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需求理論和教師需求相關研究

Coon (2000) 認為需求是促使個體行為的內在動力,需求會導致驅力產生,進而以 行為表現來達成目標。此外,教育實習是教師專業生涯發展歷程之中的關鍵時刻。因此,

必須先瞭解實習教師真正的實習需求是什麼,然後針對不同的實習需求,給予實習教師 輔導與學習機會,來增進實習教師的專業水準。

一、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

Maslow (1943) 提出需求層次理論,他觀察人類的動機後,發現潛藏著五種不同層 次的需求,但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此外,當低層次的 需求獲得滿足後,較高層次的需求才會出現。

(一)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係個體維持身體運作的需求,是人各種需求中最基本、最優先滿足的需 求,其包含飢餓、口渴以及其他身體上的需求。Maslow認為一個人在生活中的需求,像 是生理、安全感、愛、自尊心均未獲得滿足,就會受到生理需求的主宰。Maslow強調人 的生理需求雖為最基本的,只要它能獲得足夠的滿足時,生理需求就不再是唯一的需求 因素,將會由其他較高層次的需求代替。

(二)安全感需求

在生理需求獲得充分的滿足後,Maslow認為將會出現另一種需求,稱為「安全感需 求」。安全感需求像是安全、免受恐懼和焦慮等,它包含穩定的職業、足夠的積蓄、安 定的社會等。安全感需求普遍存在人的各年齡層上,尤其在兒童時期更加明顯。一般人 表現安全感需求是偏愛熟悉的、已知的事物,而非不熟悉、未知的事物。Maslow認為宗 教信仰也是一種安全感需求的滿足,因為它能讓人們和諧且有意義的生活。

(三)愛與歸屬需求

若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均獲得充分滿足後,人就會出現愛和歸屬的需求。愛與歸屬 是個人對朋友或家人愛的需求,亦是獲得組織或團體上的認同,希望自己能被接納、愛

27

護,希望受到社會與團體上的認同。由此可見,愛與歸屬是人際關係的發展歷程,個人 希望被人所接納、熱愛與認同。此外,Maslow認為個體在經過數次不被人需要、採納或 喜愛,就容易有負面感受。在社會情境和團體中,個體是否能滿足愛與歸屬的需求,為 人所接受與認同是其先決條件。

(四)尊重需求

Maslow把尊重的需求分為兩類,一為自我尊重,二為他人對自我的尊重。自我尊重 包括個體對自信、成就、獨立自主、實力等需求,因此ㄧ個人需要知道自我是有價值的,

且能達成各種挑戰。他人對自我的尊重則包含接納、賞識、地位和名譽等,當個人的能 力和成就被他人認同,就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可見,尊重需求是價值感的建立,亦是 自信心的來源。Maslow指出尊重需求能獲得滿足,人就會產生自信心與價值感,因此人 需要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如果滿足尊重需求,就會產生挫折感與自卑感。

(五)自我實現需求

當個人能自我尊重或自我接納後,將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希望能發揮自己潛 能,稱為「自我實現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係指個體對完成個人目標、了解與接納自己、

自我成長與突破的慾望,一個人能夠成為什麼,他就必須想辦法改進和突破。因此,自 我實現就是自我改進,成為理想的自己。

根據Maslow需求理論可得知,人的行為來自於需求是否能被滿足,若現有需求未被 滿足,人就會產生匱乏感,想滿足需求的動機就會更趨於強烈。此外,人的需求會從低 層次需求逐漸提升到較高層次的需求,當一個層次需求被滿足,就會出現更高層次需求 的動機,而逐漸到達最頂端的需求層次。

二、Alderfer ERG 理論

Alderfer (1969) 依據Maslow所提的基本需求再做修正。Alderfer主張生存需求、關 係需求、成長需求等三種核心需求,稱為ERG理論。生存需求是指生理與物質方面的需 求,相對於Maslow的生理及安全感需求;關係需求是指人們想維持重要人際關係的慾 望,此需求是靠著與他人之間的情感與相互關懷而得到滿足,而相對於Maslow中的愛與

28

歸屬和尊重需求;成長需求係指尋求發揮潛能,以促使自我發展的需求,相對於Maslow 中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的需求。其理論需求簡述如下:

(一)生存需求

生存需求包括各種生理的慾望和物質的安全。生理是指維持個體生存所需的各種資 源,並促進個體均衡狀態,像是身體需要獲得食物、水、睡眠和性滿足。此外,安全是 使個體免於害怕、焦慮、威脅及危險等情況,亦是個體需要一個安全、可預測、有秩序 的社會。

(二)關係需求

關係需求包含安全、愛與歸屬、和尊重的需求。在安全的需求方面,偏向於人與人 之間的互信等。在愛與歸屬的需求方面,則是避免孤立、寂寞、疏離等痛苦,希望獲得 他人接納而成為團隊成員的需求,包括給予別人的愛、接受別人的愛,並與他人建立關 係。在尊重的需求方面,人需要受到他人的尊重,像是聲望、地位、優越感、受重視等,

使人覺得自我在世上有存在的價值感。

(三)成長需求

成長需求包括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偏向尊重自己,如有成就 感、有支配力、自信心及勝任感等。另外,自我實現需求是追求個體目標,並發揮自我 潛能,而自我實現者在追尋自我成長、改進與突破時,逐漸具有統整性與完美,故其追 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不會排斥及侵犯其他人、更不會違反社會法規。

依據Maslow的需求理論,當人在某一需求獲得滿足後,會追求較高層次的需求,而 Alderfer需求理論也是相同的。但,ERG理論和Maslow的需求理論,差異在於ERG理論 認為各種需求可同時具有激勵及挫折-退化作用,需求越不滿足,越是引發個體去追求,

而當關係需求不滿足時,個體會去追求生存需求,而當生存需求被滿足之後,個體即再 轉而追求關係需求的滿足,若高層次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會自動退縮去尋求低層次需 求的滿足。

29

三、教師專業成長需求

陳奎憙 (1982) 認為專業工作必須具備下列特徵:專門的知識與技能、長期的專門 訓練、服務重於報酬、相當的獨立自主性、自律的專業團體與明確的倫理信條、不斷的 在職進修。因此,專業 (profession) 係指社會上的工作或行業因分化的結果,而每一種 工作或行業都有它特殊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像是醫師、律師等都是一種專業。成長 (growth) 其內涵上,有增長、進步與成熟的意思。舉教師為例,從成長就過程來看,未 成熟教師經過實習、研習進修及實際教學經驗,達到成熟教師的改變歷程,因此「專業 成長」,就是將這二概念合併的意思。簡而言之,一位專業的工作者,不斷提升其專業 知識與技能之過程,而表現出專業性的成熟者 (呂錘卿,2000) 。需求 (needs) 的意義 長期以來是定位模糊的概念,其包括慾望、需要、驅力、興趣、要求等名詞意思。許多 學者認同需求分成兩種層面,一種是生理性的需求,包括驅力、慾望和動機等人類原始 需求;另一種是心理性的需求,個體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而產生對價值觀念的轉變,

最後接受認同與肯定,像是偏向精神層面的滿足 (張春興,1996;陳順成,2003) 。

(一)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教師專業成長包括二種概念,一為教育是一種專業 (profession) ,另一個是教師必

須不斷地成長 (growth) 。然而,教育是否具專業性,長期以來受到爭議,但能確定的 是教育本質具有複雜性,相較於社會上其他專業性的職業的特質有所差異,像是律師、

醫師、建築師 (吳佩昇,1996) 。除此之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曾強調:

「教職是一種需要教師嚴謹地與不斷地研究以獲得專門知識與特殊技能,而提供的公共 服務。」,因此教職應該被視為專業 (陳奎憙,1994) 。現今社會在教師資格的取得上,

必須先修畢教育學程,加上在實習學校的教育實習歷練。由此可見,教師具有專門的知 識與技能,並經過長期的專門訓練,以及教師在教學上享有專業自主權 (沈姍姍、林靜 淑、陳珊華,1997) 。另外,施琬琳 (2006) 認為教師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在職進修,以 及服務犧牲的精神來從事教育工作,並成立教師會專業團體,整體而言,都能符合專業 的標準,因此教師是一種專業。

另外,在成長 (growth) 就其內涵上而言,有增長、進步、成熟的意思。由上述文

30

獻得知,教師是一種專業,必須不斷的自我進修與成長,才能有效保有其專業的知識、

技能與態度,才能不輕易被他人所取代。曹玉福 (2006) 指出教師在教學生涯中,以自 願、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各種增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活動,以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其 中包含教學知能、班級經營技巧、學生輔導知能、專業態度及研究發展的能力等,以達 到教師個人的成長及增進自我實現的歷程。另外,江慧萍 (2004) 認為教師專業成長是 指教師在教學工作歷程中,主動的和持續的參加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學習活動,以促進 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專業態度的提昇與增進,以期個人的自我實現,進而促進組織發 展。由此可見,教師完成在職前師資培育之後,所參與有計畫、組織、系統、目標導向 之學習活動,此活動內容與教師工作相關,其目的在於增進教師的專業能力 (游文彬,

2005) 。

(二)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相關研究

我國教師法規定教師在職進修是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可見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受到重 視的,教師本身積極參與進修成長並滿足個人對進修成長的需求,是一位專業教師應有

我國教師法規定教師在職進修是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可見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受到重 視的,教師本身積極參與進修成長並滿足個人對進修成長的需求,是一位專業教師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