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研究效度

從開始研究到現在,為了避免自己過於主觀詮釋,確保研究的有效性,本研 究的現場資料以聚會觀察、教師訪談、學生的文件分析、部落格回應文章、研究 者的省思札記為主。為了研究的嚴謹性,將以 Lincoln & Guba 所提的「遷移性」

(transfera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可確證性」(conformability)與「可信 性」(credibility)等規準來檢核我所蒐集到的資料品質(引自林佩璇,2003),將會透 過以下幾個具體作法,來監控整個研究歷程:

壹、研究的有效性

一、符合「遷移」原則

本研究以研究者親身參與學習社群的組織與運作,親身進入研究場域,觀察 與省思整個研究歷程。研究者以大量的文字描述、分析與詮釋,提供讀者在閱讀 時判斷研究結果,並應用於其他情境的可能性。

二、符合「可靠」原則

研究者如實的採用研究現場、摘取個案教師呈現的資料。研究過程中進行錄 音,轉譯完逐字稿後,請他們校對確認,增加資料的信實度。

三、符合「可確證」原則

研究者於整個研究進行的過程,不論參與社群聚會蒐集資料、分析解讀談話

內容或撰寫論文,必須一直提醒自己以研究問題、研究目的為焦點,並將每一階 段的研究發現給予參與的個案教師檢證,或發佈於部落格,公開接受不同於社群 成員的回饋,透過這些反覆的歷程,不斷的確保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發現 與研究資料間有密切的關係。

貳、研究的可信度

一、三角檢證法

透過「三角檢證法」來突破單一的視野,有資料方面的三角檢證,與方法方 面的三角檢證,分別來增加本研究的可信度。資料來源方面,一來透過聚會當中 所有的錄音、紀錄呈現社群的運作歷程和個案教師的參與情形;二來加上個案教 師的個別訪談與相應的對話材料、學生文件分析,交互應證;三來經由部落格文 章的發佈,與社群以外的聲音對話,再次省思,並回饋回社群的聚會中。方法校 正方面,研究者採取觀察、訪談、文獻探討、文件分析來進行研究,資料多元的 研究途徑有助於現象全貌的認識,舉例來說,一方面從社群聚會的氣氛與談話內 容的深淺度來看運作情形,一方面也從個案教師的訪談內容來對照其參與情形,

更能增添研究者於分析資料時不偏頗、不個人意識的可信度。

二、同儕與專家的檢核

透過以上的方法之外,運用厚實的描述,將其情境脈絡真實呈現,使讀者可 以進入研究脈絡當中,是研究者寫作的方針,再透過研究所同儕的檢閱、指導教 授精闢的提點,檢視研究者文字表達是否有說不清楚、不能理解的地方,並加以 改進與修正。

第六節 研究倫理

基於研究倫理的考量,先界定研究者於其中的角色,而所有的研究過程與結 果都必須以保護、尊重參與研究者的言論為原則。

壹、研究者的角色

研究者在這研究當中的角色,除了是「學習者」之外,更是具主觀性的「敘 述者」,研究者在參與之餘還必須進一步詮釋、分析、批判與反思。一直提醒自 己做好自我主觀的監控,即使是學習者的角色,也必須以一個後設的立場去觀 察、省思,避免過度詮釋而忽略了其中細微的訊息,以更開闊、開放的視野去觀 看這一切。由於不斷的反省、對話,得以聚焦於整個學習社群運作的研究樣貌。

在研究的過程中,主導著研究問題的澄清與研究的焦點,以蒐集資料、整理 分析資料的方式扮演著研究人員的角色,觀察、解讀情境中所蒐集來的各種訊 息,也因此對於教師間的互動及學習社群組織發展的情境有較敏銳的洞察力。

另一方面,從研究目的來說,實際參與研究中的各項活動,從參與中瞭解社 群運作發展的情形與成效,是本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實際的參與對整個情 境脈絡相當的瞭解,對所有問題的理解也會更深入;但有時會有盲點,因著個人 主觀理解問題,需要藉由資料的多方檢證來降低主觀意識,且在研究過程當中,

研究者和其他參與教師都是平等的地位,研究者皆與大家一樣都是學習社群的一 份子,共同經歷所有的聚會與分享對話。

貳、研究倫理

介入研究之前,必須將研究目的、構想說明清楚,取得所有相關人員的同意,

並於撰寫論文過程中,承諾保密與真實原則,以達到研究倫理。

一、 研究過程「透明化」

研究構想以及研究方法詳細說明,讓參與研究的成員瞭解所有研究的細節,

並於每一個階段,能隨時清楚研究者的研究方向與步驟,必要時提出質疑或修正 意見。

二、 「同意權」的取得

首先,關於即將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計畫,並提出初步計 畫方案,取得學校行政人員同意與排課上的支持;再者,和本研究個案教師取得 研究與寫作的同意,如計畫有所改變,也以參與研究教師的同意為優先。

三、 「保密」為最高原則

取得參與者參加本研究方案的同意書(如附錄十)之後,開始了研究。於資 料保密方面,在發佈部落格文章或撰寫論文時,絕對不洩漏任何參與者個人隱私 或對參與者承諾保密之事,假如須使用較敏感的資料,必須尋求參與者的同意才 加以使用。同時研究者必須盡其所能的將研究可能所造成的干擾程度降到最低。

例如在深度訪談時,必須以不影響受訪者的工作時段為優先考量。於身分保密方 面,使用匿名的方式來呈現資料,一方面是對於參與者的尊重,另一方面則可以 減少參與者的疑慮。

四、檢核並確認研究結果

研究進行到收尾階段時,必須將研究結果的資料,請研究參與者逐一檢核,

使他們清楚研究結果。一方面可以增加研究結果的正確性;另一方面則可以將研 究參與者不願意呈現的敏感資料,視情況予以刪除,避免帶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