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教學活動設計

社會性科學議題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所設計的教案題材,除了可符合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內容之外,也是環境教育議題最適合的教學題材,同時也是學生生活中最貼切且接觸最 頻繁的議題。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使用小組討論、全班共同討論、角色扮演、口頭報告、資料 搜集、學習單與繪製心智圖等教學策略,可培養學生溝通表達、價值判斷之能力,並提升批 判、創造與高層次的思考等各種能力。

壹、社會性科學議題之教案單元設計

本研究中將「基因改造食品」、「核電廠蓋不蓋」與「臺中企鵝館」等社會性科學議題融 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中。

兹將本研究採用社會性科學議題之原由,分述於下:

一、基因改造食品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生命延續不可或缺的物質。由於現今世 界人口快速成長,生活品質的提升、科技不斷的發展,但因為糧食分配不均,因此如何增加 糧食作物的生長速度與產量,以及營養價值的改良,提高抵抗病蟲害、耐寒耐熱的能力,以 及利於加工與運送等皆是基因改造食品的目的,而近年來基因改造食品在消費市場到處充 斥,雖能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但是否會造成生態環境破壞或人類健康不良等影響,便成為 現代人必須正視的相關問題。

二、核電廠蓋不蓋

電能的使用已經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舉凡食、衣、住、行、育樂,在啟動電 源的開關下,同時也啟動一天的開始,電能帶來的種種便利已經讓現在人類無法割捨,同時 在學生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中也曾介紹臺灣目前的發電方式與發電量。此外學生對蘭 嶼之核廢料處理與存放問題,與日本 311 大地震之福島核災屆滿一週年,以及一些藝文界人 士所發起的「我是人,我反核」的相關核能新聞並不陌生,另一方面節能減碳更是近幾年政 府極力推廣、大聲疾呼的宣導政令,甚至有購買節能標章電器產品之補助方案,引發民眾對

37

能源的使用、核能發電廠之存廢議題的重視,故此時空背景正是進行核能發電相關議題討論 之最佳的時機與情境。

三、臺中企鵝館

學校每年都會舉辦校外教學,然而校外教學地點的選擇是否符合學生的需求?是否兼顧 遊憩與教學之目的?能寓教於樂?為此地點的選擇有時會選擇關於動物生態教育主題的場 所,如木柵動物園、六福村、綠世界、頑皮世界、鳳凰谷鳥園……等地。

然而自從臺中市政府宣布將興建「臺中企鵝館」並列為重大的觀光旅遊政策後,環保團 體便陸續發起許多抗議行動。在觀點各異之情況下,「臺中企鵝館」議題相關的動物權、經濟 效益、環境教育、生態保育等觀點,是學生在這個議題可以進行討論、發表個人看法的著力 點,應該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與學習興趣,並且我也認為學生的確有必要對自己在地環境與 公共政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貳、教學策略之運用

本研究教學活動所使用的教學策略以小組討論、全班共同討論、角色扮演、資料搜集、

口頭報告、完成學習單與繪製心智圖為主,每一教學單元之教學策略,則根據前一單元教學 活動後的成效優缺情況做為調整依據。

而角色扮演教學活動進行時,學生興致高昂,參與度提高,學生競相發言,且能在用心 聽完別人表達後,進一步整理自己的思考,有條理地說明自身的想法。對於培養學生的分析、

推理與批判性思考,應有所助益(蘇育任,1997)。另外角色扮演教學法在人為環境中,模擬 體驗和實際一樣的內心情感,讓學習者感受與現實生活相近的困境、問題和情緒,所以學習 者容易融入,使他們產生劇烈轉變的情緒。而經歷了精神的、情感的、認知的領域。這樣的 學習可說是涵蓋整個個人─包括他的知覺、感覺及肢體反應,使學習者有深刻的經驗,記憶 也能維持較久(張翠容,1995)。

38

参、教學活動之安排

教學者在編寫設計社會性科學議題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案後,並指導學生運用各種資 料搜集之方法,如查詢書籍、網路,詢問專家學者等……,以促進對社會性科學議題有基本 概念之瞭解,並記錄其學習歷程與發展。

本研究在實施教學之前,教學者先對學生介紹心智圖之繪製方法後,便請學生繪製單元 議題之心智圖,而在每一社會性科學議題教學單元中,各節課程內容主要進行方式說明如下:

第一節課:提供學生對某一社會性科學議題之認識,並分享議題相關資料,說明並引導學生 針對議題做初步的討論與表決,討論內容涉及議題中有哪些角色立場與觀點,以 便進行角色任務分派。於課後時間,再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蒐集彙整資 料,並製作報告,以增進學生合作學習之機會,而每一學生個人則填寫該議題的

「學習單-1」(如附錄一~2)。

第二節課:學生就以自己被分配到的角色為觀點,對該社會性科學議題進行分享,並針對其 他組別(角色)提出之看法加以討論;教學者澄清或補充學生在討論過程發表之 內容看法,其目的為促進學生對不同角色有更深入的觀點;於課後時間,指導學 生填寫非制式推理思考學習單-「學習單-2」(如附錄一~3),以確認其對課堂中其 他組別(角色)所提出的看法獲知的程度。

第三節課:教學者與學生再次統整歸納課堂中發表之內容,學生對該社會性科學議題進行看 法分享與表決,並於課後指導學生繪製該單元議題教學後之心智圖,以及填寫非 制式推理思考學習單-「學習單-3」(如附錄一~4),並分析以瞭解其學科知識內 容與非制式推理思考能力的改變程度。

為了讓學生能充分的瞭解社會性科學議題之知識概念,教學者會先行搜尋並提供學生各 種相關資料,以促進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