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使用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及深度訪談法,針對「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 委員會之志工人力資源管理進行研究,由於研究對象及研究者本身的因素,會產生以下 的限制:

一、研究對象為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委員會」,其研究結果可做為該組織與類似的非 營利組織參考,但是難以完全推論至荒野保護協會的其他志工組織,亦無法推論到 其他非營利組織。

二、研究者身兼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委員會」之召集人,深度訪談對象可能因為研究 者的身份及擔心內容曝光,而對訪談內容有所保留,本研究以匿名保護訪談者,並 曉以大義,讓受訪者願意為團體發展而無保留說出真實感受,將影響降至最低。

三、荒野保護協會有十三個志工組織,若能將「推廣講師委員會」與其他志工組織進行分 析比較,研究會更完整,唯荒野保護協會內部並無屬性接近的志工組織,使得研究 受到了限制。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

王秉鈞、黃同圳、黃英忠、曹國雄、張火燦(1998)。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華泰文 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梅芳(2004)。從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稅法與稅法之實務操作。載於行政院青輔會(主 編),非營利組織培力指南第二輯(頁129-130)。高雄市:財團法人中山管理教 育基金會。

王順民(1999)。非營利組織及其相關議題的討論-兼論台灣地區非營利組織的構造意 義。社區發展季刊,58:36-61。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石銳(2003)。人力資源發展與職涯發展,台北市:揚智文化。

曲法連(2000)。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活動之研究:以綠色和平組織維護亞馬遜雨林行動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江明修(1999)。非營利組織協助政府再造之道。載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 策略與社會參與(頁151)。台北市:智勝文化。

江明修、許世雨、劉祥孚(1999)。環保類非營利組織之策略聯盟。載於江明修(主編),

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頁274)。台北市:智勝文化。

余佩珊(譯)(2004)。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台北市:遠流。(Peter F. Drucker, 1990)。

汪仁珮(2007)。不只是地圖。載於蘇崧棱(主編),願大力大(頁58)。台北市:中 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汪惠玲(2007)。愛在小小人兒。載於蘇崧棱(主編),願大力大(頁49-50)。台北 市: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宋宏一(2007)。淡水自然中心的核心價值。載於蘇崧棱(主編),願大力大(頁41)。

台北市: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李偉文(2005)。與荒野同行。台北市:自然國股份有限公司。

李偉文(2003)。你每天都在改變這個世界,台北縣: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李淑珺(譯)(2000)。志工實務手冊,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Steve McCurley, Rick Lynch, 1990)。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縣新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 公司。(Michael Quinn Patton, 1990)。

吳美連,林俊毅(1999)。人力資源管理

-

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吳玲玲(譯)(2003)。組織行為,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Jennifer M.George, Gareth R. Jones, 2002)。

林上仁(2004)。我國文教型非政府組織在兩岸關係中之角色與功能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耀國(2007)。圓一個美麗的荒野炫蜂夢。載於蘇崧棱(主編),願大力大(頁51-52)。

台北市: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柯典一(2007)。國際事務的開拓。載於蘇崧棱(主編),願大力大(頁60)。台北市: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胡怡慧(2004)。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環境教育推動歷程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施純榮(2007)。荒野保護協會組織簡介。載於蘇崧棱(主編),願大力大(頁11-12)。

台北市: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殷童娟(2000)。兩性平等教育融入式有效性教學策略之研究:以高中家政課為例之個 案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高永興(2007)。荒野特殊自然教育。載於蘇崧棱(主編),願大力大(頁54-55)。

台北市: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荒野保護協會(2009)。荒野快報。台北市:荒野保護協會。

許世雨(2000)。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服務功能。載於李玉娟(主編),非營利組織經營 管理研修粹要(頁35)。台北市:洪建全基金會。

許世雨(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載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 社會參與(頁158-187)。台北市:智勝文化。

黃同圳(1999)。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企業競爭優勢之新器。載於李誠(主編),人力 資源管理的

12

堂課(頁24-26)。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良志,黃家齊,溫國豐,廖文志,韓志翔(2007)。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 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郭春欒(2007)。生命線協談志工人力資源管理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台北市。

陳定銘(1999)。非營利組織之志工招募與甄選。載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 策略與社會參與(頁126-137)。台北市:智勝文化。

陳金貴(2000)。人力規劃與志工運用。載於李玉娟(主編),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 修粹要(頁217-225)。台北市:洪建全基金會。

陳金貴(2002)。從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談志工管理。載於行政院青輔會第三處(主 編),2002非營利組織培力指南(頁147-152)。台北市:青輔會。

陳若平,張祐綾等(譯)(2007)。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市:新加坡湯姆生亞洲私人 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Allen Rubin,Earl R.Babbie, 2005)。

陳俊霖(2007)。荒野解說組十二年。載於蘇崧棱(主編),願大力大(頁45)。台北 市: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陳雅蘭(2007)。志工參與動機之

Q

方法論研究:以金門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 傳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培新(2004)。臺灣宗教性非營利組織運作的社會資本考察

--

以慈濟功德會為例。未 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傅篤誠(2002)。非營利事業管理

-

議題導向與管理策略,台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有 限公司。

蔡千惠(1999)。非營利組織之遊說策略。載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 社會參與(頁72)。台北市:智勝文化。

蔡天生(2000)。非營利組織志工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

以管理滿意度與組織承諾為研 究變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蔡維奇(2000)。召募策略。載於李誠(主編),人力資源管理的

12

堂課(頁65-74)。

台北市:天下文化。

趙其文(2002)。人力資源管理

:

理論策略方法例證,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賴榮孝、陳德鴻、林振芳(2007)。棲地圈護的實現。載於蘇崧棱(主編),願大力大

(頁43-44)。台北市: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謝定中(2007)。非營利組織志工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

--

2009

高雄世運會招募志工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鍾國雄、郭致平(2003)譯。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 公司台灣分公司。(Lloyd L. Byars, Leslie W Rue, 黃同圳, 1984 )。

蘇崧棱(2007)。解說組的瓶頸與轉機。載於蘇崧棱(主編),願大力大(頁47-48)。

台北市: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羅清寶(2001)。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

以高雄市生命線志工為例。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二、線上資料

李偉文(2003)。荒野遊俠第二期。2008年12月6日,取自野榕客棧網址 http://banyan.sow.org.tw/epaper/2003_02_01.htm

李偉文(2004)。荒野的新領域

──

前瞻荒野系列之五。取自李偉文部落格網址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weiwen/message/38?l=1

附錄一:荒野保護協會各志工組織簡介

(一)解說教育委員會:

解說教育委員會的成員即是荒野的解說員,在荒野成立後三個月,就開始了第一期 解說員的訓練,解說組的發展,步步見證了荒野的整體成長,荒野目前在群組名冊上的 志工有二千多位,其中大概有一半以上都曾經受過荒野的解說員(李偉文,2005:99)。

蘇崧棱(2007:47)表示,12 年前「荒野保護協會」在台北成立後,創會理事長徐仁修 老師深知要推廣荒野理念,需從帶領民眾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作起,因此培養解說員就 成為協會最首要的任務。各地分會陸續成立之後,也均以成立解說組、培訓解說人才為 首要目標。因此解說組慢慢地長成為協會最大和最活躍的義工團隊之一,也是協會培養 義工人才的主要溫床。

李偉文表示訓練解說組志工的訓練體系相當完整,幹部的進階規範也明確,組織上 分為四級,由定點小組的小組長,再到各分會選出一位總組長當解說教育委員會的「委 員」,這個委員會再選出數位「常務委員」每個月定期開會,協調解說組在全國各分會 的共同事務。

荒野保護協會的解說水準,向來很受肯定,國內最資深的自然解說員,這二十年來 一直在國家公園從事解說教育及義務解說員訓練的周民雄先生,在公開演講時評論:「荒 野是國內從事解說教育訓練做得最好、最有效益的團體。」,王鑫教授,也多次談到談 到:「目前國內正式教育體系中非常缺乏本土的自然教育師資,如果荒野訓練出的解說 員能得到教育部的認定,到學校體系裏去教書,那就很理想了。」(李偉文,2005:95)。

第五任解說教育委員會召集人陳俊霖(2007:45),將荒野解說員的的基本調性定 位為:「以解說做為一個思考整體環境運動的民間環保團體運作之一環;注重人與人、

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強化解說員與被解說者之間建立良善關係的能力,以期拉長雙方 互動的時空;藉由加長的互動時空,以及解說定點團隊的力量,造成更深刻的改變;在 解說員訓練課程中簡化無止盡的自然知識,增加對人際及自我的探索;藉由協會的整體 組織搭配,來深化解說活動,乃至解說員個人成長的縱深」

(二)推廣講師委員會

荒野保護協會也有其它志工組織有講師,如「綠色生活地圖發展委員會」、「棲地工

荒野保護協會也有其它志工組織有講師,如「綠色生活地圖發展委員會」、「棲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