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育實習相關研究

師 資 教 育 分 為 三 個 階 段 , 包 括 職 前 (pre-service) 、 導 入 (induction) 與 在 職 (in-service) 階段,其中職前階段中的教學實習即為集中實習階段,導入階段則為教育實 習階段 (王素芸、賴光真,2004;丁一顧、張德銳,2005) 。師資生從集中實習的磨練,

及畢業後至實習學校半年教育實習的歷練,讓實習教師在真實環境驗證所學的教育理 論,累積自我實務經驗,提升自我教師專業素養,而這半年的教育實習成為實習教師邁 入正式教師的關鍵時期。本節將國內教育實習相關研究分為三部份,一為集中實習,二 為實習成效,三為實習困擾。

一、集中實習

職前實習是實習者在實際工作前,體驗真實工作環境的教育課程之一。因此,職前 實習能讓實習者驗證所學理論與累積實踐經驗,並對理論與實踐進行理性的辯證、相互 和修正,建立實習者與實習輔導者的合作伙伴關係 (李咏吟、陳美玉、甄曉蘭,2003) 。 此外,職前實習課程包含參觀、見習、同儕間假試教、教學實習和行政實習,而集中實 習的核心是教學實習與行政實習,其中能體驗未來教學現場的經驗,無非是「教學實 習」。在教學實習方面可分為二種,一為預習試教 (假試教) ,另一為長期有系統的試教 (集中實習),從長期的實地試教,可累積實務經驗,作為日後任教的基礎 (趙起陽,

1999)。在郭秋勳 (1993) 研究結果發現集中實習以四到六週最合適,實習期間其檢討與 回饋是最有效的輔導策略,且教學參觀應著重行前講習與事後反思。因此,集中實習能 讓師資生在教學環境中,瞭解學生能力差異、熟練教學技巧,試教後進行教學反思,可 提升師資生對教學的信心與熱忱,積極準備從事教職工作 (吳青蓉,2009)。除此之外,

許多學者建議將集中實習分成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上學期有二週試教,第二階段在 下學期再進行二週試教,稱為二階段集中實習,主是要初次進入現場教學體驗教學方式 及所遭遇困難,返校後反思試教整體學習過程,如何以有效的教學方式達到試教效果,

第二階段再回教學實習現場作進一步驗證,以精進其教學專業知能 (周水珍,2003;陳

19

國泰,2011)。然而,國內集中實習相關研究,研究的議題有集中實習的實施成效和影 響集中實習成效因素。

(一)集中實習的實施成效

集中實習的試教過程,可讓實習生體會真實的教室生態,累積教學經驗,以及對試 教課程後進行反思,體認身為教師的角色和責任。從戴嘉南、張新仁、方德隆、丘愛鈴 (2003) 研究調查發現,約99.3%的實習生皆認同與肯定集中實習對未來教育工作有幫 助。再者,莊佳燕 (2002) 也指出集中實習成效可提升實習生的專業知能與學習成效。

除此之外,在張碧如、段慧瑩 (2002) 研究指出,集中實習可以肯定實習生自己的能力、

累積教學經驗、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培養良好態度,且能瞭解學生差異,以及學校實際 運作,更有助於實習生對教師角色認同,以確認自我對教育工作的態度。而Tickle (1993) 提到,集中實習是做中學的課程,體驗教師生涯與責任,能快速且嚴苛的建立教學需求,

而這些需求即是任教第一年所擁有的熱情和學習力。由此可見,集中實習的價值與重要 性是受實習生肯定,進而提升自我教師專業。

(二)集中實習的問題與困擾

實習生肯定集中實習重要性,但在實習期間實習生也常面對問題與困擾。從張若涵 (2007) 研究指出實習生在集中實習的困擾,像是維持班級秩序、適應學生個別差異、與 家長溝通、班級活動的組織。再者,李書虹 (2004) 研究認為實習生的困擾,例如自我 預期與實際的落差、重要他人的影響、實習教師的身份。此外,鄭生地 (2005) 指出教 學實習常見困擾有難維持課堂秩序、教學技巧須加強、對學生理解不足、學科專業知識 須加強、教學實習時間短暫、與實習輔導教師理念相左、教學效果與預期有落差等其他 困擾。由此可見,實習生所面臨的問題與困擾,大致上有教學過程、實習教師的身份、

溝通技巧、學生能力差異、班級經營、溝通技巧、學生能力差異、理論與實務之間差距 等。

20

(三)影響集中實習成效的因素

實習生在集中實習期間其影響集中實習成效的因素,有實習學校、實習時間、實習 輔導和個人特質,下列分別敘述之:

1.實習學校

集中實習是實習生到實際教學現場,體驗教學課程,因此實習學校的教育情境會影 響實習生對未來教育工作的期望與認同。在莊佳燕 (2002) 研究認為師資培育學校與實 習學校能達成對教育實習理念的共識,重視集中實習活動,提供實習生所需協助,必定 影響實習生的實習成效。此外,張碧如、段慧瑩 (2002) 研究發現實習生在集中實習期 間,因無法認同實習學校的教育理念,而產生理想與實務的落差感,導致有些實習生對 於未來教育工作產生排斥。

2.實習時間

在曾美娟 (2000) 研究認為集中實習時間很短暫,才幾週的實習時間,實習生剛適 應實習環境時,集中實習即將結束,因此實習時間無法滿足實習生在實習中獲得充份、

完整的實習經驗,而造成失落感。可見,實習生會因集中實習時間有限,導致從集中實 習中所獲得教學經驗略顯不足。

3.實習輔導

實習生在集中實習期間所實際教學情境中,嘗試教學並驗證教學理念,教學歷程中 會獲得實習指導教授與實習指導教師的輔導。何秋蘭 (1997) 、曾美娟 (2000) 研究認 為實習指導教授其良好的督導,並提供專業知能上的協助,能增進實習生的教學效能與 信念,以減少挫折感。此外,實習輔導教師的協助與指導,像是教學後的回饋、提供專 業知能,能促進實習生專業表現的成長 (章淑婷,1995;曾美娟,2000) 。

4.實習生的個人特質與經驗

集中實習階段,在實習生求學經驗、人格特質和先備概念是試教表現最重要的影響 因素 (周水珍,2003) 。此外,張碧如、段慧瑩 (2002) 研究認為實習生因人際關係中,

個人角色定位問題與專業知能不足,因此在教學與班級經營產生挫折,以及理論與實務 之間的落差,而產生適應困難。再者,吳青蓉 (2009) 指出實習生其個人特質、先備知

21

識、教育理念及專業知能,皆會影響實習的成果。可見,集中實習期間,實習生在實習 學校、實習時間、實習輔導和個人特質,會影響集中實習的成效,像是實習學校的教育 理念,會影響實習生對未來教育工作的認同;實習生因實習時間有限,導致教學經驗略 顯不足;集中實習期間,有實習輔導教師教學後的回饋,以及提供專業知能的協助,可 提升實習生專業表現;個人角色定位問題與專業知能不足,導致在教學與班級經營產生 挫折。

二、實習成效

Kettner, Moroney, & Martin (2008) 認為成效係指服務對象在其接受社會服務方案 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正向改變程度;而所謂的改變包括受服務者在行為、技能、知識、

態度、價值、狀態或其他面向的改變」。因此,實習成效是實習教師在實習學校的教學 實習、導師實習、行政實習、專業成長與運動校隊之正向學習歷程的改變。在林純鈴 (2007) 新舊實習制度對中學體育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研究結果發現有:新舊制實 習教師專業成長現況,經實習後皆傾向「有進步」,其中以「與家長溝通情形」最差;

舊制實習教師參與實習時間長、學習心態積極,其專業成長情況較佳;舊制實習教師經 實習後,在教育專業知能之「輔導與教學」及「專業精神與態度」的成長,優於新制。

另外,盧威志 (2006) 高雄市國民中學新舊制教育實習課程成效之研究,結果發現實習 教師對教育實習課程總體之成效認同不因性別、年齡、教育背景、工作經驗、學校規模、

實習制度、與任教科目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惟在「行政工作」之教育實習課程成效認 同上,新制實習教師明顯高於舊制實習教師。除此之外,邱兆偉、陳明鎮、楊百世 (1999) 研究結果發現:新、舊制實習教師都大致上肯定班級經營及學科教學的實習成效;舊制 公費生實習教師的班級經營成效,在總體比較上顯著地優於新制自費生實習教師。

(一)教學實習方面

在教學實習成效方面,研究結果呈正面肯定。如王明傑 (1997) 在「國民中學實習 教師的班級經營與學科教學之研究」中,其結果發現,國民中學實習教師在學科教學上 的成效良好。卓佩玲 (1999) 則在「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思考之研究」中,結果發現

22

實習教師透過教學實習的歷程,可以更勝任教學工作。而邱兆偉、陳明鎮、楊百世 (1999) 在「多元化師資培育制度下國民中學實習教師之教育實習成效—新舊教育實習制度的比 較評估」之研究中,也同樣發現新舊制實習教師大致上都肯定學科教學的實習成效。

然而,實習制度的轉變,造成實習教師的定位介於學生與正式教師之間,其角色定 位與職責均不甚明確,造成實習教師難以拿捏適當的角色行為,形成師生互動之間的敏 感又微妙的關係,也影響了實習教師的教學表現與學習 (陳雯宜,2002)。

(二)導師實習方面

在導師實習方面,實習教師大多僅扮演實習輔導教師的「助理教師」角色,除了藉 由觀察所得以獲得成長之外,亦會在與研究者訪談時表達個人的反省心得;在干擾教學 之事件、或非預期狀況之應變處理等教室管理能力上,則仍有待加強 (鄧景文、賓玉玫、

單文經,1999) 。此外,林佳韻 (2010) 指出超過六成之音樂實習生對「導師實習」向 度之「糾正屢次犯錯且規勸不聽的學生」感到困擾,此原因也反應出實習者對班級經營

單文經,1999) 。此外,林佳韻 (2010) 指出超過六成之音樂實習生對「導師實習」向 度之「糾正屢次犯錯且規勸不聽的學生」感到困擾,此原因也反應出實習者對班級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