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教學實證與討論

第三節 教學改善與設計修正

一、整體課程設計方面

(一)單元課程時間應加長

經試驗後發現,三十分鐘的課程教學實在不夠,因學生要換教室,時常遲 到,教師無法準時上課,且有時老師也要管理課程秩序,使得上課時間變少,

加上每個兒童程度不一,程度較好的學生能學得較快,反而程度較差的學生需 要更多的時間學習,才能掌握教學內容。因此,本研究認為,若課堂教學時間 為 40 分鐘應該比較理想,教師可以設計更多的活動,亦可給予學生較為完整的 訓練及測量。

(二)活動更加豐富

在試驗的過程發現,當學生不斷進行同樣的活動時,雖學生的表現較佳,

但此測量方式便不夠準確,因學生可能依靠經驗來進行活動,才表現得好,但 學生卻沒有掌握教學內容。因此本研究認為,在教學設計中需要更豐富的方法 來訓練學生,以及測量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教學呈現方面

(一)要求學生說更多的中文

在設計課程的過程,本研究考慮學生的華語程度有限,希望學生在課堂上 踴躍發言以及參與活動,也依據全語言教學理論,即能讓學習者使用母語表達 意願,因此沒有限制學生使用的語言。在進行教學試驗中,本研究沒有要求學 生只要說華語,使學生在分享自己的經驗時都說泰語,若有很多學生發言會影

響課程時間,此外學生說華語的時間變少,因此老師應該要求學生多說中文,

盡量不要使用泰語來發言或發問。

(二)加強管理課程秩序

當設計課程時,本研究希望先發貼紙給學生,學生較為認真學習及規律,

否則本研究將學生的貼紙收回。而實際上,當學生習慣有貼紙後,學生就開始 不遵守課堂秩序,甚至有的學生不認真學習也不願意將貼紙還給本研究,造成 課堂秩序混亂。本研究認為,改善方式為先不要發貼紙給學生,當學生表現得 好或聽話時再給那位學生貼紙,如此可以鼓勵學生遵守課堂秩序,或者老師可 寫表現好的學生名字在黑板上以及給學生畫一顆星星或花,也是另外鼓勵學生 的方法。

在學生參與活動時,同時亦可訓練學生的規律,培養學生責任感,教師管 理課堂秩序將較為容易,如當學生進行認字及寫字活動時,老師要教學生幫老 師收教具與文具等等。

(三)增加中文童書放入小圖書館區內

當學生完成活動後,學生可在小圖書館區看中文書籍,雖學生看不懂內容,

但積極向教學者詢問裡面的內容為何,表示這些書籍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過,若圖書沒有夠多的選擇,都是那幾本的書籍,學生也許會感到無趣,因 此教師也必須尋找更多適合兒童的書籍,擺入小圖書館區內。

(四)調整活動順序及進行方式

本研究認為,為了增加教學成效,有時流程的順序可以稍微調換,亦可增 加課堂的趣味性,如第一天介紹課文及詞彙,可使用角色扮演來介紹;當老師 要協助學生復習詞彙時,可先讓學生做出角色扮演活動再進行遊戲等等。

有的活動可以稍微更改進行方式,猶如進行遊戲時,由本研究的觀察發現,

此活動有可能是學生只記住詞彙順序和位置,而不是真的認字,老師可在學生 開始熟悉詞彙後調換詞彙的位置,再讓學生進行遊戲,該方法也可測量學生能 否認出單字。

三、小結

透過兩週的教學試驗,本研究可總結出以下的教學記錄:

在教學流程方面,實際上會有一些影響上課時間的因素,如:學生需要時 間換教室、學生不遵守課堂的秩序,在此情形下,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學者 需要調整課程活動時間與數量,掌握教學時間,同時也必須監督全班學生的學 習成效。有的學生缺席後就跟不上同儕的進度,教師可請其他學生示範如何進 行活動,再讓其參與課堂活動,讓其快速地掌握教學內容,以及降低學生之間 的程度落差。

在進行活動當中,因本單元的題材與兒童的生活較為貼切,有的學生會分享 自己的經驗或離題,教學者在此時要掌握時間,才能完成預備的教學流程。在參 與教學活動與遊戲時,學生態度相當積極,讓課程進行得相當流暢,除非學生聽 不懂指令或進行活動的說明,老師必須立即使用學生的母語來講解,或者請聽懂 指令的學生代替老師解釋,再進行活動。在進行活動前,老師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需要當「引導者」及「示範者」,而不是直接將知識傳給學生,全語言教室才能 進行。

針對教學內容,絕大多數的學生可以掌握教學內容,不過有一些詞彙較為難 懂,老師需要透過活動來加強學生的概念及理解,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如角 色扮演、遊戲等等。因幼兒專注力短暫,難以專心上課,老師必須透過許多活動 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有的幼兒學習華語時間不長,不習慣老師給予的指 令以及教學內容,老師需要示範如何進行活動;此外,老師必須準備豐富的教具 與教學活動來加強學生的認知,讓學生能夠掌握教學內容。

因學生容易分心,老師需要不斷地跟學生互動,以及透過許多活動來引起 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專心上課。本研究發現,角色扮演是可興起學生學習興 趣的活動之一,不過需要老師設計出既豐富又真實的教具及情境,才能讓兒童 投入,活動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因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學生完全可以掌握教 學內容以及完成老師給予的任務,有的學生也許需要更多的時間加強其華語能 力。

在於管理秩序方面,本研究使用貼紙當獎勵有一利必有一弊,好處為能讓 學生專心上課,壞處為當貼紙不見時學生容易分心。老師也可在進行活動當中 訓練學生的秩序,如做完活動後幫老師收教具等等,且老師也要稱讚守秩序的

學生。此外,本研究也發現,秩序也是課堂的關鍵其中之一,老師必須管好秩 序,課堂才能進行得更順暢,當學生不遵守課堂規定時,老師需要暫停課堂活 動來管理秩序,讓學生知道要遵守規定。本研究認為,培養學生秩序的時間與 找出處理不守規矩學生的方式為管理課程秩序的關鍵。

對於課程設計的修正,本研究認為課程時間應加長,為能加強學生的華語 能力,活動也需更加豐富,以及增加測驗學生學習成效的方式。在教學呈現方 面,教師需要求學生多說中文,增加其說華語的時間;加強管理課程秩序,使 課程進行得更流暢;增加中文童書放入小圖書館區內,讓兒童隨時翻閱,增加 對圖書的喜愛;最後,調整活動順序及進行方式,讓課堂活動進行得更有彈性 以及增加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