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感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感之相關研究

針對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感這兩個變項的相關研究,Bandura(1982, 1997)指出個體知覺到的工作壓力愈高,包含負面的生理和情緒反應,會使得自 我效能感降低。而Webb和Ashton (1987)的研究發現某些因素會削弱教師的效能 感,其中,對教師角色過度要求而使得教師產生壓力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反過來說,自我效能感也決定了個體的壓力狀態和情緒反應,相信自己能夠 對環境中的潛在威脅有效處理和控制的人,在面對環境事件時較不會憂慮害怕,

壓力感受較低;而懷疑自己能否處理和控制環境中潛在威脅事件的人,則傾向於 顧慮自己的能力不足,心中充滿擔心和焦慮等負面情緒,體驗到強烈的壓力感(高 申春,2001)。故效能感較高、內控力較強的教師,其工作壓力感受較低,教師 效能感的高低與教師本身的壓力控制和成敗歸因有重大關係(李麗日,1994;

Greenwood, Olejnik, & Parkay, 1990)。

Parkay、Greenwood、Olejnik和Proller (1988)的研究指出,教師壓力總分和教 師效能感呈現負相關的現象(r=-.26),且工作壓力九個分量表中有六個分量表

(學生行為、教師與行政人員的關係、教師與家長的關係、生理症狀、心理症狀、

壓力管理技巧)和教師效能亦呈現負相關,其中「學生行為」和教師效能的相關 為最高(r=-.31)。

郭峰偉(2000)以台南縣市和高雄縣市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將工作壓力分 成六個層面,分別是:與學校和行政人員的關係、學生的學習方面、角色方面、

工作負荷、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效能則分成三個層面,分別是:

58

導正社會大眾影響的效能、個人從事學科教學的效能、對於學生常規管理的效 能。其研究發現教師工作壓力總分和教師效能總分呈現負相關(r=-.382)。就整 體教師效能與工作壓力各層面的相關而言,整體教師效能和「學生不良行為」壓 力層面之負相關為最高(r=-.522)。就整體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各層面的相 關而言,整體工作壓力和「學科教學」效能層面之負相關最高(r=-.411)。就工 作壓力各層面與教師效能各層面的相關方面,「學生不良行為」壓力層面與「學 生常規管理」效能層面其相關值最高(r=-.525),與「學科教學」效能層面其相 關值亦高(r=-.499)。此外,該研究顯示在不同「學校規模」背景變項對教師工 作壓力與教師效能感上均有顯著差異存在,任教學校規模愈大的教師,其感受到 的工作壓力愈大,教師效能感愈低。

魏方亭(2001)以嘉南地區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將教師自我效能感區分為 工作脈絡效能知覺、個人正向效能知覺、個人負向效能知覺、抗衡環境效能知覺 四個層面。並以百分位的方式,將壓力區分為極低壓力、稍低壓力、中度壓力、

稍高壓力、極高壓力五個程度。有二個層面,不同的工作壓力對於自我效能感有 顯著的差異性:在「個人負向效能知覺」層面,「極高壓力」的教師對於自己教 學任務無法達成的知覺,顯著高於「極低壓力」的教師;而在「抗衡環境效能知 覺」層面,「稍高壓力」與「極高壓力」的教師,對於自己是否能夠對抗環境影 響學生的自信心,顯著低於極低壓力的教師。再就壓力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而 言,發現教師整體工作壓力感受與整體自我效能感有顯著負相關(r=-.108),即 教師工作壓力越大,自我效能的整體評估會越低。分層面來看,整體工作壓力與

「個人負向效能知覺」呈顯著正相關(r=.124),而與「工作脈絡效能知覺」(r=-.088)

和「抗衡環境效能知覺」(r=-.222)呈顯著負相關。

許芷霖(2007)以彰化縣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將教師工作壓力分為四個層 面,分別是:工作負荷、學生家長、人際關係、課程變革。自我效能則分成二個 層面,分別是:一般教學自我效能、個人教學自我效能。其研究發現整體工作壓

59

力得分與整體自我效能得分也呈現負相關(r=-.15);就整體自我效能與工作壓 力各層面的相關情形而言,整體自我效能與「學生家長」壓力層面的負相關為最 高(r=-.25),與「課程變革」壓力層面的相關亦高(r=-.20)。就整體工作壓力 和自我效能各層面的相關而言,整體工作壓力與「個人教學自我效能」層面的相 關最高(r=-.16)。就工作壓力各層面與自我效能各層面的相關而言,以「課程 變革」壓力層面與「個人教學自我效能」層面的相關最高(r=-.24),其次是「學 生家長」壓力層面與「一般教學自我效能」層面之相關(r=-.23)。

林碧芳、邱皓政(2008)編製中小學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量表,將量表 分為三個層面:正向肯定、負向自覺與抗壓信念。其研究認為當教師的「抗壓信 念」愈高,自我效能感愈高,壓力的感受程度愈低。結果發現在「抗壓信念」此 一層面上是男性教師顯著高於女性教師,認為男性教師在面對外在不利因素的情 況下,相信自己仍有能力進行創意教學的知覺判斷高於女性教師。

亦有不同的研究結果。李慧芬(2008)以高雄市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 其角色壓力、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的關係,該研究將角色壓力分成角色模糊、角 色衝突、角色過度負荷三個層面,教師效能則分成充分專業信心、善用教學策略、

掌握教學互動、堅持教化信念四個層面。該研究發現整體角色壓力得分與整體教 師效能得分呈現低度正相關(r=.133),亦即教師對於其角色壓力感受程度愈高,

則教師效能感就越高。就整體角色壓力與教師效能各層面而言,整體角色壓力與

「掌握教學互動」效能層面的相關值為最高(r=.157)。就整體教師效能與角色 壓力各 層面 而言, 整體教 師效 能與「 角色模 糊」壓力層 面的相 關值 為最高

(r=.139)。就角色壓力各層面與教師效能各層面來說,「角色過度負荷」壓力 層面與「掌握教學互動」效能層面的相關值最高(r=.175),其次是「角色模糊」

壓力層面與「充分專業信心」效能層面之相關(r=.172)。

還有研究顯示教師壓力與自我效能無關。Chan(2002)以香港83位實習教師 為樣本進行教師壓力、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和心理困擾的相關研究。其研究結果

60

顯示「教師壓力」與「自我效能」無顯著相關。但「教師壓力」與「心理困擾」

有正相關(r=.27)。而「自我效能」與「社會支持」有正相關(r=.37),與「心 理困擾」有負相關(r=-.43)。「心理困擾」與「社會支持」的負相關最高(r=-.56)。

與自我效能可以做為個人資源以減輕壓力的推測不同,該研究數據並不支持自我 效能可以減輕壓力對於心理困擾與症狀的影響。雖然如此,該研究認為自我效能 仍然可以視為個人的保護性因素以抵抗、緩和身體和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因為自 我效能與心理困擾和其他具體症狀(睡眠問題、焦慮、憂鬱)有顯著負相關,表 示自我效能仍有影響力。

由上述可知,大部分研究都指出教師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感呈現負相關,教 師工作壓力越大時,其自我效能感愈低;但李慧芬(2008)的研究發現教師角色 壓力與教師效能呈現正相關;而Chan(2002)的研究顯示教師壓力與自我效能無 顯著相關。

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感各別的相關研究頗多,但同時以教師「工作壓力」

和「自我效能感」為研究變項者並不多,且學者們對於「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研 究構面意見分歧,還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能確定的是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從 雙向度往多向度的概念發展。也因為研究者在苗栗縣國小任教,對於教師工作壓 力與自我效能感的現況甚為關心,欲瞭解其間的相關性,故苗栗縣國小教師工作 壓力與自我效能感之關係是本研究所欲探討的目的之一。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