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意涵

「社群」在本質上是指由一群人經由互動與分享,交流彼此的思想、知識、

價值與資源,以建立共同的經驗與價值。從社群的概念延伸出去,學習社群的定 義,到專指教師的專業學習社群、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共同特點、以及有關如何 組織教師專業學社群的基本要素,在本節分述之。

壹、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定義

一、學習社群的定義

什麼是「學習社群」?Myers 和 Simpson 在 1998 年《重新創造學校》(Recreating Schools)一書中提出,學習社群是「每個人都是學習者的環境,每個個人都是 整體的一部分,每個人都為學習本身和其他人的整體福利而負責」。

Speck(1999)則主張,形塑學習社群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學校的學習社群

就是一個提升學習、重視學習的地方,藉著動態對話,持續進行,積極合作的過 程,來改善校內學習和生活品質。

凡是以學習為核心概念,彼此協商的方式建構知識、並以專業成長為目的的 團體,都可以稱為學習社群。社群成員對所屬的團隊有歸屬感、認同感(蔡進雄,

2003),具有高度的團結意識,成員間有共同的目標與價值,透過誠懇、平等的 對話、經驗交流、心得分享、互相砥礪等方式,每一個成員均致力於思考、成長 及探究的工作,以促進並提升專業知能為終極目標。

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定義

至於教師專業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則指一群具有熱誠及 意願的教師,為了觸發專業對話及提升教學知能,增強對服務學校的認同感與歸 屬感,追求共同的目標與價值而形成的教師團體,涵蓋的教師專業層面有教師通 用知能、學科知能、教育專業知能、以及教育專業精神(饒見維,1996)。藉由 定期聚會討論、分享、觀摩等策略,共同協商、反省、支持、創造,以追求教學 精進和專業發展,使個人擁有持續進步的動力,同時亦使學校效能得以徹底發揮。

更進一步談到「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指一群擁有相同教育理念、具有教 學熱誠及高度學習意願的教師,為了打破教師只顧自己班級的獨立作業的習性,

擴大個人的教學智慧於同年級學童或全校學童為對象,增加對學校的認同感與歸 屬感(DuFour, DuFour, Eaker, Many, 2006)。並在與同儕的互動學習中,採取策略、

修正檢視、建立共識、激發熱誠、全心投入,觸發專業對話並提升專業知能。透 過定期聚會討論、分享、觀摩、邀請專家等策略,不斷省思、創新,以追求教學 精進和專業發展,使教師擁有持續進步的動力,同時帶給學童最大的學習效益

(Roberts & Pruitt, 2003; Hord, 2004; Hipp, Huffman, & Pankake, 2008; 孫志麟,

2008)。

三、專業學習社群與團隊學習的比較

由於近幾年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PLC)的興起,將教師的專業成長帶入另 一個領域。在做本研究的文獻探討時,瀏覽到許多相關實徵研究,常會與團隊學 習(team learning)連結在一起。黃美玲在 2006 年的研究中,歸納整理了國內外 學者對團隊學習的定義,係指一群人運作團隊學習的技巧和成員的知識、技能,

在互動的歷程中彼此學習、相互依賴,以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最後使成 員產生持久性的行為改變或心智模式的改變,增進集體的共識與行動,讓團隊發 揮最大的效能。

從定義與功能來看,團隊學習與專業學習社群的確具有相似之處,如一群志 同道合的成員、透過彼此學習、對話、探究、達成共同願景等等,不過,就專業 學習社群而言,不僅上述幾個共通的定義與特點,更強調將其學習效用發揮在專 業職場上,如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意味著其專業學習內涵必須與教師的專業、教 師的工作有密切的關連,因此,有部分關於團隊學習的研究,其目的與對象在於 探究教師族群方面的團隊學習歷程時,對於本研究來說,則會具有參考價值。

貳、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特點

從幾位國外學者歸納的特徵來看,雖然有些微差異,但綜合來說,大致符合 以下幾個特徵(Kruse, Louis & Bryk, 1995; Dufour & Eaker, 1998; Dufour, Dufour,

& Eaker, 2008; Hord & Summers, 2008; Huffman & Hipp, 2003)。 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共同特點

Kruse 等人(1995)認為,專業社群的焦點在於學習的培養,透過互動,充 分的為學校的教與學改善結果。因此摘露出的五大要素為反省的對話、專注於學 生的學習、教師同仁的互動、合作、分享價值與標準。

DuFour 等人(2008)則認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具有與一般團體不同的特 徵,為共同願景、價值與目標、協同合作、共同探究學習、分享教學實務、實踐 檢驗、持續改進、檢視結果等八個要點。

國內學者孫志麟(2008)則根據 Hord(2004)所提出關於專業學習社群主 要特徵的論點,加以探討並整理為以下五個重要特徵,也是本研究所採用之理論 依據。以下加以敘述:

(一)支持與分享領導(Supportive and Shared Leadership)

在專業學習社群中,沒有上下階級的關係,也就是沒有命令與服從的關係,

成員都是學習者,目的為求實現組織目標,共同努力,互相支持,共同參與決策 的制定與實施,領導權是共享的。

(二)共同價值與願景(Shared Values and Vision)

共同願景與價值的建立,對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員來說,非常重要,意 味著組織成員心中對社群的歸屬感、認同感、與其號召力。不論社群的願景依學 習內容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不變的核心價值皆為「完全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 生的學習與發展,再者,將此共同願景,應用在社群中的需要決策的時機。

(三)集體學習與運用(Collective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在學習社群中,透過對話、反思、交流,集體學習,尋求新方法、探究新觀 念,共同實踐後,又再探究實踐結果,合作之間,開創了教學的新風貌,讓教師 得以不再封閉,獲取集體智慧,運用在教學工作中。

(四)分享實務(Shared Practice )

教師最主要的工作,是日復一日的教,礙於教師授課節數多,教學工作繁雜,

再加上教師之間不習慣走進他人的教室王國,因此,教學觀摩的機會不容易產 生。利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因為成員間彼此熟識,成員之間容易接納彼 此,也易於毫不保留的分享實務經驗,對成員來說,他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分享,

是參加學習社群最寶貴的獲得。

(五)支持條件(Supportive Conditions)

分為結構性的支持條件與關係性的支持條件。學習社群在形成與運作的過 程,需要有足夠的時間、空堂的一致性、適合的教室與設備、行政方面的資源提 供等等,才能促使社群順利的形成,此為結構性支持條件。而成員之間彼此關懷、

尊重、信任、包容,認同彼此,遇到挫折能為彼此加油,共同努力、付出,凝聚 社群聚會的力量,此為社群運作和諧的關鍵因素,也是關係性的支持條件。

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型態與運作方式

承接著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主要徵之一,就是自主性與彈性,成員的組合、

社群的組成方式,會有許多不同的面貌:(1)採任教年級來分,共同研發同一年 級的教材、教案、活動等等;(2)採學習領域來分,以共同備課方式,精進某一 學習領域的教學內涵或評量活動;(3)採學校任務來分,以問題解決為學習核心,

跨年級、跨領域,聚會是為了共同完成學校任務;(4)採專業發展主題來分,依 照教師共同關注的議題,打破年級、領域的限制,組成某一專業學習社群。

本研究個案即為第四種形式,以教學教法的實務分享、班級經營與教學啟發 並重的專業發展主題,組成社群,其中成員則包含一位非同年級教師,與一位新 進教師。

運作方面,Roberts 和 Pruitt(2003)列舉了許多方式,是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在運作時可參考使用的:(1)共同分析教材,共同備課;(2)聚焦某一議題,

進行同儕省思對話;(3)進行成員間的教學觀察,並提供回饋;(4)蒐集整理教 學實務,建立專業檔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5)案例分享,集思廣益,解決問 題;(6)藉由專書或影片進行主題探討;(7)主題經驗分享,也可邀請校內外優 秀教師一同交流研討;(8)新課程發展或試驗,並討論修正;(9)研發教學媒材;

(10)研發創新教學;(11)進行行動研究,改善教學實務,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12)標竿楷模學習績優學校或教師,見賢思齊;(13)輔導新進教師,傳承實

資料來源: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22頁),2009,台北市:教育部。

四、成效評估的層次

本研究目的之一,在於評估探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成效,如同教師專 業學習社群的運作方式多元一般,要進行其成效的評估,也可採多角化方式。

Guskey(2000)提出,若要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進行成效評估,可以 從五個重要層次來觀察:(1)參與者的反應;(2)參與者的學習;(3)組織的支 持與改變;(4)參與者使用新觀念和技巧的程度;(5)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教育部(2009)所發行的「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中,也將國外學 者的論點,整理為五個評估層面:(1)是否符合專業學習社群的特徵;(2)成員 對社群活動是否滿意;(3)成員是否學習到所規劃安排的內容;(4)成員是否將 所學內容應用到教學實務中;(5)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是否改進或提升學生 的學習結果?

從以上論點的歸納,研究者在本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過程中,會以成員的 自主情形、參與情形、專業成長情形、學習文化的改變,來檢核、觀察與評估預 期的實施成效。

綜合以上國內外幾位學者的精闢論點,研究者將採納作為本研究的立論依 據,在研究方法設計、組織規劃、運作執行時,皆參考以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

綜合以上國內外幾位學者的精闢論點,研究者將採納作為本研究的立論依 據,在研究方法設計、組織規劃、運作執行時,皆參考以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