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推論的類別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推論的類別

過去國內外學者依據其研究目的、研究設計及研究材料不同,形成不同觀點的推 論類別(Graesser et al., 1994; Crane & Snowling, 2005; Florit et al., 2015)。本節將探 討各家學者提出的推論類別及定義,以及近年測量推論理解表現,係選用那些推論 類別進行測量,作為本研究選用推論類別的論理依據。以下分三部分說明各家學者

(Graesser et al., 1994; Crane & Snowling, 2005; Florit et al., 2015)的推論類別。

一、Graesser、Singer 與 Trabasso(1994)的推論類別

建構論學者 Graesser、Singer 與 Trabasso(1994)提出了基於背景知識的推論,

主張讀者在閱讀敘述性文本(narrative text)時,是基於讀者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ty, LTM)中的背景知識進行推論,當讀者的背景知識越豐富,就能產生越多 類別的推論,建構文本的情境模型,理解文本內容。但是 Graesser 等人強調,當讀 者為了解決自身的閱讀目標或尋求文本的意義,會主動產生推論歷程,建構文本的 表徵訊息;反之,若讀者僅在校對文本的拼寫,或是掃描文本中特定的單詞時,並 不會形成推論,亦無法對文本中的行動、事件,和狀態進行解釋。以下詳述 Graesser 等人提出的十三項基於背景知識的推論類別:

(一)指稱(Referential)

讀者根據單詞或短語,推論文本中前文出現的元素或成分,具體所指的人物或內 容。例如:「媽媽告訴小明,她今天要去上班」,句中的「她」指的是媽媽。

(二)事件結構角色分配(Case structure role assignment)

讀者將文本中出現的名詞或短語,分配到特定的角色中。事件結構包含角色、收 件人、對象、地點,或時間。例如:醫生看診時,眼睛注視著電腦,幫病人開了一 些藥。句中的「眼睛注視著電腦」,即被分配到角色(醫生)架構中。

(三)前因(Causal antecedent)

讀者透過文本的顯性訊息,建立上下文中發生的事件或狀態的因果關係鏈(causal chain)。例如:「小明是容易緊張的人,這次考試時也不例外,他把第二題的答案 填到第一個題的答案欄中。」,讀者根據文本線索「小明是容易緊張的人」,推論

出小明填錯答案的原因。

(四)上位目標(Superordinate goal)

讀者推論文本中角色行動或目標的動機。例如:「還在操場的小美聽見上課鐘聲,

匆忙地跑了起來」,讀者推論小美匆忙地跑了起來的原因是因為上課了,要趕快回 教室上課。

(五)主題(Thematic)

讀者推論文本要述說的主要觀點。例如:讀者讀完「近十年台灣四季交替不明顯,

天氣異象多,人類將面臨下一次的氣候浩劫,拯救地球你我有責。」,能知道文本 主要傳達的意義。

(六)人物情緒反應(Character emotional reaction)

讀者推論文本中角色,因為已發事件或行動所產生的情緒。例如:「颱風過後,

老王看著田裡泡著水的青菜。」,讀者推論出老王有傷心、憤怒等情緒。

(七)後果(Causal consequence)

讀者基於文本的因果關係鏈,預測文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或計畫,但不包含推 論人物的情緒反應。例如:「環保團體一直強調人類不能再破壞地球,要關心全球 暖化的嚴重性。」,讀者推論若人類為保護地球,可能會做一些計畫或行動,避免 全球暖化。

(八)名詞類別舉例(Instantiation of noun category)

讀者推論文本中出現名詞的次級類別或例子,或舉例事件動詞中,需要的名詞或 角色。例如:「小美看見許多動物在草地上玩耍。」讀者根據「動物」一詞,舉例 出可能是小狗、貓,屬於動物的次級類別。

(九)工具(Instrument)

讀者推論文本角色進行某個行為時,會使用到的資源或身體部位。例如:「小美 早上起床量體重,發現她胖了三公斤」,讀者能推論出小美是使用體重計量體重。

(十)下位目標(Subordinate goalaction)

讀者推論文本角色是透過什麼計畫或行動,才能達成文本角色欲實現的目標。例 如:「母親節快到了,孝順的阿哲想盡一份孝心…」,讀者推論阿哲可能會採取買 禮物或寫卡片等計畫或行動。

(十一)狀態(State)

16

讀者從文本的框架中,推論一個持續存在的狀態,這個推論與故事情節沒有因果 關係。讀者進行的狀態推論包含角色特質、信念,或空間位置。例如:「冰淇淋融 化了。」,讀者能推論天氣應該很熱。

(十二)讀者情緒(Emotion of reader)

讀者在閱讀文本時所經歷的情緒。例如:「小明在讀故事書得過程中,為主角忿 忿不平!」

(十三)作者意圖(Author's intent)

讀者推論作者的寫作動機或態度。例如:文本內容講述「小明在教師節寫了一張 卡片給老師。」,讀者推論作者是要告訴讀者教師節要感謝教師的辛勞。

Graesser、Singer 與 Trabasso(1994)指出,指稱、事件結構角色分配,與前因 三項推論類別會自動形成,並且建立文本的局部連貫性;前因與上位目標是讀者能 否解釋文本內容的關鍵類別;上位目標、主題與人物情緒反應三項推論類別是建立 整體連貫性的關鍵;另外,有五項推論類別無需建立連貫性便能進行推論,包含後 果、名詞類別舉例、工具、下位目標、狀態等五項。Graesser 等人認為,線上的推論 類別會影響讀的理解,包含指稱、事件結構角色分配、前因、上位目標、主題,與 人物情緒反應等五項,閱讀時亦普遍會進行這些推論類別。而後果、名詞類別舉例、

工具、下位目標、狀態推論係離線的推論類別;讀者情緒與作者意圖推論兩類則不 影響讀者的理解。有關 Graesser 等人提出的推論類別的細部內涵如下表 2-2-1。

表 2-2-1

Graesser、Singer 與 Trabasso(1994)的推論類別

類別 自動化 線上推論 離線推論 局部連貫性 整體連貫性

指稱 x x x

事件結構角色分配 x x x

前因 x x x

上位目標 x x

主題 x x

人物情緒反應 x x

後果 x

名詞類別舉例 x

工具 x

下位目標 x

下頁續

二、Crane 與 Snowling(2005)的推論類別

英國學者 Crane 與 Snowling(2005)指出,學童在閱讀理解歷程中,在不同的 推論類別上會有不同的推論困難。因此,Crane 與 Snowling 致力找出影響學童推論 困難的成因,其研究假設推論困難的原因有二,第一為學童的基礎閱讀能力;第二 為學童在特定的推論能力不佳而導致閱讀理解有困難。其研究使用兩篇文章與推論 理解試題,並以四項推論類別測量 10 名九歲至十歲的弱讀者,與 10 名九歲至十歲 的一般閱讀能力者,探討學童在進行測驗時,四項推論類別的表現狀況。Crane 與 Snowling 的推論類別分為精緻化推論、凝聚推論、背景知識推論、評估推論等四項 推論類別,以下分述說明:

(一)精緻化推論

精緻化推論不需讀者完整的理解文本內容,讀者擷取文本中可運用的線索,結 合自身現實世界的背景知識或經驗,延續文本的內容,此類推論類別的關鍵在於讀 者能否將背景知識文本線索做連結。例如:讀者對文章中的某件事情做了含有自身 看法的說明,或是從文本中對事件的描述去預測事件可能的結果。

(二)凝聚推論

凝聚推論無需使用到讀者的背景知識或經驗去連結文本內容,此類推論需要讀 者理解部分的文本內容,並且擷取文本線索,整合文本段落的文意與建立文本的局 部連貫性。例如:讀者在兩句話的文本內容中,能知道第二句話中代名詞所指的是 第一句中的人或事物。

(三)背景知識的推論

背景知識推論需要讀者提取長期記憶中的背景知識,連結文本內容。此類別與 精緻化推論不同之處在於,背景知識推論需要讀者對文章中未明述的訊息進行推 論,並且建立篇章的語意連貫。例如:營火失控地燃燒起來,湯姆抓起一桶水。讀 者為了理解湯姆為什麼抓起一桶水,必須建立第二句與第一句的語意連貫,並且運 用水可以滅火的知識,推論故事中湯姆抓起一桶水的原因或目的。

類別 自動化 線上推論 離線推論 局部連貫性 整體連貫性

狀態 x

讀者情緒 x x

作者意圖 x x

18

(四)評估推論

讀者透過文本中已發生的事件,推論文本中人物因已發事件可能衍生的情緒。

此類推論類別需要讀者理解部分的文章內容,並且依靠讀者將現實世界中的知識,

以解釋文本訊息。例如:海倫騎車時摔倒了,他手臂受傷,傷心地哭了。讀者可以 推論海倫會哭是因為她可能正在痛苦中。

以 Crane 與 Snowling(2005)對上述四項推論類別的闡述,其推論分類係依據:

讀者是否提取長期記憶中的的背景知識去連結文本內容,與讀者不需提取背景知識 連結文本內容,僅需理解文本篇章,使用文本線索整合文本內容。在此研究者對 Crane 等人分類的推論類別,其中一個向度「是否需要運用背景知識」做出討論。根據文 獻指出,閱讀文本需要基礎的閱讀基礎能力,包含單詞知識、語法知識,因此讀者 都必須要有一定程度與閱讀基礎能力的背景知識,才能理解文意並且進行推論,但 是 Crane 與 Snowling 並未對讀者推論時使用的背景知識加以說明。根據吳訓生

(2001)整理國外學者的文獻後指出,讀者在理解文意時會使用的背景知識分為四 項:與文本主題相關的知識、社會關係及因果結構相關的知識、文本組織的知識、

策略知識四項。吳訓生指出,「文本組織的知識」是理解文意的必要條件,因此 Crane 與 Snowling 所指讀者需要提取的背景知識或經驗,是指讀者對文本主題相關的知 識、社會關係及因果結構相關的知識,以及策略知識三項。以下以表 2-2-2 呈現 Crane 與 Snowling (2005)的推論分類。

表 2-2-2

Crane 與 Snowling (2005)的推論類別

推論類別 需要運用背景知識 不需運用背景知識

精緻化推論 x

凝聚推論 x

背景知識推論 x

評估推論 x

三、Florit、Roch 與 Levorato(2015)的推論類別

Florit、Roch 與 Levorato(2015)主張理解是一種意義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 程中讀者/聽者不只需要理解文本訊息,還要提取背景知識,透過推論歷程來聯結文 本中獲得的訊息,形成讀者/聽者對文本內容的意義。Florit 等人指出,顯少有研究幼

Florit、Roch 與 Levorato(2015)主張理解是一種意義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 程中讀者/聽者不只需要理解文本訊息,還要提取背景知識,透過推論歷程來聯結文 本中獲得的訊息,形成讀者/聽者對文本內容的意義。Florit 等人指出,顯少有研究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