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研究者在本實驗教學中所使用的評量工具如以下說明:

壹、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

由柯華葳 (1999)所編製的一份測驗,旨在分年級篩選國小二至六年級學 童閱讀理解能力,以作為評估閱讀理解障礙者的初步工具。測驗內容分為部分 處理和本文處理兩部分。前者是指處理少量的文本,建構初級意義單位,包括 字義搜尋及命題的組合。本文處理則是對較長文本的理解,包括文義理解與推 論。二至六年級皆有設計難度相當的複本,每年級的題目不盡相同,跨年級間 有重複題目作為年級之間比較的基準。正式測試結果指出,閱讀理解困難篩選 測驗能有效區分年級間閱讀理解能力的差異,具有內部一致性與再測信度,其 效標關連效度也證實所測量為閱讀能力,最重要的是控制學童識字量後,仍能 有效區辨出不同年級低、中及高閱讀程度學生。由測驗信、效度來看,本篩選 測驗能有效區辨不同年級與不同能力學童之閱讀理解表現。其內部相關為二、

五年級各分測驗之相關係數介於 .36~ .70 之間,均達 .001 顯著水準;內部一 致性係數α 係數在 .75 和 .89 之間。故研究者使用該測驗,並依照學生於鑑 定時的鑑定資料,依據其測驗分數,篩選出低於該年級切截點之學生,最後篩 選出符合該研究之研究對象。

貳、中文年級識字量表

由黃秀霜 (2001)所編的中文年級認字量表,本研究使用此量表的用意在 於排除學生因識字困難而造成的閱讀理解缺陷,適用於國小一年級至國中三年 級的學生測驗並以個別施測方式進行,其測驗方式為由受試者逐一念出,答對 就可得1 分,連續20 個字錯誤即停止測驗,本測驗一共有200 字,此量表主 要在評量學生看字讀音的認字能力,並提供年級參照常模,可以看出受試者與 同年級學生的差異,本量表分別建立百分等級常模、T 分數常模、城鄉常模、

性別常模及年級分數常模。每年級常模人數介於387 人至425 人之間;內部一

46

致性係數為 .99,重測信度為 .81~ .95,折半信度為 .99;效度以在校國語科 成績為效標,其相關係數介於 .36~.76 之間,以標準化國語文測驗為效標,其 相關為 .48~.67,以學業系列性向測驗中之國文測驗為效標,其相關為 .49~.64。

故研究者使用該測驗,並依照學生於鑑定時的鑑定資料,依據其測驗分數,篩 選出低於年級切截點之學生,最後篩選出符合該研究之研究對象。

參、多媒體繪本

考量國小閱讀理解障礙學生之身心發展與學習特質,研究者考慮以下三項 原則:故事情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較為接近、內容敘寫以具體陳述較多之故事、

避免冗長的語句。依上述原則首先篩選出15 本繪本後,再由研究者及班上另 一位資源班老師共同討論,最後共選出其中13 本繪本教材,因考慮學生學習 特質與生活經驗,故再從挑選出的13 本繪本中選用其中8 本繪本,並加上電 腦軟體的使用,最後製作成多媒體繪本。製作完成的8 本多媒體繪本,再由研 究者改編丘華殷 (2007)所編製的多媒體繪本檢核表,製作成本研究的多媒體 繪本篩選檢核表,如附錄十二,並請兩位普通班教師進行評分,最後選出本研 究教學介入之多媒體繪本。

本研究之多媒體繪本,其內容包含繪本內容動畫及字幕與音效,並有暫停、

播放、停止以及重播之按鍵,在研究者進行教學時,研究者可視受試者之情況 進行教學進度之調整,也可讓受試者自行決定是否繼續閱讀多媒體繪本或是重 複閱讀多媒體繪本。

肆、自編測驗

一、自問自答策略學習單:

本研究利用多媒體融入閱讀理解策略進行教學介入,而自問自答─7W 法 為其中一種閱讀理解策略。研究者在進行介入時,會依照每本繪本分析出7 個 W 的問題,分別是「人物 (Who)、時間 (When)、地點 (Where)、事情 (What)、

為什麼 (Why)、哪些 (Which)與如何 (How)」,並在教學介入時,指導受試者

47

如何從繪本尋找出7 個 W,其範例為附錄二。

本學習單為研究者進行教學時所使用之工具,使用時間是在研究者教學時,

以師生討論與教師引導的方式完成,以確認學生是否能藉由此閱讀理解策略理 解繪本內容。

二、故事結構分析策略學習單

本研究使用的第二種閱讀理解策略為故事結構分析策略,研究者在處理期 時,除了指導受試者利用自問自答策略─7W 法,也利用故事結構分析策略讓 受試者了解繪本內容的脈絡。在教學過程中,研究者製作故事結構分析策略投 影片,並設計故事結構分析表,讓學生在過程中,能夠完成故事結構分析學習 單,其範例為附錄三。

本學習單為研究者進行教學時所使用之工具,使用時間是在研究者教學時,

以師生討論與教師引導的方式完成,以確認學生是否能藉由此閱讀理解策略理 解繪本內容。

參、結構式填空題閱讀理解測驗

在教學過程中,研究者先以自問自答學習單、故事結構分析策略學習單來 確認學生是否能藉由這兩個閱讀理解策略,對繪本內容進行初步理解,並於教 學結束後,以結構式填空題閱讀理解測驗評量受試者學習成效外,為了能夠精 確掌握受試者學習情形,研究者為每本繪本設計了閱讀理解測驗,為避免學生 因猜題而影響資料蒐集,研究者使用結構式填空題閱讀理解測驗,該測驗是由 研究者依據每本繪本內容所出的結構式填空題閱讀理解測驗,其編制規則按照 受試者在處理期進行的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內容,將自問自答策略 (7W) 與故 事結構分析策略之教學內容融入每一個題目中,研究者並與其他兩位國小中年 級導師擬定評分標準,答對得1分,錯則得0分。每本繪本有7 到11 題不等,

測驗分數以答對的百分比計算(每篇測驗答對題數÷測驗總題數×100),本測 驗題目編製完成後,請本校兩位擔任中年級國語教學達五年以上的導師,先行

48

審核題目的可讀性及難度是否恰當,並依其意見修改測驗內容,建立專家效度,

經過刪減題目後,最後確定每本繪本的測驗題目。為求評分一致性,研究者在 設計結構式填空題閱讀理解測驗時,研究者須先完成每1 本繪本之結構式填空 題閱讀理解測驗之要素說明,並按照其說明進行評量,其範例如附錄十三;若 遇爭議題,研究者邀請資源班另一位資源班老師一同討論後再批閱,以維持評 分者一致性,評分標準亦以百分比呈現。研究者在維持期是根據多媒體繪本之 內容進行題目設計,而在類化期則使用非受試者上課版本之三年級國語課本,

並挑選故事體文章,依照課文內容完成題目設計,其範例如附錄四與附錄五。

本研究之測驗工具除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與中文年級識字量表在研究 前即使用外,其自問自答、故事結構分析策略學習單與結構式填空題閱讀理解 測驗在基線期預試時給予學生測驗的時間限制為10~15 分鐘,其計分方式為計 算該測驗的正確百分比。

本研究之測驗工具在實驗教學評量時的計分方式與時間和基線期預試時 間不同,為讓學生都能閱讀整篇故事文章,故不限制時間,以學生的閱讀速度 做完整份測驗為主,資料分析時以百分比呈現,其公式如下:

答對題數

x100%

閱讀測驗之總題數

49

第四節 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