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方法,蒐集幼兒作品、觀察紀錄、研究者省思等資料,整 理及分析研究歷程,獲得研究結果。因此本節先說明資料蒐集之內容,再進一步 描述資料分析之方式:

壹、資料蒐集

蔡清田(2000)指出,行動研究的資料蒐集資料有訪談紀錄、文件資料,以 及觀察記錄。因此本研究以幼兒觀察、照片、研究者省思日誌、幼兒作品蒐集等 方式進行研究,解決教師實施語文教學時所遇到之困境,本研究之資料蒐集的內 容分為質性與量化兩種類別,分述如下:

一、研究者省思

撰寫日誌的同時,能使研究者慎思研究過程,對事件有所反省,對研究者個 個人成長與專業知能皆有助益,而研究日誌的內容又可分為報導性、分析性、評 價性、人種誌、省思性以及創造性的日誌(林素卿,2012)。本研究的研究日誌 為省思性日誌,記載研究中的想法與看法,覺察自我信念,意識研究者的一言一 行。本研究的研究省思日誌內容有研究者的觀察、計畫及省思紀錄(附錄一)。

二、幼兒觀察記錄

幼兒在各項活動中與讀寫發展有關的行為以拍照、錄音錄影,佐以觀察紀 錄表紀錄,分述如下:

49

(一)觀察紀錄

幼兒的讀寫行為可能是在偶發的機會下表現,因此研究者隨身準備紙筆、相 機以做隨時紀錄,本研究之觀察紀錄表格式包含觀察日期、地點,事件摘要,照 片輔助(附錄二)。

(二)錄音或拍照

在主題教學活動、繪本共讀或是角落探索時間,使用錄音或拍照記錄幼兒之 讀寫相關活動,藉由此方式自我檢視研究歷程,並且從中觀察幼兒間的互動與對 話。

三、幼兒作品

幼兒作品包含圖畫日記、閱讀學習單、幼兒簽到、主題教學創作,以形成性 評量的資料為主。因幼兒讀寫作品能呈現其讀寫歷程,故研究者蒐集幼兒讀寫作 品,拍照保存,進一步整理並分析。

四、訪談

訪談資料分為協同教師與幼兒兩部分。在協同教師方面,研究者平時與協同 教師的對談、討論等非正式訪談,均在研究者省思紀錄中紀錄與描述。研究結束 前再進行一次協同教師訪談(附錄三),內容係針對協同教師對於研究歷程的想 法,以及協同教師對於幼兒的觀察。幼兒訪談方面,則是研究者在研究結束時,

詢問幼兒對於教師語文教學策略之想法和興趣,訪談大綱為附錄三之內容。

50

貳、資料分析 一、資料分析與整理

資料分析是指,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蒐集許多資料,包含錄音檔、

觀察記錄等,將這些文件資料轉換為能夠分析的形式,使研究者便於儲存與組織,

因此資料的分析主要是為了理解研究現象在特定情境中所代表的意義(林素卿,

2012)。

在研究歷程中,研究的蒐集、分析和整理是持續不斷的過程,本研究將在每 一份文件資料上邊記日期,資料蒐集之後立即閱讀,對照研究問題,每次的觀察 紀錄或省思於當天整理,將蒐集之資料以代碼整理。分析資料之前,研究者再一 次檢視自我觀點並進行檢核,避免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接著才對研究資料進行編 碼、分類、重複閱讀以解釋資料內容。

二、資料編碼

本研究的資料編碼,先依據資料來源與資料種類分類,再依據日期及類別進 一步編碼登錄,作為資料之識別與整理,以研究省思日誌為例,省思 20140912 代 表研究者於 2014 年 9 月至 12 日所撰寫的省思日誌;照片 20141120 即代表此為 2014 年 11 月 20 日之照片紀錄;幼兒訪談 S7-20141105,則為訪談 7 號幼兒的資 料。本研究之編碼方式茲說明如下表 3-4-1:

51

表 3-4-1 資料編碼

種類 資料來源 編碼作品 舉例

研究者省思 研究者省思日誌 省思日記+年月日 省思 20140912 幼兒觀察

紀錄

錄音 錄音+年月日 錄音 20140930 照片 照片+年月日 照片 20141120 觀察紀錄 觀察紀錄+年月日 觀紀錄 20140905 幼兒作品 幼兒簽到 簽到+座號+年月日 簽到 S5-20141006

圖畫日記 圖畫日記+座號+年月日 圖畫日記 S6-20141006

訪談 協同教師訪談 協同教師訪談+年月日 協同訪談 20141103 幼兒訪談 幼兒訪談+座號+年月日 幼兒訪談 S8-2014120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