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動機和目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臺灣位處太洋平及歐亞中國交界處,海島型氣候與中國性氣候交錯,豐 沛的雨量使得物產豐富,北迴歸線通過嘉義市,將臺灣分成副熱帶及熱帶 兩大氣候類型。中央山脈海拔高度近四千公尺貫穿臺灣,使得臺灣得以孕 育出多種不同的氣候類型,不僅適合熱帶與副熱帶的經濟果樹生長,也適 合在高海拔地區栽種溫帶經濟果樹。因此,臺灣一年四季皆可吃到當季盛 產的水果。在眾多農產品之中,有種獨特全球的栽培方式1,使作物改變生 長環境及提早產期,不僅為臺灣的農業改良技術寫下創新的事蹟,也創造 了農業經濟的奇蹟,這就是「高接梨傳奇」。

臺灣野生種梨有臺灣野梨和鳥梨2,野生種的梨,果粒小而酸澀,經濟 價值低,也沒有正式栽培,但多採取枝條扦插3繁殖,可作為優良品種的砧 木4用(康有德,1992)。光復前苗栗橫山地區引入中國華南地區低海拔的沙 梨,以橫山梨為代表,梨山地區亦引種中國地區之高海拔地區的梨。橫山 梨的植株較為強壯,一次能結較多且較大的果實,在低海拔地區種植面積 逐漸增加。

臺中市位處臺灣中部西側,受到山脈屏障而氣候穩定,農作物較少受到 颱風災害,大安溪、大甲溪及烏溪三大流域貫穿,使臺中市水量充沛適合農 作物生產,加上土壤肥沃、氣候佳,水果品種多樣化,品質亦優。良好的地 理條件,使臺中物產豐富,尤其是中橫公路沿線梨山、和平、東勢等地梨產

1.

1. 臺灣早熟梨的開發技術獨步全球,北半球生產東方梨國家以臺灣為最早,早於其他地區約 2~3 個月以 上(施昭彰,2005)。

2. 節日慶典中常販售的糖蘆葫即為鳥梨,多在成熟時加糖煮熟後供食用或包裹糖漿販售。

3. 為確保產量與品質,梨樹經濟栽培上,多採嫁接法繁殖,即所謂扦插繁殖(康有德,1992)。

4. 苗本下部帶有根的部分叫砧木,上面接上栽培品種的枝或芽叫接穗。砧木可以影響樹體的高矮、強弱,

對外界條件和病蟲的抗逆能力,壽命長短,結果早遲,產量多少和果品質量等(劉熙,1985)。

2

量豐富(陳意玲,1992)。由表 1-1可知,2014 年臺灣省各縣市的梨產量為 134,549,479 公斤,臺中市的產量為 88,854,698 公斤,佔全臺 66%。

表 1-1 2014 年臺灣省全年梨收量統計表

3

4

在艱困的栽種環境下,東勢區梨農張榕生先生和友人經過多年的努力,

終於研發成功高接梨5的高接技術,並傳授給當地的梨農,改善了東勢梨農 的生計,也成功栽培出北半球最早上市的水梨6。技術上的創新,使得梨產 業開始蓬勃發展。以 1997 年為例7,臺中市梨的產量 77,425,961 公斤,到了 2014 年,梨的產量為 88,854,698 公斤,短短 15 年間,即增加了 1,428,737 公斤,成長幅度高達 14.76%(表 1-3)。

5

6

7

出售高接梨是東勢區梨農的收入來源,獲利直接影響梨農的家庭生計。

然而由於農事生產大量人工的需求及生產的分工、生產的專業化,使梨農 無法兼顧高接梨生產的所有過程,且每位梨農種植的高接梨梨穗品種不盡 相同,高接時間的選擇、套袋的材質與肥料的施作也有所差異,而梨農採 用何種管道販售自家的高接梨、梨農之間如何經驗交流、產銷班和班員運 作模式如何運作等,這些大大小小、瑣瑣碎碎的農務施作,不但影響東勢 區特有的高接梨產業景觀,也值得我們探究。

從 1976 年至今,東勢的高接梨栽培已近四十年的歷史,這四十年來高 接梨的栽培方式及分布區域勢必有所改變。因此,本論文將探討東勢高接 梨的栽培是如何從無到有,從有到產業的榮景?高接梨栽培研發的過程中,

其產銷運作型態如何?高接梨栽培在時間與空間的擴散過程為何?而影響 高接梨栽培擴的主要因素又是什麼?這些問題將是本研究探討的重點。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文研究目的為:

一、瞭解東勢高接梨產業的發展背景與產銷型態。

二、探討東勢區高接梨栽培的時空擴散過程。

三、分析影響東勢區高接梨栽培空間擴散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