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修與探究時的教學信念

只要願意撒下種子

(一)自修時的教學信念:教學相長

一九七八年,教學的混亂慢慢被經驗取代後,開始思考學生正式的美術 課程只剩高中兩年,如何讓她們在這兩年的時間內學習到實用的美術課程?

第一個考慮的就是「美的欣賞能力和判斷力」,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判斷 力,只有先從中西美術史的教授開始,問題是自己美術史的知識也是零零落 落的,要教學生恐怕能力有限,然而深知美術課不能只侷限在教導繪畫上,

課餘時開始蒐集參考書籍,以提升理論教學之知能。

西洋美術史方面有幾本書提供很好的學習起步,分別是:

1.佳門安雄著,呂清夫譯,(1972)。西洋美術史。台北大陸書店出版。

2.李長俊(1979)。西洋美術史綱。李長俊發行。台北三民書局。

3.王秀雄(1975)。美術心理學-創作˙視覺與造形心理。高雄三信出版社。

4.何政廣(1968)。歐美現代美術。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董事會獎助出版。

5.何政廣(1968)。二十世紀的美術家。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董事會獎助出版。

6.E.H.Gombrich 著。雨芸譯(1980)。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

李長俊的「西洋美術史綱」提供了清楚的條理和脈絡;何政廣的「歐美 現代美術」、「二十世紀的美術家」簡單明瞭,適合做為教材參考;呂清夫譯 的「西洋美術史」較為豐富,可以提供較寬廣的內容和深度;王秀雄是研究 者大學的老師,美術心理學-創作˙視覺與造形心理這本書在大四美術心理學 的課堂上做過完整的講解。針對藝術創作的動機與內容做心理的分析與研 究,並對圖形、畫面之構成、動勢、繪畫的空間提出精闢的見解。此外以簡 圖標示做說明,讀來印象深刻,使我在上鑑賞課程時,不會只朝美術史的角 度切入,而習慣從不同方向去探討,是教學的祕密武器之一。後來在台北市 立美術館見到一九九二年修訂的版本,趕緊再買一本做為收藏。 E.H.Gombrich 著,雨芸譯的「藝術的故事」則是文筆流暢優美,根據美術史的源流,提供 了藝術家創作的背景與內在心靈的探討,隨時閱讀,都能有新的感動,可貴 的是作者不斷的修訂增添插圖,一九九七年的修訂版,已經放大插圖,增添 彩色版,更讓我如獲至寶。此外,大陸書局的美術翻譯叢書,例如李長俊譯 的「現代雕塑史」、「現代繪畫史」、「二次大戰後的視覺藝術」;楓城出版社,

雨芸譯的「從古典到浪漫的」;好時年出版社,楊孟華譯的「文明的腳印」, 都提供了不少的教學資訊。然而當時這些書的圖片印刷大多為黑白,彩色頁 只是點綴,而且印刷也不夠精美,很難收集好的幻燈片做為教學之用。每個 月領了薪水,便直奔重慶南路上進口書店,當時一本 A4 大小英國倫敦出版的

「A History of Art」厚達八公分,裡面的彩色圖片很多,像一塊大磚塊,忍痛 買下,喜孜孜的扛回新竹。先後還扛回了好幾本諸如:「A World History of Art 」、「A Biographical Dictonary of Artists」之類的的大部頭的書。一九八○年 光復書局出版的「世界名畫全集二十冊」更是引頸盼望許久的工具書;一九

八○年幼獅文化公司印行的「西洋藝術史」四冊,是 H.W.Janson 著,曾堉和 王寶蓮譯,更提供了豐富的文字資料。如今市面上畫冊書籍琳瑯滿目、印刷 精美,現在的老師比我們那時幸福太多了。

中國美術史方面,畫論固然不少,可以拿來當教材的不多,主要的思想 脈絡分別是:

1.俞劍方(1937)。中國繪畫史上下冊。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2. 高準(1972)。中國繪畫史導論。新亞出版社。

3. 呂佛庭(1964)。中國畫史評傳。華岡出版有限公司。

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的俞劍方中國繪畫史上下冊兩小本,以斷代史的方 式,鉅細糜遺的將時代的政治背景、繪畫分類、畫派、畫家、畫論做詳細的 說明,可貴的是列出師承表,能清楚了解不同時代的畫派系統;高準的中國 繪畫史導論,對中國繪畫史的分期及流派有其個人獨到的見解:呂佛庭的「中 國畫史評傳」挑選東晉至清代二十四家作傳,分生平、畫風、畫蹟、與影響 加以考訂與批判,提供許多重要畫家的詳細資料。此外一九七七年光復書局 出版的「中華藝術史綱」三冊及「中國書畫」四冊也提供了不少的資訊;主 題式的專論如我的老師李霖燦的「藝術與人生」、「中國美術史稿」、高木森的

「五代北宋的繪畫」都是我喜愛的參考資料;當然,故宮博物院是提供最好 資源的寶庫,「故宮文物月刊」的出版更是最佳參考資源,一九八五年故宮博 物院出版的「華夏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關係圖錄」將中國與世界在思想、藝術 與科技的發展做了清楚的對照。為避免囫圇吞棗,一邊唸一邊整理筆記,企 圖讓自己的思緒系統化。

學校原本購買美術課本,然而內容多以創作為主,難以符合想要的方式,

暫時也找不到適用的版本。決定試試自己來編寫教材,分成中國美術史與西 洋美術史兩個部分。並且到教學組要了歷史課本、中國文化史、西洋文化史 課本做為參考。起因是歷史老師的同事常會和研究者討論高中文化史提到「藝

多時間詳細說明清楚,諸如中國文化史(1970:68)課文中有這段文字:

唐代初期,人物畫仍興盛,名家有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立德 善寫生,無論中外人物,奇禽異獸,繪來無不精妙。……王維擅長 水墨,筆意清潤,以超脫秀逸為尚,號稱破墨山水。……明末的董 其昌,於山水重南宗而黜北宗,以前有文人氣,而後有工匠氣,因 附合者眾,遂造成一時風氣,……至清末,畫家漸以疏放雄獷相尚,

風氣始為一變。

研究者想如果美術教學還能提供資源分享歷史科,不是一舉兩得的事 嗎?於是一頭栽進編寫講義的世界裡。一邊讀書,一邊斟酌學生能理解的方 式編寫講義,然後熱呼呼的端上課堂。不妥的,下年度再予以修改。年輕的 好處就是擁有一股傻勁,現在想來,十分冒險。

一九七九年,當時還是男朋友的先生自軍中退役,考入新竹女中,之前 蠻擔心同在一個學校同一科服務,會有工作上的衝突。後來發覺是多慮了,

由於他擅長文書與資訊,行政工作反而成了他的專業,擔任過校長秘書、總 務主任及特教組長。有了他的加入,寫講義的工作頓時少了一半,幻燈片由 他拍攝,研究者負擇編排整理,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八年美術班成立以前,

新竹女中的美術課是同一家人教出來的,其實蠻有趣的。

一九七九年先生在行政會報上提出在週考期間,排定共同的美術學科期 末測驗時間之提議,受到校長與主任的支持,無異議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方 式慢慢奠定了新竹女中藝術鑑賞教學的基礎。學期末教務處的補考名單中,

也會有幾個學生被公布補考美術學科,即使到現在,美術學科一直不受重視,

何況是三十年前?新竹女中的學生發現她們必須重視美術這一科,否則可能 會影響到升留級,自然上課的意願也被提升。在教學上,學校提供充沛的資 源,幻燈片可直接與簽約的廠商領取與沖洗,講義上午送進印刷室,下午就 分班印好。需要使用視聽教室,只要預先登記就可;需要國立資料館的影片,

只要提出申請,學校會派職員去借。每次參加校外美術科的會議或者研習,

聽到老師們抱怨學校不尊重他們、學生不好好上課之類的話,深深感受到自 己的幸運。

一九八八年美術班成立,逐年增聘了兩位老師,其中一位由台北縣國中 介聘來的陳老師到任前,國中的同事送給他一疊新竹女中美術課的講義作參 考。那疊泛黃的講義包括考卷,整整齊齊的按次序排好,一張也沒有少。幾 年後再來看講義的內容,現買現賣,單薄粗糙,十分汗顏,學生卻珍藏多年。

一直覺得應正視學生對於美術教育的渴望,即使大部份的學生都是被動的,

教師教學的態度會對學生有一定的感染力,只要願意撒下種子,蔚然成林未 必不可能,美術教育應是長期的潛移默化。這樣的想法一直到退休之後得到 共鳴印證,一群退休的老師跟研究者畫畫,他們如此說:「學生時代最遺憾的 就是沒機會學好繪畫!」。

最近整理資料翻出一張一九八二年學生的賀卡:

「老師:

畢業第三年,您大概已經忘記我,但竹女的三年是我終身難以 忘懷的,那時一年二班,您是我們的班導,我總是考試倒數,坐在 第一個座位,個子小小、皮膚黑黑的那個。現在我念東吳大學三年 級,上大學後參加過不少的活動,也獲得不少肯定。當過班代、副 班代,現在是副刊的總編,二年級即加入田徑隊,至今還得了不少 的獎牌,拿了不少破紀錄的獎金,越是獲得一些肯定之後,越忘懷 不了高中的老師,………您常說我們像一壺未煮開的水,而真正在 做事的人,那壺水是始終沸騰的,…………您也常說,不管我們將 來考不考美術系,但只要能教我們多接觸一些美的事物,引導我們 進入藝術的領域就很滿意了。這學期的通識教育,我選了藝術哲學,

有些幻燈片在竹女時就看過了,對現代美術的接受也是講授美術史 開始的………衷心感謝您給我的一切,如果有空,真希望能再

並祝您 佳節愉快

學生 小梅敬上」

那時新竹女中的學生幾乎有三分之二是通車生,許多學生像小梅一樣,

一面要調適生活的慌亂,一面又得追趕永遠差一大截的功課。高中美術課似 乎適時的提供了紓解的空間;此外較偏遠的或過度重視升學的國中,美術課

一面要調適生活的慌亂,一面又得追趕永遠差一大截的功課。高中美術課似 乎適時的提供了紓解的空間;此外較偏遠的或過度重視升學的國中,美術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