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萌芽時期教學信念之省思(1960~1976)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萌芽時期教學信念之省思(1960~1976)"

Copied!
1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教師生涯各時期教學信念之省思

第一節 萌芽時期教學信念之省思(1960~1976)

一、 來自家庭教育的信念

父親的期望

研究者的父親只有小學畢業,深知學識的重要。即使只是個微薄待遇的小公 務員,也盡力讓五個孩子升學。省立新竹師範附小是當時新竹最好的小學,入學 需考智力測驗,學生大多家境富裕。一九六○年代,台灣十分窮困,新竹街上沒 有汽車,家境好的學生是請三輪車夫接送。放學的時候,校門口排滿了接送學生 的三輪車。二○○六舊曆年,見到綴滿塑膠花環的觀光三輪車在高雄旗津的街上 穿梭,不禁百感交集,不到五十年,景觀已經大不相同。

在被視為貴族小學唸書,只有發奮用功,擁有好成績,才能免除歧視。那時 只有六年國教,補習補得兇。六年級的每天晚上,總是等要最要好的同學十點多 補習下課,去她家核對當天數學作業的答案。黑夜裡昏黃的路燈、鬼魅般的樹影 總讓膽小的研究者一路飛奔。當時的社會重男輕女,女孩未上學的很多。小學畢 業了,考不上初中的多去工廠上班。好在一路升上第一志願,加上父親的堅持,

讀書一直是唯一擺脫到工廠做女工的方法。

「教師」這個職業即使和一般公務員一樣待遇微薄,卻受到極大的尊重。在 學校犯錯被處罰,回家絕對不能提,否則會再換來一頓痛打。家長還會對老師要 求「不乖,請給他打!」 。小學開始,女生的志願大多是「長大以後要當老師」,

自然研究者也不例外。即使「老師」這個職業到底要做什麼都十分懵懂,也很用

力的寫在志願欄上,因為它符合了父親的期望。

(2)

二、 來自學校教育的教學信念

美好的種子

(一)國小階段 (1960-1966)

一九六○年就讀小學的時候是採用一九六二年頒佈的國民小學美術科 課程標準,其教育目標如下:

1. 順應兒童愛美的天性,使有欣賞美術的興趣。

2. 增進兒童審美力,使有美化環境、美化生活的知能。

3. 發展兒童關於美的發表力和創造力。

4. 指導兒童對於我國固有藝術的認識、欣賞和發表。

陳惠玉(1994:86)提到一九五六年李澤藩擔任板橋「教師研 習會」的指導員,為來自各地的國小美術教師教授「兒童美術教 育」,強調教師應鼓勵學童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大膽嘗試去畫,

不要流入俗套去模仿別人。一九六三年李澤藩為小學生設計的美術 教本,不再像以前的教本一味地以大人畫的簡單刻板圖畫為範本,

而代以純真、樸拙的兒童畫,讓小朋友自由的參考。

雖然一九六八年國民小學美術科課程標準之修定,在國小部份才將兒童 中心的藝術教育理論融入其中,但由一九六二年頒佈的國民小學美術科課程 標準教育目標中之「發展兒童關於美的發表力和創造力」的觀點,顯然已受 到西方以兒童為中心的藝術教育的影響。

其實研究者並不是從國小就立志要當「美術」老師,國小時的美術成績

好像並不出色。只是在那樣一個艱困的時代,省立新竹師範附小的教學,卻

是五育並重的,一點也不馬虎。每天下午的第一堂課大多是書法課,午休結

(3)

束的半醒狀態下開始磨墨,磨濃了,剛好醒來,每個學生因此都能寫出一手 不差的字。現在想來,對學生生涯的學習容易專心、安定和自信,有很大的 幫助。美術老師和勞作老師都有自己的專用教室,每次進到美術教室和勞作 教室,都有一種敬畏的感覺,因為四周掛滿了美麗的圖畫和工藝品,至於老 師的教學內容其實已不太復記憶,依稀記得美術課曾寫生一盆東洋蘭,有時 會是自由畫或想像畫;有個勞作課的作業是用竹片去雕刻一枝叉子,祖父嫌 研究者刻的歪歪扭扭,幫忙用砂紙打磨得很光滑,因為太美了,不敢拿去交,

只好連夜重刻一枝;音樂課用五線譜教學,還參加了合唱團,大概是五年級 的時候,合唱團得了全省合唱比賽的冠軍,上電視台表演,並灌了一張黑膠 唱片,成為小學最美好的回憶。體育課遇到下雨的時候,老師會讓學生隨意 的坐在跳箱上,說起精彩的希臘神話故事。每每在躲避球廝殺的時候,只要 有一朵烏雲飄過,大家就開始祈求突然下起大雨,好讓老師繼續講「海倫到 底嫁給誰了?」 。

在那樣的環境中,美術課和勞作課是和其他學科一樣並重的方式在進 行,畫畫和做手工的課程在六年間從未間斷,不過並沒有任何的欣賞教學。

一直到上了初中,竹師附小的學生,在美術課或音樂課的表現,比起畢業於 其他國小的學生明顯的突出,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較有信心,樂於參加各種學 藝活動。

(二)初中(國中)階段(1966-1969)

初中男女分校,新竹市立第一女子初級中學的美術課仍然很正常的上 課,只是部分同學們慢慢不喜歡上美術課了,她們覺得很難。因為小學是包 班制,並不是每位老師都能有美術科任教的能力,加上升學的關係,國小五、

六年級幾乎在考試,很少上美術課。她們對美術課的印象,最多的是老師發

一張紙,訂一個題目,然後自己畫,以致於美術課的學習開始有了斷層。

(4)

吳國淳在其《戰後五十年來臺灣地區中小學美術教育研究》博 士論文中提到國民小學美勞教學由專任教師擔任的程度,1970 年 至 1979 年間平均只有 15.3%,1983 年至 1989 年提高為 32.9%,1990 則為 21.1%。數據顯示擔任國民小學的教師具備專業知能的程度偏 低,這個因素對美勞教育的實施成效影響不小。1970 年對美勞教 學感興趣的僅佔受訪教師的 2.7%,1989 年時佔受訪教師的 17.3%,

顯示出教師對美勞教學的興趣不高。在教師的專業知能程度方面,

根據 1990 年的調查顯示,有 78.9%的教師沒有接受過美勞專業訓 練,能勝任的美勞教學項目以繪畫為主,其他項目能勝任的程度都 不高,而 1989 年認為能勝任美勞教學的教師僅有 20%,(吳國淳 1997:211) 。

一九六九年,九年國教實施以前,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惡補十分嚴重,

根據以上數據推斷,國民小學美勞教學由專任教師擔任的程度恐怕更低於 15.3%,加上教師對美勞教學的興趣、勝任的程度都不高,美術課被挪用的 情況想必是不少。

一九六九年,初中三年級時,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新竹市立第一女子初 級中學改名為新竹市立光華國中,原本的女校改成男女兼收。一九六六年至 一九六九年之間,就讀初中(國中)時期,美術教育的課程標準分別採用一 九六二年頒布的「初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及一九六八年頒布的「國民中學美 術暫行課程標準」,針對兩個時期的美術課程標準目標之異同作比較如下表

(表 4.1- 1) :

(5)

表 4.1- 1:1962 年「初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目標與 1968 年「國民中學美術暫 行課程標準」目標之比較

1962 年「初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

目標

1968 年「國民中學美術暫行課程標 準」目標

相同 增進學生日常生活有關的「美」 「實 用」 「經濟」三者價值的正確見解。

增進學生日常生活有關事物的「美」

「實用」 「經濟」三者價值的正確見 解。

訓練繪畫和切合生活需要各項作圖 的能力。

適合學生程度與與需要,授予各種造 形與設計之基本知能。

灌輸審美知識,使瞭解自然美和人工 美,以培養鑑賞力和愛好美術的情 操。

透過美的創造與鑑賞以陶冶學生的 情操。

相似

指導鑑賞中西優秀美術作品,使能理 解中西美術的特色。

激勵並指導學生認識我國藝術之優 良傳統。使其有發揚光大之志趣。

相異 從家庭學校的生活美化中,體會美術 和國家社會相關的重要性。

順應學生身心發展,指導其各種造形 活動,繼續發展其獨立思想與創造能 力。

(資料來源:國立教育資料館 1986:474- 475,492)

兩者的相同之處在於「增進學生日常生活有關的「美」 、「實用」 、「經 濟」三者價值的正確見解」 ,亦即重視美術教育的實用與經濟價值;相似之 處在於「訓練切合生活中之繪圖的能力」 、 「灌輸審美知識及鑑賞優秀美術作 品的能力」 ;較不同之處, 一九六二年「初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美術教育 之目標在於協助體會美術和國家社會相關的重要性,一九六八年「國民中學 美術暫行課程標準」美術教育之目標較特殊的是在於「指導其各種造形活 動,發展其獨立思想與創造能力」 ,是一個較純粹的美術教育目標。

雖然如此,初中美術課也只停留在簡單的繪圖及造形能力,初中一年級 的美術老師是專任的美術老師,教些簡單的鉛筆素描、圖案構成;初中二年 級的美術老師是童軍老師兼任,只能做些簡單的趣味畫之類(以漿糊和廣告 顏料攪拌,厚塗在紙版上,未乾時以紙團在在上面旋轉,作出花紋) ,還記

目 比 標

(6)

得用竹筷和棉繩做了一個童軍的野外瞭望台;即使課程標準中規定國中三年 級應排定一小時課程,國中三年級則並無美術課。由於沒有美術教室,也就 無設備可言,只能在原班級教室上課,從未上過鑑賞課程,學習的環境與小 學落差極大。

調查發現 1972 年有美勞專科教室的學校只有 14.3%,1983 年 為 19%,1990 年 15%。在美術教學設備方面,1981 年全國中小學教 育普查發現美勞教學設備非常缺乏的學校佔 56.9%,缺乏的佔 33.7%,1983 年美勞教學設備與設備能配合的程度只有 24%,1990 年有 85%的教師認為教學設備缺乏是最主要的教學困難。國中美術 教學的正常度較低,有 63.9%的受訪教師美術課曾經因配合學校而 暫停,並且沒有補課(吳國淳 1997: 213,215) 。

當時的資訊缺乏,教科書的印刷亦粗陋,師資的認知大多只是停留在繪 畫技術的教導,難予以配合。即使有理念的教師恐也苦無進修管道以及資訊 之難以蒐集,課程標準的鑑賞部分其實是形同虛設。不過,不同於其他同學 的興趣不高,研究者仍然快快樂樂的上美術課、參加合唱團。只是比起國小 階段和高中階段,初中(國中)階段的記憶似乎較為模糊和遜色。

(三)高中階段(1969-1972)

一九七一年,高級中學為配合國中首屆畢業生而修訂課程標準,其美術

課程標準目標與 1968 年「國民中學美術暫行課程標準」之目標之異同作比

較,如下表(表 4.1-2) :

(7)

表 4.1- 2:1968 年「國民中學美術暫行課程標準」目標與 1971 年「高級中學美 術課程標準」目標之比較

1968 年「國民中學美術暫行課程 標準」目標

1971 年「高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

目標 透過美的創造與鑑賞以陶冶學生 的情操。

從美術表現與鑑賞中,加強美與人 生社會相互關係之理解與能力。

適合學生程度與與需要,授予各 種造形與設計之基本知能。

訓練繪畫和切合生活需要各種作 圖的能力並其求精進。

順應學生身心發展,指導其各種 造形活動,繼續發展其獨立思想 與創造能力。

灌輸美術理論,啟發思考能力,培 養創造精神。

相似

激勵並指導學生認識我國藝術之 優良傳統。使其有發揚光大之志 趣。

理解我國傳統之特質,發揚復興中 華文化之精神。

相異 增進學生日常生活有關事物的

「美」 「實用」 「經濟」三者價值 的正確見解。

瞭解中外美術史蹟,加深國際文化 交流之認識。

(資料來源:國立教育資料館 1986,357,474- 475)

由上表可見一九七一年「高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目標是為配合和延續 1968 年「國民中學美術暫行課程標準」之目標而設計。不解的是,一九六八 年「國民中學美術暫行課程標準」中較具特色之「指導其各種造形活動,發 展其獨立思想與創造能力」 ,雖然在一九七一年「高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

修改為「灌輸美術理論,啟發思考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亦即以灌輸美 術理論取代造形活動來啟發思考能力,培養創造精神。卻又回復到一九六八 年「國民中學美術暫行課程標準」目標中「從家庭學校的生活美化中,體會 美術和國家社會相關的重要性。」之副屬地位。而再揭示「理解我國傳統之 特質,發揚復興中華文化之精神。」 。直到一九八三年的「高級中學美術課 程標準」中才逐漸回復到美術教育的主要功能諸如美感、創造與美育所應擔

目 比 標

(8)

負的使命。

蕭瓊瑞(1995:135)提到:一九四八年的課程標準,大抵規 範了此後二十年間台灣美術的基本方向,直到一九六八年配合九年 國教實施,公佈「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為止,此期間雖然歷經 一九五二年及一九六二年的兩度修訂,但基本架構與方向,並沒有 改變;尤其是強調「指導兒童對於我國固有藝術的認識、欣賞和發 表」的目標,更是「反攻復國」時期,加強民族精神的具體作為。

吳國淳(1997:102-103)認為:戰後初期,官方所提出的文 化發展特質,其政治的色彩大於文化的色彩。政府一方面要致力於 清除日本殖民文化過去五十年來對台灣人民的影響,另一方面又要 努力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博大、強調反攻大陸的意識形態;在 這樣的政治危機情勢下,透過教育來灌輸單一的文化意識形態,以 確保人民對政府的認同。直到解嚴之後,才漸漸調整。然而基本上,

其政策宣示的意義往往大於文化本質的意義,在文化活動中強調倫 理道德精神的發揮,相對地,藝術和美感的價值和意義往往是次要 的或副屬的。

由以上之一九六二年至一九七一年之間「國、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之美 術教育目標探究,美術教育在當時因為教育政策配合經濟的發展,重視科學 與實用技術而淪為副科,甚至被賦於予復興中華文化、提振民族精神之功 用。即使至今 2006 年,升學主義與功利主義抬頭,美術教育仍然囿於不受 重視之困境。

高中階段,很幸運的,新竹女中注重均衡教育,不只美術課正常化,音

(9)

會根據美術課本為同學介紹藝術史,可惜課本文字的介紹籠統空泛,難以引 起學生興趣,意態闌珊的居多。徐老師的課程以校園風景水彩寫生為主,純 技術性的美術作業,對很少拿過畫筆的同學,困難度蠻高的。於是美術課淪 為少數有興趣的同學上的課程。研究者開始代表學校參加一些校外的書法比 賽和寫生比賽,得了不少獎項,這其中大多要歸因於姐姐。她從就讀新竹女 中高一起,就跟著李澤藩老師學畫,立志要考美術系,在學校從壁報製作到 各種美術比賽都由她包辦。而研究者從小迷糊,倒是什麼都有興趣,什麼都 不太積極,常常看姐姐畫畫,也就依樣畫葫蘆。由於相差三歲,姐姐畢業後,

研究者接著進入女中就讀,學校訓育組很高興來了一個接班人。當時尚未解 嚴,每個國定的紀念日,中小學都要有紀念壁報張貼於火車站前。從元旦開 始,一直畫到十二月二十五日行憲紀念日,一連畫了三年。畫壁報除了擁有 不必參加週會朝會的特權,在學校操場旁邊有一個小小的個人工作室,裡面 有各種繪圖的材料,於是樂得在顏料堆中打滾,練就了一手印刷體字,無論 是「殺朱拔毛」還是「還我河山」 ,都寫得有模有樣。繼續參加合唱團,中 午可以不睡午覺。也因為這樣,高中生活倒真是過得多采多姿。

雖然美術課的豐富度並不能完全符合應有的標準,高中同學像研究者這 般幸運,一路從小學到高中都能正常的上美術課的人並不多。有的是小學「自 己畫什麼都不知道」 ,有的是初中的美術課大多在考試。到了高中,畫畫成 了痛苦,音樂課的豆芽菜要偷偷寫 12345,聽音測驗更是夢饜。她們從國小 開始,藝術教育就沒有導引正確的學習方向,及至初中(國中) 、高中更顯 少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價值。國小至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為研究者撒下了美 好的種子,即使後來未成為一位高中美術老師,相信在往後的人生發展也有 一定的深刻的影響。

曾任台北市文化局長的龍應台(2004)呼籲大家必須重視人民素質的提

升,譬如說,青少年的美學素養如何培育?……台灣的下一代的創造力、國

際觀、文化內涵、公民素養如何落實?……「文化」不比速度;它比安靜、

(10)

比深沉、比細緻、比溫柔綿密,比慢──,也許五十年是一個測量單位。中 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2004)認為「教育是百年大計,不能 要求立竿見影,馬上見效,它是潛移默化,教化心靈的過程。」這些見解,

足以在今日急功近利的社會發聾振聵。

三、 來自教師典範的教學信念

大學階段(1972-1976):感動與影響

高三參加大學聯考報名時要同時填寫志願表,文組的同學可以選乙組的文 科,或丁組的法商科。研究者選了乙組,當時比較不重視學生的性向,學校規定 填志願要從學科最高分的一往下填,學校則要從台大開始填,然後師大……。研 究者把師大美術系填在第七個志願。交了志願卡後,好幾個晚上輾轉反側,其實 前六個志願都沒什麼興趣,兄姐都就讀大學,龐大的學費使得父母親捉襟見肘。

師大是公費,不僅免交學費,還發伙食費、畢業可以教書……,在學校送出志願 卡的最後一刻,好好先生的註冊組長答應在不知會導師的情況下改成了第一志 願。後來回想,若未修改志願,世界可能大不同,但肯定不會比現在更快樂。

一九七二年全國美術系的報考人數約有一千七百人,只有兩個學校有美術 系,一是師大,招收三十名;一是文化學院,招收三十名,錄取率百分之三點三。

如果以現行美術系的計分法,恐怕是考不上的。當時師大美術系的錄取方式是術 科按比例計算後總平均六十五分就算過了第一階段篩選標準,然後從學科最高分 往下選三十名,術科不計分。研究者的術科平均只有六十八分,學科居然名列第 一。一直到進了師大美術系,才知道要面臨的是學習的一大挑戰與困頓。

(一)專業啟蒙教師典範-李澤藩老師

修改了志願,父親反而鬆了一口氣,無力負擔學雜費是主因。然而從未

(11)

正式學過專業技術,考美術系有些冒險。於是帶研究者去見李澤藩老師,李 老師是爸爸日據時代唸第一公學校的小學老師。

每一個人的一生當中,總有一些人會與你特別有緣。李老師是影響研究 者最大的人,雖然真正跟他學畫的時間只有一個月,但往後的相處中,老師 的言行,成為研究者從事美術教育二十餘年的指標。一九七二年六月,大學 聯考的前一個月,怯怯的踏入李老師的家,高大威嚴的老師皺著眉看著研究 者帶去的作品,不發一語。隨後說: 「來吧!我畫一張給你看。」那天下午,

在老師身後,一道門緩緩在腦海中打開……,從此堅定了人生的方向。

老師一生做事認真負責,畫水彩時時發揮實驗的精神,研究各種材料和 水的應用,當時見老師用的是最便宜的王樣水彩和布紋紙,卻一樣畫出令人 讚歎的作品。有次去探望老師,他很得意的示範最新的樹幹畫法,居然是以 墨水幾乎用光的簽字筆用力的在紙上來回塗抹,神奇的畫出蒼勁的感覺。老 師說話幽默,念大一時,因為一場大病,十分瘦小,那時他尚在師大兼課,

與系主任袁樞真老師聊天時提到研究者,主任隨口說: 「哦!就是那個小小 的,有點發育不良的女生嗎?」 ,老師有點氣,回答說: 「你不知道冬瓜大條 空殼,辣椒小粒卻很辣嗎?」這句話用台語說更生動,可惜主任聽不懂台語。

老師後來把這件事告訴研究者的父親,師生因此大笑了一場。老師是那種不 怒而威的人,對學生要求甚嚴,不乖的學生在他的面前常常無地自容。記得 大二的時候,某張油畫得了九十五分,興沖沖的扛回新竹給老師看,本想得 到誇獎,不料被嚴厲的數落了一頓。老師花了大半天,一一的指出錯誤。最 後是師母來解圍,才得以回家。一直到自己擔任美術班的老師,更能深刻體 會那種「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最近翻閱舊照片,老師站在家門口微笑 的表情是如此熟悉。每年過年和姐姐去探望老師,總是一聊一個上午,不得 不回家時,老師送到到門口,再講半小時。走了好遠,回頭一望,老師還在 那兒,微笑的揮手。由小學到新竹師範、藝專、師大,任教五十年才退休,

總是一貫用他的熱情、負責、勤奮、嚴格,督促學生不得不邁著大步往前進。

(12)

(二)專業美術典範-師大美術系的老師們

當時師大美術系在本部的第二棟大樓四樓,地板是老舊的木板,走路得 輕輕的走,那個冒失鬼一時遲到用跑的,整棟四樓連走廊的石膏像玻璃櫃都 會搖晃。下課休息時,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全部擠到狹窄的走廊聊天,好不熱 鬧,現在想來蠻懷念的!

班上重考生不少,也有服完兵役再來念的,加上僑生、蒙藏生、師保生 和外籍生有四十八人。素描課分成兩組,擠在狹小的教室裡連轉身都困難。

如果遲到了,準找不到位置,只好把畫架擺在教室門口。大一時,週一至週 五每天早上的第一、二堂是素描課。第一次上課,連石膏像的輪廓都畫不準,

老師沉著臉問: 「你是怎麼考進來的?」 。考前的一個月,只來得及去李老師 家畫了幾張水彩,水彩考了八十八分。在女中的倉庫裡找到兩個舊的石膏像 胡亂練了幾次,素描只有五十五分。素描老師很嚴格,教得很細心,每次發 作業的時候,在走廊上按分數高低一字排開,檢討一張發一張,可以看到同 學各自的優缺點,畫得好的自是得意;研究者通常只能默默的走到倒數的位 置拿回自己的作品。師大的課都是滿堂,每週四十七堂課加上一堂輪流參加 的週會。只好利用吃午飯的時間,一面啃饅頭一面練習素描。期末時,一張 作業被貼在素描教室後面的公告欄上,望著角落上的「A++」 ,內心其實 有無比的辛酸。教書的兩三年後,某個學生想考美術系,舅舅給了她一張名 片,要她來找研究者,名片上的名字是-劉文煒-大學的素描老師,嚴格、

認真、一私不茍,奠定了研究者大學術科的基礎。

國畫課倒是能應付,張德文老師的工筆花鳥、羅芳老師的山水都受益良

多。水彩是李琨培老師,老師溫和年輕,很受學生歡迎。當時班上有一群同

學常相邀一起出外以水彩寫生,只要是公車能到的地方幾乎都踏遍了。大二

的每週六是中國美術史,李霖燦老師博學多聞,當時擔任故宮博物副院長。

(13)

驚險的故宮國寶運送過程……,下午常至故宮博物院看展覽,無論是谿山行 旅圖藏在樹葉裡的范寬題款、懷素的自敘帖,還是雙喜圖中的秋風,都是難 以忘懷的年少感動。

大三分組,雖然國畫較佳,但大學對研究者來說,等於是基礎教育,想 多學一些沒學過的媒材,於是選了西畫組。版畫是廖修平老師,剛自美國回 來任教。當時國內根本買不到版畫的材料,許多的材料都靠老師去奔走,甚 至將自己的材料供應學生使用。版畫的製作需要細心和耐心,失敗率極高,

成本也很高,同學們的努力不足,常讓老師很灰心。他風塵僕僕地到處演講,

熱心的推動版畫教學。民國六十二年到六十五年是老師唯一在師大美術系較 長期任教的時間,其餘都是偶而回台擔任客座。幸運受教於老師的,除了大 三版畫亦有大四油畫畢業製作。大四時的某一天,在街上遇見老師,問起油 畫畢業製作的進度,並提起同學們都找他去看作品了,為何獨研究者沒有動 靜?明天要來看有什麼問題云云。畢業製作懈怠已久,趕緊回家趕工。第二 天老師果然來了,給了許多建議後,匆匆的趕回學校上課。當時大學老師大 多年長,下課之後很少與學生互動,甚或去督促學生,現在想來仍然點滴於 心。可惜年少懵懂,未能盡力學習。老師一貫的熱忱卻為研究者日後的教學 信念樹立良好的典範。

大學美術理論課程中,王秀雄老師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總是一分不差 的準時出現在教室,不到打鐘絕不下課。教材教法的課堂上聽他用濃濃的南 台灣腔講 Herbert Read 的「透過藝術的教育」和 Viktor Lowenfeld 的「創性與 心智之成長」 ;美術心理學的課程中分析畫家的創作背景、構圖、動勢。用 粉筆在黑板畫滿圖表,板擦擦了又擦,黑板的墨綠色漸漸糢糊……,當時在 課堂上拼命的抄筆記,有些觀念似懂非懂,直到進入教職,總在解釋作品時 採用的分析比較方式中發現老師的身影。教學的生涯中,謹記著他說的教師 的基本態度是「上課絕不可遲到」的叮嚀。後來多次返回母校研習和進修,

老師總有新的資訊提供,他總是不斷的在讀書和進修,蒐集最新的資訊,治

(14)

學嚴謹的態度是最令人感佩的。

李梅樹老師每週清晨五點多從三峽轉車到師大來上課,七點多就在系館 門口等工友老賴開門。殷殷講解各種油畫顏料的特性和用法,帶學生參觀他 主持的三峽祖師廟的改建工程,談論他所堅持的民間技藝的延續。席德進老 師不茍言笑,研 究 者 對 他 要 求 學 生 在 物 體上 以 黑色線 條 鈎 邊 總 是 不 以 為 然 , 上課無精打采。老師過世後,在國立台灣美術館看到老師的紀念展,色彩令 人讚嘆的席德進式山水,描繪出台灣特有的蒼鬱山林、紅磚瓦房、漠漠水田,

中國水墨的用筆與用色在西式的水彩發揮驚人的效果。站在老師的畫作之 前,無法相信自己竟然錯過了一個學習的典範而渾然不覺。

大四一週五個油畫老師的課,畫布和油畫顏料昂貴,當時沒有什麼打工 的機會,也不敢增加父母的負擔。每到上課就為了要買畫布,還是省下來吃 飯掙扎許久,一塊畫布常疊了好幾張畫,顏料管永遠擠得扁扁的。學習狀況 呈現極大的低潮,僅有的繪畫基礎不足以應付大張作品的創作能力;繪畫知 識的淺薄,無法提供創作的泉源,只覺得學習的無力感與日俱增。當時資訊 不佳,美術系尚無系圖書館,市面上很少有畫冊出售,也買不起相機蒐集資 料,只想趕快畢業好去賺錢。日子開始過得渾渾噩噩,大學生活後段的創作 是可惜的空白……。

四、 形塑的教學信念之省思

(一)學生生涯中受教的美術老師之類型

從小學到大學,研究者的美術老師幾乎都是男老師,大概可以分為五大 類:

1.嚴格型

對學生要求嚴格,準時上課,絕不遲到,教學有進度,學生敬畏,自然

(15)

不敢偷懶。

2.博學型

老師閱歷多,知識淵博,幽默,善於表達,學生如沐春風。

3.熱忱型

大多較年輕,與學生打成一片,學生樂於請教,老師也樂於分享所學。

4.名士型

老師很忙,上課很少準時,偶而巡視課堂,與學生閒聊,對學生要求不 多,從不準備教材,很少提及專業,大多只做作品批評。

5.隨意型

教學沒有進度和計劃,永遠只停在某一個單元或章節,資料可能很豐 富,然而學生學習到的常只有片斷。

第一類型嚴格而認真的老師是學生最備感壓力的,趕作業一定會先做 嚴格老師的作業,因為不做一定挨罵,又不能翹課,因為老師會點名。教學 有進度,偷懶就跟不上,自然有進步,學習的收穫很多;第二類型的老師博 學多聞,教學資源豐富,治學嚴謹,學生無形之中受到感染,主動學習居多,

學習的效果自是不凡;第三類型老師溫和熱忱,願意將所學與學生分享,但 由於個性溫和,被動的學生容易偷懶,積極的學生則受益無窮;第四類型的 老師是名士風格,遲到早退,學生上課情緒散漫,學習效果最差;第五類型 的老師是隨意型,內容可能很豐富,資料很多,但是老師自己事先沒做篩選 與統整,一個小片斷就教了很久,結果是學生不知所云,永遠沒有概念。

(二)形塑的教學信念

回憶學生時代,那些令人感念的老師們,無論是個人特質或是他們所堅

持的教學信念,對研究者的教學生涯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儘管能做的,恐遠

遠不及老師們。

(16)

1.教師個人特質之典範

(1)溫和謙虛

個性和藹,不會厲聲斥責學生,不恃才傲物,能接受學生不同的意見,有問 必答,學生樂於親近。

(2)博學多聞

學識淵博,閱歷豐富,能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管道和寬闊的視野。

(3)幽默,表達能力佳

聰慧,語言能力佳,教學系統化、活潑化,學生能循序漸進。

(4)熱忱積極

充滿教學熱忱,積極主動,學生容易受到鼓舞。

(5)嚴格認真

教學態度認真,對學生的學習品質有一定的要求,教學成效佳。

2.教學信念之典範

(1)從不遲到早退

教師認為充分運用上課時間,除了是教師的基本態度之外,學生的學習容易 專心。

(2)教學有一定進度、計劃

教師事先規劃全學期或全學年的教學進度,有計劃的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 目標。

(3)主動關心學生、督促學生

教師細心考核學生學習成果,對於學習成效不佳的學生予以主動關心和協 助。

(4)願意與學生分享所學

教師願意將自己專業經驗與分享學生,教學內容毫不保留,學生獲益良多。

(5)有理想有遠見能不斷的進修

(17)

不斷進修,以增進教學專業能力。

大四上學期結束,新竹女中出缺一位美術老師,學校的教務處張憲元主任找 研究者回去和校長面談,當時高中教師由校長聘任,國中則由教育廳按師大畢業 生成績及志願分發。校長是研究者就讀高二時到任的沈雅利校長,由於在高中時 表現還算良好,加上高中美術老師徐老師的大力推薦,校長很高興研究者能回母 校貢獻所學。學校人事室發給草聘交回師大實習輔導處,缺一學期的美術課程,

則由學校找代課老師。一九七六年八月,研究者由教育廳直接分發至省立新竹女

中服務。回到母校,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幸運,新竹女中不只是一個很好的工作

場所,更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校長喜歡聘用校友,因為老師的性格和能力

很早就了解,對學校的理念和措施熟悉,立刻就能融入教學環境之中。同事大多

是校友、師生,最高紀錄有過五代同堂,菜鳥老師跟著豐富經驗的老師學習,遇

到困難則請教原本就是「老師」的同事,師生之間仍然執禮甚恭。在這裡,只有

努力教學,才能面對你的老師而不覺得慚愧。

(18)

第二節 探究時期教學信念之省思(1976~1984)

一、 初任教師時的教學信念

真心誠意

一九七六年九月的開學第一天,有點忐忑的踏進一年二班的教室,這是下午 的第一堂課,早上已反覆修改了要上課的內容和重點,寫在一疊十行紙上,包括 開頭的「各位同學好:」 ,一站上講台,就有點腳軟。說著說著,一陣新竹風突起,

講稿吹散了一地。那時的學生很乖,高一的新生又羞澀,沒人幫你撿,也沒有人 敢笑。灰頭土臉的一張一張的撿回來,才發現「沒有編頁碼……」!那節課後來 不知道是怎麼結束的。

接下來的日子是一片慌亂。準備好一節課的教材,一緊張,腦袋立刻停格,

十分鐘就講完了,常愣在講台上不知所措。第一年學校排了高一十七個班級的美 術課,幸好教材一樣。一面講一面修正,講到第五遍就很熟練了,只是很對不起 前面四個班級的學生。近年指導實習老師,起碼要看他們試教三次以上,不斷的 修正,從教學理念、口語表達、黑板圖片安排、板書的美觀、power point 的製作,

甚至教師的服裝都不厭其煩的提出建議,才能正式上場。因為學生的損失是無法 估計的。

當時教書,總覺得心虛,回顧大學四年所學,似乎完全無法派上用場,除了

努力不足是最大重點以外,大學課程的安排和實務操作的缺乏,對於剛進入教職

的初任老師實在是不敷使用的。大學四年共修習一百七十三個學分,除了分組選

修(國畫組、西畫組)之外,大部份都是必修。共同科目有三十四個學分,佔包

括國文、英文、中國通史等,另外有兩學年零學分的四書和一學年零學分的國音;

(19)

十三學分,其中油畫三十二學分最多,其次是素描二十六學分;教育科目只有二 十學分,包括教育系開的一學年四學分的教育概論、六學分的教育心理學和一學 期二學分的普通教學法,美術系開的四學分的美術教材法、四學分的教學實習。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六年研究者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時修習之大學科 目如下表(表 4 . 2- 3) :

表 4 . 2- 1:研究者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六年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時修 習之大學科目表

大一科目 大二科目 大三科目 大四科目

科目 學分數 科目 學分數 科目 學分數 科目 學分數

國父思想 4 中國現代史 4 美術教材教法 4 教學實習 4

國文 8 人生哲學 4 西洋美術史 4 美術心理學 4

英文 8 教育心理學 6 美學 2 油畫 6

教育概論 4 藝用解剖學 2 素描 8 油畫 3

中國通史 4 中國美術史 4 水彩 4 油畫 3

透視學 2 圖案 4 油畫 6 中國畫論 4

色彩學 2 素描 8 油畫 6 畢業製作油畫 3

素描 10 水彩 4 書法 0.5 畢業製作油畫 3

國畫 3 國畫 5 雕塑 2

圖案 2 油畫 2 法文 2

藝術概論 2 書法 1 現代版畫 3

四書 0 雕塑 2 篆刻 2

國音 0 四書 0

水彩 2 普通教學法 2

書法 0.5

(20)

各類課程內容、學分數及其比例分配如下表(表 4 . 2- 2) :

表 4 . 2- 2:研究者大學期間所修課程類別、內容、學分數及其比例分配表

課程類別 課程內容 學分數 比例

共同科目 國文、英文、中國通史等 34 約 20%

美術理論 中西美術史、美術心理學等 26 約 15%

美術術科 油畫、素描、水彩、國畫等 93 約 54%

教育科目 教育概論、教育心理學、美術教材教法等 20 約 11%

吳國淳(1997:214)認為從師範院校藝術科系的專門課程以創作技 術為主,就可以瞭解為什麼藝術科系畢業的教師在方法技術層面表現不 錯,然而對藝術教育的基本目的、性質、內涵的瞭解似乎缺乏明確和足 夠的專業知能,在師資培育的過程中,美術教育、美術理論知識的比例 過低應該是主要原因。

徐秀菊(2005:93)提到許多師院藝術教育師資生在入學前,對於

「教學信念」容易侷限在藝術技巧與與知識的傳遞,以為「學習」就是 強調藝術技巧與與知識的獲得。因此師資培育機構與教師對教學信念的 偏頗與實際教學的限制,容易使得師資生忽略藝術教學方法與教學實務 的重要性。

大學的課程以術科佔比例為多,教育科目中的教育概論、教育心理學、普通

教學法均屬於理論教學,並無實際的操作。美術教材教法一週只有兩堂課,大四

(21)

的教學實習亦是如此。真正上場教學的只有大四下學期在師大附中實習的一個 月。由於是分組教學,五個同學一組,有的主講,有的做教具,有的當助教,一 個月很快就過了。真正學到的實務經驗並不多。大學畢業進入教職的第一年是教 學實習,有六個學分的實習學分。與現行實習制度不同,是實缺的現職老師,實 習學分合格,第五年才能取得台灣師大的畢業證書,由學校呈報教育廳,取得中 等教師合格證書。然而初任教職立即要將大學階段所學教育理論轉化於實際班級 教學情境中,其實是有很大的落差。

第一年的美術課教學所能做的就是先教些簡單的圖案設計、印刷體字的寫 法,當時也無教學計劃,總是教一個單元,再想下一個單元,以為美術課就是教 學生畫畫罷了。雖然如此,學生倒很認真的上美術課,她們很喜歡老師教怎麼調 顏色,怎麼塗顏色。每每在我示範完調色和塗色的時候,常說: 「唉呀!原來是這 樣!」 ,許多的學生在她們國中以前的經驗中,打好輪廓,上色就是最大的障礙。

儘管那時國中的課本已編有色彩學的內容,很少有老師教到這個單元,也有只教 了簡單的色彩屬性,卻未教配色應用,所以學生仍然對色彩的使用十分迷惑。儘 管心虛,面對興緻勃勃的學生,不免深思起來,並不是學生沒興趣上美術課,而 是有很多基礎知識及技法缺乏。做為一個美術老師,能力、經驗、學識都不足,

唯一只有熱忱及格的我,從學生的笑容中得到極大的鼓舞。開始努力搜集適合學 生的教材,避免過於專業化,給自己訂了一個教學目標: 「美術課是適合每一個學 生的課程,而不只是少數有美術才能學生的課程。」

規劃課程的時候,儘量選擇材料容易取得、費用低、製作不會太困難、又具 創造性的題材。例如教學生使用絹版印賀年卡。事 前 以 幻 燈 片 預 先 説明 正 式 的 版 畫特色。製作時,只要一個小小的絹框,沒有感光燈具及暗房,使用洋干漆照樣 可以做出孔版的效果;顏料只要廣告顏料加醬糊,三角板可以代替刮刀;學生可 以多版套色,也可一版多色。要不然以一張圖畫紙挖洞,另一張紙先塗好底色,

以大頭針固定,利用舊牙刷做噴畫,設計時以抽象形式為內容,會是令人驚豔的

孔版作品。每年換一個版材,用毛玻璃做平版;用木版做水印。由於沒有美術教

(22)

室,偶然發現學校最後一棟教室的地下室很大,橫七豎八的堆了許多雜物和舊的 長條桌。徵得學校的同意,把雜物挪開,找了幾個學生幫忙打掃乾淨;申請了兩 架四開的版畫機、數十隻滾筒、幾罐油墨和刮刀;請木工先生修一修廢棄的長條 桌,一半做為製版桌,一半做為上色台,版畫工作室就開張了。用墊版及紙版做 凹凸版,便宜又實慧。有了版畫機,學生更有興趣了。有的畢業學生後來對研究 者敘述難以忘懷當年自己的作品經過版畫機壓印後,掀開作品時的感動。版畫課 總是人聲鼎沸,學生跑來跑去,好在是地下室,附近沒有上課的教室,也沒人來 干涉,大家都很開心。當時還曾應邀到交大的學生社團教版畫,某一天社團上課 的學生告訴我,他們剛剛被教授海 k,因為上課時偷刻版畫,一面說一面大笑。

只要老師能真心誠意,美術課也可以成為學生喜歡的課程,感謝她們沒太計 較菜鳥老師的教學能力,這是學生送給研究者最早最珍貴的教學信念。

二、 自修與探究時的教學信念

只要願意撒下種子

(一)自修時的教學信念:教學相長

一九七八年,教學的混亂慢慢被經驗取代後,開始思考學生正式的美術 課程只剩高中兩年,如何讓她們在這兩年的時間內學習到實用的美術課程?

第一個考慮的就是「美的欣賞能力和判斷力」 ,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判斷 力,只有先從中西美術史的教授開始,問題是自己美術史的知識也是零零落 落的,要教學生恐怕能力有限,然而深知美術課不能只侷限在教導繪畫上,

課餘時開始蒐集參考書籍,以提升理論教學之知能。

西洋美術史方面有幾本書提供很好的學習起步,分別是:

1.佳門安雄著,呂清夫譯, (1972) 。西洋美術史。台北大陸書店出版。

2.李長俊(1979) 。西洋美術史綱。李長俊發行。台北三民書局。

(23)

3.王秀雄(1975) 。美術心理學-創作

˙

視覺與造形心理。高雄三信出版社。

4.何政廣(1968) 。歐美現代美術。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董事會獎助出版。

5.何政廣(1968) 。二十世紀的美術家。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董事會獎助出版。

6.E.H.Gombrich 著。雨芸譯(1980) 。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

李長俊的「西洋美術史綱」提供了清楚的條理和脈絡;何政廣的「歐美 現代美術」 、 「二十世紀的美術家」簡單明瞭,適合做為教材參考;呂清夫譯 的「西洋美術史」較為豐富,可以提供較寬廣的內容和深度;王秀雄是研究 者大學的老師,美術心理學-創作

˙

視覺與造形心理這本書在大四美術心理學 的課堂上做過完整的講解。針對藝術創作的動機與內容做心理的分析與研 究,並對圖形、畫面之構成、動勢、繪畫的空間提出精闢的見解。此外以簡 圖標示做說明,讀來印象深刻,使我在上鑑賞課程時,不會只朝美術史的角 度切入,而習慣從不同方向去探討,是教學的祕密武器之一。後來在台北市 立美術館見到一九九二年修訂的版本,趕緊再買一本做為收藏。 E.H.Gombrich 著,雨芸譯的「藝術的故事」則是文筆流暢優美,根據美術史的源流,提供 了藝術家創作的背景與內在心靈的探討,隨時閱讀,都能有新的感動,可貴 的是作者不斷的修訂增添插圖,一九九七年的修訂版,已經放大插圖,增添 彩色版,更讓我如獲至寶。此外,大陸書局的美術翻譯叢書,例如李長俊譯 的「現代雕塑史」 、 「現代繪畫史」 、 「二次大戰後的視覺藝術」 ;楓城出版社,

雨芸譯的「從古典到浪漫的」 ;好時年出版社,楊孟華譯的「文明的腳印」 , 都提供了不少的教學資訊。然而當時這些書的圖片印刷大多為黑白,彩色頁 只是點綴,而且印刷也不夠精美,很難收集好的幻燈片做為教學之用。每個 月領了薪水,便直奔重慶南路上進口書店,當時一本 A4 大小英國倫敦出版的

「A History of Art」厚達八公分,裡面的彩色圖片很多,像一塊大磚塊,忍痛

買下,喜孜孜的扛回新竹。先後還扛回了好幾本諸如: 「A World History of

Art 」 、 「A Biographical Dictonary of Artists」之類的的大部頭的書。一九八○年

光復書局出版的「世界名畫全集二十冊」更是引頸盼望許久的工具書;一九

(24)

八○年幼獅文化公司印行的「西洋藝術史」四冊,是 H.W.Janson 著,曾堉和 王寶蓮譯,更提供了豐富的文字資料。如今市面上畫冊書籍琳瑯滿目、印刷 精美,現在的老師比我們那時幸福太多了。

中國美術史方面,畫論固然不少,可以拿來當教材的不多,主要的思想 脈絡分別是:

1.俞劍方(1937) 。中國繪畫史上下冊。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2. 高準(1972) 。中國繪畫史導論。新亞出版社。

3. 呂佛庭(1964) 。中國畫史評傳。華岡出版有限公司。

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的俞劍方中國繪畫史上下冊兩小本,以斷代史的方 式,鉅細糜遺的將時代的政治背景、繪畫分類、畫派、畫家、畫論做詳細的 說明,可貴的是列出師承表,能清楚了解不同時代的畫派系統;高準的中國 繪畫史導論,對中國繪畫史的分期及流派有其個人獨到的見解:呂佛庭的「中 國畫史評傳」挑選東晉至清代二十四家作傳,分生平、畫風、畫蹟、與影響 加以考訂與批判,提供許多重要畫家的詳細資料。此外一九七七年光復書局 出版的「中華藝術史綱」三冊及「中國書畫」四冊也提供了不少的資訊;主 題式的專論如我的老師李霖燦的「藝術與人生」 、 「中國美術史稿」 、高木森的

「五代北宋的繪畫」都是我喜愛的參考資料;當然,故宮博物院是提供最好 資源的寶庫, 「故宮文物月刊」的出版更是最佳參考資源,一九八五年故宮博 物院出版的「華夏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關係圖錄」將中國與世界在思想、藝術 與科技的發展做了清楚的對照。為避免囫圇吞棗,一邊唸一邊整理筆記,企 圖讓自己的思緒系統化。

學校原本購買美術課本,然而內容多以創作為主,難以符合想要的方式,

暫時也找不到適用的版本。決定試試自己來編寫教材,分成中國美術史與西

洋美術史兩個部分。並且到教學組要了歷史課本、中國文化史、西洋文化史

課本做為參考。起因是歷史老師的同事常會和研究者討論高中文化史提到「藝

(25)

多時間詳細說明清楚,諸如中國文化史(1970:68)課文中有這段文字:

唐代初期,人物畫仍興盛,名家有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立德 善寫生,無論中外人物,奇禽異獸,繪來無不精妙。……王維擅長 水墨,筆意清潤,以超脫秀逸為尚,號稱破墨山水。……明末的董 其昌,於山水重南宗而黜北宗,以前有文人氣,而後有工匠氣,因 附合者眾,遂造成一時風氣,……至清末,畫家漸以疏放雄獷相尚,

風氣始為一變。

研究者想如果美術教學還能提供資源分享歷史科,不是一舉兩得的事 嗎?於是一頭栽進編寫講義的世界裡。一邊讀書,一邊斟酌學生能理解的方 式編寫講義,然後熱呼呼的端上課堂。不妥的,下年度再予以修改。年輕的 好處就是擁有一股傻勁,現在想來,十分冒險。

一九七九年,當時還是男朋友的先生自軍中退役,考入新竹女中,之前 蠻擔心同在一個學校同一科服務,會有工作上的衝突。後來發覺是多慮了,

由於他擅長文書與資訊,行政工作反而成了他的專業,擔任過校長秘書、總 務主任及特教組長。有了他的加入,寫講義的工作頓時少了一半,幻燈片由 他拍攝,研究者負擇編排整理,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八年美術班成立以前,

新竹女中的美術課是同一家人教出來的,其實蠻有趣的。

一九七九年先生在行政會報上提出在週考期間,排定共同的美術學科期 末測驗時間之提議,受到校長與主任的支持,無異議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方 式慢慢奠定了新竹女中藝術鑑賞教學的基礎。學期末教務處的補考名單中,

也會有幾個學生被公布補考美術學科,即使到現在,美術學科一直不受重視,

何況是三十年前?新竹女中的學生發現她們必須重視美術這一科,否則可能 會影響到升留級,自然上課的意願也被提升。在教學上,學校提供充沛的資 源,幻燈片可直接與簽約的廠商領取與沖洗,講義上午送進印刷室,下午就 分班印好。需要使用視聽教室,只要預先登記就可;需要國立資料館的影片,

只要提出申請,學校會派職員去借。每次參加校外美術科的會議或者研習,

(26)

聽到老師們抱怨學校不尊重他們、學生不好好上課之類的話,深深感受到自 己的幸運。

一九八八年美術班成立,逐年增聘了兩位老師,其中一位由台北縣國中 介聘來的陳老師到任前,國中的同事送給他一疊新竹女中美術課的講義作參 考。那疊泛黃的講義包括考卷,整整齊齊的按次序排好,一張也沒有少。幾 年後再來看講義的內容,現買現賣,單薄粗糙,十分汗顏,學生卻珍藏多年。

一直覺得應正視學生對於美術教育的渴望,即使大部份的學生都是被動的,

教師教學的態度會對學生有一定的感染力,只要願意撒下種子,蔚然成林未 必不可能,美術教育應是長期的潛移默化。這樣的想法一直到退休之後得到 共鳴印證,一群退休的老師跟研究者畫畫,他們如此說: 「學生時代最遺憾的 就是沒機會學好繪畫!」 。

最近整理資料翻出一張一九八二年學生的賀卡:

「老師:

畢業第三年,您大概已經忘記我,但竹女的三年是我終身難以 忘懷的,那時一年二班,您是我們的班導,我總是考試倒數,坐在 第一個座位,個子小小、皮膚黑黑的那個。現在我念東吳大學三年 級,上大學後參加過不少的活動,也獲得不少肯定。當過班代、副 班代,現在是副刊的總編,二年級即加入田徑隊,至今還得了不少 的獎牌,拿了不少破紀錄的獎金,越是獲得一些肯定之後,越忘懷 不了高中的老師,………您常說我們像一壺未煮開的水,而真正在 做事的人,那壺水是始終沸騰的,…………您也常說,不管我們將 來考不考美術系,但只要能教我們多接觸一些美的事物,引導我們 進入藝術的領域就很滿意了。這學期的通識教育,我選了藝術哲學,

有些幻燈片在竹女時就看過了,對現代美術的接受也是講授美術史

開始的………衷心感謝您給我的一切,如果有空,真希望能再

(27)

並祝您 佳節愉快

學生 小梅敬上」

那時新竹女中的學生幾乎有三分之二是通車生,許多學生像小梅一樣,

一面要調適生活的慌亂,一面又得追趕永遠差一大截的功課。高中美術課似 乎適時的提供了紓解的空間;此外較偏遠的或過度重視升學的國中,美術課 常被挪用。高中教學正常化,美術課對學生反而是新鮮的課程。後來有許多 學生告訴我,她們在大學的通識課程會自然而然的選修藝術學門,是因為高 中有了基礎的概念,希望在大學能更進一步的學習。一九七九年台灣開放出 國觀光,一九八七年解嚴之後,出國旅遊風氣日盛,研究者常接到學生的電 話,第一句話總像小梅那樣說: 「老師,你一定不記得我了,但是迫不及待的 想要告訴你,到國外的美術館參觀,居然能欣賞那些藝術品,高中美術課的 記憶頓時在腦海中鮮活起來,老師,謝謝你……」 ,諸如:成了旅行團的臨時 導遊;還是成了家人的崇拜對象;抑或是信心大增之類的,如此結果倒是當 年始料未及。感謝學生的寬容,透過教學,深刻體驗「教學相長」的涵意,

真正的受益者,其實是研究者自己。

一九八三年教育部公布高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其教育目標如下:

1.認識高中美術教育在「德智體群美」整體教育中所擔負之使命。

2.發揮高中美術教育作為生活教育之功效。

3.發揮高中美術教育作為情操教育之功效。

4.認識我國美術傳統之特質與發展途徑。

5.了解西方美術史演進之過程與現代潮流。

6.啟發學生對美感現象之感覺與領悟能力。

7.培養學生對美術創造之興趣與表現技術。

8.提高學生對純粹美術之修養與欣賞水準。

9.加強學生對應用美術之認識與接受態度。

(28)

與一九七一年高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相較之下,美術教育目標較能具體 的呈現美術教育的功能,諸如美感的領悟、創造與表現、美術鑑賞以及美育 所應擔負的使命。教材分配中,美術概論包括美術的意義與領域、美術與人 生的關係、美術的形式與美術的源流,占 17. 2%;美術鑑賞包括中國傳統美 術、中國現代美術、西洋傳統美術、西洋現代美術,占 32. 8%;表現包括素 描、國畫、水彩、雕塑、設計占 50%(教育部:367-368) 。其中美術概論與美 術鑑賞總共占教材分配的 50%, 一九七八年以後,新竹女中美術課程設計正 好也朝這樣的方向努力,教材的蒐集已累積不少的資源,所以在教學上並無 困難。當時並列有美術類的選修課程:色彩學、素描、國畫、水彩、油畫、

雕塑、版畫、美術設計等六種課程。然而學校排課困難,並未採用選修制度。

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指導欲投考美術科系的學生。

一九八四年復興書局送來審訂通過,由袁樞真主編的「新編高中美術課 本」的樣書(袁樞真老師是研究者就讀師大美術系時的系主任) ,雖然由於成 本的關係,彩色圖片不多,內容正符合需要。一九八五經過藝能科會議通過 採用,結束了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四年第一階段的自編教材。

(二)探究時的教學信念:嘗試與反省

凌嵩郎(1986:363,373)在「近三十年來我國高級中學之美 術教育」一文中提到高中美術教師在 1983 年教育部高級中學美術課 程研習會中反應現有高中美術課程,每週一小時,但實際上去除學 期中國定假日及月考,上課時間大約十四、五小時,而教學內容要 包含素描、國畫、水彩、油畫、版畫、色彩學、設計及中西美術史 介紹,內容繁多,實在難以完善的施教。

若依照一九八三年教育部公布高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美術概論與美術

(29)

多也只能做兩個單元的表現課程。再扣除掉講解的時間,學生真正習作的時 間更少了,雖然在一九八三 年美術課程標準中特別註明「以隔週連續兩小時 排課為原則」 ,但對學校來說,很難做得到。此外遇到假日,一次放掉兩節,

損失更大。

剛開始時,每一個單元是獨立的,常常第一個單元拖了一節課,第二個 單元只好草草結束。為了節省時間,嘗試著將兩種單元結合做連續的教學,

例如校園中杜鵑盛開,先在課堂上發下講義,分析花與葉的結構,然後帶著 學生在校園以鉛筆寫生,只畫外形,做為一個單元的素描課程。再利用素描 稿做為底稿,畫工筆的國畫,或者在校園中做樹的寫生,也可以先畫人物素 描,再用水墨表現。設計課程則結合色彩學與立體造形。版畫課程則需較多 的時間,套色學生較難理解,所以先教單色版,再根據印好的單色版教套色 法。單元連續設計說明案例如下表(表 4. 2 -3 ) :

表 4. 2- 3:單元連續設計說明案例

單元連續設計一 單元連續設計二 單元連續設計三 1 花與葉的結構分析 色彩的基本觀念 單色製版方式說明 2 校園花卉鉛筆寫生 配色的原則 印製示範及製版 3 校園花卉鉛筆寫生 配色的方法 製版

第 一 單 元

4 花及葉的工筆勾勒 調色練習 單色版印製 5 枝的工筆勾勒 立體紙雕切割的技法 多色版套色示範 6 花及葉的上色 基本形的練習 製版

7 枝的上色 習作與配色 印製 第

二 單 元

8 完成作品 習作與配色 印製

(註:單元連續設計一的第一單元為三節課,第二單元為五節課)

設 單 計

(30)

這個階段,大多嘗識與反省各種不同的教材教法,例如國畫教學,今年的高 一教花卉寫生,明年的高一換人物寫生;透視法的教學,足線法和測點法交換以 測試那一種適合學生。示範教學時,由於一班學生人數約在四十五人左右,必須 分組示範,常常最後一組的學生看完示範就快下課了,也沒時間再畫,下星期上 課就忘得差不多了,教學成效不如預期。於是表現課程也開始事先準備講義,可 以減少細節的說明、節省時間。由於沒有美術教室,每週的一節的美術課,每到 表現課程時,都必須提早到學生教室準備,提早收拾教具,以免影響學生的下課 時間,也可充分運用整節課而不被耽誤。

三、 調整的教學信念之省思

針對探究時期(1976~1984)教學信念內涵逐一做反省和思考,部分是教學 後、教學中以及教學前已修正的心得,部分是有待改善的思索。

(一)教學計劃之省思 1.理論課程

(1)自編教材

初任教師之際,以為美術課就是教學生畫畫罷了,在教學的慌亂慢慢的

由經驗取代之後,開始思索如何在僅剩的兩年美術教育中教導學生真正實用

的美術課程。由於找不到適用的教材,開始自編教材,教授中西美術史,以

培養學生美的欣賞能力和判斷力。每學期以八節課設計理論課程,以繪畫為

主,再穿插工藝、雕塑或建築。理論課程教學計劃案例如下表(表 4. 2-4):

(31)

表 4. 2-4:探究時期普通班美術科理論課程教學計劃案例

高一上學期 高一下學期 高二上學期 高二下學期

1 夏商周銅器 五代的繪畫 埃及美術 十七世紀美術

2 夏商周銅器 北宋的繪畫 希臘美術 十八世紀美術

3 幻燈片欣賞 北宋的繪畫 羅馬美術 幻燈片欣賞

4 秦漢的繪畫 南宋的繪畫 幻燈片欣賞 十九世紀美術

5 魏晉南北朝的繪畫 幻燈片欣賞 中世紀美術 幻燈片欣賞 6 隋唐的繪畫 元朝的繪畫 文藝復興美術 二十世紀現代美術 7 隋唐的繪畫 明清的繪畫 文藝復興美術 二十世紀現代美術

8 幻燈片欣賞 幻燈片欣賞 幻燈片欣賞 幻燈片欣賞

(2)視聽教室不足,不能隨堂作欣賞教學

由於全校只有兩間設備完整的視聽教室,老師們必須輪流使用,因此不 能在課堂上教完,立刻作幻燈片的欣賞,需累積一節課的幻燈片份量,再作 欣賞教學,教學的效果容易打折。

(3)採用斷代史的教學,課程時間不足

採用斷代史的方式教學,注重時代的風格、畫家的介紹。然而斷代史的 教學費時,以致無法在一定時間內讓學生得到完整的知識,理論課程的教學 計劃時常未能順利達成。中國美術史最快也只能教到清朝,有時甚至只能教 到明朝,中國現代美術在此階段從未教到。原因是學生過去對中國美術史的 知識,幾乎全部來自歷史課本,很少來自美術課,學生甚至不知宣紙是什麼 材料做成?狼毫和羊毫有何不同?因為高中以前很少有人上過國畫課,這些 都造成教學的進度緩慢,必須花費極多的時間去對細節做說明;西洋美術史 的情況較好,沒人知道范寬、郭熙是誰?卻人人知道梵谷、高更,西洋現代

年 節 級

(32)

美術大部分能教到超現實主義,不過抽象的部分常常因時間的關係而被省 略,後半也多草草結束。

2.表現課程

(1)與理論課程配合

初任教師階段總是教完一個單元再想下一個單元,前後較難以銜接,更 無教學計劃。一九七八年因採取美術史的教學計劃。也開始思考表現課程與 理論課程的配合問題。教中國美術史時畫國畫,教西洋美術史時教透視,將 理論落實於實際,學生較能進入學習情境。

(3)逐年更換題材

教學計劃會逐年改換題材,例如高一上學期的國畫課程,可畫花卉、人 物、風景;或採工筆法、沒骨法,主要以寫生為主。高一下學期的版畫課程,

則各種版類輪換。高二上學期的色彩學練習可以是各類設計;高二下學期得 透視法的教學,用的是透視的理念去做寫生的教學,而非建築用的透視法,

主要是去教導學生如何去構築立體及空間。可以是物體的寫生或室內室外的 空間描寫。

(4)連續性的教學

嘗試著將兩種單元結合做連續的教學,例如第一個單元的素描做為下一 個國畫的底稿。好處是可以節省時間,學生能嘗試用不同於西畫的觀念去觀 察事物,同一個單元能有不同的視野。配合的單元,可以隨時更換,例如色 彩的配色可與與立體紙雕做連結,也可以與版畫配套;國畫可與素描連結,

也可與篆刻配合。實際的教學中發現,教學的連續性,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

效。教學計劃案例如下表(表 4. 2-5):

(33)

表 4. 2-5:探究時期普通班美術科表現課程教學計劃案例

高一上學期 高一下學期 高二上學期 高二下學期

1 花與葉的結構分析 紙版製版方式說明 色彩的基本觀念 透視的基本觀念

2 杜鵑花鉛筆寫生 印製示範及製版 配色的原則 透視的基本觀念

3 杜鵑花鉛筆寫生 製版 配色的方法 一點透視的畫法

4 花、葉的工筆勾勒 單色版印製 調色練習 兩點透視的畫法

5 枝的工筆勾勒 多色版套色示範 立體紙雕切割技法 建築物投影片欣賞

6 花、葉的上色 製版 基本形的練習 校園建築物的寫生

7 枝的上色 套色 習作與配色 校園建築物的寫生

8 完成作品 套色 習作與配色 校園建築物的寫生

(二)教學目標之省思

1. 美術課是適合每一個學生的課程,而不只是少數有美術才能學生的課程

由於學生時代的學習經驗,初任教師之際,為自己訂下的第一個教學目 標為: 「美術課是適合每一個學生的課程,而不是少數有美術才能學生的課 程」 ,也就是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受教權。配合這樣的想法,在設 計課程的時候,儘量選擇材料容易取得、費用低、製作不會太困難、具創造 性的題材。讓學生在學習時,只要認真就能漸入佳境。如果能使學生重拾信 心,學生課堂的參予感會高度提升。這一直是教學生涯中奉行不渝的想法。

2. 設計實用的美術課程

正視學生的美術課程其實只剩高中兩年,思索如何利用兩年的時間,使 學生「學習到實用的美術課程」 ,利用中西美術史的講授,以提升學生的欣賞

年級 節

(34)

能力和判斷力。不過當時過度注重「史」的內容傳授,導致課程內容無法從 容上完,完整性不足。現在看來,其實是自己本身學養與經驗不足,統整能 力有待加強所致。

3. 加強本國文化的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認知無論在知識或繪畫表現上均極 低,高中以前,多數學生未上過國畫課,美術史的知識大部分來自歷史課本,

看不懂中國畫,懼怕使用毛筆。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發現並非學生不願意 學習,而是教師如何引導,如何教學的問題。更多的原因是教師或因專業不 足或因教學困難度高而未予以教導。雖然自己也屬於專業不足,卻覺得必須 重視此部分的教學問題,先從自己較擅長的部份開始嘗識,再設法慢慢加強 專業能力。 「加強本國文化的教學」 ,一直是理論與表現課程的重點。

4.課餘的專業美術指導

這樣的教學目標並不適用於有意投考美術科系的學生,專業的炭筆素 描、水彩等課程,只能利用午休時間、社團活動作個別指導,一九八○年指 導學生.游恕心參加北部六縣市寫生比賽,得到第一名,研究者和學生都倍受 鼓舞。

(三)教學方法之省思 1.理論課程

(1)講義以文字與簡圖為主,編排不理想

理論課程採用講義編寫,上課講述,再配合幻燈片教學為主。由於學生

過去並無這樣的學習經驗,剛開始較不能適應。當時編寫的講義大多以文字

為主,圖片不多,學校的印刷機只適合印製文字和簡圖。幻燈片的欣賞只有

(35)

(2)蒐集相關故事以引起動機

課餘時間蒐集有關的故事或者與其他課程的相關訊息,以作為引起動機 之用。例如講到中國的山水畫,先講些禪宗的故事,或王維在安祿山之亂的 遭遇、文學的作品與繪畫的關係;講到揚州八怪的畫風,先談談鄭板橋作官 及賣畫的趣聞。避免太學術化和枯燥的理論,學生會因此漸漸的進入教學的 情境中。

(3)以教師講述為主,與學生互動不多

大多以教師講述為主,鮮少有讓學生發表討論的機會,課程進行與學生 互動不多。

2. 表現課程

(以「杜鵑花鉛筆寫生」為例)

(1)說明

在表現課程中發現學生因基礎知識及技法缺乏,學習呈現斷層,導致對 美術課的興趣不高。如能在課程的安排上降低難度,並針對學生的需要予以 教導,學生會樂於學習。因此在規劃教學進度時,對於技法的說明盡量綱要 化,細節的說明越詳細越好,較內向或較無自信的學生有個別的疑問時,可 能不敢請教老師,也可以在講義上找到答案,主動學習的意願就會增強。例 如「杜鵑花的鉛筆寫生」 ,事前應對花的基本結構、花的正反面結構、花蕊與 花萼、葉的基本結構、枝的結構及構圖方法做說明,若要當作工筆國畫的畫 稿,則講義的範圖不妨以毛筆勾勒。製作的過程宜標示清楚,例如:

寫生的步驟及要點

→ 長短

定位 → 取捨 → 聚散 → 構圖 → 結構 → 修飾 →勾勒

→ 主題

數據

表 4.1- 1:1962 年「初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目標與 1968 年「國民中學美術暫 行課程標準」目標之比較 1962 年「初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 目標 1968 年「國民中學美術暫行課程標準」目標 相同 增進學生日常生活有關的「美」 「實 用」 「經濟」三者價值的正確見解。 增進學生日常生活有關事物的「美」「實用」「經濟」三者價值的正確見 解。 訓練繪畫和切合生活需要各項作圖 的能力。 適合學生程度與與需要,授予各種造形與設計之基本知能。 灌輸審美知識,使瞭解自然美和人工 美,以培養鑑賞力和愛好美術
表 4.1- 2:1968 年「國民中學美術暫行課程標準」目標與 1971 年「高級中學美 術課程標準」目標之比較 1968 年「國民中學美術暫行課程 標準」目標 1971 年「高級中學美術課程標準」目標 透過美的創造與鑑賞以陶冶學生 的情操。 從美術表現與鑑賞中,加強美與人生社會相互關係之理解與能力。 適合學生程度與與需要,授予各 種造形與設計之基本知能。 訓練繪畫和切合生活需要各種作圖的能力並其求精進。 順應學生身心發展,指導其各種 造形活動,繼續發展其獨立思想 與創造能力。 灌輸美術理論,啟發思考能力
表 4. 2-4:探究時期普通班美術科理論課程教學計劃案例 高一上學期 高一下學期 高二上學期 高二下學期 1 夏商周銅器 五代的繪畫 埃及美術 十七世紀美術 2 夏商周銅器 北宋的繪畫 希臘美術 十八世紀美術 3 幻燈片欣賞 北宋的繪畫 羅馬美術 幻燈片欣賞 4 秦漢的繪畫 南宋的繪畫 幻燈片欣賞 十九世紀美術 5 魏晉南北朝的繪畫 幻燈片欣賞 中世紀美術 幻燈片欣賞 6 隋唐的繪畫 元朝的繪畫 文藝復興美術 二十世紀現代美術 7 隋唐的繪畫 明清的繪畫 文藝復興美術 二十世紀現代美術 8 幻燈片欣賞 幻
表 4. 2-5:探究時期普通班美術科表現課程教學計劃案例 高一上學期 高一下學期 高二上學期 高二下學期 1 花與葉的結構分析 紙版製版方式說明 色彩的基本觀念 透視的基本觀念 2 杜鵑花鉛筆寫生 印製示範及製版 配色的原則 透視的基本觀念 3 杜鵑花鉛筆寫生 製版 配色的方法 一點透視的畫法 4 花、葉的工筆勾勒 單色版印製 調色練習 兩點透視的畫法 5 枝的工筆勾勒 多色版套色示範 立體紙雕切割技法 建築物投影片欣賞 6 花、葉的上色 製版 基本形的練習 校園建築物的寫生 7 枝的上色 套色 習作與配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畫皮」之意 《現代漢語詞典》  【畫皮】 huà pí ㄏㄨㄚˋㄆㄧˊ 傳 說中妖怪偽裝美女時披在身上的人皮,

資料一:載於1883年7月7日《倫敦新聞畫報》的 木刻版畫,描繪了江南機器製造局生產來福槍及

簡報裡展現一枚以拉斐爾的名畫一角做成的郵 票。 請搜尋這幅畫的全貌,並模仿美術館導覽

約千年的時間 二十世紀初及以後 約百多年的時間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世史 中國近現代史. 政治史 文化史

大多是對佛教進行管理方面的內容。前已述及,唐令迄今為止已經佚失。二十世紀初,在中

作為 19 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梵高熱愛生活卻倍 感艱辛。他的畫像目光鮮明,紅髮、紅鬍子、稜角 分明的臉,浮現躁鬱不安的心情,從畫作中看到他

大抵能雅而不能美且壯者,職是故也。以繪畫論,則有若國朝之王翬,彼固無藝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