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教學設計

壹、教學工具

本研究使用電腦、繪本、PowerPoint 軟體進行多媒體融入閱讀理解策略 教學。考量受試者年級與閱讀理解障礙學生的特質,在挑選繪本時,考慮內容 較為具體且較易搜尋文章脈絡之故事、且避免冗長語句等原則。而研究者在製 作閱讀理解策略投影片時,也盡量以具體且簡單的語句,以符合學生能力。

貳、多媒體繪本

考量國小閱讀理解障礙學生之身心發展與學習特質,研究者考慮以下三項 原則:故事情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較為接近、內容敘寫以具體陳述較多之故事、

避免冗長的語句。依上述原則首先篩選出15 本繪本後,再由研究者及班上另 一位資源班老師共同討論,最後共選出其中13 本繪本教材,因考慮學生學習 特質與生活經驗,故再從挑選出的13 本繪本中選用其中8 本繪本,並加上電 腦軟體的使用,最後製作成多媒體繪本。製作完成的8 本多媒體繪本,再由研 究者改編丘華殷 (2007)所編製的多媒體繪本檢核表,製作成本研究的多媒體 繪本篩選檢核表,如附錄十二,並請兩位普通班教師進行評分,最後選出本研 究教學介入之多媒體繪本。

本研究之多媒體繪本,其內容包含繪本內容動畫及字幕與音效,並有暫停、

播放、停止以及重播之按鍵,在研究者進行教學時,研究者可視受試者之情況 進行教學進度之調整,也可讓受試者自行決定是否繼續閱讀多媒體繪本或是重 複閱讀多媒體繪本。

參、閱讀理解策略

閱讀理解策略指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使用一些方法或原則,使其能更準確、

快速搜尋到文章中的重點及關鍵字句。為因應各文章組織不同及文章性質不同,

50

讀者需隨時調整閱讀方法,以期達到閱讀理解目的。目前較常使用的閱讀理解 策略有:畫線策略、摘要策略、自問自答─7W 法、故事結構分析策略、推論 策略和心智圖法。本研究依繪本性質及學生能力主要使用自問自答策略─7W 及故事結構分析策略來進行教學。研究者須將每 1 本繪本之自問自答策略及 故事結構分析策略之內容製作成教學投影片,並撰寫教案,以利研究進行。教 案內容如附錄一,投影片範例如圖 3-2、3-3。圖 3-2、圖 3-3 為自問自答策略 (7W) 法投影片與故事結構分析策略範例圖,研究者在教導受試者閱讀完多媒 體繪本後,利用自問自答策略 (7W)與故事結構分析策略教學投影片,進行閱 讀理解策略教學,其投影片內容為自問自答策略與故事結構分析策略學習單中 的題目,研究者教學時,已先呈現題目,並與受試者討論出答案後,再呈現各 題的答案;若學生無法自行回答出答案,研究者可用逐步教導與提示的方式讓 學生練習,最後再填答出正確答案。教學結束後,利用多媒體的視覺化與聲音 效果給予受試者增強。

處理期每一次的教學流程為:師生共同閱讀多媒體繪本→呈現自問自答策 略與故事結構分析策略教學投影片→師生共同討論問題的答案→學生獨立評 量時間,每次教學都以此模式進行教學。自問自答策略及故事結構分析策略投 影片將配合學生的自問自答策略與故事結構分析策略學習單,其教學流程為:

先呈現題目→師生討論過後,再以動畫功能呈現答案,完成兩份學習單後即給 予學生視覺及聽覺的增強。結束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後,給予學生 10~15 分鐘的 評量時間,其評量工具為由研究者自編之結構式填空題閱讀理解測驗。

51

圖 3-2 自問自答策略(7W)投影片範例圖

52

圖 3-3 故事結構分析策略投影片範例圖

肆、教學流程

本實驗教學共分為四個階段進行,分別為基線期 (A)、處理期 (B)、維持 期 (C)與類化期 (D)。本實驗教學在104 年3 月至5 月進行,每週四節,每節 40分鐘。以下詳細說明各階段的教學流程。

一、基線期 (A)

在本階段研究者尚未進行任何多媒體融入閱讀理解策略教學,請受試者 獨立閱讀繪本,閱讀完後進行該繪本之結構式填空題閱讀解測驗,實施3 次自 結構式填空題閱讀理解測驗後,進入處理期。在受試甲開始接受基線期的測驗 時,受試乙和丙也接受1 次基線期的測驗。當受試甲進入處理期後,受試乙才 開始進行連續3 次的基線期測驗,受試丙則再實施1 次基線期的測驗。當受試

53

乙進入處理期時,受試丙才進行連續3 次的基線期測驗。

二、處理期 (B)

在蒐集完基線期資料後,進入處理期,開始進行四週,每週實施四節課,

每節 40 分鐘之多媒體融入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共進行 16 次,8 本繪本的教 學,並在每一本多媒體融入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結束後進行評量。

教師在每次的多媒體融入閱讀理解策略教學中,皆以投影片呈現每本繪本 內容的7 個W 及故事結構分析圖,透過師生間的問答與討論繪本中的重點及 關鍵字句,以及繪本所要帶給讀者的主旨,並引導學生了解該繪本之7 個W 的 問題與故事結構策略之要素。在此階段,研究者在教學中從旁引導受試者進行 閱讀理解策略學習 (20~25分鐘),以建立學生進入維持期後獨立學習的能力。

在每次教學後,立即以結構式填空題閱讀理解測驗來測量學生的表現情形 (10~15分鐘)。本教學階段共進行16 節課,共評量8 本繪本故事,若學生於處 理期中得分率明顯高於基線期且在處理期第 6~8次之平均得分率達 75%以上,

即視受試表現穩定,即可停止本研究之介入。

三、維持期 (C)

在處理期結束一週之後,撤除多媒體融入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由受試者 獨立閱讀繪本,之後進行3 次結構式填空題閱讀理解測驗的評量。研究者在受 試者閱讀繪本過程中,不給予任何教學上的提示,僅告知學生其作答方式。待 三位受試者完成所有測驗及實驗結束,開始進行資料分析。本階段不以投影片 呈現繪本的7個 W 及故事結構分析圖,研究者亦不給予任何協助,讓受試者 能將閱讀理解策略策略內化,直接填答結構式填空題閱讀理解測驗所呈現之題 目。

四、類化期 (D)

在維持期結束一週之後,研究者使用非受試者上課版本之三年級國語課本,

54

並挑選故事體文章,讓受試者獨自閱讀,並完成結構式填空題閱讀理解測驗。

共測驗3 次,完成測驗蒐集三位受試者資料,本研究之三位受試者上課使用之 版本為康軒版國語課本,故研究者挑選之故事體文章為翰林版三年級國語課本 之內容。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