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倫理

倫理是一種行為的規範,它約束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而教育研究是一 種專業行為,教育研究倫理即是規範從事教育研究時必須具備的涵養以及必須遵 守的人際規定。

具體來說,教育研究倫理可說是:研究者在以教育場域、教育過程、教育人 員、教育內容等為研究主題時,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目的在確保教育研究的專 業地位與權威,具體的內涵包括:研究修養,與贊助者、論文指導者、共同研究 者、協助研究者、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以及與教育學術社群、社會大眾之間的 關係,還有撰寫與報導研究論文的行為(林天祐,2005)。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中的行動研究,而質性研究須特別重視研究倫理,亦即在 訪談、轉譯、分析、詮釋時,如何確保研究對象及研究場域相關人員之權利不受 到損害,此乃研究者必須特別加以重視之要務。據此,本研究遵循研究倫理之準 則,採取以下具體做法:

一、課程實施授權同意書

在研究進行前,先向研究對象說明本研究之主題、性質、目的及實施流程。

為使學生、導師及家長在課程進行前能夠了解課程計畫之性質、大致目的及相關 要素,研究者設計了課程實施授權同意書(見附錄十),於課程實施之前發給學生、

導師及家長,閱讀後若同意則簽名。如此可使未來研究報告之撰寫獲得更多支持 及助力。並向研究對象說明其有權利可隨時退出本研究。

二、焦點訪談授權同意書

在開始進行訪談前,為使學生、導師及家長在焦點訪談進行前能夠了解焦點 訪談計畫之性質、大致目的及相關要素,研究者設計了焦點訪談授權同意書(見 附錄十一),於焦點訪談實施之前發給學生、導師及家長,閱讀後若同意則簽名,

之後才進行錄音及書面紀錄。在訪談過程中,若受訪學生有不願意觸及之話題,

或是表示某些談話內容不希望放入訪談紀錄中時,研究者皆依受訪學生之意願與 指示,予以妥善處理。

三、匿名處理

基於研究的倫理,為尊重及保護被研究者的隱私,在本研究中所有的人名、

都是以假名或代碼的方式作呈現。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討論

老師,你告訴我,我忘記了。

你做給我看,我記得;

你引導我自己做,我學會了。

體驗學習的精神逐漸為人們所重視,其具體要追求的是讓孩子發揮自已的興 趣和關心,進行活動和體驗的學習。

本章分為三節探討,第一節「針對研究問題一進行本研究三種課程方案之教 學實施與成果檢討,包括課程方案 1的開發團隊動能活動和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

,課程方案 2的自我探索與了解活動,課程方案 3的野外休閒與探索活動,第二 節則是探討國小階段推動「探索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之參考。

最末節則為研究歷程的困境與省思。

第一節 探索教育課程方案 1、2、3 教學實施成果檢討

藉由合作行動研究,發展一系列單元教學活動,將探索教育融入現行國小六 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並透過反省、思考、澄清、實踐、討論等方法,重 新建構學生對「自我」「人際」「環境」的關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想瞭解 在日月國小的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融入探索教育的教學活動之可行性,並且幫助 學生改善自身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班級動能的開發,達成綜合活 動的教育目標。

本研究個案的班級,在五年級以前是各自獨立的班級,97 學年度開始才合成 一個班級,過去五年來在課業和學校行事上的比賽表現,兩班有明顯的落差,研 究者在 95 學年度時曾試著重新以 S 型的成績來編班,遭受學生及家長很大的反應

,以下是學生寫給研究者的信件內容:

校長您好:

五年級要混合編班,我們全班不願意,我們早已建立感情何必重新編班呢?

我是不願意與全班的同學分開!

為什麼要重新編班呢?我覺得這件事來的太突然,大家都沒心理準備,但我 不願意和一至四年級的同學分開。四年來大家都有了感情了,為什麼還要重新打 散來編班,如果只是為了要增加和乙班的同學相處的機會,我覺得可以利用園遊

會、運動會、戶外教學……等活動,和乙班的同學相處。(S22 學習檔案 950618)

研究者在此事件上並沒一定非重新編班的意圖,只是為了將甲、乙兩班的落 差縮小罷了。經過一學年的努力,乙班班級導師陳○○的用心,程度的落差已有 明顯的改善,97 學年新生的暴增,使得原本已塵埃落定的議題又浮現,此次浮現 的不是重新編班的問題,而是為了因應新生的增班,在原有的班級數下,讓一年 級增班。此時升上六年級的甲班學生數有 18 人,乙班 17 人,合併成一班剛好 35 人。

雖然併班沒有太大的聲音,但是原本兩班的程度與情感的落差,是有一道隱 形的界線存在著,班導師陳師如此向研究者陳述:

我原以為這一班的學生有一半是我帶過的,只要專心的調教另一半學生就 OK 了。

沒想到兩班合起來的感覺不是一點五,而是一點一的程度和班級氣氛。很頭大!

(陳師焦點訪談 970907)

研究者站在學校的至高點上看見了這一班的學生問題,不在於學業程度的落 差,而是學習態度的迥異和兩個完全不同的班風,經與班導師討論後,決定運用 探索教育的幾個活動來改善班級的氣氛,為了不增加導師的負擔,研究者和 3 位 協同研究者參考「探索教育」的文獻編擬了三套課程,採行動研究的螺旋循環模 式執行「探索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發展」。

一、開發團隊動能活動

(一)、破冰與熱身活動~Look Up、Look down、猜猜我是誰。對應能力指標 1-3-1 欣 賞並接納他人。

1、地點:綜合教室

2、課程目的:80 分鐘二節課的時間,最主要的課程目標是要凝聚班級的向心 力,在活動過程中能符合 能力指標 1-3-1 欣賞並接納他人。藉此活動讓剛合併成 一班的同學,彼此認識,踏出熟悉的第一步,破除班上生疏的人際籓籬。

3、活動規則:

(1)當兩人四目相對時,兩人拍手並大喊一聲「啊」,接著就相互離開到一旁,

開始交談,認識彼此。

(2)持續進行直到整個團隊分組完成為止。

4、活動方式:

(1)全班圍成一個圓圈。

(2)研究者發號施令:Look Up(所有同學向上看),再指示 Look down(向下 看),在下令 Look(同學們須將自己目光鎖定在團體中的某一位同學)。所有 同學都熟悉後,開始分組。

(3)過程中,若是沒有互相對視者,不可硬分成一組。

(4)若配對成功,則到場邊聊天,彼此了解一下。

(5)活動進行到所有同學都配對分組完畢為止。

5、研究觀察

規則解說完後玩一次,然後研究者再將全班分成兩大組,之後藉著大帆 布教具認識對方,依據玩的經驗進行討論,想出怎樣才會更快認識到地方的 特色,依據討論的重點再玩一次,看是否能認識對方更多特色。此遊戲符合 研究者要小朋友做、想、說的精神,很多小朋友利用先前的經驗加以修正再 經討論過後,第二次很明顯的雙方認識對方的特色更快、更多。(T03 觀察紀 錄 9709 17)

S10:好好玩,我們這一組贏了很多對方的人,他們的特徵太明顯了。

S08:只要是乙班的蛋頭,就可以很快的猜到是卓○軒了,太容易猜了。

S23:我們雖然被對方贏了很多人,但是我也認識很多甲班同學的特徵和綽 號。好好玩,不過他們有些形容的話很難聽?

對啊!如果我們再玩一次,可不可以用比較優雅的特徵來形容對方,然後 也可以很快的猜到。(R 教學引導語 970917)

活動結束後,研究者要雙方的同學討論要如何才能更快認識對方的特 色,然後再玩一次,再玩一次後,由於針對先前的經驗再做修正,大家的 認識撇步都變多了。(T02 觀察紀錄 970917 )

我看見研究者的教學一直在建構孩子們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雖然感覺 是在玩遊戲,但是我可以感受到研究者這份不一樣的期待,我自己在上綜 合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期待,短時間內比較看不見成果。(T01 觀察紀錄 970917 )

6、研究者的省思

研究者與協同研究者對話完後,對 T01 所提出的觀察對話有另一番見解 與認識,原來探索教育的遊戲對小朋友除了娛樂性外,對課程的進行也有幫

助,它幫小朋友消除了疲憊,也提昇了小朋友對課程的專心度,研究者將遊 戲與學習做結合,使遊戲中有學習的要素,學習中有遊戲的趣味。也就是運 用孩子們對遊戲的愛好,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持續學習的動力,以促進教 學的效果,達到教學的目標。(觀察省思記錄 970917)

(二)、團隊動力活動~我們是有默契的一班。對應能力指標 1-3-1 欣賞並接納 他人。

1、地點:台東糖廠羽球館

2、課程目的:本課程是團隊剛形成及個人角色定位認知的活動,在此活動中 可以探討在團隊中每個同學在面對問題時,每個人所習慣扮演的角色,以及 面對衝突時,所採取的應對方式,以及何謂團隊的分工合作及默契。當然也 可以將這個活動放在整體課程的最後面,當作整個課程學習的驗收活動,在 前兩週進行完破冰與認識活動之後,為了能提升班上的團隊動力與班級的凝 聚力,研究者設計此課程活動。

3、活動規則:

(1)指導要領:

要求同學在沒有任何溝通的情形下(包含任何的溝通模式:如語言、眼神、

肢體、暗示……都不行存在),閉上眼睛報數,從 l 報到 36,如有任何犯 規則重新來過,由 1 再開始,直到沒有犯規的情況下報到 36。

確定空間的狀況,以及同學所處的位置,試著去把他們已有的相對位置做

確定空間的狀況,以及同學所處的位置,試著去把他們已有的相對位置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