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實施語文教學策略的困境與因應策略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教師實施語文教學策略的困境與因應策略

自開學之前,研究者聯繫協同教師,討論研究主題,接著進班觀察,熟悉班 級作息與孩子之後,便開始進行研究計畫並蒐集資料。本節係研究者在將近四個 月的研究歷程中,將研究者所遭遇之困境與因應策略一一說明,以下共分為二個 層面:教師實施之讀寫活動方面以及教室硬體環境。

壹、讀寫活動方面

本研究之讀寫活動包含主題教學、角落活動、幼兒簽到、每周繪本共讀時間、

閱讀學習單、班級圖書借閱、圖畫日記。研究者實施這些讀寫活動時,發現即使 教師提供了讀寫材料與情境,卻並非所有的讀寫活動都能成功吸引幼兒,提升幼 兒參與度及讀寫行為表現,在此方面所遭遇的困境與應應方式整理如下:

一、實施讀寫活動所遭遇之困難

(一)幼兒對於讀寫活動興致缺缺

從一天作息來看孩子的讀寫活動,研究實施之初,幼兒在簽到活動的興趣不 高,多數幼兒仍需要教師一再提醒,倘若教師一天不提醒,也不會有孩子發現,

也有一些孩子不加思索每天都畫一樣的圖案,只是想敷衍了事,盡快完成。而每 當幼兒在自由選擇分組時,選擇語文角的幼兒寥寥無幾,甚至只有一、兩位幼兒 願意進入語文角落探索,也都幾乎是固定的幾位幼兒。我相信孩子天生就具有強 烈的好奇心與主動探索的特質,倘若孩子對讀寫活動的興致缺乏,又怎麼能夠提 升孩子在讀寫行為表現上的能力呢?

在角落自由探索的時間中,語文角是最不受孩子歡迎的角落,每當老師在分組活動 時間詢問有無想進入語文角的孩子,總是寥寥可數,大概只有一、兩位幼兒舉手,

所以我認為應該要改善語文角環境的規劃以及教具的內容,引發孩子想進入語文角 探索的興趣 (省思 20140918)。

80

(二)無法在主題教學中產生有意義的讀寫活動

學期之初將教學主題訂定為「教室好好玩」,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快熟悉 校園生活,並熟悉新的教室環境,因此讓孩子討論各個學習區的名稱,並製作學 習區的招牌,接著為了配合學校之校慶活動,因此將教學主題訂為「節慶」,隨 著九月及十月的節慶改變每周的教學內容,其中包含了教師節、國慶日,教學活 動傾向單元教學,多為操作藝術媒材之課程,例如製作教師節卡片,整體而言偏 重身體動作健康、認知與美感領域,教師主導成分較多,和語文領域相關的活動 鮮少。

(三)混齡班級之能力差異懸殊

無論是在主題教學,或是研究者觀察幼兒在借閱活動紀錄的過程中,都發現 幼兒在書寫表現上的模仿文字能力差異性大,班上的幼兒三分之一是中班,三分 之二是大班,中班的幼兒在研究的第一階段循環中也無法寫出自己的姓名,且一 些幼兒常常在借閱活動中記錄書名時,紛紛向研究者或協同教師說:「老師我不 會寫」、「這個字太難」,再加上幼兒的書寫行為階段本來就毋需刻意的指導,便 能自然地隨著時間發展,因此研究者開始困惑,如此不斷地要求幼兒仿寫文字,

會不會反而造成幼兒產生壓力,害怕書寫,甚至降低幼兒主動表現書寫行為的意 願與學習呢? 不斷要求孩子仿寫,很怕會遏止孩子仿寫的興趣,讓孩子試著寫借 閱證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文字呀!

另外在幼兒的閱讀行為表現上,中班的幼兒喜歡在語文角拿同一本立體書或 恐龍圖鑑,即使圖書資源種類多元又豐富,卻不會主動嘗試閱讀其他的繪本,閱 讀興趣不高,也讓研究者覺得有些可惜。

81

二、遭遇困難之因應策略

(一)改變讀寫活動方式

在面對幼兒興致缺乏的時候,研究者逐步增加語文角的教具,提升幼兒參與 讀寫活動的興趣。首先設置好書推薦的書架,挑選主題相關之繪本,每周更換不 同繪本。研究者又試圖讓語文角的素材更加多元化,且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提供幼 兒嘗試讀寫行為,雖然語文角放置手偶,卻缺少可以演戲說故事的偶台。

雖然本研究的焦點在於孩子讀和寫的表現,但語文區應具備聽說讀寫的功能,現在 沒有一個讓孩子說故事的媒介,我想找一個可以讓孩子說故事的平台,但又礙於環 境的限制,因此這個平台必須要是不占空間,又可以讓孩子自由發揮。(省思 20140919)

礙於語文角落的空間不大,因此研究者最後增加了可收納與繪圖的戲偶台,

促進幼兒說故事的自發性,提供幼兒在說故事的同時,也能表現書寫行為的空間。

隨著幼兒對書寫姓名的興趣提升,於語文角再加入姓名練習版之教具。由於 幼兒在簽到活動的興趣低落,因此在第二階段也改變簽到的模式,讓每個孩子有 自己專屬的小卡,能用白板筆書寫姓名,由原本的小格子增大為手掌大的書寫空 間。研究者並每天和幼兒討論簽到內容,一同討論幼兒的姓名,觀察幼兒的改變,

孩子只要有些許的進步就立即給予鼓勵,教師在看待幼兒的語文學習,應秉持包 容與同理的態度,再適時調整教學策略(黃邁賢,2006;楊惠娟,2009)

(二)與協同教師建立良好溝通,討論教學內容

針對學期初,教學主題偏重認知、身體動作領域的問題,偏向單元課程走向,

每周一個節日的單元課程,從九月的教師節至十月國慶日,雖然是為了引導幼兒 認識學校校慶,卻使課程顯得缺乏統整性與銜接性,教師主導成份居多,研究者 與協同教師反覆溝通,相互提出想法,誠如梁雅如(2010)認為,教師之間的有

82

效溝通,能夠對教學效能產生正向影響,因此研究者有賴協同教師的尊重與包容,

得以調整主題課程方向。

(三)善用混齡班之優點,依據幼兒在讀寫表現的個別差異給予不同期待 許家珍(2007)指出,幼兒的讀寫行為會受到同儕影響,因此同儕互動亦是 提升幼兒讀寫表現的方法之一。在白兔班中,大班的幼兒占多數,且有幾位大班 幼兒閱讀能力好,能夠念出繪本內容,因此鼓勵大班幼兒在閱讀繪本時,能夠和 同儕一同分享,或是念故事給中班的幼兒聽,久而久之幼兒會聚在一起看書,中 班的幼兒也對其他繪本產生興趣,自然而然地做在大班幼兒旁邊聆聽故事。當幼 兒在讀書借閱活動中記錄自己的繪本書名時,倘若有仿寫能力較差的孩子,也鼓 勵其可以尋求大班幼兒地協助。

每一位孩子都具有自己的發展特性,幼兒的身心發展、先備經驗都會影響 書寫行為的表現,因此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幼兒的獨特性,給予幼兒自信與支持,

先讓幼兒有了興趣才能進而提升書寫能力(顏綺貞,2008)。研究者為了避免書 寫活動反成為幼兒的壓力,因此在閱讀學習單的紀錄中,對於不同孩子的書寫能 力,給予不同的要求與期待,鼓勵大班的幼兒能夠完整的完成閱讀學習單的日期、

書名等紀錄,而中班的孩子能夠記錄閱讀日期,寫出自己在書上看到的某個字,

甚或是幼兒自己最近很有興趣的文字都可以,例如最常出現的大、中、小等字。

貳、教室硬體環境

由於白兔班的教室原來是輔導室辦公室,因此在原有的設備及空間上都不適 合幼兒,教室內陸陸續續做了一些更動,也間接影響幼兒。

83

一、遭遇之困難

除了新教室的硬體設備與空間不適合幼兒之外,廁所與教室的距離也有些遙 遠,導致孩子上廁所時都需要有一位老師帶領,在時間上浪費不少,也需要充足 的人力,因此自開學到學期末,教室環境歷經了兩次大更動。第一次是教室旁的 教具室臨時決定要改建為廁所,需要在教室的牆上打洞,作為廁所的出入口。除 了影響幼兒團討區的環境規畫之外,也影響幼兒的語文角環境規劃,語文角落的 空間減少了三分之一,原本貼在牆上的兒歌海報也需要重新尋找適合的位置。而 第二次變動是教室鋪上新的木地板,因此所有的教具櫃、桌椅須全數撤出。

二、解決困難之因應策略

(一)迅速完成教室之變動,善用家長資源

以不影響幼兒學習的前提之下,教室環境的更動需要以最迅速的方式完成,

第二次新增木地板的更動中,研究者與協同教師盡速將櫃子搬出教室以利木地板 施工,協同教師並邀請家長,善用家長資源協助整理完工後的教室環境,以最高 的效率完成教室環境的規劃,讓教室環境變動對幼兒所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視困難為重新規畫環境,提升語文情境品質的契機

語文角的環境因為施工的影響而須重新規劃,研究者與協同教師參考指導教 授之建議加以討論,視之為進步的機會,也將不需要的櫃子撤掉,盡量挪出更多 的空間,改變主題書架的位置,而兒歌海報張貼改在主題書架後,更易於幼兒翻 閱唸唱,有別以往貼在牆壁上需要一位幼兒協助用手撐著,不利翻閱且容易撕破,

旁邊有鐵櫃且有插座,危險且空間狹小,常常會有四、五個孩子擠在一起。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