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oltman (1989) 定義旅遊目的地是一個具有不同自然屬性、特徵或吸引力的地 區,吸引非當地居民的遊客。而高俊雄 (1998) 定義旅遊目的地為一個地區居民居 住的地點,變成遠道而來的另一個地區的居民旅遊的地點,此地點具有滿足地區居 民以及旅遊遊客期望的特性。因此,旅遊目的地可以定義為一個地點,具有某些特 質與吸引力,吸引外地的居民前來旅遊,並滿足當地居民地區發展的期望。這些旅 遊的吸引力和環境息息相關 (Dwyer, Edwards, Mistilis, Roman, & Scott, 2009) ,其 中自然環境是旅遊目的地吸引力重要決定內涵之一 (Dwyer & Kim, 2003) ,故本研 究從環境資源吸引力的角度來作旅遊目的地型態分類原則。

「臺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開發計畫」對於觀光遊憩資源調查的實際狀況後,將 觀光遊憩資源分為下列五種類型:自然生態遊憩資源、人文遊憩資源、產業遊憩資 源、遊樂設施與活動資源、相關服務資源 (王鴻楷、劉惠麟、李君如,1992) 。盧 雲亭 (1993) 則從現代旅遊地理的觀點將旅遊資源岸景觀屬性分為三大類:自然風 景型、人文風景型、綜合風景型。同樣從觀光地理的觀點,李銘輝與郭建興 (2000) , 認為旅遊吸引力包含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兩大類,前者可以從地學、氣候、生態等 三方面加以敘述;後者則可分成人文活動、產業活動、娛樂購物等三面向。吳英偉、

陳慧玲 (2005) 依據觀光遊憩據點吸引力,將旅遊目的地分為五種類型:文化觀光、

自然觀光、活動事件、遊憩、遊樂。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資料,「來華旅客消費及 動向調查」中將旅遊遊憩區依資源的特色分為五種類型:海岸型、湖泊型、山岳型、

古蹟文化型、遊樂園型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1999) 。

整理上述多種分類方式,以盧雲亭 (1993) 現代旅遊地理觀點之基本架構,結 合諸位學者分類的概念,加以發展子構面,將旅遊目的地依據其資源吸引力分為四 大類: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設施資源以及聚落資源。自然資源包括山岳型、溪河 湖泊型、海岸海洋型、地質地貌型以及動植物類型相關活動五種子類型;人文資源 包括有形文化型以及無形文化型兩種子類型;設施資源型包括文教設施型以及遊憩 活動型兩種子類型;聚落資源型則分為都市聚落型以及鄉村聚落型兩種子類型 (圖 2-1-1) 。

圖 2-1-1. 旅遊目的地類型 旅遊目的地類型

自然資源

山岳型 溪河湖泊型 海岸海洋型 地質地貌型 動植物類型 有形文化型 無形文化型 人文資源

文教設施型 遊憩活動型 設施資源

都市聚落型 鄉村聚落型 聚落資源

一、 自然資源

二、 人文資源

過去人類社會活動的遺跡和現代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風貌和特色的呈現,以及人們知識、教育和樂趣開發利用所產生的活動 (盧雲亭,

1993) 。人文資源可以依據有形與無形來做分類,有形的人文資源包括文物、建築 遺址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2012a) ,無形的人文資源則意指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 能以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UNESCO, 2012b) 。因此將人文 資源分為有型文化型以及無形文化型兩個子類型,前者以古蹟遺址為主,包括歷史 建築物、陵墓遺址以及文物;後者以民俗文化為內涵,包括民俗活動、節慶祭典、

風俗習慣、民族風情、風味佳餚以及宗教活動 (表 2-1-2) 。 表 2-1-2

旅遊目的地類型-依人文資源吸引力

文獻來源 有形文化型 無形文化型

王鴻楷、劉惠麟、

李君如 (1992)

歷史建築物、遺址古蹟 民俗活動、節慶祭典、

人民生活風俗習慣 盧雲亭 (1993) 古人類遺址、

歷史文化遺跡文物

民族風情、風味佳餚 李銘輝、郭建興

(2000)

陵墓、遺址 風土民情、飲食衣著、節慶祭

典、宗教活動、地方特產 吳英偉、陳慧玲

(2005)

歷史地點、建築、遺跡 烹調、少數民族、節慶、宗教、

民俗活動

三、 設施資源