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究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形成、組織、運作過程及其成效,各個 步驟、時程,都提供相當珍貴的資料。研究者將每次聚會的會議記錄、研究者寫 下的觀察、省思札記、學習社群參與教師的教師訪談、文件分析、會議錄音、部 落格回應、以及其它相關記錄等資料加以整理編號為「資料編號說明表」,以(名 稱年月日)的方式呈現(如:社群會議記錄-991115)。

壹、資料來源

透過多方資料來源的取得與呈現,多角檢證,增加本研究的信效度。

一、會議記錄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組織與運作情形,因此每次的聚會內 容與互動過程,是本研究中重要資料來源,研究者必須從會議記錄中,觀察出什 麼、分析出什麼,進而呈現出來。

二、社群成員教師訪談記錄

研究的過程中,參與社群的教師是研究者訪談的主要對象,利用半結構式的 訪談大綱,了解受訪者對本學習社群研究,相關問題的看法、認知、感受或觀點。

其訪談結果會成為研究者省思與下一次聚會的參考依據。

三、錄音逐字稿

為避免研究者在參與學習社群的聚會過程中,因思考、討論、發言等活動而 漏失重要資訊,或因為時間久遠而使後設回顧失真,每次的聚會內容會以錄音方 式記錄。之所以不選擇錄影的原因為,深怕參與的教師產生不自在的感覺而無法 暢所欲言,且研究者因為也是參與的一員,無法全程掌鏡移動角度,錄影的效果 恐怕不會帶來多大的助益,因此僅以錄音方式,再將之轉譯為逐字稿,用作後續 分析。

四、研究者觀察記錄

除了會議中所呈現的言語、文字、聲音這類可記錄的資訊之外,研究者還可 透過觀察參與者的互動表情、肢體語言、音調高低、語速快慢等,得到進一步資 訊,供研究者詮釋與分析。

五、研究者省思札記

觀察過程中,透過實地會議記錄所看到和聽到的事實性內容,再以個人省思 札記記錄在實地觀察當時的感受和想法。

六、其它相關記錄

在曙光學習社群運作進行的同時,同校同仁教師提出的意見、給予的回饋,

也成為資料分析的一環;另外,聚會中所使用的對話的材料、分享的主題資訊,

也是研究者分析學習社群運作情形的其一資料,藉以從中歸納出社群運作內涵的 端倪。

七、部落格回應文章

為了讓學習社群的集體智慧發散出去,接受社群外的聲音回饋,再一次成為 學習社群專業成長的來源,研究者將聚會內容、各成員想法濃縮精簡,再加上研 究者省思,寫成文章,發佈於部落格,透過被各方族群的瀏覽,激盪出更可貴的 教學啟發。

將以上資料整理如下表 3-4-1。

表 3-4- 1

資料編號說明表

編號名稱 簡易記號 編號意義

社群會議記錄-991115 會記 991115 99 年 11 月 15 日教師專業社群會議記錄 訪談記錄-990918-Rose 訪談 990918Rose 99 年 9 月 18 日 Rose 訪談記錄

錄音-991125 錄音 991125 99 年 11 月 25 日的錄音記錄

研究者觀察-991125 研觀 991125 99 年 11 月 25 日研究者的觀察紀錄 研究者省思-991125 省思 991125 99 年 11 月 25 日研究者的省思札記 其它記錄-來源時間-A 其-晨會 990606-A A 老師 990606 晨會發言

部落格回應-991125 回應 1125-1 99 年 11 月 25 日部落格回應文章第一篇

貳、資料分析

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資料(raw data)後,最重要的是要將之進行整理與分析,

尋找出資料所呈現的主題,協助我從這些資料中建立研究發現的架構。在所有會 議、訪談等資料轉譯為文字的同時,若帶給研究者新的體會或省思,研究者會在 當中加以註記,作為我詮釋資料的主題基礎。

接下來,將原始資料進行分類與編碼。面對龐雜的資料,陳向明(2002)認 為可以先對資料獲得一個整體的認識,將它分解成幾個部份,深入了解各部份的

特性,了解彼此之間的關係。或者可以從局部開始,對具體的部份進行分析,之 後整合成一個整體。研究者試著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這樣整體與部份之間的詮釋 循環,不斷反覆閱讀這些資料後,加以分類,再請研究所同學協助檢核分類的恰 當與否。基本上以學習社群的精神為主軸,作為資料分類的判別規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