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旨在說明引起研究的動機為何,並 引導出研究方向;第二節為研究目的,旨在提出研究的具體目標;第三節為名 詞釋義,旨在釐清並界定重要名詞;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旨在陳述研究 的範圍與限制所在。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知識經濟」思潮以排山倒海的氣勢衝擊著各行各業,身為知識工作者的 教師,亦不例外。被視為是知識密集領域的教育部門,知識管理的概念卻甚少 受到探究並發生影響(王如哲,2000)。雖然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培養學生的情 意、技能及認知是眾所皆知的觀念,但是教育人員的專業知識之生產和管理,

卻大致受到忽視,而這種專業知識可能具有豐富並改進教與學的潛能。

基於這樣的理念,「教育研究與革新中心(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針對教育體系的知識管理特性,提出五項教育問題以作為改 進教育部門的知識管理的參考(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2000):

一、未來的教育體系很可能需要什麼知識及革新,以及誰需要這類知識?

二、什麼是生產、媒介、傳播和應用此類知識之最佳方式?

三、需要採取時哪些行動來增加教育體系的能力,以成功生產、傳播和應 用這類知識?還有支持並維護這種能力可能會需要哪些基本設施?

四、如何才能確保教育體系成為充分而有效的體系,以及肩負起可能賦予 之新目標和功能?

五、所有前述的這些發展可能會如何影響和支持「明日的學校教育」?

無疑地,思考這五項問題有助於我們了解教育領域知識管理的內容與改進 途徑。小學階段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專業自省,教師專業中有關 課程與教學的能力因此被學校所重視,但身為國小教師最關切的事情,是如何 把「教學」這件事做好,所以,有關教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就非常重要。因此,

思考如何累積教師的教學專業知識就益形重要,教學知識的成長需要創新才能 累積專業,透過分享才能傳承,本研究即關心學校教師在知識的分享行為的不 同與教師在教學專業的創新是否存在相關性。

資訊科技的發展日趨快速,同樣的,對社會各行各業亦產生眾大影響,尤 其在政府推動台灣成為科技島的政策下,改善城鄉數位落差,增進使用資訊科 技普及率的努力已大有進展。

近年來,電腦與網際網路的發展已逐漸成熟到人們重新思考學習與資訊科 技的關係。目前而言,資訊科技是學習科技最重要的應用,其發展趨勢始於電 腦輔助教學,資訊素養與電腦技能的訓練,到資訊融入教學(張國恩,2002)。

隨著教學典範的轉移,電腦科技也革命性的改變了實際的教學應用。網路 多媒體(multimedia)系統的發展,使得傳統電腦輔助教學的設計邁向網路的 新紀元。過去在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的研究頗多(Andrew, Jamshid, Alain, &

Andre, 1994;Mayer & Moreno, 1998),相關的研究結果普遍認為利用電腦多媒 體來輔助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而藉網路呈現的多媒體資訊,又 較傳統電腦輔助教學更能實現個別化教學的理想,因此,有效的將網路應用於 教學將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面對資訊化的環境,我國教育部於民國九十年五月三日公布「中小學資訊 教育總藍圖」政策,期望「師師用電腦,處處上網路」(教育部,2001)。而九 年一貫課程規劃中,也特別強調教學創新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推動與實施,

可見,未來教師的教學無論是在教學理念、課程設計、教材教法及學習評量都 需要時時創新,並結合資訊科技以創新教學。但是,有關教學創新的研究,仍 著重於探討校長領導風、學校效能與學校組織文化;或以學生之創造力,再者

是以教師接受創新態度為研究主軸,運用資訊科技與教學創新的關係則少見相 關研究(王秋錳,2003)。

胡憶平(1998)於教育科技與服務需求調查研究中發現,五百所接受調查 的學校及教師個人中,有四分之三的學校以及所有教師都認為目前最迫切需要 的是如何引導電腦科技在各科教學的應用,顯見不管是未來教師或在職教師,

均有追求電腦、網路等新科技媒體在教學應用的需求與共識。朱耀明(1999)

研究發現教師在整合網路合作與傳統二種方式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由演 講者為主轉變為輔導管理者,此種角色的轉變,使教師的工作負擔加重,教學 準備工作及與學生的協調互動機會也增加。隨著資訊的脈動與多元化的社會急 遽變遷,身為現代教師已不能再墨守成規,教師也不再是最主要的知識提供者,

而是引導者。在廿一世紀的資訊社會裡,要成為一個有效教師,除需具備教育 的專業知識與教育理念外,資訊素養的能力更是不可缺少,才能成為新世紀不 被淘汰的優秀教師。

教學需要「創意」自古即然,現今在網路科技與知識經濟雙軌快速發展的 催化下,益加凸顯創新教學的重要性,而網路平台確實具有激發教師創意教學 的潛力(羅綸新、許育彰,2003)。因此,教師透過網路科技的輔助平台,相互 分享個人在教學上的知識,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突破不同於以往的教學方 式,激發教師在教學上有所創新。

網路被視為是有助於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因為網路環境打破學習的時空 限制,使不同地點的學生依團隊目標可組成虛擬社群,網路如同龐大的多媒體 資料庫,使教學內容生活化與多樣化,其匿名的環境亦可促進師生間的互動關 係,因此較傳統教學環境更適於發展合作學習(林奇賢,2000),所以,使用網 路增強學習的機會,使教師更有活力感,且願意修正其教學方法(陳登吉、賴 阿福,2005)。網路跨越時空特性,可以促進線上互動的頻率與效果,增進主動 參與互動的機會,有助於高層次思考能力的啟發(林建仲、李祈仁、蔡華齡,

2003),創意的發想是一種高層次思考的能力,可見,教師利用網路進行溝通互 動可以促成其教學能力的提升。

網路學習社群具備建構學習、互動學習、合作學習等特性,雖然其互動方 式不若現場面對面溝通那麼直接,但不少學者仍肯定網路科技能突破面對面溝 通所遇到的諸多問題,可以協助教師的專業成長(王保提,2005)。現今運用網 路進行互動溝通是相當普遍的行為,學校的教師亦是如此。在個人的經驗中,

因透過網路取得的教學資訊,轉化成教學的素材和影響個人的教學改變,是有 所感受,因而類推其他教師,也許會是如此。

因此,本研究即是以思摩特網站所建立之教師社群名為「再生的希望峰」

做為教師教學知識的分享平台,研究參加社群的教師在長時間的透過這分享平 台,彼此分享教學知識行為,是否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教材 和教學評量方式。因此,形成了本研究之動機即是學校教師運用網路進行教學 知識的分享與教師教學創新的關係,提供給已使用或未使用網路分享教學知識 之教師,豐富其教學內容和素材,讓教學工作能產生一股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