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學創新內涵與影響因素

教育部於民國九十一年一月二日公布「創造力教育白皮書」,並在其白皮書 之第六個行動方案提出「創意教師成長工程」(教育部,2003);前教育部長曾 志朗亦曾表示,九年一貫課程的教改路上,不論是教學精神或方法,都需要時 時創新,創新是國力盛衰的動力和基石,而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方法,教育的關 鍵握在教師手上,教師要推動教學創新,顛覆傳統刻版的教學方式(國語日報,

2001.9.30)。教育部電算中心劉副主任提到,教育部大力推動資訊教育培養e世 代學生,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師需要學習資訊科技以創新教學方式(國語日報,

2002.12.10)。可見,提高教師教學品質以達成教育改革目標(教育部,2002),

是政府在教育改革過中,重視教師教學創新的能力與行為的必要途逕。

壹、教學創新的意義

「教學創新(instructional innovation)」是指「引進新的教學觀念、方法或 工具」(introduction of new teaching ideas, methods, or devices)(林偉文,2002:

21-22),吳清山(2002)提出「教學創新」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元化 活潑的教學方式和多樣化豐富的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培養 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和提昇學生學習能力的作法。林奕民(2002)認為教學創

新是教師有開放的胸襟,並具備反省的教學能力,能運用反省、質疑、解構與 重建的思維,引導學生正確地學習,培養學生批判思考及創造能力;教師也能 運用其本身所體驗的德行涵養與正面積極的特質,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的作 用,進而建立學生良好的品德與積極的人生觀。

談到教學創新,並非要教師捨去舊有的教學方法,也不是要教師無中生有,

而是著重在舊有的教學經驗上,將教學方法適當轉化於教學情境中,或是展現 多元化的教學評量,都是教學創新的表現方式。所以,教學創新是教師要有創 意,並展現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有興趣,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提昇 教學效果。

教學創新可以表現在那些方面?教學創新與過去教學不同之處在於,過去 教學中每一個問題都有一個標準答案;而現在教師教學所提出的問題,答案可 能不只一個,期望學生思考、組合、判斷。在教導一個新的事物時,教師要去 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然後引領學生由各種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去剖析這個事物 或事件,而非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也就是指導學生面對問題的思考模式與方法,

不是提供答案要他們記住(賴清標,2003)。

創意教學與教學創新常常相提並論,根據不同的學者對創新教學的定義與 說明如下:

根據ERIC Thesaurus 的定義,「創意教學」(creative teaching)是「發展並運 用新奇的、原創的或發明的教學方法(development and use of novel, original, or inventive teaching methods)」,創意教學是源自於教師富有創造力的教學,而不 是爲了要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所進行的教學(teaching that results from the teacher’s creativity, not to teaching that is intended to develop the learner’s creativity)。

國內學者賈馥茗(1976)認為「創意教學」是鼓勵教師因時制宜,變化教 學的方式;毛連塭(1988)則認為是教師透過課程內容及有計畫的教學活動,

以激發及助長學生創造行為的一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應用想像力的機會;吳 清山(2002)認為教師於教學過程中,能採用多元活潑的教學方法和多樣豐富

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內在學習興趣,培養其樂於學習態度及提昇學習能力的 作法;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是不持守傳統或原來的教學方式,教師要不斷 更新或變化其教學方式,所以,教師要(1)想出別人所想不出的觀念和做法,(2) 對傳統或現況教學或做法之革新,(3)有問題解決的能力。

羅綸新(2003)則認為是教師自身發揮個人創意,施行於教室內的實際教 學行動,這其中包含四項特點:(1)教師有很多點子,會不斷地的思索產生新 的教學想法或觀念;(2)教師會不斷地創作出新的教材及組織教學內容,使得 教學內容豐富,且在教材的組織與結構上有變化、創意,能深入淺出;(3)教 學過程不枯燥、有活力、別出心裁,師生在互動時會不斷提出新奇的問題、學 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饋,且常有不同於以往的的座位安排方式或討論方式,

導引學生樂於學習、討論與思考。(4)在評量的方法與技術方面,設計多元化 的評量過程及工具,以達到評估學生學習的方法或技術。

林生傳(2003)依據知識經濟的特性,提出教學創新的看法:(一)利用資 訊科技,豐富傳統的教室教學,(二)設立虛擬教室或學校,進行另類教學,(三)

教導學生如何學習,(四)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認知性,體現建構取向的教學精 神,(五)尊重學習者的差異性,貫徹適性教學,(六)重視同儕合作的運用,

來共同面對複雜的問題,創造更大的利機,(七)學習時間無界限,朝向終身學 習,追求自我成長,(八)開放性學習,激勵創意思考,(九)加強價值規範教 學,重視人文素養,(十)善用資訊管理與知識管理,集思廣益,重視知識的創 造與轉化,俾利於知識產品的研發與行銷

綜合上述,創新教學乃是教師發揮創意,因應學生的特性與需求,運用活 潑、有創意的教學方式,並採用多元化的評量方法,使學生樂於學習,提升學 生學習與思考的能力。本研究之教學創新是指教師表現在平日教學中最明顯的 行為,包括教師產生的新的教學想法;創作出新的教材或組織新的教學內容;

最容易讓學生感受到的教學方法,教師教學的活力,別出心裁的問題、回饋、

討論方式;評量方法的創新,以不同的評量工具或程序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簡 言之,本研究將以教師的教學理念、教材表現、教學方法和評量方法等方面的

創新行為,作為觀察教學創新的重點。

貳、教學創新的基本原則

一般而言,教師欲落實教學創新,必須能夠靈活運用教學的基本原則,如 單文經(2002:6-23)所歸納,教學創新的基本原則如下:

一、良好的班級氣氛

教師以身作則,營造積極、正向、溫暖及和諧的班級氣氛,教師無論在教 學內容或是進行班級活動設計時,皆以學生為主要考慮的依據,且鼓勵學生提 出問題。

二、學習機會豐富

教師能有效運用班級教學的時間來進行與課程有關的教學或活動,幫助學 生理解並活用課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三、課程安排妥善

班級的各項教學或活動,教師能依據課程綱要與教學目的妥善地安排教學 的課程,以有系統化、連貫性的方式整理,使教授的內容能相互聯結,能使學 生更有意義地學習。

四、學習重點明確

教師在開始教學時,就先提示學習目標與學習策略,讓學生瞭解其重要性,

並且有充分的準備。

五、學習內容紮實

教師進行教學時,其教學內容要充實、要完整地說明、條理要清晰,且讓 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理解內容,使學生能夠易懂易記。

六、智慧化的教學對話

教師提出具有引導思考、反思、有意義且較統整的問題,激勵學生作較深 入的探討及推測,教師除了給予回饋之外,更鼓勵同學之間相互評析,師生之 間相互溝通,一起成長。

七、練習應用充分

充分且足夠練習的機會,可以使學生所學習的技能或知識更熟練且不易忘 記。教師能應用在各種不同的教學或活動中,使學生能常常加以複習,並提供 即時改正與回饋,讓學生能夠多方面的應用。

八、提供鷹架支持

教師在教學活動進行時能夠適時提供引導與回饋給學生,且在教學活動進 行後能引導學生進行反省思考,讓學生能夠積極學習。

九、教導學習策略

教師直接教學或示範學習策略(如複習、推敲、組織、理解監控、情意監 控等),使學生能理解各種學習策略的用法,讓學生能隨時且自行調整學習策 略,並能自動自發、有效地學習。

十、協同合作學習

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同學間相互協助並增進對課程 理解與精熟,使得學生學習的效果與學習成就大為提昇。

十一、評量以目標為本

教師利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評量方式,以作為評量學生學習成果進步情況的 依據,並把評量視為教學活動中的一部份,不斷地針對課程目標、教材、教學 計畫等對評量方式進行檢討與改進。

十二、教師適度期望

教師依教學目標及學生之個別差異,給予學生個別之適切學習進步期望,

教師的期望能夠激發學生力求進步。

可見,教學創新是有方法可循的,其方法皆以學生學習需求為思考起點,

從教師的班級經營的氣氛,教師妥善安排適合學生的學習課程,並且要重視教 學內容,也要有教學的策略,讓學生的學習能理解和充分練習,訓練學生自動 自發的學習,最後評量學生學習成果,也同時對課程目標和教材進行檢討和改 進。

參、教學創新的內涵

九年一貫課程推出後,對於各項以教師為主的專業成長活動,或是以教學 創新提昇學生能力的研究方面,不管量化和質性的研究內容均很多,相關研究 對教學創新的內涵都提出一套觀察的範圍。

高強華(2002)認為教師應由五大層面來思考教學創新的問題:教學目標 的選擇與決定、教材內容的增刪與詮釋、教學方法的多元與適性、學習策略的 運用,以及學習評量的多元規準。而王涵儀(2002)則指出創新教學行為應表 現在教學目標、教學歷程、課程設計、學習評量、教室環境佈置、班級氣氣,

以及人際互動等教學的各個層面。吳靖國(2003)將創新教學分為三大面向:

以及人際互動等教學的各個層面。吳靖國(2003)將創新教學分為三大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