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荒野保護協會是個相當重視志工感受的團體,這部份也表現在志工的激勵上面。

一、荒野保護協會的激勵文化

荒野志工不在乎物質上的獎勵,在乎的是服務的舞台,若真要給獎勵,也都屬精神 層面的獎勵。理事長與副理事長就表達出他們對於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獎勵感覺:

「志工不是因為獎勵留在協會,如果需要獎勵才要留下來,那這些志工在荒野 是留不下來的。不過領導人要注意,這麼多志工辛勤的付出我們應該給他回饋 一些東西,最好的回饋是精神上的,是給他舞台。我就是一個例子,在荒野我 可以繼續成長,做我的夢,如果來這裡綁手綁腳,我去別的地方就好了,不是 靠獎勵,我有時候反而覺得給感謝狀都是資源的浪費。」(B6)

「荒野的志工很少的抱怨要這個福利那個福利,其他團體就很多了。我覺得這 是一個荒野的文化,如果為這些東西來,就不適合荒野,大概也留不住。另外 我們也認為肯定是不需要靠別人肯定,多數不會在意這些東西,而多數會影響 少數,最後成為一個氛圍,會計較大概計較為什麼我做得比較少。大家搶事情 做,這就是團體的氛圍,不需要獎勵的,當某些人做某些事實大家給的正面回 饋,這比什麼獎勵都好,這種能量的補充比有形的獎勵更有用。在荒野內,我 看到很多群組都是這樣的,負面的情緒很少,這段過程的學習,經過一段時間 的奉獻,他發現他的能力更好,她就會更努力回饋這個團體。因為他從團體中 也獲得成長與能量,付出的過程中發現他的成長,這個成長是其他成員的協助,

所以說付出越多成長就越多,就是這個道理,過程中也找到樂趣。價值觀可能 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會發現跟加入荒野前是有很大的差別,她就會更願意付 出投入,不需要什麼實質的獎勵的,有時候一個擁抱比任何東西都有用。」(B4)

二、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留存狀況

如果認為荒野保護協會不重視實質獎勵,大概會留不住志工,讓志工快速流失,那

就大錯特錯,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的能量之強,向來是其他非營利組織最感興趣的部份。

理事長與祕書長就表示:

「整體來講我們志工的能量在環保團體中是很高的,我們一個活動動員的能量 很強,地球日可以同一天動員上千志工,帶領民眾全部七千多人,這種動員力 量是很多環保團體沒辦法做到的。」(B4)

「這部分沒有很清楚的數據,依照經驗我們是比較好的,這有個前提,相較於 其他的志工,我們的志工是辛苦的,幾乎沒有任何物質報酬,甚至還要自掏腰 包,尤其跟政府的志工還是有車馬費等,相較之下,我們的留存率算是高的。」

(B1)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有不同聲音,副秘書長B6 建議補助志工最基本支出,以減 輕志工的負擔。

「獎勵其實不見得要給志工錢,但是來這邊承受的開銷應該要協會來吸收, 如 計程車費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能讓出力的又出錢,有人願意完全奉獻,

不想拿這些錢也 ok,需要拿就給他,不要因為拿就不好,也需要基本的生活 啊!」(B6)

然而對於大多數志工與幹部來說而言,這些本來就不是他們在乎的部份,也不希望 因為牽涉到錢而把事情弄複雜。理事長與解說工作委員會召集人就表示:

「如果真的很體貼志工的話,我們應該很主動的幫志工準備便當,應該要照顧 志工的心理,這是我們要去做的,而不是給錢的誤餐費啦。我們現在很不喜歡 就是碰到錢的部份,我給你一百元的誤餐費,用這樣來衡量也太低估自己,交 通費也是,如果太遠費用太高,或許需要申請些費用,但是如果近一點的地區,

大概都是自己貼,以炫風團為例,南部上來開會我們也是只補貼一半,也不可 能超出啦,我想這是一種解決的方式,像以前沒有給一毛錢,也沒聽過人抱怨,

這就是團體氛圍的問題,不過領導者是需要主動關心這樣的事情。例如南部上 來開會,就請他們吃個飯,晚上住我們家,也差不多了,沒有人問車馬費怎樣 啊,重點是感覺,一個團體只要把這個感覺弄出來,就不會有問題,會計較的 人大概也待不久,會留下來的就不太會在意這些東西,而且我們也讓夥伴知道,

協會的每一分錢都用的都很小心很值得的,大家都會放心。」(B4)

「給錢這部分我不會去贊成,理由很簡單,沒有的時候可能只會講講,但是有 的時候可能就會想多要一點,有了就麻煩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也會對協會造 成負擔,以前曾經有大老提出要給,我們給過一陣子,但是時間不長,後來為 什麼取消呢?有個分會長來上課,我們給了費用,那個分會長就說, 妳給我這 麼少不如不給我,這樣感覺看不起我,所以後來就廢掉了。」(B5)

三、推廣講師委員會在志工激勵條件與志工留存想法

在荒野保護協會組織氣氛下的推廣講師委員會,也是保有重精神輕物質的激勵方 式,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鍊結,甚至還成立了專責組別「愛與隸屬組」來進行這項任 務,也就是專司志工激勵與志工留存,激勵志工、營造組織的向心力與歸屬感,以降低 志工的流失。該委員會之所以會特別重視人的關係,除了受到荒野志工文化的影響之 外,也有一個先天不利的因素存在,使他們更加重視人的關係。在荒野的其他志工組織,

幾乎都是團體完成任務,在進行任務的過程中,很容易彼此產生連結與凝聚力。但推廣 講師是例外,任務是獨立完成,不管是演講成功想要分享喜悅,或是演講受挫需要支持 與安慰,相形之下都顯得較為困難,在這種先天不利情形下,若不特別花心思在人的連 結,不管在團體凝聚力的營造,或是在志工的留存上,都有不利的影響。愛與隸屬組組 長A4 表示:

「人是種微妙的東西,需要不斷跟他接觸才能夠維繫一些關係。我們做的是從 解說員分定點的概念去想,推廣講師結業後出門都是一個人服勤,什麼樣的方 式能夠跟大團體有所連結,必須需要高頻率的刺激,不管回來充充電也好,跟 我們有互動有好,讓熱忱與新鮮感保鮮就對了。」(A4)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推廣講師委員會隨時隨地運用各種方式來執行這項任務,愛與 隸屬組組長A4 就針對這些工作提出了她的想法:

「我的態度一直還蠻沒有變過,就是想盡辦法讓人留下來,就算現在不常來,

還能跟他們取得聯繫,讓他們隨時都能回來。我覺得愛與隸屬可以存在於各種 形式中,在培訓時也可以做,在活動中也可做。……所以我們做的事情就是,

我們是開發室內聚與室外聚的模式,也都賦予一些意義,例如室內聚希望能讓 她們能夠有些吸收,不是來閒聊而已。室外聚希望能跟深入家庭有聯結,可以 帶些親友來,另外還不錯的部份是,我們也開發了網路論壇,有隨時可連繫的 平台,從推廣講師到成立平台到現在已經快兩年了,即使是結業的人都能利用 平台發聲,這是很有趣的現象,一個學長姐學弟妹可能都沒碰過面,但是在論 壇上彼此知道有這個人存在,當活動變實體課程時,我們再用家族等活動做彼 此串聯,讓大家相認。」(A4)

四、推廣講師委員會的作法

推廣講師委員會使用的激勵方式,就是運用各種方式讓志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營 造出團體的凝聚力與歸屬感,所使用的方式大致如下:

(一)推廣講師培訓班的舉辦

在談到志工培訓時已有提到,推廣講師的培訓班十分強調情感的凝聚,不管從課程 設計上、活動的營造上及作業的安排上,都可以看出刻意經營的意圖,這也經常是受訓 學員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不過,有一個功能很重要卻比較少被注意到,該委員會也是利用舉辦推廣講師培訓 的機會,讓幹部們一同設計並完成任務,增加幹部的熟識程度,以提升幹部凝聚力。目 前現任的常務委員,全部都擔任過推廣講師培訓輔導員,也都是因為擔任輔導員時的默 契與行為表現,才有被延攬的機會。志工們發現:

「擔任輔導員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例如沒有擔任輔導員,比較熟的只有同期 的人及同期的輔導員,經由這次相處的機會可以跟別期的輔導員更熟,我覺得 這是個很好的機會。」(C2)

「這群輔導員老幹部是從以前共處出來的,因為長時間共事,我們都很願意當 團體需要辦訓練時,站出來一起幫忙,我知道我們也有些輔導員曾經參加過很 多團體, 因為看到我們這樣,決定留下來。」(A4)

(二)室內聚與室外聚的舉辦 1.志工間:

關於室內、外聚的說明,已在志工培訓時提過,這些活動雖然名為訓練,卻也隱含 情感凝聚的意圖,許多人來參加的目的,或許是為了見見好朋友,因此當有人發現參加 的講師可能不是常服勤的志工,可能會喪失在職訓練的意義時,從愛與隸屬的角度來 看,反而會是一個把志工拉回來的機會。兩位曾經活躍,卻已經久未服勤的志工,就說 出他們對於室內、外聚的看法。

「室內聚比較像是專業課程的培訓,針對某一些講題找學有專精的人來再教 育,室外聚對我來講是個情感的交流,因為我們有好幾屆,每一屆可以一起去 玩、一起聯絡感情,也能實際體驗與感受我們要去演講的那些地方,像台灣生 態之美或濕地之美的部份,聯絡感情,在荒野的大家庭裡是向心力很強的一個

「室內聚比較像是專業課程的培訓,針對某一些講題找學有專精的人來再教 育,室外聚對我來講是個情感的交流,因為我們有好幾屆,每一屆可以一起去 玩、一起聯絡感情,也能實際體驗與感受我們要去演講的那些地方,像台灣生 態之美或濕地之美的部份,聯絡感情,在荒野的大家庭裡是向心力很強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