形成銹狀物 質(銹果)。水果因上述因素而產生銹果的機率即稱為銹果率。

92

了除成活率外,兩品種同時開花是高接成敗的關鍵,因此農業單位透過輔 導梨農在 5~6 月以適當的抑制促使花芽分化,再透過噴射益收生長素可導 致落葉後,使具花芽分化的高接枝可再開花,則可於翌年 1 月至 2 月間第 2 度收穫高接梨,使同一株橫山梨樹於一年中至多有 3 穫。

而 1986 年時,為了能積極輔導梨農從事高接梨栽培工作,中區農改場 首度完整刊出「橫山梨與高接梨栽培管理技術」,文中將橫山梨高接溫帶 梨之技術,分為橫山梨栽培管理(包含栽植行株距與間伐、整枝與剪定、施 肥)、橫山梨產期調節(包含產期調節處理前的準備工作、除葉處理時期與 藥劑、除葉後到開花前之管理作業、開花期促進授粉與結果、疏果、防止 落果與延遲採收藥劑處理)及橫山梨高接溫帶梨栽培管理技術 3 面向,做一 完整的介紹,作為梨農們的技術規範及依據使用。

高接梨栽培技術,雖然能為農民帶來較多收益,但成本的支出亦明顯 的提高,不僅需採買梨山或日本之梨穗、施肥之藥劑,額外僱用有經驗之 高接人工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此外若遇天候問題影響,向農會借貸之大 筆金額,可能高接後血本無歸。因此,臺中區農改場亦開始著手橫山梨與 溫帶梨雜交育種之工作,希望能透品種之改良,使新育種之梨樹能在低海 拔地區,直接產出高品質之溫帶梨,降低因使用高接技術而增加的成本。

(三)擴散期政府的輔導

高接梨發展至此,栽培面積達到歷史上之最高點,也因為栽培面積不 斷擴大,對於花穗的需求日益增加。為了滿足接穗的需求,因此時期之研 究,著重於高接梨穗的發芽及低溫滿足之相關研究,並持續雜交育種之研 究,以期能儘早培養出不需年年接穗,且品質相當於溫帶梨之品種。此外,

如何透過適當的施肥來增進梨樹之營養,並藉由生長阻礙劑來紓解新世紀

93

梨高溫逆境之可行性,也是研究之重點,希望能透過技術改良、肥培及藥 劑,達到單位面積更高之產量。

為了確保植物防疫的安全性,農委會決定開放梨穗進口,並經由青果 合作社於 1988 年正式從日本進口品質良好之梨穗,且選擇引進後可直接高 接的產地梨穗。1994 年石岡農會開始進口日本梨穗,隔年東勢農會亦跟進 進口梨穗。

除進口梨穗以滿足梨農的需求外,中區農改場並持續研究高接枝新稍 之再利用,希望能利用高接後高接穗所長出之新稍,進行人為抑制,使其 枝條可供為翌年高接用之接穗來源。此外因梨樹年齡逐漸老化而不再強勢,

對於梨樹營養的滿足、梨染病的防治,顯得更為重要,也是政府積極輔導 的重點。

達到單位面積產量增高,對梨農們不僅僅是一大利多,同時對梨農們 而言,也是一大隱憂。在全球化時代,加入國際組織是不可避免的區趨勢 與潮流,開放使得梨穗進口有保障,但也使得國內梨栽培受到競爭,加上 梨穗輸出國為保護原國內梨產業而可能採取策略,重新檢討如何因應之道,

也是爾後梨栽培所需面對的重大問題。

(四)停滯期政府的輔導

此時期之高接梨栽培面積已擴散到 10,000 公頃,而高接梨也面臨到產 業的瓶頸,不僅樹齡已老,過量及 1 年多穫的生產方式也削弱樹勢,加上 早期大量使用化學肥料使得土壤營養失衡、農村人口老化人力資源不足、

921 地震的衝擊,且梨穗的取得更加困難,還有面臨加入 WTO 所帶來的產銷 問題,在考量經營不易之情形下,梨農考量轉作經濟較高之農作物,使得 高接梨產業發展呈現停滯狀態。

94

此時期的高接梨栽培上,政府除加強輔導合理化施肥,亦積極推動高 接梨之栽培管理,加上梨省工防災新技術研發和綠籬式栽培研究之發明及 推廣,既可節省人工亦減少環境之污染。此外政府持續研發無須年年高接 之低需冷性優良產品,並自中國山東省梨園進口南水梨穗,以減緩 311 後 日本梨穗大量短缺之困境。

而面對 WTO 所帶來的衝擊,政府應著手輔導生產高品質及推廣生產履

而面對 WTO 所帶來的衝擊,政府應著手輔導生產高品質及推廣生產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