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二節 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

在歐盟家庭與工作平衡政策發展中,各會員國雖然身為不同體制的福利,但有 鑑於歐盟要求,各會員國必須修改該國法律、法規與行政命令等等,目的是在期 限內完成歐盟給予的目標,以符合歐盟條約或指令相關規範。歐盟在性別平等上 不斷努力,尤其是九零年代後的歐盟與家庭之間的平衡,透過先經濟後社會的整 合,因應不同國情,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本研究探討工作與家庭平衡政策,可發現歐盟提出就業策略,為了提升整體經 濟,關鍵即是增加女性就業率,為使女性進入勞動市場中,國家就必須負擔起家 庭照顧的責任,因此托育政策的出險,正是為了平衡工作與家庭,使性別在此多 些彈性。瑞典是世界上性別最為平等的國家,他們認為性別平等是社會公民應有 的權利。高收入、高賦稅、高福利皆為他國的典範,相較於瑞典台灣仍在努力中。

台灣育嬰留職停薪及津貼的實施,是近年來最重要的家庭政策之一,既然要朝 向工作與家庭平衡,除了女性勞參率增加,男性也必須要走入家庭,應考慮如何 增進育嬰留職停薪使用上性別的平等。台灣未來可以立法學習瑞典親職假父親月

的規定,強制保有父母雙方各自擁有的育嬰假,且不得轉移。並貫徹實施性別工 作平等措施,包括修法增加調整工作時間、增加有薪家庭照顧假,推動企業托育 等。

台灣相較於瑞典,托育政策還在起步中,托育服務七成以上依賴市場提供,價 格除了由市場決定,也反映了托育品質的好壞,多半倚靠家長自身財力決定一切。

當女性的薪資無法負擔高品質的托育服務,通常就會回歸家庭承擔起照顧的責任。

2016 年新政府上任來持續增加公共托育機構設置,包括增設公共托育家園(小家 園)、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方案等。2018 年政府政策大轉彎,新政策「準公共化」

及擴大育兒津貼,慷慨發錢補助父母,投入大筆的公共預算,支持消費者以貨幣 取得服務,這樣通常會連帶促成更多私人服務的興起,甚至是價格上漲抵銷補助,

與公共化的目標背道而馳。

未來展望部分,筆者認為為了支持就業父母,台灣仍應優先以國家主責的方法 加強設立普及式公共托育設施及遴選公共保母,提供平價普及的托育,使父母可 以安心的進入就業市場中,這樣家長、女性、小孩、托育人員才會真正受益。而 非只是假準公共化之名補助私立業者,或是提供少許的津貼將家庭照顧責任完全 回歸家庭。台灣如果要有如同北歐具有高福利的政策,勢必在稅收上必須有所提 高,並透過教育方式,更落實性別平等及全民育兒的價值概念。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書籍

 2002 兩性工作平等法立法大事紀小組,(2002)。兩性工作平等法立法大事紀。

台北: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

 Alice Schwarzer 著,劉彥芬譯,(2002)。大性別。台灣:台灣商務。

 Esping-Andersen, Gøsta 著,古允文譯,(1999)。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

台北:巨流圖書。

 Marilyn Yalom 著,何穎怡譯,(2010)。太太的歷史。台灣:心靈工坊。

 Ute Frevert 著,馬維麟譯,(1995)。德國婦女運動史:走過兩世紀的滄桑。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策劃,何經泰攝影,(2003)。木棉的顏色。台灣:大塊 文化。

 王舒芸,(2003)。新手爸爸難為?台灣:遠流。

 王連生,(1988)。親職教育-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出版社。

 邱義仁,兩性平權政策,(1995)。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圖書。

 英瓦爾.卡爾松、安-瑪麗. 林格倫 著,蔡培元 譯,(2018)。社會民主是什麼?

瑞典的實踐與挑戰。台灣: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卓意雯,(1993)。清代台灣婦女的生活。台灣:自立晚報。

 張晉芬,(2013)。勞動社會學。台灣:政大出版社。

 楊翠,(1993)。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 (1920-1932), 臺北:時報。

 楊佳羚,(2007)。台灣女生,瑞典樂活。台北:女書文化。

 梁麗芳等著,(2017)。做爸媽的一百種方式:尋找懷孕、生產、教養的更多 可能。台灣:大家出版。

專書論文

 王舒芸,(2011)。台灣托育公共化之研究,載:邁向社會投資型國家:就業 與安全重大議題,p63-107。

 尤美女、王如玄、張晉芬、嚴祥鸞、劉梅君、陳美華,養兒育女是妳/你家 的事,載:1999 年催生男女工作平等法手冊,p34-39 (1999)。

 李碧涵,市場、國家與制度安排:福利國家社會管制方式變遷,載:全球化 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研討會(2000)。

 孫迺翊,性別、家庭與社會安全制度-以社會救助制度中出嫁及入贅條款為 例,載:《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八輯,p.523-591 (2014)。

 陳芬苓,(2014)。第三章 勞動與照顧相關指標--家庭、兒童和就業狀況;第 四章 政策相關指標--家庭暴力。載:臺灣童權指標-兒少視窗。

 陳美華,(1999)。工作篇,載: 1999 台灣女權報告,p53-72。

 郭明政,勞動基準法制中企業社會給付條款之分析與檢討,載:年金政策與 法制,第一版,p183-184(2009)。

 張晉芬,綿綿此恨可有絕期?-女性工作困境之剖析,載:台灣婦女處境白皮 書,p145-180 (1995)。

 黃世鑫,(1999)。老年經濟安全與政府財政-現行規劃老年退休金之迷思,載:

「年金制度及其法律規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103-180。

 游鑑明,日據時期的職業變遷與婦女地位,載:台灣近代史;社會篇,台灣 省文獻委員會 p101-137(1995)。

 楊瑩,瑞典的兩性工作平等制度,載: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

p13 (1996)。

 劉毓秀,北歐國家之幼托整合經驗與探討,載:臺灣地區幼稚園與托兒所整 合模型之分析與評估研究,p53-67 (2002)。

期刊論文

 尤美女,(2002)。從立法到執法-談兩性工作平等法之落實,全國律師,6 卷 3 期,p 4-8。

 王淑英、孫嫚薇,(2003)。托育照顧政策中的國家角色。國家政策季刊,2-4 期,p147-174。

 王舒芸,鄭清霞、王正,(2013)。兒童津貼的合理性與可行性研究。台大社 會工作學刊,27 期,p45-92。

 王舒芸,(2015)。 門裡門外誰照顧、平價普及路迢迢?台灣嬰兒照顧政策 之體制內涵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6 期,p 49-93

 成露茜、熊秉純,(1993)。婦女外銷導向成長和國家。台灣社會研究期刊,

14 期,p39-76。

 呂玉暇、伊慶春,(2005)。社會變遷中的夫妻資源與家務分工:台灣七零到 九零年代社會文化脈絡的比較。台灣社會學,10 期,p41-94。

 李庭欣、王舒芸,(2013)。「善爸」甘休?「育爸」不能?:與照顧若即若 離的育嬰假爸爸,臺大社會工作學刊,28 期,p93-135。

 范郁文,(1999)。養小孩是你家的事?從再生產社會化角度,看(陪)產假、育 嬰假、兒童照顧假。婦女新知通訊,202 期,p4-6。

 翁麗芳、黃怡貌,(1995)。台灣幼兒教育發展之研究-托兒所的演變在台灣幼 兒教育發展上的意義。史聯雜誌,25 期,p9-38。

 唐文慧、楊佳羚,(2006)。瑞典育嬰休假制度之研究:共同照顧的價值。政 大勞動學報,19 期,p75-117。

 唐文慧,為何職業婦女決定離職?結構限制下的母職認同與實踐台灣社會研 究季刊,85 期,p201-265 (2011)。

 馬財專,(2007)。回首來時路:育嬰留職津貼的初步思索。社區發展季刊,

119 期,p 428-446。

 常欣怡,(2003)。瑞典兒童照顧制度對臺灣相關政策之啟示。社區發展季刊,

101 期,p463-473。

 陳昭如、張晉芬,(2009)。性別差異與不公平的法意識-以勞動待遇為例。政 大法學評論,108 期,,p63-124。

 張晉芬、李奕慧,(2007)。「女人的家事」、「男人的家事」:家事的分工與性 別化的持續與解釋。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19 卷 2 期,p203-229。

 張美雲、鄭芳珠,(2002)。保母家庭托育環境安全之探討:以台中市保母協 會會員為例。醫護科技學刊,4(2)期,p105-125。

 張美娟、段慧瑩,(2005)。花蓮地區母親對幼兒托育服務選擇理由、重要程 度、及托育滿意度之探討。醫護科技學刊,7(1)期,p106-120。

 許雅惠,(2000)。家庭政策之兩難:從傳統意識型態出發。社會政策與社會 工作學刊,4(1)期,p237-289。

 傅立葉,(2010)。從性別觀點看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80 期,p207-236。

 傅立葉、王兆慶,(2011)。照顧公共化的改革與挑戰:以保母托育體系的改 革為例。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7 期,p79-117。

 黃煥榮,(2010)。運用友善家庭政策平衡工作與家庭-理論與經驗的初探。

女人紀事,69 期。

 黃吉伶,(2008)。我們需要的是育嬰津貼還是留職停薪津貼,工訊,29 期,

p4-6。

 黃世鑫,(2007)。公務人員退休度之改革:切勿隨波逐流,誤入漩渦,考銓 季刊,五十期,p71- 90。

 焦興鎧,(2010)。對我國實施家庭照顧休假制度之檢討評析。台灣勞工季刊,

24 期,p 54- 60。

 焦興鎧,(2002)。歐洲聯盟家庭照顧休假制度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84 期,

p102-116。

 楊瑩、陳鳳至,(1994)。瑞典的婦女與家庭政策。社會建設,87 期,p73-82。

 劉梅君,育嬰津貼的釋疑與定位,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2)。

 劉梅君,(1999)。兩性工作平等法與母性保護-立法之關聯-淺談育嬰假、家 庭照顧假、等促進工作平等措施的立法理由。律師雜誌,242 期,p34-41。

 劉毓秀,(1999)。北歐的兩性三重角色及其形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 期,

p57-65。

 瞿宛文,(1993)。誰來負擔扶育成本-男女工作平等法的政治經濟分析,婦女

新知雜誌,136 期,p5-6。

 藍佩嘉,(1999)。誰的責任?國家?資本家?-「男女工作平等法」之外,婦女 新知通訊,202 期,p6-8。

學術研討會論文

 王舒芸,(2007)。向左走?向右走?兒童照顧政策之「去」或「再」家庭化 初探,2007 年台灣女性學會年會暨「家庭與工作;變遷現象與多元想像學 術研討會」,台灣女性學學會主辦。

研究計畫

 劉梅君主持,(2004)。各國育嬰留職停薪制度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碩博士學位論文

 林佳慧,(2001)。美國、德國與瑞典的親職假政策研究:由福利國家制度面來 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台北。

 林彥妏,(2009)。生與不生的矛盾:現代女性生育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

 張瀞心,(2010)。台灣與德國育嬰津貼法制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台北。

 陳美伶,(1991)。國家與家庭分工的兒童照顧政策 - 臺灣、美國、瑞典的比 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

 陳美伶,(1991)。國家與家庭分工的兒童照顧政策 - 臺灣、美國、瑞典的比 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