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第三節   探討對教育發展影響之相關文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探討對教育發展影響之相關文獻

如前所述,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討中國的財政地方分權化,對於地 方義務教育發展是否有所影響,若確有效果產生,該效果為正或是負。而 除了財政地方分權化外,仍有其它重要的客觀因素會影響到地方的義務教 育發展,因此以下將針對本研究所羅列出之其它因素,進行文獻探討。

首先,針對本研究所定義之財政地方分權變數進行說明。本研究所提 出的財政地方分權變數,實際上是衡量各省市地區有多少財政自主性的指 標,當指標比例越大,表示該省市地區財政地方分權程度越高。18由於中 國的財政體制中,各省市的稅收需部分上繳中央,而本研究欲以地方財政 自主性來衡量財政地方分權程度,因此,所定義的財政地方分權變數的分 子,都是每年中國各省市地區自收自留用的財政收入;即當年度地方政府 財政收入減去需上繳中央的數額。此分子部分表示了地方財政收入實際上 由地方政府所收取,且可以留在該地方自用的數額。財政地方分權變數的 分母,則各省市自收自留用的財政收入加上中央對地方的移轉支付。

當中央政府實行財政地方分權化,其目的不外乎是想增加地方政府之 財政能力,以滿足地區民眾所需,進而有效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如Oates

(1993)、Qian and Weingast(1997)與 Rao(1998)等相關文獻,皆曾提 到財政地方分權化可因地方所需,而提供相互配合(matching)的資源,

即當地方政府擁有更多的財政權力與彈性時,便可透過提升資源配置的效 率以促進區域的發展。然而完全的財政分權是否可為地方帶來最好的發展,

其答案則是未必;根據Prud'homme(1995)文獻曾經提到,財政地方分權 制度相較於財政集中制度而言,易造成區域間發展的不均,若區域間並非

18 如前所述,自中國 1994 年實行分稅制之後,每年度地方上繳中央的總額幾乎沒有變 動,但地方所收取之稅收總額卻大幅上揚。意即平均而言,以本研究的財政地方分權程 度變數衡量之,可發現地方的財政自給能力在分稅制的施行後逐年的提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合作的方式來面對此一制度,對於區域的發展會有不利的影響。而Zhang and Zou(1998)實證的結果認為,部分大型公共建設像是高速公路、鐵路 或能源開發等計畫,若在中央財政集權化下由中央來做,對於地方的整體 發展也較為幫助。此外,Miller(2002)也認為若地方財政收入來源大多 為來自向地方民眾所課的稅賦,雖然可以讓地方政府有更多的彈性可用於 有效的資源配置上,但也可能因此而發生競租(rent-seeking)的行為,如 此一來反倒可能造成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

由以上敘述可知,中央財政集權化或完全地方財政分權兩者,對於地 區的發展皆會產生不利的影響,但適當下放部分財政權限給地方政府,反 而有助於地方的發展。因此,本研究特別加入了財政分權變數的平方項,

藉以觀察模型是否會有非線性的情形產生;亦即,財政地方分權化與地區 教育發展之間可能呈現U 型的非線性關係。又因中國目前的省市地區財政 地方分權化之程度不一,大部分地區可能還未達到可發揮財政地方分權化 正面效果的階段,故本研究預期財政分權變數的影響為負向,而其平方項 則為正向的效果,而中間存在一個最適的財政分權程度,對於地方義務教 育發展之影響效果為最佳。

一般而言國家或是區域的國際貿易開放程度,向來也都被視為是刺激 區域發展的主要因素,例如Zhang and Zou(1998)研究中國財政分權對 於地區性經濟成長的實證模型中,所做的實證結論也支持此一觀點;而 Feder(1983)亦曾在文中說明由於國際貿易市場的開放,促使著國內的資 源配置更有效率。另外,Davies and Quinlivan(2006)也認為當國際貿易 越活躍的同時,對於國家的社會福利有正面的影響;故本研究利用中國各 省市的外貿依存度來衡量其開放性,並預期其對於教育發展具有正向的影 響。19其次,霍景東、夏杰長(2005)也認為地方公共支出多寡對於地區

19 對外貿易進出口貿易總額採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之數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發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其利用計量模型分析發現,當政府對於 教育、衛生和科技發展等公共支出投入越多時,越有助於區域的發展。因 此,本研究將各省市每人總公共支出放入本研究的實證模型當中。

除了以上各變數之外,回顧中國有關財政地方分權對其地方義務教育 發展的相關實證文獻,發現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也是影響其教育發展的 因素之一,如喬寶雲等人(2005)、周業安、王曦(2008)、劉芳(2008)

等相關文獻,皆把各省市的經濟發展水準視為影響因素之一,將其放入實 證模型中,並發現各省市的經濟發展程度對教育發展有正向的影響,因此,

本研究亦將各省市每人國內生產總值放入實證模型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