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內涵與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知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探討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內涵與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知

教師是學校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之重要關鍵,無論其職務是任課教師 或為導師,影響學生學習深遠,因此,培育教師具備性別平等教育專業 知能是刻不容緩(潘慧玲,2005)。本節將分為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內涵 與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知能之相關研究來探討,分述如下。

壹、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內涵

一、國民教育階段性的別平等教育課程內涵

教育部在 1998 年頒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及 2001 年頒佈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陸續將兩性教育

(2004 年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納為六大重大議題之一,且規定將 其融入各學習領域中實施(教育部,2001)。

依據教育部中華民國 101 年 5 月 15 日臺國(二)字第

1010074428C 號函頒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基本理念及課 程目標,訂定國民教育階段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乃以「性別的自我 瞭解」、「性別的人我關係」、「性別的自我突破」為核心能力,並以此建 置各階段之能力指標。三項核心能力的基本意涵如下:

(一)性別的自我瞭解:瞭解性別在自我發展中的角色,以培養健康的自我 概念。

(二)性別的人我關係:探討性別發展與社會文化互動的關係,以建立平等 的人我互動關係。

(三)性別的自我突破:發展積極的行動策略,以建立和諧、尊重、平等的 性別關係。

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目標,主要側重於認知、情意、行動等三向 度。在認知方面,透過瞭解性別意涵、性別角色的成長與發展,來學習

性別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在情意方面,培養正確的性別觀念與評斷價值 觀;在行動方面,養成批判、反省與具體執行的行動力。整合三向度,

其課程目標如下:

(一)瞭解性別角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

(二)瞭解自己的成長與發展,並突破性別的限制。

(三)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並發展長處。

(四)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

(五)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建構性別平等之社會。

(六)建構不同性別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分段能力指標與概念架構表之對 應關係,見表 2-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 教育)」,見表 2-4。

表 2-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分

表 2-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分

表 2-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分

表 2-4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學

表 2-4「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學習

二、後期中等教育階段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內涵

潘慧玲(2005)提出,為使學生在高中職教育階段能承接並深 化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學習,遂訂定具有延續 性、深化性及階段性三大特質之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能 力指標。其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課程綱要相同,除具備性別平等教育指標發展之基本理念、課程目 標及能力指標。後期中等教育階性別平等教育三大核心能力內涵分 別解釋如下:

(一)性別的自我瞭解:培養健康的自我概念。

(二)性別的人我關係:建立平等的人我互動。

(三)性別的自我突破:發展積極的行動策略。

高中職學生其生理與心理的發展任務與國中小學生不同,除了 延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在認知、情意、行動三向 度的學習外,更著重於情意與行動的部分,期能達到良好正向人己 互動與建立平等性別關係的課程目標。有別於國中小教育階段透過 性別平等教育,讓學生對自我身心發展獲得初步瞭解;後期中等教 育階段期能透過性別平等教育,讓高中職學生學會悅納自我的性別 特質、建立性別認同、善用社會資源,進而主張性別權益。

故,九年一貫課程著重「性別的自我瞭解」,而後期中等教育階 段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則側重在「性別的人我關係」,裨益學生升 學至大學科大時銜接高等教育所注重的「性別的自我突破」。因此,

「性別的人我關係」指標的數量在高中職教育階段佔比例最大。

此外,因應高中職學生身心發展及現代社會趨勢,多納入較多 的情感教育、性教育、婚姻教育、家庭教育、性的多元面貌等內 容,使高中職學生獲得完整的性別知能,能善盡社會責任,成為具 備多元文化觀點的人,進而善盡維護性別正義的公民。然而,我國 儼然成為一個移民與移工的社會,不同省籍、族群的原住民、客、

閩人民,還有大陸與東南亞等外配與勞工等新住民,都進駐與生活 在此,在追求性別平等時,我們也不應忽略這些不同族群與階級所 呈現的多元性。於是,在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所指 出的「性別」,宏觀而全面的觀照了不同族群及階級,亦將族群與階 級的概念也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中(潘慧玲,2005)。

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所欲達成之課程目標期能 兼顧認知、情意及行動三向度,具體要項如下:

(一)解構性別偏見迷思,建立自尊尊人的素養。

(二)培養性別多元意識,涵養關懷包容的胸襟。

(三)發展情感處理能力,營造性別和諧的關係。

(四)參與營造善意環境,進行性別平等的互動。

(五)善用性別權益資源,參與社會正義的維護。

(六)致力開展自我潛能,善盡公民社會的責任。

依據教育部(2005)研訂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能力 指標結案報告,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與概念架構表 之對應關係,見表 2-5。

由上可知,足見性別平等教育在各教育階段的內涵及課程目標 及能力指標之設定乃納入學生之生、心理狀態及社會需求來規劃與 建構,反映出不同教育階段學生需要不同深度及廣度的性別平等教 育的內容。而特殊教育之課程設計須依照學生生理年齡對照普通教 育課程綱要的能力指標,並可採調整普通教育課程來規劃。

表 2-5 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

表 2-5 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續)

表 2-5 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續)

表 2-5 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續)

貳、教師應具備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知能

謝臥龍、方德隆和張鈺珮(1998)透過問卷調查發現,國中教師在 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的知能是不足的,其常見的迷思與錯誤的問題及原因 如下:一、以生物因素造就性別角色及行為,忽略社會因素的影響;二、

以個案推論全體,沒有實徵研究的依據;三、不認為兩性平等教育是重 要的;四、社會變遷會使性別歧視或偏見自然消失;五、學校教育不存 在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六、認為教師不會影響課程實施;七、不重視兩 性平等教育課程教材:八、教導兩性平等教育課程會導致男女衝突;九、

認為知識是中立的,無性別差異的。潘慧玲(2005)指出,這些錯誤的認 知,常常是教師對性別平等教育的迷思,也成為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融入 課程與教學的阻力。

然而,教師是課程、教學與評量規劃與執行的重要人物。學校除了 建置性別平等的校園文化與友善安全環境,永續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教 師專業發展研習及活動之外,極需培養教師正確的性別意識,以利編輯 或選擇具有性別平等觀點的教材,覺察、辨識、破除與修正教科書存在 的性別偏見。以發展學校本位課程,運用基本課程時數與彈性課程時間,

將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與目標真正落實於各學習領域中。

茲就現有性別平等教育有關教師應具備性別平等意識之法規政令節 錄說明,另歸納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素養意涵如下:

一、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性別事件處理、調查人員,課程實施相 關人員應具備「性別平等意識」

(一)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 9 條:「學校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置 委員五人至二十一人,採任期制,以校長為主任委員,其中女性委員 應占委員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並得聘具性別平等意識之教師代表、職 工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及性別平等教育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為 委員。前項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每學期應至少開會一次,並應由專人

處理有關業務;其組織、會議及其他相關事項,由學校定之。」

(二)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 8 條:「本法第 9 條第 1 項、第 19 條第 1 項及第 30 條第 3 項所稱性別平等意識,指個人認同性別平等之價值,

瞭解性別不平等之現象及其成因,並具有協助改善現況之意願。」

二、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相關人員應知具備別平等教育法課程、教材 與教學之相關法規知能

(一)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 17 條:「學校之課程設置及活動設計,應 鼓勵學生發揮潛能,不得因性別而有差別待遇。並規定國民中小學除 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外,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 或活動至少四小時。高級中等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應將性別 平等教育融入課程」。

(二)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本法第 17 條第 2 項所 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 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

(三)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 18 條:「學校教材之編寫、審查及選用,

應符合性別平等教育原則;教材內容應平衡反映不同性別之歷史貢獻

應符合性別平等教育原則;教材內容應平衡反映不同性別之歷史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