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相關研究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臺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教學效能以及工作壓力之相關 研究,透過文獻蒐集、分析與探討,以了解三者之意涵與關聯性。本章共分為三 節︰第一節探討教師專業發展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教學效能之理論 及其相關研究;第三節探究工作壓力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探討教師專業發展之意涵、教師專業發展之理論,

以及探討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研究。

壹、 教師專業發展之意涵

「專業發展」一般都與專業成長(professional growth)、教師發展(teacher development)和教職員發展(staff develpoment)等名詞交互使用(歐用生,1996)。 故本文中將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師專業發展視為同義。

Wideen(1987)認為專業發展是:1.協助教師改進教學技巧之訓練活動;2.

學校改革之整體活動,提升個人成長與學校良好氣氛;3.為一成人教育,教師依 照教育原理來增進自我工作與活動之瞭解;4.透過最新的教學成效之研究來改進 學校教育;5.本身即為目的,協助教師在受尊重、支持、積極氣氛下,促進個人 與專業的成長。韋登重視專業發展,並將教師視為改革之核心,且強調教師間與 學校間之差異(歐用生,1996)。

Holly(1989)認為專業發展層次因學校、教師與行政人員等不同觀點來看,

而有不同之層次,並引用 Edelfelt(1983)之概念模式,如圖 2-1 所示: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2-1 專業發展層次

資料來源: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頁 97),臺北市:師大書苑。

上圖所指專業發展應包括教師、全體教職員工、學校與整個教育制度,且其 都為教育革新之主要條件(歐用生,1996)。

Burke(1987),認為專業發展包含:1.基本學術與教育學的準備期;2.成功 導入(induction)教師的地位與工作;3.更新(renewal)個人與專業的上知識和 技能;4.精緻(redirection)因應變動社會的課題與技巧。其中準備係為職前教育,

也是奠定導入、更新和精緻的基礎,導入、更新和精緻三者亦構成專業發展之階 段(歐用生,1996),如圖 2-2 所示︰

學校改革 教育改革

教職員發展 專業 發展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2-2 專業發展階段

資料來源: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頁 97),臺北市:師大書苑。

致力於探討教師專業發展之國內外學者為數眾多,自 1980 年代以來,此一 領域的相關研究文獻,日益豐富。茲先列出國內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之意涵,最 後再予以歸納:

饒見維(1996)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將教師視為:1.專業人員:擁有專業的 學科知識與廣泛的教育專業知識;2.發展中的個體:教師不斷變動、發展中的

「人」;3.學習者與研究者:教師須為有效的學習者,並從中進行自我反省、自 我研究、自我改進及自我批判。

陳美玉(1999)指出教師專業發展概念是:1.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發展;2.

教師透過反省更加了解自我;3.使學校生態產生改變;4.為連續性的生涯過程之 發展;5.教師為成人學習者。

蕭秀玉(2004)認為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在教學生涯中,主動積極地進行個 人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專業態度的成長歷程,其內涵包含教師的基本知能、專

導入

更新

專業 發展

精緻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黃淑苓(2005)提出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包括教師個人、教師教育專業、教職 專業的發展,其結果必須要能回饋至教育現場,以提升教師教育學生的能力,進 而增進學生學習品質與成效為最終依歸。

邱馨儀(2006)認為教師專業發展係教師在教學生涯中,主動、積極與持續 參與各項正式與非正式之學習活動,以提升及改進自我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與專 業精神之歷程。

陳玟螢(2007)指出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透過各項研習與進修之正式與非正 式的學習活動,增進自我工作專業知識、教學行為、方法、技巧、風格等,並提 高自我改善能力的意願,以求提升教育品質。

張本文(2011)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不斷自我充實的歷程,主動積極參 與各種專業學習與進修活動,並自我反省,促進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發展,以 改善教學品質提高學校教育目標。

陳沛彤(2011)將教師專業發展視為一持續不斷的歷程,從職前教育、實習 階段以至不斷在職進修教育都是重要的規劃,教師須有專業的堅持、專業的品質 之教育專業精神。

鄭淑文(2011)提出教師專業發展係教師在其教師生涯中,持續參與多元的 成長活動,主動積極與自願性的想提升自身對教師的專業知能、技能、理念、態 度以及專業組織發展等方面的成長,並期可達學校教育目標,增進教師的教學效 能。

李國印(2013)指出教師專業發展應兼顧技術取向與專業取向:前者,包括 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發展;後者,包括教師自我省思與了解、學校環境生態的 改變以及終身學習的生涯發展過程。

由上述各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與論述,至少有五點值得重視:其 一、強調教師的專業性,經由專業發展增進對學校教育環境之了解,並改善學校 生態(李國印,2013;陳美玉,1999;黃淑苓,2005;饒見維,1996);其二、

基於成人生理、心理發展有別於兒童,且是自我導向學習者,擁有豐富經驗背景,

能藉由教育專業進行專業發展,為一「成人學習」(陳美玉,1999;饒見維,1996); 其三、教師於個人生涯中,自願性尋求各項提升專業成長之管道,並依循自我生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鄭淑文,2011;蕭秀玉,2004);其四、為動態且持續的歷程,教師不斷追求自 我充實,朝向終身學習(李國印,2013;張本文,2011;陳沛彤,2011;鄭淑文,

2011);其五、重視教師情意與態度之發展,使教師從事專業發展過程中,產生 自我反省的行為,並具自我改善之意願與態度(李國印,2013;張本文,2011;

陳玟螢,2007;陳美玉,1999;饒見維,1996)。

綜合上述,研究者將教師專業發展定義為:教師於教學生涯中,主動且持續 參與各項成長活動,朝終身學習發展,豐富自我教育專業知能,將其回饋至教學 現場,提高自我教學效能及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並於過程中反覆自省,最終力求 精緻與改善學校教育目標。

貳、 教師專業發展之層面劃分

茲就列出國內學者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研究之層面探討,最後再予以歸納 本研究之教師專業發展層面:

饒見維(1996)將教師專業發展分為:1.教師通用知能;2.學科知能;3.教 育專業知能;4.教育專業精神等四層面。

鄭詩釧(2004)歸納教師專業發展包含:1.充實專業知能;2.落實專業自主;

3.致力專業反省;4.力行知識管理;5.履行專業承諾;6.積極協同行動等六層面。

蕭秀玉(2004)指出教師專業發展區分為:1.教學知能;2.班級經營;3.學 生輔導;4.專業態度;5.研究發展等五層面。

邱馨儀(2006)認為教師專業發展分為:1.教師專業知識;2.教師專業精神;

3.教師專業能力等三層面。

陳玟螢(2007)歸納教師專業成長包含:1.教育專業知能;2.教學專業知能;

3.自我發展能力;4.專業精神與態度等四層面。

張夏平(2008)將教師專業發展劃分為:1.教育專業知能;2.班級經營管理;

3.教學理念態度等三層面。

鄭淑文(2011)統整教師專業發展包含:1.教學知能與態度;2.班級經營與 管理;3.學生輔導與管教;4.人際關係與溝通等四層面。

©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心理特性的知識、輔導原理與技術與特殊學生相關知識;(四)班級經營知能:

含括各種和教室組織與經營相關的知能,舉凡安排學生座位、營造學習情境、規 劃學習活動時間等,其中,教師必須具備教育道德與倫理層面的知識,並善用其 知識、價值觀及技巧,以啟發學生善良的心、關懷他人的情操與道德的實踐;(五)

教育環境脈絡的知識:包含學校組織與運作的知識、教育行政與政策法規的知 識、學校的社會脈絡、政治脈絡與文化背景的知識。

本研究所指稱之「教育專業知能」係為:教師具備各項教育專業知識,包含 教學專業相關知能、課程與學科領域知識、教育目標與教育價值知能、班級經營 知能及心理與輔導相關知能等。

二、 人際溝通

饒見維(1996)認為: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能力是一個優秀教師必備的通用 能力,師生關係、學校行政工作推動與親職教育的推廣等之成效,也與其大有關 聯,因此,具備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能力,有助於教師解決日常生活中之 教學、輔導、特殊兒童問題,並改善教學環境。然而,人際溝通為一高層次能力,

不易訓練,也不易透由測驗與評量得知,也因而易受忽視,但從教師專業發展中 應致力於提升之。易言之,透由教師專業發展可提升教師人際溝通之能力,並解 決或改善教學環境中所遭遇的各項人際互動問題。

本研究所指稱之「人際溝通」係為:教師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能清楚 扼要的說明重點,面對不同對象時,皆能夠侃侃而談,並與其產生良好的互動,

且能運用該能力,有效解決各項關於教學或人際互動方面的問題。

三、 班級經營

吳明隆(2000)認為有效的班級經營之內涵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重視 學生主體性及個人權益,並以鼓勵與讚揚之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且能適時 對學生違紀或干擾班級常規之行為,採取必要措施,此為「對人的尊重」;教師 對於每一種教學活動、學生行為輔導、班級事件處理及親師合作等事務,皆能審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本研究所指稱之「班級經營」係為:教師能有效掌控班級中所發生的各種事 情,成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於學生偏差問題,能審慎與妥善地處理,並透 過各項管道來進行學生輔導事宜,此外,教師亦能將自我經營班級的時間規畫得 宜。

四、 進修發展

吳清山(2010)將教師在職進修界定為:(一)對象係指已取得教師資格且 具正從事教學工作者;(二)課程係指有計畫、組織、系統、目標,經過設計的

吳清山(2010)將教師在職進修界定為:(一)對象係指已取得教師資格且 具正從事教學工作者;(二)課程係指有計畫、組織、系統、目標,經過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