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胡錦濤時期中、土間之正面交流

第四節 教育

除了政治及經濟外,中國大陸與土耳其也有許多不同方面的交流,

2012年土耳其舉辦中國文化年,隔年中國大陸也舉辦文化年,互相舉 辦文化年為2009年土耳其總統Abudulla Gül訪華時與胡錦濤主席達成 的重要共識。2010年溫家寶總理訪土期間,中國大陸與土耳其發表「中 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關於建立和發展戰略合作關係的聯合 聲明」,並確認於2012年在土耳其舉辦中國文化年,2013年在中國大 陸舉辦土耳其文化年。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與土耳其文化旅遊部長居 納伊簽署了兩國互辦文化年的諒解備忘錄(2012年土耳其中國文化年

81

官方網站,2013)。2012年在土耳其舉辦的中國文化年將主題訂為「絲 路之源 魅力中國」,我們可以從這個主題看出兩國間的淵源可以追溯 至古中國。

事實上,中國大陸為了要擺脫只靠硬實力壓迫其他國家的惡霸形 象,長久來一直以來不斷的計劃要透過軟實力(Soft Power)拓展自 身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如此一來才可以使自身在國際關係的場域中有 更佳的聲望。「孔子學院」就是其中一個中國大陸非常努力在全世界 各地推行的計劃。2004年11月,中國大陸於韓國設立第一間「孔子學 院」,「孔子學院」為非營利為目的的教育機構,其目的在於推廣漢語,

以及中華文化。有學者認為這是由於中國大陸對於全球化所形成的所 謂「以美國為主的國際話語和國際輿論霸權」以及「傳播美國化」的 問題(明安香2008:269-296)。土耳其的第一所孔子學院為廈門大 學所承辦,設立的地點為中東技術大學,於2008年11月28日由當時訪 問土耳其的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揭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網站,

2008),由此可以看出土耳其首座孔子學院的重要性。該孔子學院有 三大主要目標:第一、語言教學。該單位設立之最主要目標為語言教 學,可以為準備到中國大陸念書的同學、商務人士、或是有翻譯、旅 遊等需求的人,提供語言課程。同時為土耳其境內安卡拉地區唯一舉 辦漢語水平的單位。第二、促進兩國間文化交流。希望能透過播放電

82 Confucious Institute, 2013)。

表3-3. 土耳其人至中國大陸留學情形

83

因此到大陸留學的學生數量大幅增加,從2003年到2011年的人數增長 了十倍之多。同時,在各國的孔子學院學習漢語的學生數量也逐年上 升,由孔子學院所舉辦的「漢語水平考試」參加人數有明顯的增加。

除此之外,2011年11月26日孔子學院還在舉辦了土耳其有史以來第一 屆漢語教學研討會,從這些種種跡象我們可以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漢 辦下的孔子學院的社立是非常成功的。各地的孔子學院除了培育了不 少學生懂漢語的學生外,中國大陸對土耳其學生的吸引力也不小,至 中國的留學生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第五節、 小結

土耳其正義與與發展黨執政以後,亟欲解決 2001 年國內的經濟 危機,加上該黨以 Ahmet Davutoğlu 為外交政策顧問,在 Davutoğlu 的多元交往指導原則之下,正義與發展黨開始跟中國大陸進行接觸。

在 2009 年以前,土耳其積極發展與中國大陸間的經濟關係,但是由 於中國大陸進口許多東西到土耳其去,因此土耳其在貿易上有貿易逆 差的問題。土耳其希望可以透過增加中國大陸在其境內的 FDI 來改善 此問題,但是 FDI 金額的提高程度沒有達到土耳其的期望,同時中國 大陸也未針對解決貿易逆差問題展現積極態度,因此 2009 年以後,

84

土耳其將與中國大陸交往的重心放在改善政治關係上。我們可以從中 國大陸與土耳其的互動中發現,2009 年之後的政治互訪以及戰略合 作有明顯增加。

奈伊和基歐漢認為國際互賴就是國家之間互相依賴的情形,也是 一種相互影響的狀態。決定這種狀態的是國際交流,除了貨物和人員 流動外,必須有兩種基本條件,分別為代價與限制。相關關係的維持 可以讓當事國得到利益,終止這種關係必須付出代價。所謂的限制就 是當事國來往的關係產生某種約束,讓雙方都必須重視現有關係,以 決定外交政策的方向與做法。互賴關係建立後,雙方便有某種程度的 相互牽制,對於彼此的反應也就更為敏感,稱之為敏感性和脆弱性。

每一國家的貿易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越高,表示依賴外國的程 度越高;和資金流動同樣重要的是科技轉移、人力流動以及資訊流通

(林碧炤 2006:167-196)。

互賴所造成的幾現象特別值得說明:

(1)多重的管道連繫不同社會,這些包括國家、人民和政府之間的 管道。跨國關係並非完全以壓力團體方式壓迫或說服當地政府改變政 策。例如:中國大陸在新疆地區的招商政策以吸引土耳其人進入投資 為主。

(2)外交政策的議程變得更冗長、更多樣。不同的外交關係建立關

85

聯性比從前困難。傳統的國際政治顯示一種階層化的先後順序,強國 可以把經濟和政治問題牽連再一起,使用軍事或政治力量,達到其所 設定的目標;但是在互賴的狀況下,強國要使用軍事權勢或政治力量 控制非軍事問題的結果就很困難。在階層化結構下,國際社會的結構 和成員互動所產生的結果呈現一種一致性。

(3)武力做為政策的工具變的不重要。在發展跨國關係的狀況下,

使用武力受到更多的限制,例如花費太高、國際輿論。在國際政治的 改變下,最值得注意的是權力鬥爭的重要性減低,國家目標變的多元 化。相反的,在現實主義者的理念世界中,軍事與安全是國際政治的 主要部分,其他活動均以此為主軸(林碧炤 2006:167-196)。

由於國際政治已經用單純的用政治力量脅迫其他國家與自己進 行經濟交流,或是單純的用經濟來吸引其他國家,一個國家的聲望、

意識型態,等抽像或無法量化的無形資產,也會影響其他國家與一國 的交往意願;奈伊稱這些資產為「軟實力」。2007 年中共十七大也指 出軟實力的重要,認為提升國家文化有助於國力的增強(Nye J. S.

2009:18-22)。中國大陸推廣孔子學院也就是軟實力的培養的具體行 動,由於各國對於中國大陸的文化有所了解並且對其有興趣,有越來 越多人學習中國文化,這些學習語言或文化的人,也是未來進行經濟 或政治交流上的人才。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