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綜合以上所有的研究過程與結果,本章針對以下五項研究問題進行分析與 討論。

一、泰國幼兒華語課程的現況如何?

泰國幼兒華語課程擁有自己的特點,即使大多數的幼兒出生於泰國,學習 者本身及家庭背景皆為泰籍身份,在家裡都使用泰語溝通,不過,本研究從問 卷調查中發現,許多家庭使用語言不僅單一語言,在家裡也會使用英語或者華 語溝通,使得幼兒從小就生活在多語的環境之中,讓其對學習外語較為敏感。

雖然兒童學習外語是耳濡目染學習且不費力的,不過因其背景還是泰籍學生,

華語基礎相當不足,當教師完全使用華語授課時存在溝通障礙,因此教師偶爾 需要使用泰語與學生溝通,以確保學生對學習內容或者活動的說明一清二楚。

因幼兒學習者年紀幼小,學校主要的教學內容為幼兒生活相關的內容,也 不希望給予學生太大的壓力,故只在學校教導學生內容而不給學生回家作業。

從家長的調查中發現,許多家長也不希望學校給學生很大的壓力,但他們希望 學校能提供「詞彙集」以幫助幼兒復習詞彙,然而校方認為提供專業知識應由 教師來做較為準確,因大多數的家長不會華語,反而會產生反效果,導致學生 發音混淆以及語用錯誤,故大多數的學校不能配合該要求。

本研究由泰國幼兒華語相關文獻和課程觀摩發現,雖然泰國幼稚園的華語 課程正在起步的階段,但是許多幼稚園已經盡力發展自己的華語課程,且達到 一定的教學成效,如學習者能使用簡單的華語與中文母語者溝通、會認字以及 會寫簡單的漢字,不過仍存在許多待改善之處,如一些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的生 活或不符合泰國當地的環境等。

在教學方面,因每所學校有不同的教學目標、課程大綱的安排、教學進度 與流程,教師常採取的教學法為使用字卡來教導新詞彙、遊戲、兒歌、讀故事 書、教筆畫與寫漢字、肢體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或者內容導 向教學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家長各有各的觀點與需求,對學校課程及子女的華語能力要求不一,因此 學校必須參考家長的回饋,但同時也需要堅持校方自己的立場及教學觀。雖家

長對教學成效表示滿意,由於許多家長不希望學校給兒童過大的壓力,因此不 要求校方給學生過多的作業,可知,家長對幼兒華語的要求並不高,他們也許 認為,兒童只能學到一些簡單的華語、會唱一些兒歌、能快樂地學習即可。

目前泰國幼兒華語所面臨的問題為:一)由於幼稚園不屬於泰國教育部所 列之義務教育,促使泰國的幼兒華語課程缺乏標準的系統,學校需要各自摸索 自己的標準以及安排課程;二)泰國沒有針對泰國兒童的教材及讀物,使得學 校要各自挑選教材及讀物,甚至有的幼稚園並沒有使用任何教材,只有教學內 容的規劃與使用寫字練習本;三)泰國幼兒華語學習者眾多但缺乏華語教師,

故增加了現役華語教師的負擔;四)需要加強硬體設備設施方面。

二、泰國幼兒華語課程之需求爲何?

本研究在問卷中詢問家長對幼兒華語課程的需求,是否符合全語言教學原 則。從調查結果發現,家長的需求皆符合全語言教學原則,即教學內容不脫離 兒童生活;聽說讀寫四項技能要同步教導;教師使用華語多於泰語,而泰語只 用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應使用環境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應該使用 多元的教具等。本研究也調查家長是否願意讓子女參與本研究安排的課程,得 到了家長的許可,能確認有本課程之需求存在。

在時間的安排上,從幼兒園經營者、教師訪談中可歸納出教師們認為最適 當授課時間為 20 至 40 分鐘左右最佳,上課頻率應提高,讓兒童多接觸華語,

至少每日一節課。表七-1 為本研究總結出家長對課程的需求與幼兒園經營者、

教師的建議對比:

表 七-1 家長對課程的需求及經營者、教師的建議對比表

項目 家長的需求 經營者與教師的建議

教材 需要與成人一樣使用教材 少數認為需要使用教材,有 的教師認為需要提供給兒童 更多讀物

教學內容 與兒童生活有關,亦可包含 文化

與兒童生活有關

教具 需要很豐富 既豐富又真實的教具

環境 學校應創造環境以增加學生

從整體到部分,且教師教導的語言必須是真實的、對學習者有意義的,此外,

亦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全語言教師須先將全語言教育理念內化成自我的教育中 心思想,才能發揮全語言教學精神。教師對學習者是信任、尊重、賦權、多元 性,接受學習者的個別差異順應其人格特質,加上必須給予支援、協助、觀察、

鼓勵、引導孩子,而不是直接灌輸知識給學生。

根據 Vygotsky(1962)及 Halliday(1975),孩童在自然的語言環境中,

因著溝通上迫切的需要,在不知不覺中就習得語言;此外,當語言在以完整形 式、有意義、且具有功能性的情況下被使用時,孩童自然習得了語言(Stice, Bertrand & Bertrand, 1995)。因此在環境設施方面,教師必須設計出真實的環 境來促進兒童學習語言,且讓幼兒在文字圍繞的環境,且該設施應該是真實的 設施,例如海報、指標、報紙、童書等等。加上,教師也需要安排個圖書館角 落,在該角落擺出童書及其他讀物,讓兒童自由翻閱讀物,促進兒童對閱讀的 興趣。

在評量學習成效方面,全語言教育的評量哲學觀則是注重質性的評量方法,

不依賴測量的分數來評斷學習好壞,而是與教學活動密切配合,重視形成性的 評量教師透過與學生的談話、觀察、作品成果、學習檔案來了解學生學習情形,

以探究為本的客觀觀察記錄學童學習情形(黃央林,2005)。

本研究從以上的原則歸納出全語言教學理念,設計出針對泰國幼兒華語之 課程。

五、在泰國幼兒華語施行於全語言教學原則之成效如何?

本研究在進行教學實施的過程及從教學錄影中發現,學生對本課程很有興 趣,並且十分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絕大多數的學生可以掌握教學內容,不過 有一些詞彙較為難懂,需要透過活動來加強學生的概念及理解,讓學生的印象 更加深刻,如角色扮演、遊戲等等。因幼兒專注力短暫,難以專心上課,老師 必須透過許多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的幼兒學習華語時間不長,不習慣 老師給予的指令以及教學內容,老師需要示範如何進行活動。

因幼兒學生容易分心,老師需要不斷地跟學生互動,以及透過許多活動來 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專心上課。因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學生完全可以 掌握教學內容以及完成老師給予的任務,有的學生也許需要更多的時間加強其 華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