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教師主導著教育活動的成敗,教師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則 格外的受到注目。科技知識日新月異,教師若想以養成教育期間所習得的知能來 應付漫長教學生涯所需,恐終將無以為繼。如何綜合考量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能影 響因素,提供多元的成長活動,建立一套可以促進教師不斷獲得專業發展的完整 體系,使得教師可以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可說是相當重要的(楊思偉,1996;

歐用生、黃嘉雄,1997;楊深坑,1999)。

教師能夠專業化,則能適應教育改革,進而成為主導教育改革的領航 員。因此,邱素青(2005)提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一)教育改革的潮流

處在快速變遷今日社會中,教師對自己的工作角色,應時時省思、要求自我 專業發展和自我期望。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誠為歷年來教育改革中最 重大的課程變革,其中可預見的情境改變,是校園文化的特徵將由靜態轉為動態,

教學、研究將主導校園議題,教師專業發展在校園裡將自然孕育,同時在新課程 的實施裡,教師工作將成為一項專業的契機,教師專業素養、教師專業形象的形

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在於老師。老師的角色與地位在未來將有重大的改變,

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協調者、督導者、學習環境的設計者。為了有 效因應教育變遷,現代教師亟需強化專業工作者的角色,從專業成長、專業權威、

專業自主、及專業溝通四個向度,用心履行專業人員應有的作為與表現,並與行 政人員、家長充分協調與合作。

(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

在過去的社會裡,教學與學習可以藉著機械式地運作,藉由已知的過去和不 變的現在運作,得以開創可知的未來。然而面對知識爆炸的社會,機械式的運作 呈現失靈的狀態,過去只是過去,過去不再是現在和未來的延伸,如果缺乏未來 導向的思考模式,目前的行動,將可能導致一個我們所不要的社會狀態(楊國賜,

2002)。

知識經濟時代,具有科技整合的特性、具有資訊爆發的現象,而未來導向的 教學與學習,並不是僅存於外加的嶄新教學方法或內容,甚至是一種能具體貫穿 過去和未來教學與學習的組織或是結構。在這種知識經濟浪潮的衝擊之下,教師 以既有的教學及學習方式,若無做一適度的調整,則對教師專業能力而言,勢必 造成空前的挑戰。

在傳統的社會中,教育的系統與運作偏重於一元化價值規範和書本內容的傳 授,教學場所也大都以學校為主,且重視集體化的班級教學,在未來的知識經濟 社會,這些教育的思考模式及實務運作,都須重新檢視與修正(吳清山,2001)。

因此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和教師的終身學習,將是知識經濟社會中提昇教育效能 之關鍵所在。尤其是教師的終身學習,更是一位教師應建立的教育觀。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

由於知識爆發、社會變遷、及人的價值觀改變,教師所面臨的專業工作情境 會不斷有新的狀況與挑戰,而教師在任何時刻所具備的專業內涵,也不見得能解

決所面臨的處境與問題,因此教師亟需針對其專業發展及教學現況之所需不斷精 進。

教師專業發展視教師工作為一種專業的工作,而教師則是持續發展的個體,

可以透過持續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提升專業水準與專業表現(高強華,1997)。

即是指教師在兼顧組織發展下所參與的各項成長活動,以達到個人和組織的同步 發展,且偏重於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增進(李俊湖,1998)。Fullan(1982)認 為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互動、累積學習的過程,在過程中需要發展新的概 念、技能與行為。而Bradley、Kallick 和 Regan(1991)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持續 性、系統性的過程,這樣的系統可以影響到學校教師朝著共同目標發展的專業信 念及理解。換句話說,一個人歷經師資培育階段,到在職教師階段,直到離開教 職為止,在整個歷程都必須持續學習與研究,不斷發展自我專業內涵,逐漸邁向 專業成熟的境界。

呂錘卿(2000)以更實際的方式列舉教師專業發展的項目:1.能建構自己的教 育理念;2.能了解教育改革的趨勢;3.能了解學生的發展與學習心理;4.能了解課 程設計原理與發展趨勢;5.能正確掌握教學目標;6.能精通所教學科的教材;7.能 有效掌握教學活動;8.能活用適當的教學方法;9.能善用進步的教學媒體以輔助教 學;10.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11.能有效進行教學評量;12.能做好學生輔導工作;

13.能有效經營班級;14.具有良好的表達與溝通能力;15.能熟悉並參與學校經營;

16.能從事行動研究;17.具有良好的教育專業態度;18.能做好生涯規劃。所以,教 師專業發展能夠引導教師作教學行為,並監控自我的行動,且以熟練的見解預測 學習者可能的表現,在教學活動時展現最精緻嫻熟的專業判斷(林進材,1999)。

Wideen(1987)重視專業發展,認為教師是改革的中心,改革必須以教師的 工作,及教師對改革的看法為起點。因此他提出教師專業發展的涵義:1.協助教師 改進教學技巧的訓練活動;2.促進學校改革的整體活動,以使個人獲得最大成長,

進教師對其工作和活動的了解,而非只是成果而已;4.是利用最新的教學成效的研 究,以改進學校教育的一種手段;5.專業發展本身就是目的,協助教師在受尊敬的、

受支持的、積極的氣氛中,促成個人的、專業的成長。

教師專業發展隨著時勢的演變也出現了不同的意義。早期,認為教師專業發 展是教師知能的缺乏,教師必須參予參與進修以彌補不足的知能。近年來,則強 調教師的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乃是教師個人生涯的持續性成長(Clarke&

Hollingsworth, 2002;Guskey, 2002)。另外,教師專業發展的實施方式也有改變,

Hoult(2002)表示在過去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種教師專業技能的提昇,則採 用集體進修教授講、老師聽的實施方式來舉辦;近年來,則轉變為以學校本位、

學科本位及教師本位的進修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更切合學校、學科及教師 個人的發展。

綜合上述,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是教師在工作領域上,不斷內化、成長的過 程,亦即教師是持續成長及發展的個體,在職期間的專業工作,透過持續的探究 與學習,而有系統地獲得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觀念和態度,使逐漸邁向專業成熟,

並達到教師專業化或學校效能改進之目的。

三、教師專業發展的特徵

以教師角度來思考教師專業發展,蔡宗河(2005)提出五項特徵:

(一)持續性

教師專業發展不是短期密集的訓練(Zepeda, 1999),也不是教學技能的訓練

(Laird, 1985),更不是一般教師的在職進修(Orlich, 1989),而是持續提昇教師專 業學術知識及專業表現的歷程。

(二)系統性

教師專業發展必須仰賴政府機關的規劃,來執行一套完善的系統,除了政府 的協助外,還必須透過自我的覺醒及成長,進行系統性的設計,提昇自我的專業

能力。

(三)合作性

透過彼此的分享,才能迅速的增進自我的專業知能。Zepeda(1999)建議,

要達成教師的合作性專業發展,必須建構一個「學習型社群」。過程如下:1.建立 團隊;2.建立長期計畫及目標;3.分享彼此的目標;4.每個都是領導者及被領導者;

5.經驗分享。

(四)意願性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是一種自願性的活動。Sinatra 和 Pintrich(2003)提出意圖 性概念改變的五個步驟:1.教師察覺自身既有的知識;2.確認造成認知衝突的原 因;3.設定目標,解決認知的衝突;4.比較先前自己的知識與新獲得知識之間的差 異;5.進行批判思考,以便拒絕或接受新的知識。但是如果沒有外在的壓力,恐將 無法進行上述的過程,更無法誘發教師專業成長的意願。因此適當壓力的加入,

可促進教師反省與自覺,進一步參予參與專業成長活動(Busher et al.,2000)。

(五)教師主體性

每一個學生及地區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每個教師的專業發展勢必有所不 同。所以應從個別教師的需要來著手,發展出適合不同地區、學校、學科及教師 的方案,使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

美國全美教育學會(National Educatin Association,NEA)於 1948 年成立一種 專業規準,作為教育邁向專業化努力的目標。專業標準包括:1.屬於高度的心智活 動;2.具有特殊的專業領域;3.具有專門的職前訓練;4.需不斷地在職進修;5.需 為永久的志業;6.自訂其應有的規準;7.以服務社會為目的;8.具有健全的專業組 織(張鈿富,1992)。

由上述的八點來看,以教師的教學活動及工作性質皆符合上述條件,教師的 工作是一種專業,體育教師亦也是專業。為了確立體育教師為專業人員,體育教 師應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林玉鳳(2004)提出體育教師應有的基本知識,

1.普通課程;2.體育專門課程;3.教育專業課程;4.實習課程。程瑞福(2004)對 台灣地區體育教師專業評鑑的研究當中發現,在其研究的六項因素當中,各方所 獲權重依序為專業精神、教學表現、教學評量、課程發展、教學與活動輔助知能 及行政溝通與課外活動。

隨著科技的進步,從事教育工作的夥伴也應隨著時代有著不斷學習的精神,

不同教育單位有著不同的專業知能需求。根據陳弘順(2004)對高中體育教師專 業知能的學習需求作研究,提出最重要的知能需求前十項次序,如下:1.熟識及應 用各種體育教學法;2.利用網路蒐集體育相關資料;3.能夠自行設計體育教材教

不同教育單位有著不同的專業知能需求。根據陳弘順(2004)對高中體育教師專 業知能的學習需求作研究,提出最重要的知能需求前十項次序,如下:1.熟識及應 用各種體育教學法;2.利用網路蒐集體育相關資料;3.能夠自行設計體育教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