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綜合討論

綜合本章第一、二、三節所述,茲將兩種中文輸入法的研究結果及 觀察所得做綜合討論。

壹、輸入正確率

一、不同受試對於兩種輸入法之輸入正確率表現

三位受試在接受注音輸入法及縱橫輸入法的教學介入之後,皆能學 會注音輸入法及縱橫輸入法,且對於其輸入正確率皆有進步的成效。從 兩種輸入法在介入期與維持期的平均值可知,受試A與受試B的縱橫輸入 法輸入正確率平均值無論在介入期和維持期均高於注音輸入法,顯示縱 橫輸入法對於受試A與受試B輸入正確率的學習成效亦較好,且可維持穩 定的學習效果;受試C兩輸入法平均值的差異並不明顯,顯示注音輸入法 與縱橫輸入法對於受試C輸入正確率的學習成效並無差異,均可提升中文 輸入之輸入正確率,且可維持穩定的學習效果。

二、注音拼音能力影響注音輸入法之輸入正確率

研究者根據受試在評量過程中的學習與行為觀察紀錄,分析在介入 期及維持期使用注音輸入法打字所發生的錯誤類型及原因。

研究者發現受試 A 在介入期第一次輸入時,不會的字共有 10 個,

其中完全不會拼的字,即無法拼出目標字的聲母、韻母及聲調的字共有

96

5 個,無法正確拼出目標字的聲調也有 5 個字,而未選字造成輸入錯誤 者則有 2 個。研究者於第一次介入後,將觀察及評量結果與資源班教師 進行討論,以進一步分析其錯誤的原因。與資源班教師討論後的結果可 知,受試 A 為學習障礙學生,其在平日課堂中的注音拼音能力即不佳,

在學習注音上常感到挫折,以至於當教師要其拼音時,常表示不會拼。

研究者根據受試 B 在評量過程中的觀察紀錄,發現受試 B 介入期前 三次評量的錯誤類型多為聲調輸入錯誤,尤其易將一聲聲調與四聲聲調 混淆,輕聲聲調輸入為一聲聲調,且輸入錯誤的目標字較為固定,如:「二」

打成「ㄦ」、「的」打成「ㄉㄜ」。研究者將觀察及評量結果與資源班教師 進行討論,以進一步分析其錯誤的原因。與資源班教師討論後的結果可 知,受試 B 平日在課堂中拼音即易將聲調混淆。而在受試 B 的聲韻覺識 測驗結果也可看出,其聲調處理能力低於年級切截點,且四聲聲調的處 理較弱。由於受試 B 為智能障礙學生,智能障礙學生的注音拼音能力較 差,尤其是聲調部分更是感到困難。

從受試 A 與受試 B 的評量結果和輸入錯誤類型綜合可知,其因拼音 能力較差,尤其是聲調的處理能力,故注音輸入法的正確率較低且較不 穩定,從學習結果也可發現,受試者即使都能認讀目標字,卻不一定可 以正確輸入該字之拼音。

至於受試 C,研究者根據評量過程中的觀察紀錄,發現受試 C 的注 音拼音能力佳,並無拼音錯誤情形發生,其輸入錯誤情形為誤觸其他按 鍵及未選字而造成的錯誤。由於受試 C 為六年級之學業低成就學生,本 研究所使用之教學及評量教材為常用字,且多為中低年級程度的字,對 於有一定拼音基礎的受試 C 而言,在注音拼音上並不會有太大困難,因 此在輸入正確率上,除因忘記選字或不小心按到其他鍵所造成的錯誤 外,輸入正確率幾乎接近 100%。

然從受試 A 和受試 B 的表現結果也可知,受試 A 在第一次進行輸入 評量時,雖不會輸入的字高達 10 個,然經由研究者的觀察,受試並非完

97

全不會拼音,在輸入評量一開始,其會以默唸方式,並輔以手指比數進 行聲調的配對,如受試無法找出該目標字之聲調,則表明不會。在第二 次練習時,研究者不斷鼓勵受試 A 根據鍵盤上的注音符號嘗試輸入,並 要求其輸入聲母和韻母後,再以放聲唸讀的策略,先唸出目標字,並由 一聲唸至四聲,再輸入聲調,如:看到「爸」字,唸「爸」,輸入「ㄅ」、

「ㄚ」,再放聲唸出「ㄅㄚˋ、ㄅㄚ、ㄅㄚˊ、ㄅㄚˇ、ㄅㄚˋ,爸」,

輸入聲調「ˋ」。研究者由第二次的觀察紀錄,分析輸入錯誤原因,發現 受試 A 完全不會的字降為 2 個,聲調輸入錯誤為 2 個,拼的出聲母而無 法拼出韻母及聲調的有 1 個,輸入錯誤情形明顯下降。在後續幾次的評 量觀察記錄可知,受試 A 經由先放聲唸讀再進行輸入的策略後,輸入正 確率相較於第一次已提高許多,錯誤則多為聲母或韻母拼錯,如:ㄙ拼 成ㄕ,ㄥ拼成ㄣ,ㄩㄝ拼成ㄨㄝ等,且每一次拼錯的目標字並不固定。

在維持期的觀察記錄可知,受試 A 第一次輸入錯誤為誤觸其他按鍵所造 成,並非拼音錯誤,且放聲唸讀也自動轉為默唸。另觀察受試 A 的學習 動機可發現,在後續幾次評量中,隨著輸入正確率漸升,其遇到較不會 拼的字仍堅持嘗試二至三遍,與介入初期相較之下,學習的動機明顯提 升。至於受試 B,研究者在後續幾次的評量觀察記錄可發現,受試 B 的 輸入正確率逐漸提高,聲調混淆的情形已減少,而介入期最後一次評量 的輸入錯誤,皆為沒有選字所造成的輸入錯誤。由此可知,雖受試 B 在 介入初期的輸入錯誤類型多為拼音錯誤,且因輸入技能較為不熟練,故 受試會仔細去比對輸入之字是否與目標字相同,並進而去選字,隨介入 次數增加,受試因較為熟練輸入,反而易於忽略去選字。在維持期第一 次評量中,受試 B 又出現將一聲聲調之目標字輸入為四聲,然在後續兩 次評量中則無此情形發生。

由上述可知,對於注音能力較差的受試而言,經由注音輸入法的教 學及搭配拼音的策略後,對於其輸入正確率亦有所提升。此結果與包龍 驤(2004)的研究結果相似,其研究指出,使用注音輸入法對國小資源

98

班學童進行注音符號補救教學,可提升個案注音符號認讀能力,並能提 高學生學習意願與興趣。

三、字形輸入方式有利於注音能力較差之學生

從每位受試的評量表現可知,對於在注音拼音上有困難的學習障礙 和智能障礙學生而言,使用字形輸入的縱橫輸入法更有利於其輸入正 確,且較易於讓學生接受學習,其習得無助感較低。

四、認知功能影響縱橫輸入法之拆碼能力

由文獻探討可知,利用字形輸入,使用者需具有理解性的拆碼能力,

因此取碼方式的學習主要受使用者的認知能力所影響。從三位受試在縱 橫輸入法輸入正確率的表現可知,認知能力較高之受試C於一開始的表現 亦較好,在介入數次後,不同類別學生學習縱橫輸入法的輸入正確率則 較無太大的落差,顯示對於一開始使用縱橫輸入法進行輸入,認知能力 較高的學生較能將學習到的拆碼方式及規則,應用到未學習過的目標字 上,且學習速率較快,然從結果也可知,只要經由一段時間的介入和練 習,認知功能有缺損的受試其輸入正確率仍能達到100%的表現。

五、不同受試對於兩種輸入法之輸入錯誤類型

由上述可知,學生之注音拼音能力是影響學生注音輸入法輸入正確 率之關鍵因素,從觀察記錄可知,三位受試間輸入錯誤的類型較不一致,

換言之,每一次評量,對於注音能力較差之學生而言,每次輸入錯誤的 字並不固定。

此外,從上述也可知認知功能亦會影響縱橫輸入法之拆碼能力,然 從三位受試之縱橫輸入法錯誤類型的觀察記錄可知,受試 A 在介入期第 一次評量共輸入錯誤 5 個字,分析其輸入錯誤字的難度,其中難度 3(難)

的有 3 個,難度 2(中)的有 2 個。在 20 個評量用字中,難度 3 的共有

99

5 個字,其中受試 A 就有 3 個字輸入錯誤,且輸入錯誤的字多是拆碼規 則為「取高不取低」之字,如:「書」、「成」、「也」 等,且因此類型之字 都是由「 」或「 」筆形所構成,受試在辨別「 」的筆形時,易將其 當成「 」筆形。由上述可知,難度較高的目標字,受試 A 較不易拆碼 外,對於難度在易中程度的目標字,則較能正確輸入。在後續的評量中,

則隨介入的次數增加,輸入錯誤字數降至 1~2 個字,且錯誤的目標字較 為固定,在最後兩次評量中,其輸入錯誤字數降為 0 個字。

至於受試 B,研究者發現受試 B 在第一次介入評量共輸入錯誤 5 個 字,分析其輸入錯誤字的難度,其中難度 3(難)的有 3 個,難度 2(中)

的有 2 個。其輸入錯誤情形與受試 A 幾乎相似,錯誤類型多是取碼規則 為「取高不取低」之字。另受試 B 對於「 」與「 」此兩筆形有時會 有混淆的現象,易將「 」筆形當作左鉤。研究者發現受試 B 並非無法 區分兩筆形之差異,由於「 」的筆形較常出現,故易於將「 」輸為「0」。 在第二次的評量中,其輸入錯誤字數降至 1 個字,且錯誤的目標字仍為 前一次評量輸入錯誤的目標字。在第三次的評量中,已無不會的字,而 是在選字過程中,將目標字選成與其相似的字,即目標字「書」選成「畫」。 這類情形在受試 A 也曾出現過,顯示縱橫輸入法雖可提升學習者的輸入 正確率,然因其為一字形輸入法,故在選字方塊中,其字形多為相似字,

進而影響學習者選擇正確目標字的能力。在維持期第一次的評量中,受 試 B 的輸入錯誤類型為將目標字「花」之左下角之筆形「 」輸入成「0」, 然在後續兩次評量中則無此情形發生。

至於受試 C,研究者發現受試 C 輸入錯誤情形與另兩位受試相似,

錯誤類型多是取碼規則為「取高不取低」之字,且亦有將「 」辨別為

「 」筆形之情形發生。在介入期最後三次評量,其輸入錯誤字數降為 0 個字,顯示經由每一次教學,受試 C 能將練習時所學習的拆碼技能,

「 」筆形之情形發生。在介入期最後三次評量,其輸入錯誤字數降為 0 個字,顯示經由每一次教學,受試 C 能將練習時所學習的拆碼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