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理論

近年來一波一波的教育改革、課程改革浪潮席捲而來,全世界各國都不斷的 調整教育政策、課程發展,希望透過教育革新,能確保國家社會未來的發展,在 世界舞臺的激烈競爭之下,仍能擁有一席之地。而教師是學校教育改革成功與否 的最重要關鍵性角色(歐用生,1996;Fullan & Hargreaves, 1992),教師專業化 角色和專業表現程度更是學校教育革新成敗與否的重要關鍵。本節從教師專業角 色談起,回顧教師角色的過去、檢視教師角色的現在、展望教師角色的未來,其 次著墨於教師專業學習的必要與可能的發展型態,最後再探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相關的教師領導理論,以期望能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幽深小徑裡,看見屬於 個案教師未來的專業桃花源。

人永遠在備戰,隨時接到電話,有突發狀況就要處理,即便你要去上課了,心裡在 盤算著下一節課要用的教具、課程內容,但是業務上有電話或是狀況馬上就要把自 己抽離,隨時去應付突發狀況 (訪-櫻桃老師 20130306)

工作不是線性的、連續性的,而是不斷處理接踵而來的緊急事件,永遠沒法預測下 一秒的狀況,很難事先做規劃、準備,以前那種井然有序的環境不見了,出了意外 也沒人扛著,(工作)真是越來越繁瑣,上級教育行政單位、家長、老師的想法,行 政老師被夾在中間(訪-玫瑰老師 20130306)

研究者不斷思索著:教師這個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教學?最核心的價值與意 義?整天在校園中奮鬥努力是為了更美好的教育環境、社會和諧?還是為了解決 不斷的紛爭?化解不斷的衝突?教師真的是一項專業工作嗎?專業能力要藉由何 種教學活動被肯定?

22

一、 教師專業角色

居於某地位者,執行其角色任務的過程,教育社會學家稱為「角色演出」

(role enactment)。教師在思索自己的角色演出時,有其個人的觀點取向,研究者 先從教師角色歷史演變及教師專業實踐討論:

(一) 教師角色歷史演變

教師角色因社會因素影響,在西方社會從中世紀後,因工業化、商業化、父 權主義、職業主義等歷史社會因素影響,被視為國家機器、女性化角色,課程專 家是課程設計權威,而教師無須瞭解課程當中的意識形態,只需要負責傳遞標準 課程中的內容,教師是無聲的傳聲筒,忠實地將課程設計專家分割成一塊一塊的 課程內容,交由教師在時間內有效率的完成課表內容、學習評量等包裹式的工 作。但隨著啟蒙理性的介入、工業化的社會變遷、後現代多元思潮之興起,以及 知識經濟與學習社會的來臨,各國對教育專業化日漸重視,教師是學校教育改革 成功與否的最重要關鍵性角色(郭木山,2011;黃騰,2005;歐用生,1996;郭丁 熒,2006,2009; Fullan & Hargreaves, 1992)。至此,在教育領域中教師漸漸 被視為專業人員。我國於 1996 年公布教師法,第一條即明文規定:「明定教師權 利義務,保障教師工作與生活,以提升教師專業地位。」

(二) 教師專業實踐

有關專業化的觀點,謝文全(2003)綜合各家學說歸納整理如下:

1. 受過長期專業教育且能運用專業知能。

2. 強調服務重於謀利。

3. 應屬於永久的職業。

4. 享有相當程度的獨立自主性。

23

5. 建立健全、自律的專業團體。

6. 訂定並遵守專業倫理或公約。

7. 不斷的從事在職進修教育。

隨著課程變革研究的深入,教師專業地位漸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新 的課程方案、教學策略、十二年國教、學校本位課程等實施成功與否都需要透過 基層的教師參與及實踐。Kliebard 曾用「生產」的譬喻形容教師是生產線上的

「技術操作員」,其「責任」就是完成國家、社會及課程設計者所要的產品。(引 自黃騰,2005)。馬克思也曾用「異化」的概念探討失去專業能力的工作者,教師 的專業要實踐必須藉由教師主動、積極參與各種提升專業的學習活動和反省思考 的過程,透過健全、自律的教師專業團體,不斷在專業知識、專業情感及教學實 踐上不斷的成長,教師的專業地位才能受到真正的肯定。

二、 教師專業學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 1996 年召開「教師地位之政府間特別會議」

中決議採納「關於教師地位之建議」,認同教學是一種專業。林志成(2009)認為一 位具備專業理念與知能的知識份子(intellectual),才能不斷追求專業發展,發揮專 業自主性。並經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中的專業對話與統觀圓融的實踐智慧,有效 解決各種教育問題,並化解校園衝突,重建校園倫理。饒見維(2003)則認為教師 職業是一種專業性工作,教師是持續發展的個體,透過持續性專業學習與探究的 歷程,進而不斷提升其專業表現與水準。

貝克哈德( Richard Beckhard)曾指出:「試圖單槍匹馬改革的人往往會壯烈成 仁;兩個人同病相憐,可以互相安慰;三個人則可以充分展開合作,策劃行 動。」(引自齊若蘭譯,2010)。傳統的教師專業成長活動僅以重視教師個人層面 的基礎理論填充,忽略進修內容無法轉化為學生適用的課程設計;輕忽教師個人

24

的專業成長要與學校組織的文化、活動、課程發展一同齊頭並進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學習理論重視教師專業團隊彼此分享教學實務、實踐校 本課程、激勵與支援等重視組織系統變革大於個人學習;重視社群互動分享互助 學習大於個人單打獨鬥;重視教學情境行動學習大於個人孤立的理論學習,以下 分別由學習型組織、社會學習理論、情境學習理論等三項加以探究融入學校教學 情境的教師專業學習。

(一)學習型組織

Senge(1990)在其《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一書指出,個人及組 織中潛藏著巨大力量來源,組織中的領導者與成員要能以相互信任、創造思考的 方式解決組織內問題(引自郭進隆譯,1994)。其後 Senge(2010)更在《必要的革 命:個人與組織如何共創永續社會》提出無論影響多麼深遠,沒有任何時代會繼 續下去,也沒有永遠不變的未來(引自齊若蘭譯,2010),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全 球化的時代變革,我們需要透過學習理解如何學習,來改善組織應變革新的能 力,同時協助不同背景的學童有效學習。Senge 的學習型組織概念內涵,包含: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等五項修練,茲 分述如下:

1. 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精熟自我超 越的人,全心投入,不斷創造與超越,是一種終身學習的專業表現。

2. 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傳統科層組織強調管理、組 織與控制;而學習型組織則是看重願景、價值觀及心智模式。開放心靈容 納別人的想法,持續不斷的釐清、反省及改進我們內心世界的圖像。

25

3. 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建立共同願景是一種由下而上 的組織溝通過程,而且願景的建立有其階段任務,是一項永無止境的蛻變 成長,藉著共同勾畫未來的輪廓,以及共同找出達到目標的途徑與方法,

培養出對團體的向心力。

4. 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建立團隊學習的關鍵在於組織成員間的「對 話」(dialogue)和「討論」(discussion)的能力,此種對話強調以同中求 異的原則來探索真理,透過對話能讓組織成員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

並學會欣賞不同的意見,發展更高層的共識。

5. 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系統思考是一項「看見整體」的修練,回 饋和複雜性是系統內自然而然的傾向,假以時日自會導向成長或日趨穩 定。系統思考能幫助我們找出槓桿作用,達成最具建設性的改變。

這五項修練的概念運用在學習型學校的運作上,是希望透過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的團隊成員共同學習,促使學校邁向學習型學校。雖然學校組織要從科層體制 轉形成學習型組織必須歷經複雜、困難的過程,同時必須要花很長的時間凝具共 識才能建立共同願景、喚起組織成員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以團隊學習的 方法不斷創造與學習,但是以系統性思考來經營學校能共創永續學校,此即為學 習型學校的基礎理念。

(二)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的概念首先由 Albert Bandura 提出,當我們觀察他人的行為及這 些行為的後果時,社會學習(social learning)就發生了。社會學習構成了孩童 及成人在發展過程中的大部分學習,社會學習的發生要透過下列四個條件(引自 陳侑儒等譯,2010):

26

1. 注意力:注意力是指從龐大的訊息群中過濾出我們積極關注的訊息。

2. 記憶:記住所觀察到的行為。

3. 認知與心路歷程:個體對觀察到的行為產生模仿的認知與心路歷程。

4. 模仿潛能:相信模仿楷模能夠得到和楷模相似的體驗。

Piaget 認為個體在內化心理認知結構中,學習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人類的 學習歷程並非受限於年齡的發展,而是透過與人互動,在學習歷程中建構知識,

所以在團體中,透過人與人的知識經驗傳遞、對話、溝通、討論、協商,漸漸建 構了屬於個人的知識。如同 Piaget 的主張一般,Vygotsky 認為社會互動是認知 發展、學習發展及知識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學習者必須透過和同儕的互動,才 能超越既有的發展水準。對話可以幫助自我的探索、澄清及內化

(internalizeation)具困難度的概念。

在技能更成熟的夥伴引導下參與學習活動,學習者得以內化思考工具,內化 是指觀察楷模、專業夥伴表現之後,將其轉化為自己的一部分,並在社會情境中 實際練習之後,採用更成熟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不同於傳統心理學以個人特質、

童年經驗作為瞭解認知發展的分析單位, Vygotsky 的重要概念為近側發展區 (zone of potential development)、鷹架作用(scaffolding) 等。Vygotsky 提 供了一種整合個體、社會與歷史文化歷程的理解,進而深深的影響情境學習的理

童年經驗作為瞭解認知發展的分析單位, Vygotsky 的重要概念為近側發展區 (zone of potential development)、鷹架作用(scaffolding) 等。Vygotsky 提 供了一種整合個體、社會與歷史文化歷程的理解,進而深深的影響情境學習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