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模式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模式與相關研究

「壓力」 (stress)是什麼?這個連小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名詞,在當今的社會 裡幾乎無處不在。生活緊張、工作忙碌、各種競爭的社會現象,已成為現代人生 活的一部份,工作、生活、人際關係、就業、感情…等造成的壓力,如影隨形的 在我們的周遭,且有蔓延的趨勢。

壹、 壓力、工作壓力的意義

一、壓力的意義

十七世紀的物理學家 Dr. Robert Hook,用壓力(stress)來形容建築結構內部所 承受、加諸其上的外來重量,這種適應外在環境的能力與彈性就叫「stress」 (引 自陳永儀,2006)。

1920 年生理學家 W. Canon,將它應用在人的身體反應,說明具有壓力的生活 事件,在不同的生理或精神失調病因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當一個人遇到壓 力時的反應是「fight -or-flight」(戰或逃) (引自陳佩汝,2002)。而 H. Selye 是最 早將壓力概念引入社會科學領域的社會科學工作者,他指出壓力是個體為了滿足 其需求所產生的一種獨特性反應。H. Selye 認為,適度的壓力可以增加績效表現,

而過多壓力則會導致緊張,並且伴隨焦慮、煩惱或崩潰等負面感受 (引自張嘉茹,

2009)。

張春興 (1989)認為壓力是個體生理或心理上感到威脅時的一種緊張狀態,此 種緊張狀態,使人在情緒上產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受。陳永儀 (2006)認為從 生理的層面來看,壓力是指「人」對外在環境適應的一種過程,所有生物都一定 有「壓力」,或是適應環境的反應及過程,才能活下去。林佳慧 (2002)對壓力的

看法是將個人經驗到的緊張(strain)都當成壓力,當人在某種情境下,個體預測將 受到威脅的感覺或可能產生不安定,所引起情緒上和生活上的反應。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壓力是一種個人主觀的認知所反應出的生理與心理現 象,然而壓力並不全然是絕對的不好,適度的壓力可以激勵我們採取行動,創新 想法與表現,反之,過度壓力則可能造成身體或心理上的疾病,甚至影響生活。

二、工作壓力的意義

工作壓力 (job stress)是由壓力的概念而來,當個人覺察到工作情境中發生某 種狀況,足以威脅心理平衡,就構成了壓力。因此工作壓力與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有密切的關係,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田蘊祥 (2003)認為個人在工作職場中,遭逢 與工作有關的各種內外在事件,引發個人在身心上感到不適與失調,希望能夠藉 由本身的力量或外界的協助,使身心恢復平靜狀態。

林佳慧 (2002)對工作壓力的定義是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對於超過負荷量的要 求,造成威脅感,產生緊張、挫折、焦慮、壓迫或苦惱的反應,這些反應改變個 人正常身心狀況,引發了消極、無助感,便造成「工作壓力」。

曾怡錦 (2004)認為工作壓力是指個體和工作環境互動時所產生的結果,此結 果若具有威脅性,會使人產生壓迫感、緊張、不舒服的狀態。陳紹綿(2008)認為 個體在工作環境中,與外在環境交互作用下,導致個體無法適應,而產生生理、

心理失衡的負面情緒與緊張狀態,稱之為工作壓力。黃淑嫆 (2004)認為個人無法 負荷社會環境或自我要求時,產生緊張、焦慮、憤怒、挫折、苦惱及不愉快的負 面情緒與心理感受,這些反應改變工作者正常的生理與心理上的狀態,引起身心 方面的損害,稱為「工作壓力」。

總之,每一個人對於工作壓力的感受不盡相同,如果將同樣的一份工作,分 配給兩個人同時進行,他們可能一方覺得如魚得水,另一方則感到困難。因此由 於每個人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教育程度、以及不同性格與人生觀等一切外在

因素,使得每個人對工作壓力的程度,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工作壓力的影響並 不一定會造成負向的結果,只有壓力在過高超過其負荷的要求時才可能造成負向 的壓力結果,而適度的工作壓力卻有助於良好的工作表現。

三、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

教師的工作壓力即教師的職業壓力,教師面對其工作時除了具備專業知能,

還須配合學校行政措施,面對家長需求,參與社區活動,充實新課程理念,接受 訪視評鑑…等,其工作壓力不可說不大 (蘇美玉,2011)。Kyriacou & Sutcliffe 被 公認為教師壓力研究的先驅。他們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教師因職務上所賦予的 工作要求、工作期許和工作職責所感受到的壓力,此種壓力是教師在面對教學工 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評估為威脅或有礙工作的表現時所產生的負面情感(如緊 張、情緒失控、焦慮或沮喪等)的反應症狀 (引自周子敬、彭睦清,2005)。張郁 芬 (2001)對教師工作壓力所給的定義為:當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時,潛在的工作 情境因素或面對的工作要求,具有威脅性或有礙工作表現,即會產生負面的情緒 反應,此反應限於個人知覺,包括情緒及行為等層面。

郭耀輝 (2004)對教師工作壓力的看法為:教師在學校面對教學工作與外在 人、事、物交互作用的歷程中,因為工作情境、學生或個人等因素,產生心理不 安或生理不適的反應,並形成身心能量匱乏的過程與現象。鍾庭良 (2005)則認為 教師在其工作情境中因個人人格特質和工作環境產生交互作用後,而產生具威脅 性和壓迫性的負面情感。鄭媛文 (2005)採用個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觀點,認 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當教師在學校教學工作情境中,不斷與人、事、物互動,因 而產生的負面情感。蘇美玉 (2011)綜合各家學者的說法將教師工作壓力定義為:

教師在教學工作的情境中遇到挑戰、工作瓶頸,卻無法解決困境、突破瓶頸,並 因此造成心理、生理的困擾與負擔,產生被壓迫、緊張等不舒服感,因而影響工 作表現。

綜合以上各家說法,本研究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教師在工作職場上,面對 工作環境與教學情境時遭遇到的困境,因無法解決或產生不愉快的感受,導致負 面的情緒反應。

貳、 教師工作壓力的模式

根據國際心理衛生慈善機構 MIND 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工作壓力已成為現 代人壓力的主要來源,而且亦是心理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過去婚姻問題、喪 親與孤單、缺乏親人支持等,皆是調查發現較容易影響心理健康的原因,但最近 幾年這些因素與工作壓力相較,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已遠不如工作壓力來得大 (劉益宏,2010)。因此工作壓力是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員都可能感受到的,尤其是 扮演多元角色的教師,其工作壓力實超越其他行業,故不得不受到重視。

教師工作壓力的概念源於一般工作壓力的研究,以下針對各學者提出的教師 工作壓力理論模式,敘述如下:

一、 Kyriacou 和 Sutcliffe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Kyriacou 和 Sutcliffe(1978)首先提出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強調各種可能的 壓力源是否發生作用,必須視教師知覺是否感受到威脅或引起身心不適感受而 定。而教師的知覺包括個人的人格特質如背景、需要、適應能力以及信念-態度

-價值系統等認知。他們認為教師工作壓力產生的過程可分為:

1. 可能壓力源:教師工作客觀因素包括物理的外在環境、心理的感受程度 等。

2. 評估:當潛在的壓力源產生時,教師會依照個人特質如屬性變項、人格 特質、需求、適應能力以及信念、態度、價值觀等進行評估。若壓力威 脅到個人自尊或福祉、安全時才會形成實際壓力源。

3. 實際壓力源:環境中的人、事、物等實際壓力。

4. 適應轉機:因應的歷程包括對壓力情境的評估與反應,透過適應轉機減

C 路線表示長期壓力下導致的慢性症狀可能會造成「非職業的壓力源」。

D 路線表示過去處理壓力成功與否的經驗會影響目前的評估及因應策略。

綜而言之,Kyriacou 和 Sutcliffe(1978)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將教師對其工 作壓力的知覺過程視為一種動態循環歷程,當教師面對外在與內在壓力源時會以 個人特質進行評估,並決定採取何種因應措施,若運用的策略適當則可以減少壓 力產生的威脅感。是故,此一模式可作為本研究之參考依據,用以分析教師工作 壓力源。

二、 Moracco & McFadden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Moracco 和 Mcfadden(1982)以 Kyriacou 和 Sutcliffe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為 架構,補充修正提出另一教師工作壓力模式如圖 2。

Moracco 和 Mcfadden 認為潛在的壓力源來自家庭、學校及外在社會環境三方 面之相互影響所形成。潛在壓力源並非實際壓力源,它須經教師主觀評估威脅到 個人自尊、安全、健康時,才會形成實際工作壓力源。教師的評估受到個人特質 包括過去經驗、人格特質、價值觀念等影響,並透過評估採取因應壓力策略,以 減低壓力。當教師採取之因應策略無效時,則顯現壓力的徵兆,若缺乏有效的因 應措施,壓力將長久持續,造成長期的倦怠而導致身心方面之疾病。

此模式中有四個條回饋線:

A. 表示工作壓力與處理機轉間的關係,如果處理機轉無法減低壓力,教師 會把工作壓力評估為更具威脅性。

B. 表示教師正顯示若干壓力徵兆反應,將易於知覺到更多的壓力事件。

C. 表示長期處於身心倦怠的教師,易將家庭、工作及社會上的事件評估的 更具威脅性。

D. 表示教師對於過去壓力事件的處理經驗、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價值信念會

A

B D

C

圖 2 Moracco & Mcfadden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取自張嘉茹(2008)。台北縣國 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總之,比較 Kyriacou 與 Sutcliffe 和 Moracco 與 Mcfadden 之教師工作壓力模 式,兩者間最大的不同在於:後者將教師潛在的壓力源明白分為工作、社會及家 庭三方面相互影響,而前者僅將教師工作壓力概略劃分為物理與心理方面。以上

總之,比較 Kyriacou 與 Sutcliffe 和 Moracco 與 Mcfadden 之教師工作壓力模 式,兩者間最大的不同在於:後者將教師潛在的壓力源明白分為工作、社會及家 庭三方面相互影響,而前者僅將教師工作壓力概略劃分為物理與心理方面。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