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信念系統之省思

二、與國中美術班分享時的教學信念

四、 教學信念系統之省思

二○○三年,由於幸運錄取臺灣師大美術研究所在職進修班碩士班美術教學組,

利用隔週的週末週日再度返回母校進修。這次進修的藝術教育課程內容迥異於一九八 五年的研究所四十學分班,經過二十年的時空轉換,國際藝術教育的思潮已由「學科 取向的藝術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簡稱 DBAE)思潮,轉向「視覺文 化藝術教育」(Visual Culture Art Education,簡稱 VCAE)思潮。在陳瓊花老師的「藝 術教育專題研究」、「藝術教育課程發展與評鑑研究」課程中及趙惠玲老師的「美術教

育史與美術教育哲理」、「多元文化藝術教育」課程中學習到許多相關的理論、資訊與 課程設計。由於對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課程設計充滿興趣,雖然二○○四年七月已自 新竹女中退休,但二○○五年九月,經由新竹女中現任校長周朝松校長與教務處張美 玉主任的熱情協助下,選擇高一數理資優班作一年的「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的課程設 計教學實驗,以「藝術有什麼用?」的教學計劃作為本文研究的尾聲。

茲以高中普通班美術科教學、高中美術班水彩教學、高中數理資優班美術科教學 分別做教學信念系統之省思:

高中普通班美術科教學

(一)教學計劃之省思

1. 理論課程:再度採用自編教材、調整教學順序、採用主題方式

一九九七年教育部公布高中教科書明年起全面開放民間編輯,普通班自一九 八五年開始採用復興書局出版的高中美術課本,一九九六年審訂到期後,不再送 審。一九九七年起,經校內藝能科教學研究會同意,暫停使用課本,改用自編教 材。自一九七七年的首次自編教材至一九九七年的再度採用自編教材,正好相隔 二十年。不同於二十年前的「心虛」,豐富的教學資源提供了最好的後盾,多年 的教學經驗累積,使我重新思考如何將自己的教學信念呈現在教材的編選之上。

過去使用課本時,高一的課程內容是中國美術,高二的課程內容是西洋美術。經 過美術科老師的共同討論之後,決定調整為高一上學期西洋傳統美術,高一下學 期中國傳統美術,高二上學期西洋現代美術,高二下學期中國現代美術。大體上 還是以繪畫為主軸,再搭配工藝、雕塑與建築。這樣的安排有兩個特色:

(1)高一都介紹傳統美術,高二都介紹現代美術,風格有區別性,下學期還可 做中西互相比較。

(2)連續性較佳,可節省時間,學生較無學習困難。

茲將復復興書局美術課本與一九九七年自編教材課程編排內容比較說明如 下表(表4.4- 5):

表 4.4- 5:復興書局美術課本與一九九七年自編教材課程編排內容比較表

表 4. 4-6:發展時期普通班美術科理論課程教學計劃案例

表 4.4-7:發展時期高二普通班美術科表現課程教學計劃案例

高二上學期 高二下學期

1 蒙德里安的魔術方塊(知性抽象的體驗):課程說明 色彩的基本觀念:色相與色調

2 蒙德里安的魔術方塊(知性抽象的體驗):構圖 調色練習

3 蒙德里安的魔術方塊(知性抽象的體驗):剪貼 調色練習

4 進入立體派的世界(多視點的學習):課程說明 製作色調表

5 進入立體派的世界(多視點的學習):個體練習 色彩的感覺與對比

6 進入立體派的世界(多視點的學習):構圖 同一色相之配色製作(服裝色彩設計一)

7 進入立體派的世界(多視點的學習):上色 類似色相之配色製作(服裝色彩設計二)

8 進入立體派的世界(多視點的學習):綜合媒材製作 對比色相的配色製作(服裝色彩設計三)

(二)教學目標之省思

1. 理論課程:加強人文素養

除了維持建構時期對作品形與色的分析、內涵的探討,並透過批評教學以培 養學生的美感、想像力和判斷力之外,探索時期的理論教學已不甚在意每個時代 的特色,而試著帶領學生以「觀看」的角度去探索不同文化的真實意涵,去了解 文化形成的各種面向,去接納不同的表現,試著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事物。理論課 程的美術史教材對研究者來說,比較像是橋樑,或是溝通的管道。透過藝術的教 育,期盼能引導學生有多元文化的開闊視野,能深入思考、逆向思考,能寬容看 待事物,樂觀進取、充滿活力,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

2. 表現課程:加深、統整、生活化

建構時期的水墨沒骨法教學和探究時期的透視法教學,學生在初學之際,

都會覺得困難。但在循序漸進的課程設計之下,成就感會愈來愈高,學習的熱忱

也會逐漸增加。選擇普通班學生過去學習中最困難的毛筆媒材和空間表現,最大 的好處在於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增進表現能力。當年那個高一學生告訴研究 者:「老師,我原來也是會畫畫的!」,她臉上的光亮,一直銘記於心。儘管發展 時期的後段,開始嘗試一些生活的題材,專業技術的教學一直未曾拋棄。二○○

○年指導學生黃丹琪以作品「曾經」獲得台灣區學生美展國畫類高中普通班組優 選,算是得到多年來普通班美術課水墨教學的肯定。發展時期的表現課程教學目 標,包含加深、統整與生活化。高一仍然採用水墨的沒骨法教學,繼續著加深的 課程。為了協助高二學生瞭解現代美術的思考方式,配合美術史設計統整的練 習。高二下學期則將色彩學修改為服裝的色彩設計,以增加生活的實用性。

(三)教學方法之省思 1. 理論課程

(1)講義以圖片、表格為主

由於採自編教材,又恢復了製作講義的日子。這次的講義,不同於探究時期 的自編教材,探究時期以文字為主,發展時期則以圖片為主。除了專有名詞的簡 單解釋與圖片的作者、作品等說明之外,就只有精選出的圖片和簡單的空白表 格。雖然無彩色,但是由於採用電腦製版,比起當年的影印剪貼再列印,清晰很 多。沒有太多的文字,主要以批評與鑑賞為主。黑板寫出大綱,重要觀念再加簡 單板書,讓學生抄筆記、填表格,加深印象後,再以幻燈片說明、討論和鑑賞。

幻燈片鑑賞的圖片較講義多,但是講義上有的圖片,幻燈片特別詳細分析或放大 局部說明,以加深印象。儘量做到講解三十分鐘,幻燈片鑑賞二十分鐘。筆試時,

學生只要上課認真聽講,根據筆記及原有講義的少許文字對照圖片予以理解,就 可輕鬆應付。此一時期已經很少有學生美術科補考了。在開學時,將整學期的講 義一次印好,第一節課全部發下,A3 規格的講義,規定學生以訂書機裝釘,再 對折放入夾在 A4 的透明 U 形夾,或一張張放入有透明夾層的 A4 講義夾中,就 不會遺失或找不到,上課十分方便。

(2)風格之比較

要說明中國繪畫之「傳神」著實不易,把杜勒(Dürer, Albrecht)的「野兔」

和崔白的「雙喜圖」中的野兔並列;把杜勒畫的一小片草皮對照崔白的「雙喜圖」

中的野草,就可完全感受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的觀注點的不同。將梵谷(Gogh, Vincent van)的作品與歌川廣重的作品並置,就可看到浮世繪的影響。將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ici)、丁托列多(Tintoretto, Jacopo)、達利(Dali, Salvador)的「最 後的晚餐」做比較,就可說明各時期的不同風格……,尤其後期學校增添了筆記 型電腦和單槍放映機,power point 的功能更將「比較」發揮得淋漓盡致。

(3)文學、哲學與美學之統整

搜集中國詩詞文學,佛老思想、禪宗故事、中國美學思想,以配合繪畫表現 做說明,例如,談到「山水畫」,一定得談到禪宗思想、詩與山水畫的關係,以 李唐的「坐石看雲」配合王維「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 來 毎 獨往,盛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 然 値 林 叟 ,談笑無還期。」就 可看出畫中的絕處逢生,無限禪機;以李嵩的「赤壁圖」配合蘇軾「後赤壁賦」

中的「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 復識矣!」,自然能感受李嵩畫中的滔滔江水和蘇軾的人生哲學。例如講解西方 超現實主義與夢的關係,常會讓學生欣賞一段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追憶似 水年華」(李恆基等,1992)中的文字:

……當陽光像用粉筆在黑暗中剛畫下第一道更正的白線時,原先被我錯 放進門框的窗戶立刻帶著窗帘脫框而跑,被我的的記憶放錯地方的書桌 為了給窗帘讓路,也連忙把壁爐往前推,同時把過道那邊的牆壁撥到一 旁;一個小庭院穩穩當當地在一剎那之前為盥洗室所占據的地盤上落 腳,而我在昏暗中重建的那個寓所,被曙光伸出的手指在窗帘上方劃下 的那道蒼白的記號趕得倉皇逃竄,擠進了我初醒時在回憶的漩渦中泛起 的其他寓所的行列之中。

夢境與現實時空交錯的文字敘述,再配合馬格利特(Magritte,René)、達利等 人的作品,學生聽來會倍感生動,學習就不致於枯燥乏味了。

(4)觀察

美術班利用開班經費,購買了故宮博物院的許多名畫複製品,其中有與原作 一樣大小的范寬「谿山行旅圖」、李唐「萬壑松風圖」、郭熙「早春圖」。利用一 堂課,將三幅大畫掛在美術班圖書館的牆上,然後設計了一張學習單,把這三張 畫分別截取局部的圖片,分為「山頂」、「山石」、「遠樹」、「近樹」、「流水」、「瀑 布」、「雲朵」、「點景」、「樓閣」、「題款」幾個部份,散置於學習單上,並予以編 號。然後畫一個表格,讓學生在表格上填出屬於該張作品的號碼,被學生戲稱為

「藏寶圖」,找得人仰馬翻。於是她們在郭熙「早春圖」看到了將小船靠岸,返 回家園的一家人及飛奔在前的小狗;藏在深山中的瓊樓玉宇;漫過枝頭的雲

「藏寶圖」,找得人仰馬翻。於是她們在郭熙「早春圖」看到了將小船靠岸,返 回家園的一家人及飛奔在前的小狗;藏在深山中的瓊樓玉宇;漫過枝頭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