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政府績效衡量與誘因 政府績效衡量與誘因 政府績效衡量與誘因 政府績效衡量與誘因

壹 壹

壹 政府績效衡量的概念與意義政府績效衡量的概念與意義政府績效衡量的概念與意義 政府績效衡量的概念與意義

政府績效衡量(performance measurement)係指每一個公共組織可定 義出特定的績效指標與架構,以界定並規劃其自身代理的行動過程與成 效,藉此以引導並控制施政過程以達成策略性目標與成果(De Bruijn, 2002)。政府績效並非單一的概念,除常見的績效階段論之外(Orelli et al., 2009)10,其可被化約為一組關於如何和是否達成多元利害關係人不同偏 好與需求的資訊(Bouckaert & Halligan, 2008)。其中,前者係指涉績效階 段論的投入與過程所形成的「過程績效」,而後者則包含產出與結果在內 的「成果績效」,主要由民主治理中多重委託代理關係的行動者在績效活 動中所共同認定而來(Talbot et al., 2005)。民主治理中理想的政府績效衡 量,除了源自政府體系內部的成本效益考量外,更基於公正法規架構被公 平地實施以及績效資訊充分公開為外部委託人所掌握與評估而達成

(Koppell, 2005)。對政府而言,績效衡量機制為政府機關施政計畫與服 務效率的過程績效,以及產出與結果的成果績效提供了正式的衡量基準和 最主要的誘因來源。對民眾而言,政府公開的績效資訊必須具備可比較、

可近用與獨立性,以提高資訊的可理解和明確度(Danker, Dohrmann, Killefer & Mendonca, 2006: 15- 16)。

整體而言,民主治理政府績效衡量的概念,呼應代理理論的有效契約 論(Eisenhardt, 1985; Jensen & Meckling, 1976; Eisenhardt, 1989)所強調代 理績效契約,可分為過程績效和成果績效,並藉此可為委託方掌握與觀察。

貳貳

貳 政府績效誘因的類型與發展策略政府績效誘因的類型與發展策略政府績效誘因的類型與發展策略 政府績效誘因的類型與發展策略

在政府治理代理關係中為確保代理關係的運作與因應代理問題,必須 建立與發展相關代理「績效誘因」機制,使政府施政績效可被充分地衡量

10 透過分類系統來認定與衡量不同活動階段的績效(Orelli et al., 2009: 8-9)包括:投入、過程、

產出,以及結果。

與公開(Finel & Lord, 1999)。藉以創造代理方努力誘因與壓力,以使其 代理決策與行動的績效符合委託人的需求。

一、政府績效誘因類型

以整體國家社會宏觀的角度觀之,Fisher、Laswad 與 Oyelere(2005)

指出透過代理理論可廣泛地從社會、政治和行政領域去確認公部門推動政 府資訊公開的誘因。循此,政府推動資訊公開的誘因,可歸納為(Lu¨der, 1992)政治誘因、社會誘因、制度誘因與財政誘因。「政治誘因」主要源 自於政治競爭、政治文化對機關與人員的驅使。「社會誘因」則廣泛包括 社會經濟地位、民眾的教育程度、人口規模 地域文化對財政資訊揭露的 影響、政策流行、大眾傳媒壓力都是影響政府機關與政治人員決策與行動 的因素。「制度誘因」係以政府與治理的複雜化、正式的監督誘因、政府 規模,以及機關內部人員的特質為核心觀察焦點。「財政誘因」則指涉政 府體制內,國家與地方政府間財政借貸運用和府際之間經濟資源的分配與 資金移轉。整體而言,上述誘因來源所涉範疇可作為本研究後續參照與檢 證政府資訊公開實施現況的基準。

二、政府績效誘因的發展策略

實務上,政府機關與文官的誘因和公部門的績效衡量密不可分,委託 方欲激勵代理人努力意願以創造雙方共同目標,必須符合以下績效誘因機 制發展的策略與原則(Jensen & Meckling, 1976; Zeckhauser, 1985; Kasper &

Streit, 1998; Verhoest, 2005),包括:(1)代理人被鼓勵團結一致地達成委 託人的目標。此關鍵前提在於體現績效體制的概念(Talbot et al., 2005),

即公部門績效衡量系統必須由政府體系治理過程多元行動者涉入共同地 建構與發展,俾使政府機關或文官努力的過程與成果績效資訊可被具體地 呈現和評估。(2)代理人可追求一致性規則與共通的績效標準,以為代 理人創造誘因去追求委託人的利益。藉此提高個別機關、文官的目標與整

體政府政策的一致性,以減少官僚體系內部多元行動者間的目標衝突與多 重委託代理的問題。(3)代理績效改進的利益必須回歸到代理人。即代 理的結果必須與績效管考機制、獎懲計畫進行連結。實務上,重要的是如 何藉此讓不同類型的機關有更多權力與資源去決定自身投入的理想組合 型態,如財政、人事的配置。(4)主要的委託人要能參與到績效誘因與 監督機制的規劃與改善過程。在當代普遍民眾低度參與和政治冷漠之下,

欲提升民眾監督政府決策與作為的意願,唯有民眾考量的利益大於監督成 本時,民眾始願意與政府共同地涉入和評價來改變代理關係與管理機制。

綜上所述,政府網站資訊公開若欲成為可行的績效誘因機制,代表著政 府網站資訊公開功能、運作以及績效衡量必須搭配共通的規則與標準,且 其規劃除須決定於政府機關之外,此類機制的效用與評價必須來自治理關 係最終委託人-民眾。另一方面,政府代理行動與成果改進的利益必須回 饋到政府機關與文官績效並連結特定獎懲措施。藉以鼓勵各政府機關與文 官團結的發展一致的資訊公開策略與行動。最終以因應政府機關、文官和 民眾之間多重代理關係之目標衝突、資訊不對稱等困境。

參 參

參 網站資訊公開對政府績效衡量與誘因的影響網站資訊公開對政府績效衡量與誘因的影響網站資訊公開對政府績效衡量與誘因的影響 網站資訊公開對政府績效衡量與誘因的影響

績效是公部門最為重要的誘因來源與風險轉換機制(Frant, 1996; Dixit, 2002)。從代理理論有效契約和績效體制論可知,政府必須在界定與確認 主要利害關係對象之後,提供其參與及表達需求和偏好的機會,藉以建構 政府機關與文官施政績效衡量系統,並作為課責實踐的基礎。由於代議體 制治理關係裡最主要行動者為政府機關與文官,以及外部民眾。因此,實 務上必須以瞭解雙方對網站資訊公開績效誘因機制的需求與經驗為前 提,探討政府網站有助績效衡量與績效誘因發展的可行性,以彌補當前研 究偏重供給面的偏誤。

由代理理論對文官代理特質的假定與相關文獻的分析可知,在政府資 訊公開實務過程不同階段因涉及組織內外部多重代理人的利益,以及各式 影響組織運作之內外因素的干擾,同樣會導致政府機關內與民眾難以衡量 與取得政府機關和文官實施資訊公開的過程與成果績效。另一方面,正由 於代議體系裡不同的政府機關內外有不同目標與風險偏好的委託人及代

理人,因此政府機關與文官績效的有效衡量更必須在確立特定政策系絡—

政府資訊公開,以及透過共通機制—政府網站-的供需比較。藉此,可在 考量個別機關與文官代理特質、條件與其所涉環境異同的基礎上,透過不 同的績效面向與衡量指標比較與探究各機關政府資訊公開的代理行動和 結果,以因應公部門固有績效認定模糊與競爭性缺乏的困境。

爰此,傳統政府施政與資訊公開實施績效難以衡量的困境,再結合政 府網站資訊公開的實施後,能否藉由網站與資訊系統所具備之共通性、跨 界與即時資訊傳布等優勢,提升政府績效衡量並提供誘因? 主要的課題 仍在於釐清網站資訊公開有助於衡量與公開政府代理過程和成果績效資 訊的程度。因此,本研究在政府資訊公開政策脈絡下,檢視政府機關對網 站公開資訊的規劃與行政管理管理運作,以及比較政府與民眾對網站公開 資訊與品質的供需認知與應用現況,以呈現與確立政府實施資訊公開的過 程績效與成果績效。

綜上所述,在政府機關治理內外不同層次的代理關係運作裡,績效衡 量和績效誘因機制的發展與運作皆以「資訊」為核心。其中,委託人對代 理人績效的掌握與控制效果。主要取決於其可取得並評估代理過程與成果 績效資訊的成本而定,而此也決定了政府網站資訊公開對政府績效衡量與 課責的效用。因此政府資訊公開實務過程中網站做為績效衡量機制是否能 有效地運作,便成為代理誘因發展的主要課題。爰此,本研究以政府網站 資訊公開實施過程中代理關係的檢視與分析為基礎,探究網站得以呈現與 衡量政府機關實施政府資訊公開績效,並有助於民眾掌握政府代理決策與 行動過程與結果績效資訊的效用。

據此,可提出「研究問題 3」,網站資訊公開對政府績效衡量和績效 資訊公開的影響程度與現況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