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土耳其位於歐、亞、非三大洲交界,境內亞洲部分稱為安那托利 亞(Anatolia),約佔總面積 97%;歐洲部分稱為色雷斯(Thrace)(中華 民國外交部,2012),占國土總面積約 3%。安那托利亞部分與喬治亞、

亞美尼亞、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相交,歐洲岸與保加利亞及希臘相 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在戰略上擁有很大的優勢,因此在歷史 上該處可說是兵家必爭之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末年,由於統治者的 腐敗,除了國家積弱不振外,土耳其更成為歐洲列強爭蠶食鯨吞的目 標,其國內動盪之狀況,與滿清末年頗為相似。

事實上,土耳其與中國的關係密切,突厥民族發源於中國大陸境 內,蔥嶺一帶;蔥嶺以東為「東土耳其斯坦」,即今日之「新疆」,蔥 嶺以西為「西土耳其斯坦」,即「前蘇聯」的中亞地區。換言之,東

2

起新疆,西至裏海一帶,漢朝時所謂的「西域」,就是土耳其人的故 居(吳興東,2006:3)。之後,土耳其人向西遷徙,最後定居於小亞 細亞,在陸續成立數個不同土耳其民族的帝國後,最後於 1923 年在 凱末爾的領導下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初期,採取一系列西化的政策,希望可以透過 向西方學習,加速土耳其的現代化,擺脫被列強宰制的命運。1959 年,土耳其申請加入當時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EC)。1997 年歐盟宣布土耳其符合加入歐洲聯盟(簡稱 歐盟)的資格,雖然土耳其「有資格」申請加入歐盟,但由於其位於 歐洲以及亞洲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被歐洲國家質疑是否屬於歐洲國 家,同時土耳其傳統伊斯蘭教信仰文化與歐洲文化差異較大的,因此 雖然土耳其很早就想要加入歐洲聯盟的行列,但是一直被以人權及其 他理由為藉口擋在門外,不得其門而入。中國在滿清末年,受到外國 蠶食鯨吞後,也曾進行西化運動,但與土耳其不同的是其成果不佳。

中共於 1949 年 10 月建政後,採取一邊倒向蘇聯的外交決策(康 四維 2012:38)。冷戰初期,身處共產陣營的中國大陸與民主化的土 耳其之間沒有太多的接觸。隨著冷戰情勢的轉變,中國大陸和民主化 的土耳其逐漸有越來越多的往來。土耳其共和國於 1934 年與中華民 國建交,而後在 1971 年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

3

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12)。1978 年,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 放,隨後經濟快速發展,各國無不想要進入中國大陸,分享其廣大的 市場所帶來的利益,土耳其也不例外,於是兩國陸續簽署各式貿易協 定。1981 年 5 月 18 日,兩國間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土耳其 共和國政府貿易議定書》;同年 12 月 19 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府和土耳其共和國政府經濟、工業和技術合作協定》(中華人民共 和國駐土耳其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2012 年)。之後,兩國 不定期簽署不同性質的合作協定。

除了商業利益外,土耳其對於中國的戰略安全也扮演重要角色。

由於中亞五國中,吉爾吉斯共和國以及塔吉克共和國與中國大陸接壤,

其他三個國家也距離中國大陸不遠,對中國大陸的安全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中國大陸與哈薩克、吉爾吉斯、俄羅斯、塔吉克及烏茲別克於 2001 年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組織(The Shangh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一開始合作項目著重於反恐怖主義,但是後來合作層 面逐漸擴及其他面向。中亞五國在文化上與土耳其關係密切,同時相 距不遠,因此彼此交流密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末期流行所謂的泛突 厥主義,土耳其民主共和國建國以後,凱末爾提出與 1927 年發表談 話,表示不支持所有突厥民族國家成立共和國,這段談話後來被統整 為所謂的「凱末爾主義」;原本流行的泛突厥主義則在凱末爾的政策

4

下得以保存(敏敬 2006:11-18)。中國大陸擔心泛突厥主義若復興,

則自己在中亞的影響力會下降,影響國家安全,因此試圖影響土耳其 確保其不會干涉大陸與中亞五國間的互動,讓中國大陸在安全上可以 更有保障。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發展的關係,各國對於能源都有迫切 需求,土耳其為中亞地區與中東地區運輸能源到歐洲的重要管道,因 此如果土耳其也與中亞國家簽訂能源運輸協定,會造成中國大陸與土 耳其在中亞進行能源爭奪的狀況。

此外,中國大陸內部位於新疆及西藏的少數民族一直亟欲爭取獨 立,其中土耳其與新疆在歷史以及文化上有所關聯,新疆甚至自稱「東 突厥斯坦」,希望新疆可以獨立成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新疆維吾 爾族人想要獨立的想法可以說受到「泛突厥主義」的影響,今日所謂 的「突厥」人,遍及中亞、中東地區、俄羅斯以及土耳其地區,這些 地區的人與古代突厥人早已不是同一民族,但是他們在歷史及地理上 可以有聯繫(張新平 2003:3)。中國大陸不支持新疆地區從其國家 版圖獨立,同時統治當局認為,土耳其對於新疆獨立議題之態度將會 影響事態的發展,因此對土耳其施以利誘及壓力,希望土耳其不要支 持新疆獨立(BBC 中文網 2012)。除此之外,中國為了拉攏新疆,在 新疆設立經濟特區,更試圖吸引土耳其到新疆進行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胡錦濤時期兩國在戰略合作及經濟方面互動

5

(Joshua S. Goldstein、Jon C. Pevehouse 2007:8),但是由其發展出 來的自由主義以及新自由主義在晚近資本主義社會盛行的狀況下,成

印度以及中國大陸。後來 Jim O’Neill 又提出新鑽十一國(Next-11)及薄荷四國(MINTs)的概 念,其中都包含土耳其,他認為這些被提出的國家,經濟將會快速成長。

6

國之間的互動。

貳、研究目的

不同的元首,會採行不同的政策,雖然早期對中國大陸有影響力 的人不一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元首,而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物。近 20 年來,中共的影響力並沒有下降,但是國家元首的實質影響力有 所提升。在土耳其方面,2002 年正義與發展黨(Adalet ve

Kalkınma Partisi)執政以來,該黨在外交領域上較先前的執政黨更加 積極,在外交上所拓展的範圍更加的廣泛(Öniş, Z. 2010)。該執政黨 在 Ahmet Davutoğlu 的外交準則之下,開始善用其地理位置上以及歷 史資產所帶來的優勢。Davutoğlu 的外交有幾個原則:第一、民主與 安全間必須取得平衡。如果無法確保國家民主,人民的權利無法受到 保障,則國家的安全也無法受到保障。只有在國家的民主和安全都受 到保障後,土耳其可以拓展外交,對他國施展自己的影響力。第二、

土耳其要持續推行「零問題外交政策」。「零問題外交政策」協助土耳 其解決了許多與週邊國家間的問題,大幅改善了與週邊國家的關係。

第三、與鄰近的區域發展友好關係,甚至應該要拓及更遠的地區。

Davutoğlu 所指的鄰近地區指的主要為巴爾幹半島、中東地區、高加 索地區、以及中亞。第四、土耳其要堅持多面向的外交政策。意即要 多方與各國交往,不要只向某個地區的國家交往,就實際作為而言,

7

土耳其只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同時努力申請加入歐盟,除此 之外還稱自己為俄羅斯的好鄰居(Davutoğlu A. 2008:77-96)。按照 此原則,我們在進行土耳其外交研究時常會使用土耳其究竟是「向西

(往歐美方向)或是向東(向中國靠攏)走?」這樣的字眼,在未來 已經不太適用了,因為土耳其決定不再著重於單一面向的外交,而是 有多重重心。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土耳其除了保留立國初期即實行的向 西發展,加入歐盟的政策外,由於執政黨為較為保守的正義與發展黨,

也將重心轉向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s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

本文試圖透過了解胡錦濤時期,在胡錦濤以及 Ahmet Davutoğlu 的領 導下,

一、中、土兩國間政治互動情形是否有朝正面發展的趨勢。

二、兩國間的經貿以及其他領域關係之變化情形。

三、疆獨議題及能源議題兩國關係中的負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