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困境

第三節 研究困境與省思

一、研究困境

課程發展過程難免遇到「困窘之時」,情境中的人員兼職問題或是時間不足、

設備不足、經費匱乏、職務負擔繁重等等,不良的條件因素反而讓同仁能對話,

共同尋找「解決之道」,以「權變措施」和集思廣益,研究者發現:教育夥伴越想 要奮力完成「不易完成的任務」,找到成功的機會,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就越大。

本研究在研究者的角色中,既是教學者、觀察者、課程發展的領導者,所以 在課程的發展上許多地方都展現學習型組織團隊的特質,但仍有稍稍不足,繼續 努力將能帶來更優質的課程,在課程規劃與執行的過程中發現:

(一)相較之下,綜合活動「反思」特質較不明顯呈現在課程中

因為探索教育實驗課程的規劃之初,為避免擠壓到原本課程的時間,是以 兩節 80 分鐘為一個活動單元,因此,在進行活動時,當學生討論分享的正熱 烈時,下課時間已接近,造成反思的引導較不能澄清。

(二)課程發展一貫的綜合活動課程,研究者在一開始主題的羅列稍嫌不足 檢視日月國小六年級探索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發展,發現「反思」

的精神較不明顯,研究者雖然在活動後有設計學習單,但倘若能將學生想法加 以延伸或是進行全班想法的討論與統整,會使得反思精神相對顯見。但也因為 反思較不如其他精神那般具體,易從觀察中發現與分析,因此研究者所規劃的 綜合活動課程是否具反思精神仍是值得探究的部分。

另外,研究者在一開始規劃課程主題時,就希望先設計一學年的綜合活動 課程主題,由於課程範圍涵蓋一學年,研究者需花更多時間在一開始主題設定 上,包括其他領域的統整,但研究發現在此階段還有進步的空間,還可以充分 發揮 Schwab 提出的集思廣益精神,多羅列各種學生需要,甚至是突發奇想的 方案,之後再去權衡,這樣課程或許會激盪出更多不同的火花。

(三)行動研究的「程序原理」影響課程發展的效能

本研究驗證了:每一個課程發展的步驟,研究者邀請教育夥伴加以反思,

行動的步驟須經過考慮、修正和回饋。一個螺旋循環之後,再加以從「問題、

擬定策略和執行方案的重新思考,再經過修正與回饋;利用實施程序的「再行

動和重新思考」,在改進的行動中,提升了課程發展的效能。但是在實際執行課 程中發現,時間與教學進度不是成正比,也無法耽誤,因而只好按照課程進度 持續執行下去,無法進行修正、再執行、回饋。

二、省思

在歷經一學年 18 週三項主體課程的探索活動之後,從單純的帶領 PA 遊戲,

期待這 35 位孩子能得到更多不一樣的關懷起,就不斷的在帶領行動、修正策略的 過程,期盼能幫助孩子有些許的改變。

跳脫 PA(Project Advent)的框架,用更廣的思維來看課程規劃後,把探索教 育的價值運用更多的策略來執行,包括融入綜合領域活動、戶外體驗活動、認輔 制度等。而探索遊戲一直是很棒的方式,只是需要克服在國小帶領會產生的:一 節課 40 分鐘的時間的壓力、面對生命經驗不多的國小學童,引導方式的轉換及需 要有較穩定的信任關係建立等條件之下。

而回顧這一學年課程的執行,研究者得到一些粗淺的結語:

一、美麗與哀愁

(一)協同研究者創建了本研究最美麗的內涵,教師的缺席是遺憾

本研究的執行,聚集了學校老師、地方大學、家長、外展探索團隊發展公 司、光合作用戶外探索學校等具熱情並全力奉獻的一群人,於是以一個行動研 究的歷程中,協同研究教師因每次活動的彼此對話而產出知識,正是本研究最 豐富的原因。

然而卻也有一個最大的遺憾,研究者冀盼教師們有機會參與主導的機會一 直沒有突破。這當中也包括與老師的對談不多,缺少彼此的看見,所以,這是 需要開始慎重看待的,尤其是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是被不正常的對待,值得被更 多老師發現。協同研究夥伴們的看法如下:

老師是學生的教學引導者,老師也可以成為其他老師的老師,這是一項值得 延續的工作:因為日月國小用很少的時間和人力就能夠讓其他同仁參與分享 專業知能。針對我們所需要的專業知能,以分工合作的方式,一個人負責研 究一部分,集合起來就成為很完整的研究模式:整體而言:各種以教師為中 心的在職進修對於綜合活動課程發展,具有重大而有效的影響。」(T01 檢討 會議記錄 970615)

日月國小以教師為中心的在職進修模式,可以讓教師在自己的專業範圍發光 發熱,吸取新知和去蕪存菁:針對個人不足的地方再加以充電。這樣的方式 可以針對我們的需要,安排進修內容,不過校長會比較累。校長既然要尋求 資源,又要規劃課程、主講人,非親自先參與校外進修不可。哈!經過這幾

次的探索教育的進修,學校教師及校外的老師都表示收穫很多,對於綜合活 動課程的專業知能大為進步!」(T03 檢討會議記錄 970615)

老師也可以做老師的老師,這幾次的教師進修雖然是外聘講師多花了一些交 通費但是老師們的收穫是無法用價值計算的。(T02 檢討會議記錄 970615)

1、有形與無形的時間壓力及未被看見是急待突破的哀愁

有形的時間是隔週一次的 80 分鐘,如此的時間壓力下,活動的進行,總是 無法完整引導孩子從活動反思;無形的時間是陪伴的「承諾」,不管是既有的活 動時間內的陪伴或是回到熟悉的教室內或家庭時,更多的陪伴在等著這些孩子 們的「重要他人」能重視和落實。

2、孩子的生命經驗不同於成熟的大人,對引導的期待也要調整

探索教育活動最大的價值在於引導反思,然而,這在生命經驗豐富的大人 世界是較容易看到成效,而對生命厚度不高的國小幼童來說,有太多的體驗是 缺乏的,以致於生命裡用來做為反思的元素相對也少,這是很實務的一面,需 要去正視。於是,如果要說看此專案在這三階段中並未著重太多如何引導孩子 思考的層面,正也因為這個區塊一直沒有太多突破,時間是因素,孩子們缺乏 的體驗更是,所以,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在幫這群住在資源不足地區的孩子,運 用戶外冒險課程創造好的體驗,以增加他們的生命厚度,也在為繼續執行的第 四階段,提供可做為反思的元素。

(二)如何看見孩子的改變 1、不需形式化的量表來檢核

研究結果講求信、效度的呈現,專案的執行也要能有可以做為下一次可能 的支持的「有力證據」。然而,這些都是核心團員也一再自我省思的,不是為了 要拿出數據說服別人,而是想為自己的投入找到更多的動力。於是,研究者與 這一群熱情而願意奉獻的協同教師,尋找到一項不需形式化的量表來檢核,因 此,下列的學生回饋就成了評量的一部份。

2、從和孩子共同活動的體驗歷程中,感受並紀錄孩子的變化

摘錄一些孩子們的回饋,而就是類似如此的觀察,讓研究者及協同研究教

師堅信孩子在改變生命歷程了,而也有支持的力量,讓大家願意將探索教育融 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1)勝不驕、敗不餒

在團體中要共同完成任務最重要的是團結,而且不要責怪隊員,反而要 多鼓勵;我在活動中學到做事情要盡力去做,並且要養成敗不餒、勝不驕的 運動精神。

(2)友情是用錢買不到的

寫下這句話的孩子是很受班導師頭痛的學生,而頑皮又坐不住的舉動常 和同學起衝突,但是在探索活動中又表現創意十足的 S08,在「爬樹」的活動 歷程過後,他彷彿頓悟般的在學期結束的回饋單中,寫下了這句:「友情是用 錢買不到的」。

(3)我要給○○的禮物是「擁抱」

「擁抱」對於沒有多少深度生活情境的這群孩子而言,是不容易的肢體 表現,隨著這一年來的互動,不管是跟老師之間的互動或跟同學的相處,兩 班明顯的界線已消弭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卸下防衛」,於是擁抱也可以成 為感謝某人的禮物呢!

(4)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學到了要完成一件事必須大家要互相幫忙,不要 因為別人做錯事情就去責備他,也不要別人贏了就去罵贏的人。

(5)既然大家分配在同一組,就要接受他,大家團結一心找到答案,贏得最 後的勝利。我們這一組因為輸了一次就士氣低落,是這一次比賽失敗最大的 原因。這些學生們的回饋,雖然不是用大人世界中已被概念過的「合作」、「溝 通」、「接納」等用語,但透過孩子的說明之後,那價值是與概念後的同等。

(三)影響孩子生命的機會和期待

隨著本研究的結束,在 18 週的探索教育活動中,我們有一些看見和成長。

有一部分是因課程的展現而對學生產生可能的微妙變化,所以,想讓孩子們 有更好的成長和學習,也許,就可以在校園中轉化這些造成微妙變化的「機 會」,延續更多的可能,讓學生們樂於學習、態度和價值觀有所調整,進而幫 助自己順應環境。也有一部分是針對我們所執著的理想,因這樣的機會,而 使我們再成長,於是,在這樣的機會中,有一些「期待」希望能被看見。

1、觀察中,我們覺得探索教育遊戲或戶外體驗課程提供了以下的「機會」

(1)創造共同的具體經驗

一個人一但學會騎腳踏車,即使後來五年內都沒騎過腳踏車,突然牽一輛

一個人一但學會騎腳踏車,即使後來五年內都沒騎過腳踏車,突然牽一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