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設計

壹、實驗設計

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single subject research design)之交替 處理設計(alternative treatment design),目的在探討注音輸入法和縱橫輸 入法教學對國小資源班學生中文輸入學習成效之差異。所謂交替處理設 計是指對受試者在同一實驗介入階段裡同時實施予不同的介入,介入活 動彼此以隨機且快速交替的方式出現,而且出現的次數相同,旨在探討 不同介入活動的效能(杜正治,2006)。

本研究之所以採用單一受試的交替處理設計的主要理由為:○1 在教 學過程中,策略的介入通常都會帶來或多或少的正面效果,但何種策略 的介入對學生有較好的學習效果,應是研究者所關心的目標。本研究旨 在比較兩種輸入法教學對身心障礙學生中文輸入的學習成效,與其他實 驗設計相較,交替處理設計能比出不同策略之高下。因此,本研究採用 交替處理設計,則可滿足研究者比較兩種輸入法的需求。

杜正治(2006)指出,交替處理設計在不同介入策略之呈現上,若 能採用有效的方法,將能消弭不必要的次序效應。基於交替處理設計的 原則,為了避免順序效應,以準確探討兩種輸入法教學對國小資源班學 生中文輸入的學習成效,本研究以對抗平衡方式,在一天之中快速地交 替注音輸入法和縱橫輸入法兩種中文輸入法,以抵銷次序、時間等變項,

並控制成熟與歷史等因素,進而比較何種輸入法對國小資源班學生中文 輸入的學習成效較佳。研究者考量受試者課業學習以及本身時間限制的 情況下,排定每週三天的教學日,其教學節次及順序之安排如表 3-4。

2 本研究樣本 較小,不適宜以大樣本為主的團體設計。

38

39

圖 3-1 研究架構

一、自變項

本研究之自變項為注音輸入法及縱橫輸入法教學,即研究者指導受 試以注音輸入法和縱橫輸入法進行中文輸入。

二、依變項

本研究之依變項是指受試者學習注音輸入法及縱橫輸入法之輸入正 自變項

1. 注音輸入法教學 2. 縱橫輸入法教學

研究對象 國小資源班學生─

1 位學習障礙學生 1 位智能障礙學生 1 位學業低成就學生

依變項 1. 輸入正確率

2. 輸入速度 3. 類化效果

控制變項 1. 教學者 2. 評量方式 3. 教學時間 4. 教學地點 5. 外在事件 研究方法

單一受試交替處理設計

40

確率、輸入速度,以及類化效果。

(一)輸入正確率

輸入正確率係指使用私房中文打字軟體,為受試者在介入期及維持 期兩階段,進行中文輸入評量後,計算其正確輸入字數佔總評量字數的 百分比。計算公式如下:

(二)輸入速度

輸入速度係指使用私房中文打字軟體,為受試者在介入期及維持期 兩階段,進行中文輸入評量後,計算其正確輸入的速度,即每分鐘平均 輸入之正確字數。計算公式如下:

(三)類化效果

類化效果係指使用私房中文打字軟體,為受試者在類化其階段,進 行中文輸入評量後,計算其輸入正確率和輸入速度。

三、控制變項

本研究為了減少干擾因素,影響實驗結果之解釋,因此對於不相關 的變項進行控制,欲控制的變項如下:

(一) 教學者:為避免因不同的評量技巧、教學態度或個人特質對 實驗結果造成誤差,注音輸入法和縱橫輸入法的教學均由研 究者親自實施。

(二) 評量方式:每一次的中文輸入評量皆由同一中文輸入評量軟 正確輸入字數

評量總字數 ×100%

正確輸入字數 總輸入時間(分)

41

體自動計分,且兩種輸入法之評量次數、題目均相同。

(三) 教學時間:研究者在同一天交替介入「注音輸入法」與「縱 橫輸入法」教學。每星期選擇三日為教學日,每個教學日交 替實施一節「注音輸入法」與一節「縱橫輸入法」,並單獨對 每位受試者實施每節 25 分鐘的教學實驗。

(四) 教學地點:固定為受試學校之資源班教室。

(五) 外在事件:為避免在研究期間,發生非控制的外在事件影響。

本研究凡在實驗階段間會影響研究的突發事件、學校活動、

校外參觀等均已調整實驗日期予以控制。

參、實驗程序

本研究實驗程序,分為準備階段、實驗處理階段及後續教學階段等 三個階段。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準備階段

(一)研究目的說明

在進行實驗處理前,研究者先利用一節課的時間,為三位受試者個 別介紹本實驗教學的目的在讓其學習兩種不同的中文輸入法,藉以了解 他們適合使用何種輸入法來學習中文輸入。

(二)縱橫輸入法基本筆形及拆碼教學

學習注音輸入法之基礎為能辨認注音符號及拼音。注音符號在一年 級語文領域前十週的課程即已教導,且經由篩選受試者的過程中,評量 出三位受試者皆可認讀所有的注音符號,及具備了基本的拼音能力。學 習縱橫輸入法之基礎為能辨認基本筆形及拆碼,然三位受試者在接受實 驗前均未具備此兩項能力,為了使受試者本身之注音拼音能力與縱橫輸 入法的拆碼能力達一致的水準,故研究者在正式教學實驗之前,先教導 受試者學習縱橫輸入法基本筆形及拆碼,待其拆碼能力與注音拼音能力 水準一致後,才進入實驗處理階段。縱橫輸入法拆碼教學流程詳見第四

42

節。

二、實驗處理階段

本實驗處理階段分為介入期、維持期,以及類化期。如圖 3-2 所示:

圖 3-2 實驗處理階段程序圖

(一)介入期

本階段主要讓受試者利用打字練習軟體學習注音輸入法及縱橫輸入 法,每次實驗教學時間為 25 分鐘,在教學結束後即讓受試者利用練習軟 體中之測驗系統進行評量,以瞭解其輸入正確率及輸入速度。研究者考 量如安排過多的評量會造成受試因練習多次而造成的記憶效果,非實際 的學習成效,且又為了能比較出兩種輸入法之成效,故研究者與資源班 教師討論過後,認為安排六次教學與評量最為恰當,待六次教學結束後,

即停止介入,並進入維持期。此階段實驗教學流程詳見第四節。

(二)維持期

研究者於介入期結束後隔一週在不給予教學的情況下,利用打字練 習軟體中之測驗系統對受試者施予三次評量,評量進行方式和題目與介

維持期

介入期 類化期

43

入期一致,以了解受試的維持效果。

(三)類化期

待受試者維持期結束後,研究者以原實驗教學時間實施三次的類化 評量,評量內容為三篇短篇文章,目的在於測驗受試者能否將介入期中 所學得的輸入技能應用到文章的輸入上,以了解受試者在此階段的輸入 正確率及輸入速度。

基於研究倫理,每次類化評量結束後,研究者會檢討評量的結果,

並做錯誤的訂正,讓受試者針對不會拆的字再做練習。

三、後續教學階段

杜正治(2006)指出,單一受試之交替處理設計旨在比較不同介入 策略之優劣,非著重受試學習之成效,若已達研究目的即結束教學,有 違研究倫理,故在分出介入策略高下後,研究者應採用效果最佳的策略 進行持續性教學,讓參與者有更多的獲益。故研究者待三次的類化評量 結束後,研究者對於受試整體表現較佳的輸入法,繼續施以教學。教學 內容為教導受試者使用表現較佳之輸入法進行班級留言板的留言,一方 面讓受試者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以熟悉此輸入法;另一方面,也可讓受試 所學到的輸入技能應用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