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教學設計

本節包括教材設計、縱橫輸入法拆碼教學、實驗處理階段教學流程 三個部分,茲分述如下:

壹、教材設計

ㄧ、教學材料選取來源

本研究旨在讓國小資源班學生運用注音輸入法與縱橫輸入法進行中 文輸入,瞭解兩種輸入法的學習成效及差異,以找出適合每位學生學習 之輸入法。為讓學生能有效地進行中文輸入,選取合適的中文字彙作為

48

教學及評量用字極為重要。

研究者基於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國小資源班學生,考量其文字學習 及使用情形,本研究選擇以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2)國小學童常 用字詞調查報告中的字彙為評量用字。

該資料庫由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以民國 91 年國內學童讀物、教科 書、坊間參考書、字辭典、百科全書、電子媒體為取樣內容。此外,為 能使調查成果確實反映國小學童字詞使用狀況,國語推行委員會特針對 國小學童閱讀課外讀物情形設計問卷,並商請台北市四所小學各兩班五 年級學生進行問卷填答,以做為選取樣本之參考。最後樣本共蒐集總字 數為一百二十多萬字。統計後,累計的單字數為 5021 字。

陳明聰(2001)曾針對小學生常用字彙資料庫(吳敏而,1998)、常 用語詞調查報告(國語推行委員會,2000a),以及國小學童常用字詞調 查報告(國語推行委員會,2000b)這三個中文常用字詞資料庫進行分析 比較,發現最常使用或出現之百分之十左右的字已佔總出現率的百分之 八十。從附錄五出現率的分析可知,國小學童常用字詞調查報告(2002)

出現率最高的前 80%只有 630 個字,在兼顧學生學習效率的情況下,本 研究以出現率最高的 630 個字作為初步選取用字。研究者再將此 630 個 字做進一步的篩選。

二、教學材料編選程序及原則

(一)縱橫輸入法基本筆形及拆碼教學之教材編選

研究者先以國小學童常用字詞調查報告(2002)前 630 個常用字對 受試者進行施測,以了解三位受試對於此 630 個字的認讀情形。為了讓 受試者本身的縱橫輸入法拆碼能力能與其注音拼音能力水準達一致,在 實驗處理前,研究者會先教導受試縱橫輸入法的拆碼方式,故在拆碼教 材方面,研究者從前 630 個字中選擇其可認讀的字作為教導縱橫輸入法 拆碼之教材,藉此才得以評量並比較受試拼音與拆碼兩項能力。

49

(二)實驗處理階段之教學及評量教材編選 ○1

由於三位受試的認字程度不一,研究者以 630 個常用字中,三位受 試皆能認讀的字作為篩選教學及評量用字的依據。研究者之所以選擇受 試共同會的字,而不將受試皆不會的字也納為選取用字的考量,主要是 因使用注音輸入法進行輸入前,受試必須能認讀目標字才得以輸入,研 究者考量研究倫理,為避免受試因不認得字而產生習得無助感,故研究 者採受試皆能認得的字作為優先考量。此外,研究者認為,雖選取受試 不會的字或許對於縱橫輸入法較為有利,但如純粹讓其學習看字拆字,

較不具學習意義。

選取三位受試皆能認讀的字

經由上述篩選程序,研究者共篩選出 140 個字。由於實驗教學時間 有限,且若給予太多目標字讓受試者評量,易增加受試者的學習負擔。

研究者認為教學用字與評量用字應有所區別,以避免學生是因過度練習 而造成的記憶效果,非真正將技能類化,故研究者再進一步從受試皆可 認讀的 140 個字中另外選取出評量用字,排除評量用字後,剩餘的字則 為教學用字。教學用字如表 3-3。

2

篩選出受試皆可認讀的 140 個字後,研究者則進一步針對目標字的 注音拼音及縱橫輸入法拆碼的難度作內容效度檢核,以作為篩選評量用 字的標準。研究者將目標字的拼音及拆碼難易度皆分為簡單、稍難及很 難三個等級,分別以數字 1、2、3 為代表。

評量教材難度分析

注音部分,研究者請三位國小特教教師,進行拼音的難易度評估,

經由三位教師檢核後,研究者再將評估難度皆一致的目標字篩選出;縱 橫輸入拆碼部分,則請學過縱橫輸入法的三位腦性麻痺協會成員,評估 目標字的拆碼難易度,篩選程序如注音拆碼方式。

50

51

貳、縱橫輸入法拆碼教學

學習縱橫輸入法之基礎為能辨認基本筆形及拆碼,然三位受試者在 接受實驗前均未具備此兩項能力,為了使受試者本身之注音拼音能力與 縱橫輸入法的拆碼能力達一致的水準,故研究者在正式教學實驗之前,

先教導受試者學習縱橫輸入法基本筆形及拆碼,待其拆碼能力與注音拼 音能力水準一致後,才進入實驗處理階段。縱橫輸入法拆碼教學流程如 下說明:

一、筆形口訣教學及筆形辨識練習

學習牽涉到注意、記憶和理解(Crane, 2002),由於本研究有兩位受 試分別為智能障礙及學習障礙學生,且另一位受試則為學業低成就學 生,故其在這三方面的能力較微薄弱,加上智能障礙和學習障礙學生在 視知覺上多少有所障礙,而影響學習辨識基本筆形之困難。盧台華(2004)

則指出,對於認知功能輕微缺損的學生,教師在資訊課程的教學上應引 領學生實際操作與體驗,放慢學習步調,讓學生反覆練習,運用過度學 習的原則,提供重複教學的機會,達到精熟,提供適當的回饋,並提供 成功的學習經驗。由於受試一開始可能無法快速全部記住且分辨出筆 形,為了讓受試有效記住口訣並學習縱橫輸入法之筆形,因此研究者依 據上述原則教學,在受試學習口訣時,研究者依照口訣順序,搭配基本 筆形的辨認練習,讓其邊唸口訣邊在紙上習寫其對應之筆形,於學習新 的三個筆形後,再串連前面所教過之口訣與筆形,以反覆練習、複習及 結合口語和視覺提示策略,透過多感官的方式加深其對口訣的理解及對 基本筆形的辨認。待受試能熟背口訣,並能辨認所有基本筆形後,則進 入到下一階段之教學,即教導拆碼規則及拆碼練習。

經由上述教學,三位受試經一節課的教學後,均能背誦縱橫拆碼口 訣,並辨認出大部份之基本筆形,由此可知,縱橫輸入法之口訣和筆形

52

辨認對於資源班學生而言並不難。

二、拆碼規則教學及拆碼練習

研究者利用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 設計教學面板,以電腦 動畫教導受試縱橫輸入法的拆碼歷程及規則,並教導其以滑鼠點選螢幕 小鍵盤的方式學習拆碼。研究者之所以讓受試用滑鼠點選的方式進行輸 入,主要是因三位受試使用電腦的經驗多為用滑鼠進行電腦遊戲,研究 者考量以其熟悉的操作方式練習拆碼,較易讓受試者接受並學習。此外,

以滑鼠作為操作介面,可以讓智障學生較專注於電腦螢幕上的訊息,花 較長的時間於學習(鐘樹椽、何華國、林菁,1995)。拆碼規則教學主要 是以彩色筆形的方式,利用視覺提示及動畫,讓受試者在初學習拆碼時 使用,以瞭解拆碼的規則及方式。電腦輔助教學之教材呈現流程詳建附 錄六。

除了電腦輔助教學方式之外,研究者亦設計學習單(見附錄七),讓 受試利用彩色筆塗寫目標字之拆碼筆形,以加深受試對拆碼的方式理解。

拆碼規則教學之教材主要是以國小學童常用字詞調查報告(2002)

前 630 個常用字中,受試可認讀之字作為縱橫輸入法拆碼教學用字,且 在教材的編排上,研究者先以基本字做為教學,再擴展至該基本字之衍 生字。呂美娟(1999)指出中文字的組成單位,可小至筆畫、部件,大 至偏旁、部首,有一定的構字規則和筆順規則,對於識字有困難的學生,

在識字教學上藉由教導掌握中文字結構規則,則能使其觸類旁通,大量 學習新字。由於使用縱橫輸入法須能辨識字的筆畫、結構或部件,且由 於本研究有兩位受試為學習障礙及智能障礙學生,其在識字能力上較一 般學生有困難,故研究者認為若能參考中文字基本字及部件字,以文字 的基本元素及基本字之衍生字作為拆碼教學的材料,如此應可簡化受試 學習的難度,並強化其類化學習。故研究者參考識字教學法中的識字策 略,以呂美娟(1999)所整裡的 274 個基本字、黃沛榮(1999)所分析 的 106 個常用部件,以及葉德明(1999)整理的 122 個獨體字,作為拆

53

碼規則教學用字的依據,並按學生識字能力去編排教材。

待教導受試認識縱橫輸入法拆碼方式和規則後,研究者從受試可認 讀之字中,每次隨機抽選 10 個目標字,讓受試練習寫出該目標字之注音 及縱橫碼,研究者並於受試練習的同時,一邊評估其注音和縱橫拆碼能 力,以瞭解其兩者能力水準是否達一致。由於資源班教師對於受試平日 之注音拼音能力較有所瞭解,故在此評量過程之中,研究者請資源班教 師一同進行觀察,可避免研究者有主觀之偏失,待研究者與資源班教師 都認為受試本身之拼音能力與縱橫拆碼能力水準達一致後,方可進入實 驗處理階段。

經由上述教學流程,受試 A 接受兩節課之拆碼規則教學後,其拼音 和拆碼水準即達一致;受試 B 與受試 C 則經三節課之拆碼教學後,其兩 者能力水準達一致。

根據大陸及香港推廣縱橫輸入法之經驗,一般初學者可於兩小時內 學懂縱橫輸入法(縱橫碼課程,無日期),由三位受試學習縱橫拆碼的節

根據大陸及香港推廣縱橫輸入法之經驗,一般初學者可於兩小時內 學懂縱橫輸入法(縱橫碼課程,無日期),由三位受試學習縱橫拆碼的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