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場域的選擇與介紹

行動研究在研究對象的選取上,注重資訊的豐富內涵,希望所選取的研究對 象可提供深度和多元的資料。本節先針對研究個案的選擇作說明,再針對研究個 案作介紹。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

質性研究中的行動研究很重視情境的瞭解與進入觀察,其中尤其要注意與被 觀察者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應其生活,要解除彼此間心理的疑慮,分享其思 想和情感,以便能真實地獲得有關的研究資料(陳伯璋,1989)。因此,研究對象 的選取是研究設計中重要的一環。

選取研究對象的方法有差別,如同 Jorgensen(1989)的看法,在質性研究的過 程中,研究問題和研究場所間的關係可分為兩種取向:第一種是「從問題到現場」, 指研究者進入現場之前,對於想要研究的問題已經有一般性的概念或瞭解,這個 問題可能來自研究者個人的興趣、某個抽象的知識或理論、或是其他研究尚未發 現的主題;第二種是「從現場到問題」,指研究者不先界定一個研究問題,再去找 一個適當的研究場所,而是每日的生活或工作中,曾經參與某個現場,因而從中 發展學術研究的興趣和問題(引自黃瑞琴,1991)。就本研究而言,研究問題的決 定是屬於後者,因為研究者為學校課程發展的領導者,有長期與教師接觸的經驗,

對於研究主題的相關內容,如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合作等議題,已經有相當程度 的瞭解,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對於問題的設計、現場資料的蒐集、詮釋與分析等,

也保持開放的心態,期望做到公正、客觀。

Maxwell(1996)認為:刻意選擇某些時間、場景以及受訪者,以便針對研究 問題提供答案,乃是進行質性研究時,考量抽樣決策的最重要因素(引自高勳芳 等譯,2001)。因此質性研究樣本的選取,抽樣方法之選擇,應適合研究目的、現 有資源、所提的問題以及所面臨的限制(吳芝儀、李奉儒,1995)。此外(王文科

(1995);吳芝儀、李奉儒(1995);黃瑞琴(1991)對個案研究樣本選取的看法,

一致認為應立意取樣(purposeful sampling),也就是研究者必須找尋可以提供豐富 資料、具深度及多元社會現狀的訊息提供者、團體、位置或事件,藉以選取可確 知的小規模群體或個人,以獲得有關現象的深入資訊。

二、研究個案介紹

(一)、研究參與者 1、研究者

(1)、研究者的角色

質的研究者本身即是蒐集資料的工具,這項人類的工具,由使用者帶著他 自己的意念、思想和情感,進入一個也是充滿著意念、思想和情感的社會情境 蒐集資料,因此研究者需要學習與現場的夥伴溝通意念和情感,以建立彼此之 間和協的關係(rapport)(黃瑞琴,1991)。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扮演「課程發展領導者」「觀察者」與「學習者」、「資 料蒐集與分析者」,茲分別針對這四種角色加以說明:「研究者是課程領導者」,

係指在課程發展過程中,對於教學方法、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鑑提供 支持與引導、以幫助教師有效教學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研究者是觀察者」,Raymond Gold 將研究者對研究現場參與的程度分為 四種:完全觀察者(a complete observer)、參與觀察者(a observer-as-participant)、 觀察參與者(a participant-as-observer)、完全參與者(a complete participant)(引 自王文科,1995)。在對個案進行觀察時,研究者大都扮演完全觀察者和參與觀 察者的角色,盡量不影響研究情境。

「研究者是學習者」質性研究者要向現場的參與者學習,學習他們觀看世 界的方法,同時使研究者對他自己的價值觀有新的覺知,而能意識到影響其自

身行為的許多潛在的文化前提(黃瑞琴,1991)。

「研究者是資料分析者」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資料的搜集與分析是同時 持續的再進行,研究者在現場進行參與觀察、訪談、搜集文件、和其他探究方 式時,即追蹤著資料中所呈現的主題,逐漸確定問題的焦點與範圍,以檢核更 直接的問題(黃瑞琴,1991)。

為了使研究者多重角色所產生的矛盾與主觀的因素降到最低,研究者將不 斷地與研究小組進行觀念和方法的澄清與批判,並隨時反省批判自己的角色,

努力達到客觀公正的研究立場。

此外,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不但是課程發展的領導者也是學習者,有時也是 探索活動進行時的參與者,高敬文(1996)指出質化研究中確實有甚多「人性 的關懷」的素質,研究者本身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又與研究對象關係密切,所 以研究者在本研究的述說中以「研究者」來描述和學生的互動過程,此種敘述 方式的優點提供了對師生互動過程一個較深度的觀察(胡龍騰、黃瑋瑩、潘中 道合譯,2000),也能讓研究者透過自決的意識,促進「個人」的成長。

2、研究者的條件及經驗

研究者本身是「課程發展領導者」「課程方案設計者」、部分「教學者」與「研 究者」,有 9 年的導師經驗,主任 6 年、校長 14 年,其間雖然有三種職務的角色異 動,但是不管在哪一種角色中,對參加進修與研習,增進職務專業知能的建構卻 是始終如一。擔任過美勞科輔導員、研究員,藝術與人文副召集人,自 94 學年度 起接下綜合活動領域召集人迄今,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運用探索活動輔導學 生等,都有相當的熟悉與經驗。

由於對綜合活動教育、探索教育、戶外教育的興趣,遂選擇以「探索教育融 入國小綜合活動課程發展之運用的個案研究」作為研究主題。在「質的研究法」

與「田野研究法」中,研究者把自己當成主要的工具,以進行觀察協調、分析、

解釋等工作。因此本研究中教學者與研究者,難免影響教學的實施,故在蒐集資 料及分析研究資料時,都必須不時提醒自己儘可能不讓主觀因素影響分析的結 果,要直接讓資料自己說話。

3、研究場所及資源

(1)、概況描述分析:本校位於台東市,擁有城市的便利及小型學校的團隊氣氛。

學區附近有台東縣議會、台東稅捐處、台東縣勞工育樂中心、防疫所、台東團

管區司令部等軍公務機關。新形成的東方大鎮、藝墅領袖、金爵皇家、日月等

社區

範學院院長。專書及專書論文著作有日本現代道德教育、台灣原住民文教政策的 困境與展望…等,專長為比較(日本)教育、學校管理、道德教育、師資培育。

陳嘉峰講師,現在職進修於國立台灣體育大學運動與休閒研究所,現職是台 北團隊引導探索機構的負責人、東筦台商子弟學校生命力營地副總監。有長達 13 年的探索教育引導和高低空繩索場地建築經驗、美國 PA 總部進階訓練員帶領員、

美國 NOSS 認證 LNT 高級訓練員。

薛銘卿教授,台北市立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學系教授,著作有遊戲的本 質、遊戲理論、台北市國小學童休閒活動興趣取向參與狀況及影響因素之相關研 究、休閒管理及及休閒活動定義之詮釋、休閒運動設施之評估法、台灣區公立體 育場設施標準研究、建構休閒運動空間概念規劃及經營管理方法之研究。

本研究在三位學者專家的指導下,俾能確實的掌握研究的方向。

5、協同研究教師

爲使研究過程和結果更趨公正且完整,本研究之研究小組除了研究者本人,

還有三位協同研究者,李師(T01)、邱師(T02)、王師(T03),皆為研究者的同 事。

(T01)老師:民國 85 年國立台東師院畢業後,分發至以阿美族為主小學服務,

大學期間擔任登山社社長,今年七月以「台灣攀岩史」為研究主題取得碩士學 位。教學年資 12 年,先後擔任過 4 年的級任導師及 4 年的行政工作,目前擔任 台東縣國民教育輔導團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員,在本校擔任教師兼教學組長之職 務,對學校探索教育課程之推展、英語教學投入相當多的心力,爭取校外社會 資源投入學生的冒險教育學習不遺餘力,為學生塑造優質之學習環境。T01 老 師將在大學所學的專長結合碩士進修時的研究,讓日月國小的校園真正成了動 態的學校,隨著時代巨輪與時推進,永遠是教育的尖兵。

(T02)老師:民國 86 年畢業於國立嘉義師院教育學分班,現在在職進修於國立 台東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學年資 9 年,期問先後擔任教學組長 2 年、一 到六年級級任導師工作,近年來都擔任低年級級任導師工作 T02 老師平日相當 熱衷參與學校活動,歷年來曾指導學生兒童戲劇、閱讀寫作、創意教學等並都 有優異的表現,獲得教育局之敘獎無數。任教期間,擔任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員 4 年,亦先後多次擔任實習教師之輔導老師,為教育界培養優良師資而努力;

在教育職場上,T02 老師的教學及班級經營獲得家長及學校全體同仁的讚許,

T02 老師善盡職守、認真充實專業知能,充分的發揮教師專業精神,她不求名 不求利、更不與人爭,一步一腳印默默的為教育下一代而奉獻心力,是良師之 典範。

(T03)老師:私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畢業後,89 年進入國立台東大學修習教育學 程,91 年以優異成績錄取本校教師,96 學年取得台東大學特殊教育碩士學位。

教學年資 7 年,曾經擔任本校訓導組長一學期,93 至 96 學年度擔任綜合活動 領域輔導員,T03 老師秉持其教育專業背景,對教學工作用心投入,對學生之 品格教育尤其重視,往往為了導正學生之行為規矩而苦口婆心:學生在其循循 善誘之下,師生互動良好、班級氣氛融洽。雖然教學年資不算長,但卻是一位 認真專業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