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課程實施成效與省思

第三節 教學實務之省思

本研究從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現場出發,包括「學生學習興趣低落」和「教 師教學困境」。每次教學之後都是最好自我檢視的時機,經過了數週的戲劇活 動融入視覺藝術課程,有許多令人感到驚奇的發現,也提升了運作課程的教學經 驗,但也還有許多未知與待改善的實務。透過藝術與人文領域相關理論與實證 研究的探討,嘗試以視覺藝術結合戲劇活動為教學研究的主軸,進行名畫欣賞 結合戲劇活動以及藝術創作等教學實驗。綜合教學及反省資料,檢討整個教學 的優缺點,以了解此種教學模式的可行性,作為日後相關教學的參考。

本節分別以課程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三方面的省思,加以檢討:

壹、課程設計的省思

一、運用資訊媒體,以兒童所熟悉的視覺出發,到動覺的開發,可引發良好的學 習興趣,如:

在整個課程設計中,是從學生熟悉的視覺出發,而學生對名畫並不熟悉,然 而學生為什麼要認識名畫呢﹖是因為老師要他們認識的﹖還是名畫裡面有許多 值得了解的故事,可以藉由認識畫作了解藝術家想傳達的想法,進而同理到學生 自我的生活環境,亦或是藝術家的美感值得讓學生來學習。

我以時下年輕人最喜歡的偶像明星MV,讓他們知道想當導演、明星需不需要 一些藝術的知識和素養﹖我以power point輔助介紹名畫的內容與作者的生平,

看到學生專注的眼神,以及主動提出問題,我知道這是很好的開始。

讓學生針對名畫以肢體動作模仿,並票選出自己最喜愛最適合演出的名畫,

並且要學生去尋找和製作名畫當中的裝扮,從外形上的模仿,到質感上的講究,

亦或是尋找替代的材料,讓學生更加深對畫作的印象。

二、肢體律動從部分到整體循序漸進的設計,有助學生創意的嘗試,如:

看學生興致勃勃地想幫自己組別的模特兒做最傳神的打扮,而模特兒本身在 拍照時也盡情地模仿畫中的眼神與情緒,樂在其中,看到學生開心認真專注的想 達到課程的目標,老師感到相當欣慰。

三、蒐集資料、整理資料,利用上台演出或解說的經驗,提升學生表達及創意發 想的能力。如:

學習如何有效蒐集資訊以及整理資訊,若今日自己成為解說員要如何為這幅 畫解說,才會吸引人注意。也在讀資料的同時,尋找故事創作的靈感,亦或是直 接將畫作中的故事表演出來,加深同學的印象。

四、故事與畫作相互結合的課程,讓學生從具象到抽象從抽象到具象,讓學生勇 於表達,如:

從畫面本身學生自己對畫作的解讀,亦或是學生讀完資料後發現畫中的意義 和意境,所延伸出來自己對畫作的詮釋,讓課程變得活潑,不再只有老師一人唱 獨腳戲,也讓學生可以更記得畫作本身與學生產生連結,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 驗或是情緒,讓畫作不再是冷冰冰與我無關,發現畫中相同的情緒,只是發生的 場景不同,亞洲還是歐洲,從古到今的差別而已,也可理解為何此畫作在當時收 到大家排斥或是推崇,當時所面臨的政治文化科學的環境,所以當時的人有不同 的解讀,或是藝術家在他所處得年代所做的突破。

五、從自己眼中找尋同學美的角度,與自己眼中的自己,如:

因為認為學生要一開始就畫肖像畫有點困難,所以設計了一個課程,專門拍 同學的肖像,而且要把自己平常穿的衣服帶來,還有代表自己的物品,對於這點 學生非常有興趣而且用心,因為青少年那種很想表達又害羞的心理,讓他們有機 會勇於表現。

即使是帥哥美女也有最美的角度與姿態,不是隨便拍隨便美,希望學生能藉

此靜下心來花點時間觀察彼此可愛的一面,然後也能摸索一些基本的攝影技巧。

六、從創作表現自我與抒發自我

只給學生一節課的時間創作,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直接、簡單、不 修飾的方式傳達自我。研究者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會用最安全乖巧的方式描繪,但 是有些學生也是會有突發奇想的創作,例如這位同學的創作,就跟研究者對他的 印象有所不同,可以從這些創作中發現每個人不同的內心世界,而且可能反而更 貼近他們的本性,研究者實在覺得有趣。

七、模仿名畫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期待自己也能像藝術家一樣,將眼前的美好 記錄下來

一連串的活動之後學生已經對藝術家與作品產生了相當程度的了解,加上的 老師引導,想像自己如果是一位在地的藝術家,如何讓自己的家鄉被人看見,抑 或是家鄉在自己眼中的美好,如何將它紀錄下來,研究者企圖將美的思考融入生 活當中,期待學生能夠將美感內化,期待他們用不同角度去發掘與欣賞每天都有 的同樣景色。

貳、教學目標

研究者以戲劇活動在視覺藝術領域中實施教學活動,藉由教學活動的實施與 教學過程中不斷調整的過程,獲得以下結果,並條列敘述:

一、課程設計方面

演藝術教師陳老師討論過後,將範圍縮小,如同研究者最後呈現的課程,學 生藉由用身體模仿名畫,和與同學們的合作之後,呈現最後完成的作品。再藉由 戲劇活動的融入去體認自身與藝術家的異同,而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不只提 升了學生對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興趣,也提升了學生參與合作的創作經驗。

研究者認為學生學習動機的產生,可以來自於對戲劇活動的喜愛,和對喜歡 與人合作的本性,學生運用視覺藝術作品表達個人感受,學生在戲劇活動融入視 覺藝術課程教學中不僅獲得視覺藝術的知識,也獲得活動中所學的人際關係應用 至生活中,不僅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也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方面

研究者認為學生們已經達到本研究的教學目標了,對於如何欣賞作品、瞭解 作品、並能體認作品之意義與情感交流,與和自己的連結,若從是否能強化學生 對於藝術作品之感知角度來看,學生所編的劇情,呈現出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觀察 與感知的程度,儘管研究者並未提供相關的藝術作品創作年代背景資料等,大多 數的同學都能從畫面中找出一些線索來,對於欣賞作品的主動性與積極度確實有 提升。

參、教學過程

一、教學場地

教室為活動進行的場地,節省學生移動時浪費的時間,戲劇活動不要求完善 的舞臺,需求的只是「方便」的空間。研究者喜歡以班級教室為活動場地,或是 不要太大空間的教室為場地,因為如果教室空間過大就會造成學生無法專心聽老 師的指令,呈現各玩各的狀態,難以控管。

二、教學輔助器材的借用宜事前準備停當

校視聽設備齊全且效果好、等級高,對於教學是有莫大的幫助。

宜請學生幫忙架設器材,省時又提供機會學習,學生很喜歡幫忙架設這些教 學輔助器材,研究者徵求幾位有興趣及責任感且反應佳的學生,在上課前把器材 設備架設好,不但不會浪費教學時間,也可訓練學生處理電器用品的能力,在鄉 下地方機會是相當難得的。

三、學生特質不同之回應應以同理心與信心態度對應

研究者實施戲劇活動融入視覺藝術課程教學實驗,經歷了兩屆學生,雖然都 是以七年級的學生作為施測對象,但是每一屆的學生加上不同區域的學校,學生 會呈現不同的特質與變化。

第一屆的學生是小鎮裡的大學校,全校學生人數約有一千多人,第二屆的學 生是偏鄉的小學校,全校學生人數僅一百多人。大校的學生氣質與風氣比較是服 從老師的指令,在課程的當下,因為有別於以往他們對藝術課程的認知,所以都 呈現一種興致高昂、躍躍欲試的態度,在製作道具與幫同學裝扮時,時常笑聲不 斷,在呈現作品時,研究者也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用心,這也促使研究者期待自己 的課程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經驗與學習,例如其中有一組在介紹名畫時,是用一 種小劇場的模式,組員們一問一答之間完成,讓研究者感到非常欣慰,如能因為 這樣的課程經驗,增加了學生上台練習,與同學的合作,進而提升學生自己的能 力成為帶的走的技能與成功經驗,我相信在下一次他們各自在與其他人製作類似 的呈現時,又會更上一層樓。

在第二屆偏鄉的小校學生特質,對於藝術課程更無興趣了,所以一開始研究 者有點挫折,他們的裝扮有點呈現只求有東西產出就好,因為資源有限、取得不 易,所以並不會像小鎮大校的孩子認真的去蒐集材料,甚至買材料來製作,但是 在兩個班三幅的大畫創作中,還有《晚禱》的兩尊資源回收物立體創作中,他們 對於完成大幅的作品很有興趣,他們期待成果的產出,每一節課都認真地與老師 一同工作,到最後廣達游於藝米勒展的展出,研究者在孩子的笑容裡看到了成就 感與榮譽感,一切的辛苦都值得。研究者認為不要因為一時的成果與想要呈現的 成果不同就氣餒,教師要不斷的與時俱進,隨著世代與學生的特質不同,所能做 的就是找出適合的教育與教學方法,不能因學生的難以教化或教學上的挫折而失

在第二屆偏鄉的小校學生特質,對於藝術課程更無興趣了,所以一開始研究 者有點挫折,他們的裝扮有點呈現只求有東西產出就好,因為資源有限、取得不 易,所以並不會像小鎮大校的孩子認真的去蒐集材料,甚至買材料來製作,但是 在兩個班三幅的大畫創作中,還有《晚禱》的兩尊資源回收物立體創作中,他們 對於完成大幅的作品很有興趣,他們期待成果的產出,每一節課都認真地與老師 一同工作,到最後廣達游於藝米勒展的展出,研究者在孩子的笑容裡看到了成就 感與榮譽感,一切的辛苦都值得。研究者認為不要因為一時的成果與想要呈現的 成果不同就氣餒,教師要不斷的與時俱進,隨著世代與學生的特質不同,所能做 的就是找出適合的教育與教學方法,不能因學生的難以教化或教學上的挫折而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